导图社区 图推特征思路归纳与总结
公考之图推特征思路归纳与总结,分别有遍历与运算(样式规律):组成元素相似、组成元素相同,考虑位置变化规律、组成元素不同,数量规律明显、属性:组成元素不同,数量规律不明显,超全超详细~
编辑于2023-03-16 08:48:51 江苏省图形特征
遍历与运算(样式规律):组成元素相似
遍历
整体遍历
局部遍历
位置遍历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均由3个正方形嵌套组成,正方形内部填充内容不同,考虑遍历。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向右找规律。 从左向右,每层正方形内填充的元素遵循白-黑-斜线-竖线-点,循环变化,问号处图形的最内圈方块应填充点,排除B、C项,最外圈应填充黑,只有D符合。
运算
相加、相减、线条之间相加、相减
求异
求异后角度有变化(较难发现)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图形中线条居多,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比较常见,优先考虑横向规律。 第一行,图1与图2去同求异后,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3;第二行符合规律;第三行应用规律,图1与图2去同求异后,顺时针旋转90°得到D项,逆时针旋转90°后与选项均不匹配。
求异之前角度有变化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第一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和第二个图形求异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行经验证符合此规律。因此,把第三行第一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和第二个图求异,得到A选项。 因此,选择A选项。
求异以后角度没有变化
求同
简单只求同
求同之前或者之后有变化(这种规律较难发现)
黑白运算
图形特征:图形轮廓和分割区间相同,但内部色块数量不同
常见元素:黑白块
黑白数量不一致,优先考虑黑白运算
黑白数量一致,优先考虑位置规律
其他考点,黑白块一笔画,黑白构成的部分数,黑白块数量成规律等
综合考点:颜色和形状一起运算:“白+黑”与“黑+白”不一定一样,根据题目而定!
有的图形看似相同或相似,位置规律找不出来,考虑样式运算,除了常规的运算,也会考察图形和颜色的综合运算。第一行:白+白=白,黑+白=黑,黑+黑=白,白+黑=黑;圆圈+圆圈=扁圆,扁圆+扁圆=扁圆,圆圈+扁圆=圆圈,扁圆+圆圈=圆圈;第二行经验证符合规律,第三行应用规律,上方白+白=白,排除C项;左侧扁圆+圆圈=圆圈
颜色运算加旋转(较难)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相同,内部填充不同,考虑运算类定义叠加。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第一段中,将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进行叠加,再顺时针旋转90°得到第三个图形,叠加规律为:白+白=黑、白+黑=白、黑+黑=白、黑+白=黑。第二段应用此规律,将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进行叠加后顺时针旋转90°,得到A项。
黑白点图形总结
属性特征
整体对称的对称轴方向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对称特征明显,优先考虑对称性。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的对称轴方向依次逆时针旋转45度,问号处图形的对称轴方向应该为“\”,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此题对称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对称性。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题干每个图形整体呈现对称,图①③④呈斜轴对称,图②⑤⑥呈竖轴对称,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A选项。
连接属性
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幅图都由若干线段将黑圆或白圆相连,考虑元素间的连接特点。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用规律。 第一段,三个图形中有黑色小球相连接,也有白色小球相连接,并且连接的小球颜色相同;将此规律应用到第二段,只有B项符合该特征。 因此,选择B选项。
黑点或者白点单个部分对称性
位置特征
黑点或者白点的平移
黑点或者白点全部平移
黑点或者白点其中部分点平移
黑点或者白点有规律的按行或者列平移
递推
只有一行或列变,其余不变
只有一行或者列不变,其余变
数量特征
