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曼昆《宏观经济学》
耗时一年,学习曼昆宏观经济学分册,包含曼昆宏观经济学的全部章节和内容,全书的内容都可以归结在这一张思维导图上,可以说是移动的图书,便于大家随时拿出来温故知新。
编辑于2023-10-04 09:53:29 湖北省本书为自媒体运营1 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配套系列教材之一,根据《自媒体运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自媒体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中、高级)编写,采用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的形式,以任务驱动方式推进。 本书分为中级篇和高级篇,从拆解达人的运营经验到分步骤训练落实,最后辅以主客观习题,考察技能的综合掌握情况。能够使读者通过学习,立足自媒体运营视角,掌握自媒体内容创作、进行多平台运营、内容变现和营销推广等工作的技术技能要求。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案例新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自媒体运营1 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高级)认证的教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文化创意与策划、新媒体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等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自媒体相关从业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的灾难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损失惨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未来,一起来看看比尔.盖茨告诉我们如何实现零碳计划。地球只有一个,所以零碳计划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耗时一年,学习曼昆宏观经济学分册,包含曼昆宏观经济学的全部章节和内容,全书的内容都可以归结在这一张思维导图上,可以说是移动的图书,便于大家随时拿出来温故知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书为自媒体运营1 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配套系列教材之一,根据《自媒体运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自媒体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中、高级)编写,采用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的形式,以任务驱动方式推进。 本书分为中级篇和高级篇,从拆解达人的运营经验到分步骤训练落实,最后辅以主客观习题,考察技能的综合掌握情况。能够使读者通过学习,立足自媒体运营视角,掌握自媒体内容创作、进行多平台运营、内容变现和营销推广等工作的技术技能要求。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案例新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自媒体运营1 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高级)认证的教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文化创意与策划、新媒体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等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自媒体相关从业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的灾难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损失惨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未来,一起来看看比尔.盖茨告诉我们如何实现零碳计划。地球只有一个,所以零碳计划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耗时一年,学习曼昆宏观经济学分册,包含曼昆宏观经济学的全部章节和内容,全书的内容都可以归结在这一张思维导图上,可以说是移动的图书,便于大家随时拿出来温故知新。
曼昆宏观经济学
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经济学分为两个分支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3.1 经济的收入与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计算某一经济的GDP的两个方法
经济的总支出
经济的总收入
23.2 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23.2.1 “……市场价值”: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23.2.2 “……所有……”
包括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
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不包括在家庭内生产和消费(并未进入市场)
23.2.3 “……最终……”
为了避免将生产价值计算两次
23.2.4 “……物品与服务……”
花钱去听同一个乐队的音乐会,票价也是GDP的一部分
23.2.5 “……生产的……”
指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二手车的价值不包括在GDP中
23.2.6 “……一个国家内……”
GDP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
23.2.7 “在某一既定时期……”
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通常为一年或一个季度)
通常习惯按“年增长率”来计算GDP,所公布的季度GDP的数字是那个季度的收入与支出量乘以4,采用这种习惯做法是为了更易于比较季度与年度的GDP数字
季度性调整:由于在一年中某个时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多于其他时期,所以政府统计学家会调整季度数据,以避开季度周期性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23.3 GDP的组成部分
GDP=C+I+G+NX
23.3.1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3.3.2 投资
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指购买未来用于生产其他物品的物品(例如资本设备、建筑物和存货)
23.3.3 政府购买
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物品与服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政府向老年人支付社会保障补助或者向刚刚被解雇的工人支付失业保险补助(它们并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
