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读书笔记
梳理中央帝国两千年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晴,划分神学谶纬期 、玄学自然期、三教开放期、经世致用期、道学封闭期、实学兴起期六个阶段,详细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剖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力图说明中国哲学的演化与封建帝国的统治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从汉、唐、宋、明、清看中国古代制度沿革。该书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纪录片《大明宫》梳理,见证大明宫曾经的经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前言:两千年往复的学术之殇
西汉之后的中国哲学可以看作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分为两大周期
第一周期
建立期:西汉前期—儒教哲学
庸俗期:汉宣帝之后的西汉和东汉时期
反抗期:魏晋时期持续到南朝—玄学发展
变异期:佛教传入,三教并立
第二周期
建立期:北宋和南宋—道学体系
庸俗期:元代持续到明代前期
反抗期:明代—心学诞生
变异期:清代实学兴起
第一部 集权洗脑术:政教合一体系的建立
汉高祖
叔孙通:用礼仪体现皇帝威严
汉文帝
陆贾“儒学”:仁义就是无为
黄老之术
汉武帝
公孙弘
《春秋》决狱:“诛首恶”、“责知诛率”、“原心定罪”
建立太学
五经博士点
输入官场
董仲舒
《春秋繁露》
儒教诞生
天人合一
“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
张汤
经书判案
宗法统治
汉宣帝
“书呆子治国”
哲学大辩论
石渠阁会议
汉章帝
白虎观会议
《白虎通义》-班固
郑玄
古今文学统一
第二部 哲学嬉皮士:以自然的名义反叛教权
党锢之祸
文人被禁止当官
远离政治
一切都是“无”
“三玄”
《周易》《老子》《庄子》
人物品评
何宴“贵无论”
"道“是无所有的,无名的
王弼的体系
基础:将纷纭复杂的世界回归原点
答案:从多回到一,从一回到无。寻找事物的本源。
思想
万事万物可以由众归寡,由动归静,最后归结为道
道为根本,追究为“无”
天地自然,都是物的创造
阮籍、嵇康
心里不在意人世间礼法、是非等观念
减少欲望,不放纵自己的感情和行为
王导
声无哀乐论
养生论
言尽意论
裴頠
“崇有论”
新《列子》
享乐主义
第五部 世俗哲学兴起:洗脑术的没落
心学
陆九渊
天理存在于人的心中,天理相同,人的心必然相同。(心事一个抽象的心,通天理)
人心中有天理,应求诸自己心中
陈献章重新发现心学
王阳明
龙场悟道-重新解释”格物致知“:人类意识和外界事物的交互过程应该是从“知识”到“物体。先发掘内心的知识,再来比较外界的万事万物
致良知:寻找内心深处的呼换,利用这种直觉来做事
“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意之动,知善知饿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
王艮
泰州学派
修个人的根本,再来安定国家
李贽
童心说:即本心。人真正的困难是找到自己的童心
清代实学
王夫之-肯定入世、积极去发现世界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道必须依附于具体物体
黄宗羲(政治学)
君主-公利概念
君臣-共同治理
法律
最初的法律是服务人,后来的法律是治人
顾炎武
政治地理学
音韵学
戴震
小学(声韵、文字、语法、语音)
典章制度
测算
第四部 叛逆的害人者:重建神权政治
北宋时期两种思潮
复古主义(政教合一)
以欧阳修、司马光、二程为代表的道学。目标是回复古代世界的大同世界和君臣大义。
实用主义(经济救国,政府主导)
王安石改革
科举制度改革(恢复儒家人才选拔标准)
教育制度改革(垄断教师资源;编撰新教材)
北宋的道学体系
整个世界都在一套“理”概括的规矩中运行
周敦颐
从无极到太极到宇宙,再到万物,左后到人类社会的一个转化、影响的过程
邹雍
“一二四八”:无极-太极-两仪-五行
张载
人类社会伦理的系统化:乾、天、父;坤、地、母,人居天地中间
二程
形而上学,不知实际
天下学者三分类:文士、讲师、知道者
政治是外,天理是内,求学必先求于内
朱熹
万事万物蕴含一个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世界的本质
“气”(抽象的物体)是天理与实际宇宙的连接点,世界万物都是气运动的结果
“理-分殊”-理是一个,表现形式多样
方法论:格物致知(穷极物理达到真理,再用真理指导行动)-“知”对应人类:三纲五常和儒教传统
人分道心(天命之性)和人心(气质之性),追寻天理的过程,就是寻找道心,消灭人心
明代
八股文
“洁本”七部大全
第三部 当皇权遭到拒绝:三教的竞争与妥协
道教
“五斗米教”
张鲁在汉中进行政教合一地方政权试验
张道陵-道教宗师
依托社会化组织,设计一套“万有理论”:指导出生和死亡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情
诞生相关:《太平经》
“大杂烩”
天地阴阳生成说
“人法天地”的政治制度
神仙体系
修道成仙
葛洪对道教的改造
成仙需炼丹
儒道双修:内神仙、外儒术
服从中央帝国权威的管理
佛教
悉达多
“四谛”:集、苦、灭、道
苦谛:轮回之中一切困难
集谛:欲望的合体(贪嗔痴)-苦难产生的原因
灭谛:消灭贪嗔痴
道谛:跳出轮回的方法和修行
小乘佛教(解脱道)-个人解脱
业:衡量一个人修行成果的计量指标,加起来达到100%即可跳出轮回
“十二因缘”:人类的十二种活动。无明、行、识、明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修行的细化:戒、定、慧
四谛的总结:”三法印“—诸行无常,诸行皆苦,诸法无我
密宗(藏传佛教)
顿悟
“功利”
大乘佛教(菩提道)-帮助他人解脱
修行方法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52个修行等级次第修行
教义分支
中观
“空”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唯识
发现中观派“佛法是空”的悖论
三种”妙有“
遍计所执性:在经验世界里,人会把本来为空的事物当成实有的
依他起性“事物为空,但有”他性“,可以进入人们的经验之中,保持为空
圆成实性:所有妄念破解后,真实佛法可以保留下来
一切法唯“识”(一切佛法都只存在人类意识中)
第八识:阿赖耶识(隐藏在心中、通向菩提道的智慧)
摄论宗:还有第九识“阿摩罗识
地论宗:阿赖耶识是最纯粹智慧
唯识宗:阿赖耶识中蕴含通往佛法的种子
真常
与小乘佛教决裂:世界上只有一种道,就是修成佛性。众生皆能成佛。
南朝
佛教特权引起政府财政失控和政治失调,摧毁南朝的繁华
北朝
驯服佛教,皇帝成为三教首领
灭佛
北魏太武帝灭佛
武力消灭
北周武帝灭佛
强迫还俗
韩愈-古文运动
“道统”论
孟子加入道统
“性三品”论
人类目标不在来生,不在轮回之外,而在现世当中,一个人活着,是为了达到中庸的境界,修炼过程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