黑点或者白点单个部分部分数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相同,但动态位置无明显规律,考虑黑圆的分割功能。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中相邻黑圆连线,第一幅图黑圆连线将白圆分割成1部分,第二幅图黑圆连线将白圆分割成2部分,第三幅图黑圆连线将白圆分割成3部分,第四幅图黑圆连线将白圆分割成4部分,第五幅图黑圆连线将白圆分割成5部分,所以问号处黑圆连线应该将白圆分割成6部分,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黑白点数量运算关系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黑点和白点的数量特征明显,考虑数元素的个数。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图形黑点的个数依次为6、2、3,白点的个数依次为2、3、6,即6÷2=3,2×3=6;第二段应用规律,图形黑点的个数依次为8、4、?,白点的个数依次为1、2、?,8÷4=2,1×2=2,得到2个黑点和2个白点,只有D项符合。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均为圆点,优先考虑数量类元素个数。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圆点个数为6、1、8整体相加为15;第二行圆点个数为7、5、3整体相加为15;第三行后两幅图形圆点个数为9、4,根据前两行元素整体相加为15,所以“?”应为2个圆点,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运算特征:黑白叠加+旋转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观察,没有明显规律,考虑竖向规律。 第一列中,图1与图2“黑点”叠加,然后剩余位置的“白点”去同存异,得到图3;第二列符合上述规律,第三列应用该规律,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每个图形中的黑球个数不一致,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中,图一和图二进行定义叠加后再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三,定义叠加规律为:黑+白=黑、黑+黑=白、白+黑=黑、白+白=白;经验证第二行符合此规律;第三行运用规律,将图一和图二进行定义叠加后再逆时针旋转90°得到A项。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并且所有图形外部轮廓相同,内部元素填充颜色不同,优先考虑定义叠加。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黑+白=黑,白+黑=黑,白+白=黑,黑+黑=白;第二行经验证符合此规律;第三行应用此规律,只有C项符合。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图形内部黑白圈个数不同,优先考虑定义叠加。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图1与图2相加得图3,其相加规律为:白+白=黑,黑+黑=白,白+黑=无,黑+白=无,无+白=白,无+无=无,无+黑=黑;第二行遵循同样规律;第三行应用规律可得D项。
黑白方块图形总结
位置
属性
运算
第一步,观察特征。 元素组成相似,所有图形外部轮廓都是九宫格,内部填充颜色有黑有白,优先考虑定义叠加。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中定义叠加规律为:黑+白=黑,黑+黑=白,白+白=白,白+黑=黑;第二行验证,符合规律;第三行应用规律,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数量
第一步,观察特征。 题干图形中均由黑块、白块、阴影3种元素组成,每种元素的个数不同,优先考虑数个数。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观察题干,黑块和阴影个数无规律,考虑白块个数,题干白块个数依次为1、2、3、4、?,所以问号处白块个数应该为5,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样式运算特殊规律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相似,考虑样式类。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比较常见,优先考虑。 图三与图一外框相同,图一内部线条替换成图二线条,且两条内部线条整体沿图二线条方向旋转,得到图三。第二行验证符合规律,第三行应用规律,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组成元素相同,考虑位置变化规律
平移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优先考虑位置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往右找规律。 每个元素都顺时针平移2格,排除A、D项;内部图案整体每次逆时针平移1格,到左下角,排除B项。 因此,选择C选项。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每个图形均由四个矩形堆叠而成,且每个矩形的位置发生明显位置变化,考虑位置类平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第二幅图是将第一幅图中最左侧的矩形向右平移三步得到的,第三幅图是将第二幅图中的最左侧的矩形向右平移三步得到的,所以问号处的图形是由第三幅图中最左侧的矩形向右平移三步得到的,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旋转