23.3.4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23.4 真实GDP与名义GDP
通过用固定在过去水平上的价格来评价现期生产,真实GDP说明了一段时期内经济的整体物品与服务生产的变动
23.4.1 一个数字例子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23.4.2 GDP平减指数
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反映了价格的变动,而不是产量的变动
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方法:(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GDP平减指数的得名是因为它可以用来从名义GDP中剔除通货膨胀
23.5 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吗
GDP未能统计人们对于闲暇的福利
GDP未能统计未进入市场流通的物品与服务
GDP没有统计环境质量
GDP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上升的情况
通货膨胀率:从上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24.1 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24.1.1 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
1.固定篮子:确定哪些物价对普通消费者是最重要的
2.找出价格:找出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种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3.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用价格数据计算不同时期一揽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
4.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5.计算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
生产物价指数(PPI):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24.1.2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问题
消费物价指数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①替代偏向
下佛欸这倾向于用那些变得不太昂贵的物品来替代
如果计算消费物价指数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就忽略了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从而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②新物品的引进
当引入新物品时,可选择范围的扩大使每一美元更值钱
消费物价指数是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不能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美元价值的增加
一个完美的生活费用指数应该能够反映出新物品引进所带来的生活费用的减少
③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如果一种物品的质量逐年上升,一美元的价值就上升了
如果一种物品的质量逐年变差,那么即使该物品的价格保持不变,一美元的价值也下降了
24.1.3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差别
①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②消费者物价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一篮子物品的构成只是偶尔改变;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物品与服务的组合自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
这两个通货膨胀衡量指标一般是同时变动的
24.2 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
24.2.1 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24.2.2 指数化
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企业和工会之间的许多长期合同有工资根据消费物价指数部分或全部指数化的条款(生活费用津贴,COLA)
24.2.3 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为了了解一个人能从储蓄账户上赚到多少,我们需要考虑利率和价格变动
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第9篇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第25章 生产与增长
25.1 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在最近的历史上,一些东亚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经历了每年约7%的经济增长
过去20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约每年12%左右
人均真实GDP数据表明各国生活水平差别很大
25.2 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
25.2.1 为什么生产率如此重要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数量
《鲁宾逊漂流记》建立的简单模型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赚到的总收入和经济中用于物品与服务产品的总支出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25.2.2 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技术知识(法):社会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人力资本(侣):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物质资本(财):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
自然资源(地):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资本的重要特征
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
资本是生产过程的投入,也是过去生产过程的产出
资本是用于生产各种物品与服务,包括更多资本的生产要素
可以把学生看作“工人”,他们的重要工作就是生产将用于未来生产的人力资本
技术知识是指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人力资本是指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
知识是社会教科书的质量,而人力资本是人们用于阅读这本教科书的时间量
25.3 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25.3.1 储蓄和投资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资源是稀缺的,把更多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就要求把较少的资源用于现期消费的物品与服务
