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6大健康标准
中医第一堂课--中医6大健康标准,学习中医,传播中医,弘扬中医, 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查看司外揣内(阴阳平衡、脏腑强弱、寒热虚实)。
编辑于2023-09-17 16:49:33中医6大健康标准
吃
胃口及进食状态
《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 食有节: 适当节制饮食; 莫依时食,非饿不食(脾胃不好之人);
胃口太好 → 胃火旺:饭水分离(中消)
饿又吃不下 → 胃阴受损:饭水分离
饭水分离饮食法
学理说明: 改善脾湿、脾虚,强化中州。 调整阴阳,配合生理正常时间。 善养胃气,保持后天之本运作能力。 阳虚而阴不摄者适合,阴虚过重者则较不宜。 注意事项: 起床空腹不喝水 餐前1小时,餐后2小时不喝水,两餐之间可以喝水 用餐不喝汤和水。若有汤和火锅,只吃汤内的菜和料,不喝汤 晚餐后2小时到晚十点之间可喝水 零食在正餐时吃,不在其他时间使用 喝水要喝温水,不喝太热或者太冰的水
没有胃口 → 脾虚脾湿:炒米养生
学理说明: 焦香入脾胃,改善脾虚、脾湿,强化中州 米的本身在祛湿气之后善养胃气,保持后天之本运作能力 阴虚过重者则较不宜 此法效果: 炒米可把米饭的香气提升,醒脾作用高 炒米口感松软好吃,质地会提高咀嚼的效率,对胃大有好处 配合饭水分离,易于饱足 饭后精神焕发,负担小 祛湿健脾之后,身体更加健康,体形会渐趋标准 实施细则: 什么米都可以用,家有什么用什么。如白米、糙米、五谷米等等 淘后铺平晾干,需全干后炒 不加水和油,直接大火快炒 炒至略焦黄(莫黑)就可以了,不可直接食用 正常煮饭,比平日多加一杯水
阴虚过重者不宜此法
打嗝 → 胃气上逆/胃气衰败
按压攒竹和内关穴有奇效
喝
口渴度及饮水状态
《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 饮有节:因人制宜、适饮量、适寒温
不想喝水,半天不喝水亦不渴 → 体寒
喜饮水,且都不能解渴 → 上消(肺胃热)
口干欲饮,但仅漱口不欲下咽 → 血瘀
吃饭一定喝汤喝水 → 脾胃虚弱
睡
睡眠状况及质量
《素问·五脏生成》:“人卧则血归于肝”; 《素问·营卫生会》:“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灵枢·邪客》:“胃不和则卧不安”。
优质睡眠
入睡容易(0.5H) 脑海无太多事情 一觉到天亮 早上起来很精神
能否轻易入睡
如有心事,只好解决心事 晚上睡前2小时还进食,脾胃不和 血不足难入睡 有以下两种情形则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上背部、肩部痛 手的一边发麻
半夜是否醒来
起来小便(无定时) 之后能睡,此为肾气虚 之后难睡,此为血虚、胆气虚 2. 在相同的时间无故醒来(定时) 11:00-1:00为胆的问题 1:00-3:00为肝的问题 3:00-5:00为肺的问题
阴阳寒热
体温、冷热体感状态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类经图翼》:“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 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手比额头冷
是,此为身体寒 否,为中性
随环境迅速调整
身体夏凉冬暖,为中性 身体夏热冬凉,为体寒
喝冷水受不了
全身痛处多
易中暑,冷热变换身体易有症状
体寒严重
撒
排小便的情况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主水,主司前后二阴 隐含意义:性力强弱
正常
淡黄色泽 无过多泡沫(泡沫多考虑有蛋白尿的可能) 2000~2500ML 5~7次/天
尿频
渴,为下消 不渴,此为肾气虚(老化快)
小便不利
多为下焦虚热(寒) 老人气虚也会如此
漏尿
虚寒致病
调治三穴