考察旋转方向(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角度等
旋转角度(45、60、90、120°等)
初始思维:一般会认为沿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移动两格,但是移动以后三角形怎样摆放以及条纹的方向貌似不好确认,此题忽视了旋转规律!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优先考虑位置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往右找规律。 对角线把矩形分为8个部分,每个三角形每次逆时针平移2格。 因此,选择D选项。 精确规律:每次逆时针旋转90°。
旋转方向和角度一起考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局部元素方向不同,考虑旋转和翻转。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中黑色图形每两次为一个周期。第一次顺时针旋转90°,第二次静止不动。白色图形每两次为一个周期。第一次静止不动,第二次逆时针旋转90°。同时当黑色和白色图形重合时,白色图形被黑色图形遮挡住。所以问号处的图形应在第五个图形的基础上白色图形保持不变,黑色图形顺时针旋转90°得到。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翻转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元素相同,优先考虑位置类。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图1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2,图2向右翻转得到图3,第二行验证,符合此规律,第三行应用此规律,图2向右翻转得到C选项的图。 因此,选择C选项。
特殊移动或位置规律
图形之间的静态位置
对图形之间的位置规律进行分类:
找出图形之间的位置变化规律:平移规律找不出来,可以考虑相对位置规律。第一行,三角形和点的位置都在第一行,位置分别为相邻,包含,间隔;第二行三角形和正方形都在第二行,位置分别为相邻,间隔,包含;第三行点和正方形都在第三行,有间隔,相邻,问号处填第三行包含位置,
第一步,观察特征。 元素数量一致,样式不同,主要呈现为多个元素摆放的位置不同,考虑静态位置。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所有图形都有一个外框,但内部元素的静态位置不同。其中①②④内部元素不存在内含位置关系,③⑤⑥内部元素存在内含位置关系,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A选项。
图形元素的移动
多个不同的元素沿着各自的规律在移动: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观察轮廓内三种元素的位置,发现三角形沿着矩形内部的六个面每次逆时针平移一个位置,圆圈在左侧的两个区域内循环移动,五角星在和外边框相连的六个面中每次顺时针移动2个位置
解题思路:通过对前三个图形的元素位置变化进行大胆的假设,然后再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特定移动位置规律
前一图的元素斜向下平移,得到后一图,只有D项符合。
综合考察各类位置变化规律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优先考虑动态位置。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如下图所示,第一行,外圈四个点形成正方形轮廓,线条1在正方形轮廓上每次逆时针移动一个位置。线条2以中心黑点为原点依次顺时针旋转90°;第二行验证规律,线条3和4在外部五边形轮廓上每次逆时针移动一个位置,线条5以中心黑点为原点依次顺时针旋转72°,符合规律;第三行应用规律,线条6和7在外部六边形轮廓上每次逆时针移动一个位置,线条8以中心黑点为原点依次顺时针旋转60°,只有A项符合。
组成元素不同,数量规律明显
考虑数量特征
面
特征:图形被分割,封闭面明显,注意细化考法:形状和大小。
考察面的总体数量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属性特征不明显,优先考虑数量类。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属性特征不明显,优先考虑数量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每个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且每个图形均由6个面组成,所以问号处应选择一个由6个面组成的立体图形,只有A项符合。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中三个图形的封闭面个数均为2,第二行中三个图形的封闭面个数均为3,第三行中前两个图形的封闭面个数均为4,所以问号处的图形应包含4个面,排除B、C项;进一步观察,第一行中的三个图形分别为全曲、全直、有曲有直;第二行符合此规律,第三行前两个图形分别为全曲、全直图形,所以问号处的图形应有曲有直,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此题综合考察了面的个数以及线条属性!