社会如果更多地投资与资本,它就必然少消费并把更多的现期收入储蓄起来
由资本积累所引起的增长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它要求社会牺牲现期物品与服务的消费,一遍未来享有更多的消费
25.3.2 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
用于生产消费品的资源少了,而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品,资本存量增加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
由于收益递减,储蓄率的增加所引起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高储蓄率引起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
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
25.3.3 来自国外的投资
由外国实体拥有并经营的资本投资称为“国外直接投资”
用外国货币筹资,但由国内居民经营的投资称为“国外有价证券投资”
25.3.4 教育
人力资本带来正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25.3.5 健康与营养
健康和财富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双向的
25.3.6 产权和政治稳定
产权指人们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力的能力
如果一家铁矿公司预计铁矿会被偷走,它就不会努力开采铁矿
如果到印度开办公司的企业最终都要被收缴,那么大家就不会到印度开公司
企业为了经营而贿赂有权的政府官员,这种腐败阻碍了市场的协调能力,抑制了国内储蓄和来自国外的投资
25.3.7 自由贸易
穷国实行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外向型政策会使其状况变好
当不能利用贸易的好处时,休斯顿就要生产它消费的所有物品,还要生产它所需的所有资本品,而不是进口其他城市最先进的设备,休斯顿的生活水平马上就会下降并恶化
25.3.8 研究与开发
政府政策鼓励研究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专利制度
25.3.9 人口增长
马尔萨斯:不断增长的人口将始终制约着社会养活自己的能力
马尔萨斯忽略了技术进步
25.4 结论:长期增长的重要性: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26.1 美国经济中的金融机构
在最广义的层次上,金融体系使经济中的稀缺资源从储蓄者(支持小于收入的人)流动到贷款者(支出大于收入的人)手中
26.1.1 金融市场
定义:储蓄者可以借以最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债券市场
债券
债券(bond)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即借据
债券规定了贷款偿还的时间,称为到期日
债券规定了贷款到期之前定期张志富的利息的比率
债券到期后由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本金和利息
购买者可以持有债券至到期日,也可以在到期日之前将债券卖给其他人
债券的特点
债券的期限
短则几个月,长则30年甚至为永久债券(只支付利息不偿还本金)
长期债券的风险比短期债券大
如果债券持有人在到期日之前需要钱,他只能把债券卖给其他人,也许还要低价出售
债券的信用风险
拖欠:借款人不能支付某些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这种不能支付称为拖欠
当债券购买者觉察到拖欠的可能性很高时,他们就需要高利率去补偿这种风险
财务状况不稳定的公司通过发行垃圾债券来筹集资金
如标准普尔公司的机构可以评定不同债券的信用风险
税收待遇
大多数债券的利息是应纳税收入
当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时,这种债券的所有者不用为利息收入支付联邦所得税(利率一般很低,所以不收税)
股票市场
股票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也代表对企业所获得利润的索取权
出售股票来筹集资金称为权益融资,出售债券等筹集资金称为债务融资
与债券相比,股票既给持有者提供了高风险,又提供了潜在的高收益
股票市场
美国经济中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所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NASDAQ)
股票市场上股票交易的价格是由这些公司股票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股票的价格反映了人们对公司未来盈利性的预期
股票指数是计算出来的一组股票价格的平均数,最著名的股票指数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
对股市观察者而言的关键数字
价格:每股价格
红利:公司把它的一些利润支付给股东
红利收益率:把红利表示为股票价格的百分比
价格-收益比(P/E)
每股收益收益:公司总收益除以流通在外的股票总股数
价格收益比(P/E):公司股票的价格除以过去一年间公司的每股收益
从历史上看,一般价格-收益比在15左右
P/E值高说明相对于公司近期收益,公司股票是昂贵的
既可能表明人们预期未来收益增加
也可能表明股票的价格被高估了
26.1.2 金融中介机构
定义: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银行
银行是市场主体为扩大经营筹资的最主要融资渠道
银行通过吸纳存款和发放贷款二者间的利差来弥补经营成本和获得利润
银行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存款开支票以及使用借记卡使物品与服务的购买变得便利
股票和债券与银行存款一样,是一种可能的对人们过去储蓄积累的财富的价值储藏手段
共同基金
定义:共同基金是一个向公众出售股票,并用收入来购买各种股票、债券,或同时包含股票与债券的选择,即资产组合的机构
共同基金的优点
共同基金使钱并不多的人进行多元化投资
一个只有几百美元的人可以购买共同基金的股份,间接地变为几百家主要公司的部分所有者和债权人
经营共同基金的公司向股份持有者收取年费,通常为资产价值的0.5%~2.0%
共同基金使普通人获得专业资产管理者的服务
专业化管理会提高共同基金存款者从其储蓄中得到的收益
在成千上万资金管理者密切关注每家公司的前景时,一家公司股票的价格通常很好地反映了该公司的真实价值
指数基金:按一个既定的股票指数购买所有股票,它的业绩平均而言比通过专业资金管理者进行积极交易的共同基金还有好一些
26.1.3 总结
在分析金融体系的宏观经济作用时,重要的是记住这些机构的相似性而不是差异性
这些金融机构都服务于一个目标——把储蓄者的资源送到借款者手中
26.2 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
核算:核算是指如何确定并加总各种数字
26.2.1 一些重要的恒等式
Y=C+I+G+NX
Y=C+I+G
Y-C-G=I
S=I
国民储蓄 S=I 投资
S=(Y-T-C)+(T-G)
私人储蓄(Y-T-C):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
公共储蓄(T-G):政府在支付其指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
如果T>G,预算盈余
如果T<G,预算赤字
金融体系一边吸收国民储蓄,并将之用于一国的投资
26.2.2 储蓄与投资的含义
用宏观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投资是指设备或建筑物这类新资本的购买
