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思维图
根据《中国行政史》第十二章整理,下图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思维导图,行政管理专业自学考试要点。
下图根据《中国行政史》第十七章整理,为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知识总结,适用于行政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备考,分享给各位。
根据《中国行政史》第十五章整理,下图为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思维图,行政管理专业,自学考试,专升本考点汇总。
根据《中国行政史》第十四章整理,下图为战后南京政府的行政管理知识总结,行政管理学自学考试考点汇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第十二章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
根据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议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由国民党训练全国国民逐渐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而由国民政府总揽执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府,包括国民政府、五院及五院所属各部三个层级。
国民政府内部组织机构
国民政府主席
国民政府主席既是政府首脑,又是国家元首,在训政初期,拥有较大的权力。【据1928年10月公布的《国民政府组织法》】
五院及其所属机构

国民党中政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加强国民党对行政活动的控制,采取了两个重要的步骤:一是颁布《训政纲领》,从法律上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二是提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简称中政会)的地位。 (2)中政会自成立以来,其职权主要是确立立法原则、施政方针和政务官。1928年10月中政会被正式确定为“全国实行训政之最高指导机关”。 (3)中政会处于国民党和政府之间,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但不处理党务,不属于党务机关;中政会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实行训政、领导政府而设,但不属于政府系统,不直接发布命令和处理政务;国民政府在实施训政计划和方案上对中政会负责,但在法理上仍为最高国家机关,并非中政会的下属机关。 (4)总之,中政会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工具,其中心任务是保证国民党对国民政府的控制,进而实现对全国的专制统治,同时,它又是国民政府行使决策的发源机关。
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国民党中政会的决策和国民政府的决策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中心仍然是国民党中政会(中政会)。
行政执行的重要措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 (1)改委员合议制为首长集权制。 (2)改良公文处理,简化施政程序。 (3)推行省府合署办公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在行政执行上采取委员合议制,从30 年代开始,行政机关逐步由合议制改为首长集权制。
行政监督的发展趋势
(1)取消人民的监督。(2)加强国民党的监督。(3)扩大监察院的监督范围。
行政官员的管理
类别
为了便于叙职和给俸,南京国民政府将所有官员按其资历和所司职务分为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种官等。
选任资格
南京国民政府1937年正式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根据该法,除特任官由国民党中政会选任,其资格没有统一规定外,其他文官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才可以选任。
考核和奖惩
南京国民政府于 1929年1 月公布了《考绩法》,1935年又公布了《公务员考绩法》和施行细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考核奖惩制度。考核分年考和总考两种。考绩以平日工作、学识、操行三项为标准。 依1935年11月公布的《公务员考绩奖惩条例》,考绩的奖励分为升等、晋级、记功,惩处分为解职、降级、记过。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1928年国民党实行训政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体制,普遍实行了城乡分立的双轨制行政体制。
省政府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是适应国民党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1936年10月行政院公布了经过修订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各省必须划定行政督察区,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的辅助机关。公署设专员1人,由行政院或内政部长提请国民政府简任。
市政府
到抗日战争前夕,全国直属行政院的市有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和西安。
县政府
(1)县为南京国民政府初级行政区域。县设县政府,在省政府指挥和监督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依法发布县令,制定单行规则。 (2)县以下自治组织为区、乡(镇)、闾、邻,以五户为邻,五邻为闾,二十闾为坊,十坊为区。
市、县以下自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