子主题
考察特征面的数量
初步思路:点、线、面和笔画数都没有找到规律,但是没有考虑特征面的数量!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封闭空间明显,且均含有三角形,优先考虑数三角形的数量。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中三角形的数量依次为1、2、3、4、5、?,问号处三角形的数量应为6,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不同特征面之间的数量关系
初始思路:属性、面的数量、单独的特征面数量规律都没有找出来,忽视了特征面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一步,观察特征。 题干图形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优先考虑两种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往右找规律。 观察发现,题干图形中方块个数分别为:4、2、2、6、3;圆形个数分别为:3、1、1、5、2,方块个数-圆形个数都为1,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题干所有图形中均有圆,且内外特征明显,考虑内外结构。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图形圆内面的数量依次为1、2、3、4、5,呈等差规律,所以问号处图形圆内面的个数应为6,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考察封闭面的数量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饼状图,分析每个区间内的规律。 从问号右侧的扇形开始沿着顺时针方向观察,第一个扇形中的数字为“1、4、6”,这三个数字中一共有2个封闭面,第二个扇形中的数字为“3、6、8”,这三个数字中一共有3个封闭面,依次数下去,扇形每个面内的三个数字中包含的封闭空间数依次为2、3、2、3、2、3、2,呈交替出现的规律,所以左上角扇形内的数字组合封闭空间数应为3,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考察面的大小关系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考虑数量类,面的数量规律没有考虑面积关系。 第二步,分析选项。 A、B、C三项中图形中的黑色面积与白色面积相等,D项中黑色面积是白色面积的1/4,D项规律与其他三项不同。 因此,选择D选项。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中均存在正方形,考虑数量类面。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图形①③⑥中的最小面是正方形,图形②④⑤中的最大面是正方形,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B选项。
考察面的数量关系(一般考察形式为两段式)
自己的做题思路:属性特征没有找到,面的数量关系没找到(只考虑到面数量的变化规律,没有考虑数量运算关系),发现都是一笔画,排除了AC,BD都是一笔画,发现都是直线,所以选择了B,但没有考虑前面有曲面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考虑数量类。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用规律。 第一段,图形面个数为1、1、2,1+1=2,前两个图形封闭面的数量相加等于第三个图形封闭面的数量。第二段,前两个图形面个数为4、1,应用规律,问号处图形面个数应为5,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注意在做题时规律要前后一致,自认为的规律但是不是前后一致的规律往往是错误选项
考察面的形状(属性)(有时候会结合大小一起考察)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都有封闭区域,考虑数面。 第二步,依据规律进行分组。 面的个数没有规律,继续观察发现面的形状存在一定规律,图形①③④的黑色区域形状完全相同,图形②⑤⑥的黑色区域形状不完全相同。 因此,选择D选项。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且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面的数量没有规律,考虑面的形状,图形①③⑤中最小面积面的形状与图形外边框一致,图形②④⑥中最大面积面的形状与图形外边框一致。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两个面均存在相交区域,考虑相交部分的形状。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观察题干,均为2个图形组成,均有重合的黑色区域,且每幅图中的黑色区域均与其中一个图形相似,A项中黑色区域为正方形,与长方形图形不相似;B项黑色区域为梯形,与三角形、长方形均不相似;C项黑色区域与圆形不相似,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结合线一起考察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中均含有明显的封闭空间,优先考虑数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每幅图形中外部轮廓线条的数量与封闭区间的个数均相等,观察选项,只有A项符合。
第一步,观察特征。 题干图形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封闭区间较多,优先考虑数封闭面数量。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图形封闭面数量均为3,且外部轮廓线条数依次为4、5、6,呈等差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前两个图形封闭面数量均为3,且外部轮廓线条数依次为1、2、?,所以问号处图形封闭面数量应为3,外部轮廓线条数为3,只有C项符合。
结合属性位置等因素考察
第一步,观察特征。 题干图形均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结构存在共性,优先考虑静态位置。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每幅图形均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第1、3、5图均为曲线图形在上、直线图形在下;第2、4图均为直线图形在上、曲线图形在下,呈周期性交替规律,排除B、C项;继续观察,题干中每幅图形均存在3个面,排除D项,只有A项符合。
线
直线