购买新住房是家庭投资支出,而不是消费支出的一种形式
26.3 可贷资金市场
可贷资金市场:想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想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
建立经济模型的技巧在于简化现实世界,从而解释现实世界
26.3.1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
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
利率是贷款的价格
26.3.2 政策1:储蓄激励
利息征税
26.3.3 政策2:投资激励
投资赋税减免
26.3.4 政策3: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当预算赤字减少了可贷资金供给时,利率上升,这种高利率抑制了许多可贷资金需求者的投资需求
买新房子的家庭减少了,选择建立新工厂的企业也减少了
挤出:由于政府借款而引起的投资减少
当政府通过预算赤字减少了国民储蓄时,利率就会上升且投资减少
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很重要,所以政府预算赤字降低了经济的增长率
26.4 结论
金融市场起着联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作用
运行良好的金融市场不仅对现在这一代人是重要的,而且对将要继承相应利益的子孙后代也是重要的
第27章 金融学的基本工具
导入
金融学工具会有助于你思考一生中将要做出的一些决策
金融学:研究人们如何在某一时期内做出关于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决策的学科
27.1 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
名词概念
现值:用现行利率产生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
子主题
终值:在现行利率既定时,现在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
复利:货币量的累积,比如说银行账户上货币量的累积,即赚得的利息任留在账户上以赚取未来更多的利息
贴现:寻找一定量未来货币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现值的概念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当利率上升时,投资/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减少
公司的决策取决于利率——如利率为5%,那么工厂2亿美元收益的现值是1.23亿美元,公司将选择支付1亿美元的成本。与此相反,如果利率是8%,那么收益的现值仅为0.93亿美元,公司则决定放弃这个项目。
27.2 风险管理
风险无处不在,而对风险的理性反应不是一定要不计成本地去回避它,而是在你做决策时要考虑到风险
27.2.1 风险厌恶
曼昆第七版 P573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失去1000美元损失的效用大于赢得1000美元获得的效用
随着财富的增加,效用函数变得平坦
27.2.2 保险市场
应对风险的一种办法是购买保险
每一份保险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赌博
实际上,保险公司正是依赖这一事实:大多数人并不会按它们的政策提出索赔;否则,它就无法向少数不幸的人支付大量索赔并持续经营下去
保险的作用并不是消除生活中固有的风险,而是更有效地分摊风险
制约保险市场分摊风险能力的两类问题
逆向选择:高风险的人比低风险的人更可能申请保险,因为高风险的人从保险的保护中获益更大
道德风险:人们在购买保险之后,对他们严谨从事以规避风险的激励小了,因为保险公司将会补偿大部分损失
27.2.3 企业持有风险的多元化
安然公司雇员将大约三分之二的退休基金投资于安然股票,现在这些股票一文不值
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标准差衡量变量的变动,即变量的波动可能有多大,有价证券组合收益的标准差越大,组合收益可能越易变化,而且该组合持有者不能得到其预期收益的风险越大
风险构成
企业特有风险:只影响一家公司的风险
市场风险:影响股市上所有公司的风险
多元化只能消除企业特有风险
27.2.4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取舍
当人们增加他们投资于股票的储蓄百分比时,他们增加了预期可以赚到的平均收益,但也增加了面临的风险
27.3 资产评估
深入考虑是什么决定了投资者对每股股价的支付意愿
买入股票时考虑的两件事
所购买企业的股份的价值(不易判断的)
股份出售时的价格(易判断的)
达成股票买卖
价格<价值→股票被低估了
价格>价值→股票被高估了
价格=价值→股票被公正地估价
27.3.1 基本面分析
定义:为决定一家公司的价值而对其会计报表和未来前景进行的研究
股票对股东的价值
红利支付流量
股票最后出售价格的现值
取决于预期未来盈利能力
产品需求
竞争程度
可用资本
工人工会
顾客忠诚度
政府政策、税收
27.3.2 有效市场假说
定义: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因此股票价格总是等于企业价值的最好估算
理论依据
上市公司监视理论:每家上市公司都处于许多资金管理者的跟踪之下
供求均衡决定了市场价格:认为股票被高估的人数与认为股票被低估的人数正好平衡
信息有效:有关资产价值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都以理性方式反映,任何时点上的市场价格是以可获得信息为依据的公司价值的最好估值
股票价格随机游走:股票价格不可能根据可获得的信息来预期,新闻应该是不可预期的,否则它就不是新闻了
股市基金管理人的优异业绩或许是概率使然
让5000个人掷10次硬币,平均而言能有5个人10次都掷出了正面,这5个人可以声称有不同寻常的掷硬币技能,但他们要重复这种业绩就有困难了。同样,研究表明,有优异业绩史的共同基金管理者通常没有在以后时期中保持这种业绩
华尔街最棒最聪明的家伙们犯了这么多错误的事实,恰恰表明战胜市场有多难
27.3.3 市场非理性
资产市场是由投资者的“本能冲动”——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非理性的波动驱动的
只要一种资产的价格上升到高于其基本价值,就可以说市场正经历一场投机泡沫
股票最终的出售价格催生“接盘心理”
股票市场投机泡沫可能性的产生部分是因为股票对于股东的价值不仅取决于红利支付流量,还取决于最终的出售价格。因此,如果一个人预期另一个人明天会支付更高的价格,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会比股票今天的价值高。
藏在价值之外——估算“他人的估算”
当你评价一只股票时,你不仅必须估算企业的价值,还要估算其他人认为企业未来值多少钱
第28章 失业
导入
当一国尽可能使其工人充分就业时,它所达到的GDP水平高于使许多工人赋闲在家时的状况
失业问题通常分为两类
长期失业问题
短期失业问题
自然失业率:经济中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失业量,在长期中不会自行消失
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围绕自然失业率逐年波动,与经济活动的短期上升与下降密切相关
28.1 失业的确认
28.1.1 如何衡量失业
当前人口调查
劳工统计局(BLS)
调查数据
失业类型
平均工作周的长度
失业的持续时间
成年人的分类
就业者
得到报酬的员工
在自己的企业里工作且得到报酬的人
在家族企业里工作但拿不到报酬的人
失业者
能够工作且在之前四周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被解雇正在等待重新被招回工作岗位的人
非劳动力
不属于前两个类别的人,如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和退休人员
统计公式
28.1.2 失业率衡量了我们想要衡量的内容吗?