关元:肚脐正下方4指宽所在处,即脐下3寸; 肾俞:居后下背,肚脐正对后方旁开2拇指宽处; 八髎:腰骶部,正对8个骶后孔。 原则及方法: 虚寒多倾向艾灸、热敷,实热多倾向推拿点按; 离穴不离经,找准痛点,敏感点; 轮流选穴,每穴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拉
拉大便的情况
《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 《素问·标本病传论》:小大不利治其标 现代: 肠-脑-菌群轴学说
正常
形状粗大长且成形 早(5-7)起上大号,一天一次 上大号快又顺畅
便秘
潮热口渴,舌燥苔黄,腹部硬满,此为实热 手足发热,发热盗汗,失眠烦躁,此为虚热 色苍白,喜热饮,脉比较深且慢,此为寒 老人或产后血不足,有可能便秘
拉肚子
寒症为多 一早拉肚子,肾阳虚
不成形
水一冲就散,黏马桶,此为脾胃湿,宜祛湿
时间与经络对照表
经络运行时间及作用: 寅时(凌晨3点-5点)肺经运行,主治头项、喉、胸、肺疾病。 卯时(凌晨5点-7点)大肠经运行,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皮肤病、肠胃病。 辰时(7点-9点)足胃经运行,主治头面五官、胃肠病。 已时(9点-11点)脾经运行,主治脾胃病、前阴病、妇科病。 午时(11点-13点)心经运行,主治心、胸、神志病。 未时(13点-15点)小肠经运行,主治热病、神志病、耳、面颊、咽喉疾病。 申时(15点-17点)膀胱经运行,主治头面五官、颈项、腰背、下肢及神志病。 酉时(17点-19点)肾经运行,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肺、肾及咽喉疾病。 戌时(19点-21点)心包经运行,主治心、胸、胃、神志病。 亥时(21点-23点)三焦经运行,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 子时(23点-1点)胆经运行,主治肝、胆病、侧头、耳、咽喉、胸胁病、神志病。 丑时(凌晨1点-3点)肝经运行,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
当归生姜羊肉汤
功效: 温阳补血,通经散寒 食材: 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姜25克,广陈皮6克,草果1枚, 竹蔗2节,马蹄10个 制法: 羊肉切块,焯去血水,生姜切片,竹蔗切小块,马蹄去皮。 一起加入砂煲,加水2L,大火煮开,转小火煲至肉烂,加食盐调味
三大热身法
原理: 透过强化气血循环,提高身体对环境温度的适应力 手热法: 拍手功是手热法的最好功法 拍实掌,力量大而声音响 一次30下为一轮,可做一至二轮 早上来做最是适合 体热法: 利用耳朵之全息律 拉耳、按耳、揉耳 做完可感受胸背热起来 脚热法: 平躺床上 两足向上向外微张 上半身不动,脚往上抬,坚持10秒 脚快速用力放下,静躺2分钟(一定要2分钟)
睡眠调治
平躺在床上,头底下要放个枕头 两手自然放在身体旁边,脚举起来,大 腿、身体、小腿、脚跟都是90度 保持着这个姿势三分钟,自然呼吸 连续做3组也就是10分钟
白木沉香枣仁茶
功效:养阴补血疏肝 用材:红枣、红玫瑰、白木香叶、大麦、荞麦、酸枣仁
枣仁百合汤
功效: 心血不足,养血安神 食材: 炒酸枣仁20克,鲜百合15克,桂圆、茯苓、枸杞、小 麦各10克。 制法: 鲜百合提前浸泡一夜,炒酸枣仁煎去渣取汁,剩余食 材混合熬煮30分钟,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
阳虚便秘茶饮
阳虚便秘:怕冷,大便间隔时间长3天以上,又干又硬 治法功效:温肺化饮,蠕动肠道 制作方法: 不去皮干姜15克 开水冲泡,即饮
1、倾听身体信号—健康晴雨表 2、养生防病抗衰老的金标准 3、疑难癌重症及慢病通治法宝
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查看司外揣内(阴阳平衡、脏腑强弱、寒热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