总直线数
横线或者竖线
单独考察横线或者竖线
结合其他特征综合考察
自己的初步思路:总点数、单独的横线及竖线都没有规律,但是面有规律,但是符合规律的有CD选项!没有考虑综合规律!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但均含有明显的横线竖线以及封闭空间,优先考虑数线和数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每幅图形中横线和竖线的数量均相等,排除D项;每幅图形均有一个封闭空间,排除A、B项。
数几何特征线的数量
图形组成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一个图形中均存在平行线,考虑平行线的组数。
几何特征线数:此题面、线、角都找不出规律,但平行特征明显。图形平行线依次有1组、2组和3组,呈等差规律;第二行,符合此规律;第三行应用规律,前两个图形中平行线依次有1组、2组,所以问号处的图形中应该有3组平行线。
数特定范围或者图形的线的数量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 第二步,依据规律进行分组。 图形①④⑥的内部直线数量均为4,外部直线数量均为7;图形②③⑤的内部直线数量均为3,外部直线数量均为8。分为两组。
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幅图都由两个多边形相交而成,优先考虑静态位置。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观察发现,第一段图形相交的公共区域边数依次为3、4、5,呈等差规律,第二段图形相交的公共区域边数依次为6、7,所以问号处图形公共区域的边数应为8,只有D项符合。
特殊规律:线的平行或者垂直
初始思维:所有图形都是一笔画,数线的数量也没有分类规律,貌似找不到分类规律!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都是开放的,具有线的特征,起始端直线和终止端直线具有方向性。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图形①③④中起始端和终止端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关系,图形②⑤⑥中起始端和终止端两条直线是垂直关系,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C选项。
结合属性一起考察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类或数量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依次观察找规律。 所有图形均含有一个封闭面,排除B、C项,继续观察,已知图形中封闭面的边的条数依次为3、4、5、6、?、8条,故问号处应选择封闭面的边的条数为7条的图形,排除A项,只有D项符合规律。
曲线
考察曲线的数量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曲线特征明显,考虑数曲线。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中曲线数依次为1、2、3,呈等差规律;第二行验证,符合规律;第三行应用规律,前两幅图曲线数依次为1、2,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子主题
子主题
总的线条数
初始思路:面、线、点的规律都没有,但是没有考虑总线条数,就是包括直线和曲线!!!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图形的线条数依次为1、2、3,呈等差规律,第二行图形的线条数依次为4、5、6,符合规律,第三行图形的线条数依次为7、8,问号处图形的线条数应为9,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角
定义:小于180度的内角
直线和曲线构成的不是角
考试中不考外角
图形特征
折线图
好好图不好好画,本身应该是一个封闭图形,但出现开口,考虑封闭性或者角
多边形改造图,角和线数量不同,且数线没有规律
考察题型
所有角的数量规律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图形角的特征明显,考虑数角。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图形角的数量依次为3、5、7,呈等差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角的数量依次为9、11、?,问号处图形角的数量应为13,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特征角数量规律
直角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类。图中直角数量较多,考虑数直角。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直角数量依次为1、4、?、16,1的平方为1;2的平方为4;4的平方为16,所以问号处应该为3的平方为9,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子主题
点
端点
子主题
结合其他特征数量考察不同特征数量的预算规律(较难)
初始思维:端点特征明显,但是又找不出端点数量规律,发现C是对称的,其他图形不是对称的,所以选择C,没有仔细观察其实B也是对称的!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考虑数量类。 第二步,分析选项。 四个选项图形中均有出头点,考虑数端点,端点数依次为3、5、2、4,继续观察,图形中出现笔画数特征图形,考虑数笔画,图形笔画数依次为3、5、2、3,A、B、C项二者之差均为0,只有D项差为1。 因此,选择D选项。
这种题可以对不同特征数量进行罗列,看是否能找到数量变化规律或者运算规律。
切点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中均有切点,考虑切点个数。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图形①②④中都只有一个切点,图形③⑤⑥中都有两个切点,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B选项。
交点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优先考虑数量。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向右找规律。 从左向右,图形的交点个数依次为3、4、5、6、7,所以问号处有8个交点。A项7个交点,B项6个交点,C项8个交点,D项7个交点。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这种有多重特征数量可以考虑时,不妨可以逐一尝试数下!