人们频繁地进入和离开劳动力队伍,对失业率的衡量产生影响
一些人谎称自己是失业者以使自己符合为失业者提供经济帮助的政府计划的资格要求,或进行避税
丧失信心的工人:属于边际状态且现在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与劳动市场相关的工人
边际状态的工人:那些现在既无工作又不找工作的人,但表明他们想工作而且得到过工作,并在最近有时也找过工作
由于经济原因非全职就业者是那些想要并得到全职工作,但不得不按部分时间表工作的人
28.1.3 失业者没有工作的时间有多长
大多数失业是短期的,而在任何一个既定时间段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又是长期的
例:95%的失业在一周内结束,而5%的失业则是在一年中都无法找到工作
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一定要谨慎:成为失业者的大多数人将很快找到工作,而经济中的大部分失业问题是由少数长期没有工作的工人所造成的
28.1.4 为什么总有些人是失业者
失业率从未降至零,相反失业率总是围绕自然失业率波动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存在高于均衡工资的三个可能原因
最低工资法
工会
效率工资
就业岗位数:对工商户的调查,但与家庭户调查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28.2 寻找工作
寻找工作是经济中总存在某些失业的一个原因 寻找工作是使工人与适当工作相匹配的过程 工人的嗜好与技能不同,工作的性质不同,而且寻找工作的人和空缺职位的信息在经济的许多企业和家庭中扩散的很慢
28.2.1 为什么一些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部门转移:各行业或各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
由于工人在新部门找到工作需要时间,因此暂时引起失业
在一个运行良好且动态化的市场经济中,劳动市场的这种变动是正常的,但结果是出现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
28.2.2 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
减少摩擦性失业的方法
互联网使得就业讯息在雇主和雇员之间传播的更便捷
政府就业机构发布信息、实施公共培训计划
反对者认为政府不应该参与寻找工作的活动:这些决策最好由工人和雇主独立地做出
28.2.3 失业保险
定义: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障的政府计划
失业保险仅仅向那些由于以前的雇主不再需要其技能而被解雇的失业者支付补助
可以在26周内得到相当于其以前工资50%的补助
失业保险制度的设计影响了失业者寻找工作的努力程度,降低了失业者寻找工作的努力程度
28.3 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法如何引起失业
当最低工资法迫使工资高于供求平衡的水平时,与均衡水平相比,它就增加了劳动供给量而减少了劳动需求量,因而存在着过剩的劳动。由于愿意工作的工人的数量多于工作岗位的数量,所以一些工人成为失业者
最低工资法影响哪些人?
大多数工人的工资远远高于法定最低工资,因此,最低工资法并不限制调节供求平衡的工资
最低工资法对劳动力中最不熟练工人和经验最少的工人,如青少年,是最重要的
一般性结论:如果工资由于任何一种原因高于均衡水平,就会导致失业(支持价格导致必然的供给过剩)
28.4 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与雇主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
28.4.1 工会经济学
工会是一种卡特尔
与任何卡特尔一样,工会是卖者共同行动以希望发挥其共同市场势力的一个集团
集体谈判:工会和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
罢工: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罢工减少了生产、销售和利润
参加工会的工人赚得的收入比不属于工会的类似工人高出10%~20%
工会将工资提高到平均水平之上带来的影响
增加了劳动供给量,减少了劳动需求量,从而引起了失业,那些在较高工资时仍然就业的工人的状况变好了,而那些以前有工作而现在失业的工人的状况变坏了
28.4.2 工会对经济是好是坏
反对者
工会把工资提高到竞争市场应有的水平之上时,工会就减少了劳动需求量,使一些工人失业,并降低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工资
一些工人的获益是以另一些工人的损失为代价的
支持者
工会可以保护工人免受企业所有者的摆布(尤其是一方独大的企业)
帮助企业有效地对工人的福利做出反应,如工作时间、加班、休假、病假、医疗津贴、晋升等等
28.5 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28.5.1 工人健康
工资高的工人可以更健康、有更高生产率
对工人健康的关注并不适用于美国这类富裕国家的企业
这些国家大多数工人的均衡工资都远远超出保证其充足饮食所需要的水平
28.5.2 工人流动率
工人会因许多原因而离职,如接受其他企业的工作、移居到本国其他地方、离开劳动队伍等
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越高,通常选择离职的工人就越少
企业雇用并培训新工人是有成本的,即使经过培训,新雇用的工人的生产率也不如有经验的工人高
所有为了减少流动而支付给工人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是有利的
28.5.3 工人素质
企业由于无法准确衡量应聘者的素质因而导致招聘的员工具有随机性
当一个企业支付了高工资时,就吸引了更好的工人来申请这份工作
28.5.4 工人努力程度
企业要监测工人的努力程度,并抓住并解雇逃避责任的工人的难度很大、成本高昂且又不完全有效
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使工人更渴望保持他们的工作,从而给予工人付出最大努力的激励
如果工资处在均衡的水平上,工人就没有什么理由去努力工作,因为即使他们被解雇也能很快找到一份支付同样薪水的工作
案例:亨利.福特及其极为慷慨的每天5美元工资
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29章 货币制度
29.1 货币的含义
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服务的一组资产
29.1.1 货币的职能
交换媒介:买者在购买物品与服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
