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分类
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作用范围
广域网(WAN)
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
个人区域网(PAN)
使用者
公用网
专用网
接入互联网的网络
传输介质
有线网络
无线网络
按拓扑结构
总线型网
星型网
环型网
树型网
混合型网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性能指标
速率
单位:10^9 bit/s = 10^6 kbit/s = 10^3 Mbit/s=1Gbit/s
带宽
频域
单位 Hz 表示范围
时域
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 bit/s
吞吐量
受带宽和速率相关 (瓶颈链路)
时延
传输时延
传播时延
处理时延
路由器处理分组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 * 带宽
往返时间
包传发率
丢包率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网络利用率
非性能指标: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易于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形成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SNA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
TCP/IP
协议与划分层次
组成要素
语法
语义
同步
分层的优缺点
优点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割开。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易于实现和维护
缺点——会产生额外开销
互联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
主机称为端系统
端系统之间的通信:
客户/服务器方式
C/S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对等方式
P2P
两台主机在通信时不区分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
交换:
互联网的概述
互联网发展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
上世纪40-50年代
没有网络
1954年
出现终端
1960年后,从电路交换到分组转发
1969年,ARPANET诞生
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单个网络ARPANE向互联网发展
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第二次浪潮: 万维网
第三次浪潮
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ISOC—— IAB
IRSG
IESG
互联网草案
标准轨道
建议标准——草案标准——互联网标准
非标准轨道
实验——信息——历史
网络的特点和定义
特点
连通性
共享
三大定律
摩尔定律
吉尔德定律
梅特卡夫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