交点:线数、角和笔画都找不出规律,考虑交点数。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题干五个图形中线条的交点个数均为2,所以问号处应选择交点个数为2的图形
特定范围内的特征点(交点、端点、切点)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幅图形均由主体图形(圆形)和辅助图形(直线)组成,优先考虑交点或者线条。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前五个图形中圆形内部交点数量分别为0、1、2、3、4,呈等差数列,所以问号处应选择圆形内部交点数为5的图形,如下图所示,只有C项符合。
笔画数
特征:五角星、圆和圆相切或相交,“田”和“日”的变形图,出现端点较多的图形
单独考察笔画数
初始思维:属性、点、线、面的数量规律都没有,忽略了笔画数的规律。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向右找规律。 题干中的图形均为一笔画图形,所以问号处也应选择一个一笔画图形,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第二个图形是常考的一笔画图形,考虑笔画数。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已知图形均属于一笔画图形,故问号处也应选择一笔画图形,只有B项符合。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优先看属性类或数量类。题干中存在多圆相切、日字型图形,优先考虑笔画数。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观察找规律。 观察发现,题干中所有图形都是一笔画,问号处应选择一笔画图形。A项,三笔画;B项,两笔画;C项,一笔画;D项,两笔画。只有C项符合规律。
结合其他特征数量综合考察
素
特征:图形由很多各种形状独立的元素组成
素的个数
总体素的个数
特征素的个数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黑色元素数量特征明显,优先考虑数黑色元素个数。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前四个图形中黑色元素的个数依次为2、3、4、5,呈等差规律,所以问号处应选择具有6个黑色元素的图形,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种类数
部分数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题干元素部分数特征明显,考虑部分数。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元素部分数均为2,则问号处应为有2个部分的图形,只有A项符合。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结构相似,摆放比较奇怪,考虑静态位置连接性。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均为1部分且为点连接,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数量综合考察
自己做题的思路:知道是考察素数量运算特征,但是尝试假设也没算出来。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考虑数量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向右找规律。 根据换算规律,图1+图3=2*图2,即3☆+2○=4○+2☆,通过计算可得:1☆=2○,将此关系代入题干,替换为○后从左向右的个数依次为:3、4、5、6、7,所以问号处应选择可以替换成8个○的选项,排除B、D项。题干图形均既有○,又有☆,排除C项,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此类题在找换算关系时有两种方法
直接可以根据等差关系列出图1+图3=2*图2,进而可以直接求出来,这种方法也是最直接的!
观察图形分析
初步思维:考虑到考察元素数量,但是不管从那种素的数量关系都找不出来,没有考虑从几个方面数量关系进行综合考察!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多种元素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各图形中元素的个数均为5,元素种类均为3,排除A、D两项;继续观察题干,发现每种元素的个数不同,图1到图5分别是(3、1、1),(2、2、1),(3、1、1),(2、2、1),(3、1、1),问号处应选择每种元素的个数是(2、2、1)的图形,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这类暂时找不到明显的数量关系时可以先一一列出来,然后再寻找规律!
特殊规律
属性:组成元素不同,数量规律不明显
对称性
对称轴
对称轴的方向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幅图形均由两个对称图形组成,考虑对称性。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每幅图中两个图形对称轴的夹角分别为0°、45°、90°;第二段应用此规律,前两幅图形中两个图形对称轴夹角分别为0°、45°,所以问号处应为90°,如下图所示,只有D项符合。
对称轴的数量:图形中出现类似三角形以及三足鼎立的图形时,此时考虑对称轴的数量。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均为3条,则问号处应为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只有B项符合。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对称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对称性。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中三个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分别是1、1、2;第二行中三个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分别是1、2、3;前两个图形的对称轴条数之和等于第三个图形的对称轴条数。第三行应用规律,前两个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分别为2、3,2+3=5,所以问号处的图形应有5条对称轴,只有D项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
对称轴与图形中线、面的关系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此题对称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对称性。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每幅图形均有1条对称轴并且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45°,所以问号处图形的对称轴方向应为右斜,排除A、C项;进一步观察,从左至右,对称轴和原图形某一线条有重合、无重合、有重合、无重合、有重合,所以问号处的图形对称轴应与原图形的线条无重合,只有B项符合。
中心对称
曲直性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有纯直线、纯曲线图形,考虑属性类曲直性。 第二步,九宫格,优先横向或纵向找规律。 纵向观察,第一列均是直线图形,第二列图形均是曲线图形,第三列图形均是有曲有直图形,所以问号处的图形中应为有曲有直图形,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寻找规律的时候不一定是行规律,有时是列规律!