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流动性: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29.1.2 货币的种类
商品货币
定义: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内在价值:即使不作为货币,东西本身也有价值
金本位:一个经济体用黄金(或者用可以随时兑换为黄金的纸币)作为货币
例子
黄金,可以用于工业和制造首饰
香烟,二战中的战俘营和苏联刚刚解体的莫斯科
法定货币
定义: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在很大程度上,接受法定货币对预期和社会习惯的依赖与对政府法令的依赖同样重要
20世纪80年代,苏联政府并未废除作为官方通货的卢布,但莫斯科人民在物品与服务交换中更愿意接受香烟(或者甚至是美元),因为他们确信未来其他人将接受这些替代货币
29.1.3 美国经济中的货币
货币存量
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M1: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13810)、通货(11000)
M2: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几种次重要的项目(79320)
29.2 联邦储备体系
中央银行:为了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
29.2.1 美联储的结构
理事会
7名由总统任命并得到参议院确认的理事
理事任期14年
长期任职使他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够独立于短期的政治压力
最重要的是主席
美国第二有影响的人物
主席任命美联储官员
主持理事会会议
在国会各种委员会前为美联储的政策作证
总统有权任命任期4年的主席
联邦储备体系
在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储备理事会
位于全国一些主要城市的12个地区联邦储备银行
地区银行的总裁由每个银行的理事会选择,理事会成员一般来自当地银行和企业界
货币供给: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决策者对货币供给的安排
29.2.2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
组成
美联储的7位理事
12个地区银行总裁中的5位
决策方式
所有12个地区银行总裁都参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每次会议
但只有5个有投票权,由12个地区银行总裁轮流享有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总是拥有投票权
纽约是美国经济的传统金融中心,并且美联储的所有政府债券的买卖都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交易柜台进行
决策权
有权增加或减少经济中美元的数量
方式—公开市场操作: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美联储的主要工作
增加货币供给:直升机撒钱——创造美元并用它们在全国债券市场上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
减少货币供给:吸尘器吸钱——在全国债券市场上把它的资产组合中的政府债券卖给公众
29.3 银行与货币供给
29.3.1 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的简单情况
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持有
T型账户&资产负债表
如果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持有所有存款,银行就不影响货币供给
29.3.2 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
部分准备金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
准备金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
法定准备金:美联储规定的银行必须持有的准备金量的最低水平
超额准备金:银行可以持有高于法定最低量的准备金
货币创造:当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时,银行创造了货币
当一个银行创造了货币资产时,它也创造了相应的借款人的负债
29.3.3 货币乘数
将货币创造的过程不断循环下去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
准备金率越高,每个存款银行贷出的款越少,货币乘数越小
29.3.4 银行资本、杠杆以及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
银行资本:银行的所有者投入机构的资源
杠杆: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
杠杆率: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
运用杠杆时带来的正负效果是同时的,当资不抵债时银行就会破产
资本需求量:政府管制确定的最低银行资本量
29.4 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
29.4.1 美联储如何影响准备金量
公开市场操作
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29.4.2 美联储如何影响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
很少使用
会干扰银行经营
近年来不太有效,因为银行会有超额准备金
支付准备金利息
准备金利率
准备金率和货币乘数呈相反变动
29.4.3 控制货币供给中的问题
1.美联储不能控制家庭选择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的货币量
2.美联储不能控制银行选择的贷款量,银行可以自行决定法定准备金之外的超额准备金量
案例:美联储工具箱上的伯南克
29.4.4 联邦基金利率
定义:银行向另一家银行隔夜贷款时的利率,贷款是暂时的通常只有一夜
联邦基金利率与贴现率有什么不同?
对象不同
一般是哪一种方法便宜用哪一种
贴现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总是密切相关的
联邦基金利率只对银行至关重要吗?