开闭性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属性类或数量类。题干中均为各种实物图形,优先考虑属性类。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题干中①④⑥均为半封闭图形,②③⑤均为完全封闭图形,分为两组。
其他规律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均为景观,优先考虑实体信息。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中的盆景,底座均为长方形;所给盆景都有多个景观分散组成,且均为左高右低,只有D项符合。
第一行,植物顶端朝向依次为右、左、右,即左右交替出现;第二行符合此规律;第三行应用此规律,排除A、C项,继续观察发现,所有植物枝干均有弯曲,排除B项,只有D项符合。
图形特征
第一步,观察特征。 题干中镂空的六面体中均出现三角形,考虑三角形的特性。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图形①④⑤中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图形②③⑥中的三角形为非等腰三角形,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D选项。
组成元素不同,数量关系不明显,属性特征不明显
特殊规律
功能元素
图形特征:每幅图形都出现小黑点、小圆圈、五角星或者小箭头等小元素
标注特征角
标注特征面
初步思维:考虑到应该是考察功能元素,考虑到元素所在图形的曲直属性,没有考虑面积大小!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中的小三角和小圆圈,出现在每幅图中而且数量不变,考虑功能类。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图形均有2个大小不同的封闭空间,小三角和小圆圈分别处于不同封闭空间内,观察二者所处封闭空间的特点:①③④小三角在较大的封闭空间内,小圆圈在较小封闭空间,②⑤⑥小三角形在较小封闭空间内,小圆圈在较大封闭空间内,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A选项。
标注位置
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幅图中都有小黑点,考虑功能类。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观察小黑点在图形中的位置,①③⑤中小黑点均在图形的线上,②④⑥中小黑点均在图形的交点上,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D选项。
图形间的关系
相连
图形特征:每幅图都出现两个或者多个封闭区间图形连载一起。
直接连接(点、线、面)
第一步,观察特征。 六个图形均由多个元素组成并彼此相连,考虑连接方式。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图形①②⑥均为线相连,图形③④⑤均为点相连,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C选项。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均由两部分通过线连接而成,优先考虑图形之间的静态位置关系。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题干①④⑥中的两个图形由最短边连接而成,图形②③⑤中的两个图形由最长边连接而成,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A选项。
间接连接
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题干中均有2个相同元素,优先考虑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图形①③⑤中两个相同元素间接相连,图形②④⑥中两个相同元素直接相连,分为两组。
相离或相交
第一步,观察特征。 元素数量一致,样式不同,主要呈现为两个元素摆放的位置和方式不同,考虑静态位置。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中的两图形静态位置关系分别为:外离、相交、外离、相交、外离、?,呈周期规律,问号处应选择相交的图形,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包含
第一步,观察特征。 元素数量一致,样式不同,主要呈现为多个元素摆放的位置不同,考虑静态位置。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所有图形都有一个外框,但内部元素的静态位置不同。其中①②④内部元素不存在内含位置关系,③⑤⑥内部元素存在内含位置关系,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A选项。
图形指向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且不具有数量类和属性类规律,考虑其他规律。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所有图形均有指向性,图1箭头向上、图2箭头向左、图3箭头向下、图4图形凸向右方,即上-左-下-右,问号处图形的指向性应向上。D项,图形凸向上方,符合。
空间类
空间重构
六面体
相对面不可能同时存在
两个面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且中间隔了一个面
两个面在“Z”字形的两端,且紧挨着“Z”字形中间那条线
公共边
公共边延伸法-画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可以直观的通过公共边可以判断的图形
公共边延伸法-转动法
转动法:构成直角的两条边其实为公共边,则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90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展开图不在一起,则可以采用转动法将三个图形放在一起进行判断。
指向不变法
平移法
当四个面在一条直线上时,则两端的图形可以向另一端依次直接移动,如下图的A可以直接移动到D的右边。这种方法适用于展开图不在一起,则可以采用平移法法将三个图形放在一起进行再进行判断。
本题运用转动法和平移法将三个面移到一起再判断
四面体
第一步,本题为四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题干进行标号,以箭头指向方向为正方向。 A项:展开图中,面4的右侧为面3,而A项面4的右侧为面2,排除; B项:选项两个面之间的相邻位置关系和展开图一致,正确; C项:展开图中,面2与面3的公共边两端各引出1条线,而C项面2与面3的公共边的中点引出1条线,排除; D项:展开图中,面1与面4的公共边两端各引出1条虚线,而D项面1与面4的公共边的中点引出1条虚线,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三视图
注意会考察不同方向的视图!