金融体系各个部分高度相关
当联邦基金利率上升或下降时,其他利率往往同方向变动
美联储与联邦基金利率
尽管实际的联邦基金利率是由银行间贷款市场上的供求决定的
但美联储可以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这个市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的下降意味着货币供给的扩张,而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的上升意味着货币供给的紧锁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30.1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导入
通货紧缩:较长一段时间内物价普遍下降
超速通货膨胀:极高的通货膨胀率,每月通货膨胀在50%以上,即物价水平在一年之内要上升100倍以上
货币数量论
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
18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提出
近年来被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主张
30.1.1 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某一时期内冰淇淋蛋卷的价格从5美分涨到1美元
货币价值观
钱包中的每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服务量变少了
P: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商品价格观
把物价水平看作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组成物价指数的许多单个商品的价格上涨了
1/P:用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服务量,即用物品与服务衡量的货币价值
30.1.2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货币供给:联邦储备与银行体系共同决定货币的供给
货币需求
信用卡的依赖程度、获得通货的便利性、债券的利率高低
最重要:经济中的平均物价水平
货币均衡: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会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30.1.3 货币注入的影响
货币供给增加的变化
30.1.4 调整过程简述
货币注入→创造超额货币供给→增加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需要在支付中支付更多的货币
30.1.5 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古典二分法
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真实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相对价格:一种东西与另一种东西相比的价格,且不再用货币衡量,而是用实物单位衡量
货币中性
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Eg:政府把1码的长度从36英寸减少为18英寸,将会发生类似的变动:由于新的衡量单位,所有可衡量的距离(名义变量)都翻了一番,但实际距离(真实变量)仍然相同
短期内的货币变动对真实变量有影响,货币中性在短期内或许并不适用
30.1.6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方程式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
数量方程式:
P表示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Y表示产量(真实GDP),M表示货币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数量论的本质
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
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及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
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30.1.7 通货膨胀税
为什么通胀国选择超发货币?——这些国家的政府把货币创造作为支付其支出的一种方法
通货膨胀税
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得到收入
隐蔽性:没有一个人从政府哪里收到这种税的税单
通货膨胀税就像是一种向每个持有货币的人征收的税
30.1.8 费雪效应
名义利率:央行或其他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后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费雪效应
定义:当美联储提高货币增长率时,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
理解
费雪效应只在长期分析中正确,在短期中是不成立的,因为通货膨胀不可预期的
费雪效应表明名义利率是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行调整的
30.2 通货膨胀的成本
30.2.1 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的谬误
通货膨胀本身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由于大多数人通过出卖他们的服务而赚到收入,所以收入的膨胀与物价的膨胀是同步的
真实收入是由真实变量决定的

30.2.2 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发生时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通过更频繁地去银行,你可以把更多财富放在有利息的储蓄账户上,而少放一些在通货膨胀会侵蚀货币价值的钱包中
30.2.3 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30.2.4 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
若不存在通货膨胀,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将保持不变
若存在通货膨胀,商品之间存在相对价格将发生扭曲,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比较价格与质量)
30.2.5 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
税收对资本收益的的处理
假设1980年你用一些储蓄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买进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并在2010年以5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该股票。根据税法规定,当计算应纳税收入时,你必须把赚到的40美元资本收益包括在你的收入中,但是,假设从1980年到2010年物价总水平翻了一番。在这种情况下,1980年你投资的10美元就相当于(按购买力计算)2010年的20美元。当你以50美元出售股票时,你的真实收益(购买力的增加)仅为30美元。但是税法并不考虑通货膨胀,而是对你40美元的收益征税
资本收益:以高于购买价格出售一种资产所得到的利润
税法不考虑通货膨胀,而是直接对增长的价值征税
通货膨胀往往增加了储蓄所赚到的收入的税收负担
税收对利息收入的处理
30.2.6 混乱与不方便
货币是我们用以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联邦储备需要确保常用衡量单位的可靠性
要判断通货膨胀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的成本是困难的
会计师也会错误地衡量企业的收入,更使投资者无法区分成功与不成功的企业,影响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30.2.7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未预期到的物价变动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进行财富再分配