第一步, 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 但是动态位置不成规律, 由于题干呈现的均为立体图形, 优先考虑立体视图。 第二步, 一条式, 从左到右找规律。 图1与图2的右视图相同, 图3与图4的右视图相同, 因而图6应与图5的右视图相同。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均为立体图形,优先考虑立体视图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中立体图形的俯视图均相同,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匹配每一组三视图和相对应的立体图形。 第二步,根据视图特征进行匹配。 根据第一组视图可以确定:第一幅图是立体图形②的主视图,第二幅图是左视图,第三幅图是俯视图;根据第二组视图可以确定:第一幅图是立体图形①的主视图,第二幅图是左视图,第三幅图是俯视图;根据第三组视图可以确定:第一幅图是立体图形③的主视图,第二幅图是左视图,第三幅图是俯视图。 因此,选择A选项。
截面图
A项:无法剖出,想要剖出四边形一般有如下切法,如图1、2、3所示,但是根据图1,无法剖出一个四边形,只能是两个;根据图2、图3,无法剖出与选项大小一致的四边形;
B项:无法剖出,斜着剖出的三角形都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C项:无法剖出,纵剖或斜剖都切不出该项图形,切出的图形上半边是纯曲线,而C项中图形上半边的两侧是直线,只能切出中间镂空的“U”型;
D项:可以剖出,具体方法如图
立体拼和:凹凸对应
图形拼合
汉字图形题型
汉字笔画特征的考察
笔画数
总笔画数
特征笔画数
相同部分或者笔画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均由汉字组成,每一行均存在相同部分,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每行有相似性,整体求同,第一行均有“横”,第二行均有“点”, 第三行均有“竖”(竖线的长度保持一致),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此题出的不太严谨,还有其他规律
规律二:图形有封闭空间,考虑数面,第一行中的汉字面的个数总和为2;第二行图形中的汉字面的个数总和为3;第三行补充问号处的汉字后,图形面个数的总和应为4,只有D项符合。
规律三:第一行汉字的笔画数依次为:4、4、5,和为13;第二行汉字的笔画数依次为:3、5、7,和为15;第三行补充问号处的汉字后,笔画数的总和应为17,前两个汉字的笔画数依次为:3、6,所以应选择笔画数为8的选项,只有D项符合。
结构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均为汉字,优先考虑汉字笔画数。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汉字笔画数均为4,且均为半包围结构;第二段,汉字笔画数均为5,且均为左右结构,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封闭区间
对称性
字母图形题型
属性
对称
曲直
开闭
数量
线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幅图均由三个数字或字母构成,有曲有直,考虑数线。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图①②③中每个图形都包含两条曲线,图④⑤⑥中每个图形都包含一条曲线,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D选项。
面
笔画
素
字母开口
字母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