当平均通货膨胀率很高时,通货膨胀就特别多变而且不确定
30.2.8 通货膨胀不好,但通货紧缩可能更坏
弗里德曼规则:最优的货币政策是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供给紧缩比率,而这个比率要足以使名义利息率降至为零
通货紧缩很少保持稳定和可预期,而他更经常会突然而至
通货紧缩会由于广泛的宏观经济困难而经常出现,代表更深层经济问题的症状
第13篇 最后的思考
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36.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
正方: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如果放任不管,经济就倾向于发生波动
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表明了决策者可以如何减轻经济波动的严重程度
通过“逆经济变动的风向行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稳定总需求,从而稳定生产和就业
反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发生作用有严重的“时滞”
经济预测是极不准确的,引起经济波动的冲击在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
一切往往使试图稳定经济的决策者正好起了反作用
教给医生的第一条规则是“不要伤害病人”,人体有自我恢复能力
36.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
正方: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凯恩斯时期衰退的基本问题是总需求不足
终结衰退的关键是,把总需求恢复到与经济中劳动力充分就业一致的水平
货币政策能够降低衰退时期企业应对总需求不足时投资的成本
财政政策中减税能够间接刺激民间消费,政府的直接购买行为也能够直接刺激总需求和间接通过乘数效应刺激民间消费
当货币政策工具失去其效用时,财政政策特别有用
增加政府购买时一种比减税更有效的工具,因为在经济发生衰退时,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主要的三类支出
①“现建现用”项目的支出
维修高速公路和桥梁这类公共工程项目,这类工程可以马上开工,让失业者回来开工
②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援助
主要是保证衰退期间税收收入坚守不影响教师、警察和其他公务人员
③通过失业保障制度增加对失业者的补助
失业者往往经济上存在困难,所以他们通常都会把额外的收入用于支出而不是储蓄
反方: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
用税收政策来刺激衰退的经济又长期传统
减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都有重要的影响
投资税收优惠
消费端税收优惠
在衰退期间增加政府支出存在各种问题
高政府支出必然伴随着政府为这种支出融资而必需的政府借债,很可能引起未来的高税收,进而削减消费者今天的开支,企业也会减少今天的投资
政府能否明智且迅速地花钱也非常不清楚
减税的优点是分散了支出决策,而不是依靠集中的、极不完善的政治过程
家庭、企业、政府三者之间倘若能够合理配置其因减税额外获得的资金,能够更高效地运用市场的力量开支他们认为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产品,避免依靠集中的、极不完善的政治过程。
36.3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选择
正方: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
货币政策相机选择存在的问题
对于能力不足及滥用权力没有限制
中央银行领导人有时会被诱惑用货币政策来影响总统竞选的结果
反映在大选日程的经济波动,经济学家称这种波动为“政治性经济周期”
相机选择的货币政策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会高于合意的水平
决策者的声明和实际行动之间的不一致性成为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
由于决策者经常是前后不一致的,所以当决策者宣称颁布某项政策后,信号接受者往往给予不同的预期,使得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使得短期内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为不利
解决货币政策相机选择的方法是让中央银行服从于政策规则(法律)
反方:货币政策不应该按规则制定
相机选择的优点:灵活性
政策规则的设计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以外情况
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可以预见的
相机选择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假想的
政治性经济周期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并不明显
前后不一致性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也很不明显
中央银行领导人可以通过实现自己的诺言而在长期中赢得信任
任何一种规则替代相机选择的努力都必然面临详细说明准确规则的艰难任务
通货膨胀目标化
36.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正方: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六种通货膨胀成本
当通货膨胀加快时民众对国家的不满意程度升高
一旦反通货膨胀引起的衰退结束,零通货膨胀的好处就会持续到未
零是唯一的美联储可以宣布已实现物价稳定并完全消除了通货膨胀成本的通货膨胀率值
反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零通货膨胀所获得的好处并不大,然而实现零通货膨胀的成本是很大的
减少1%的通货膨胀要求放弃一年产量的5%左右
减少通货膨胀的大部分成本要由那些承受能力最差的人来承担
当各个经济降低其通货膨胀率时,它们机会总要经历一个高失业和低产量的时期
36.5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正方: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
政府债务最直接的影响是把负担加在了子孙后代纳税人身上
预算赤字代表“负”的公共储蓄,因而它降低了国民储蓄
当政府增加其债务时,子孙后代就会出生在一个低收入和高税收的经济中
战时高税率对现在这一代纳税人也是不公正的,因为他们已经不得不为进行战争而做出了牺牲
经济衰退时减少税收而导致的赤字增加也是正常的
反方:政府不应该平衡其预算
政府债务问题往往被夸大了,对年青一代的税收负担平均到每个人一生的收入约占2%
不能孤立的看待问题,假设政府通过削减公共投资支出来减少教育投入,会使年青一代状况变好吗?
有远见卓识的父母可以通过储蓄并留下较多遗产就可以抵消政府债务的不利影响
正如银行评价一个贷款申请人时可以比较这个人的债务与收入一样来评价国民收入和政府负债
36.6 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正方: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一国的储蓄率是其长期经济繁荣的关键决定因素
美国的税制通过对储蓄的收益征收重税而抑制了储蓄
税法通过某些形式的资本收入的双重征税进一步抑制了储蓄
对国民储蓄的关注是由于想保证子孙后代的经济繁荣,遗产税的高征收不利于时间代际上的储蓄
福利和医疗补助、奖学金也往往是根据学生及其父母所拥有的财富而定,减少了对家庭储蓄的激励
反方: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提高对储蓄的激励增加了那些承受能力最弱的人的税收负担
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经济不振
衰退:真实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萧条:严重的衰退
企业无法把他们提供的所有物品与服务都卖出去,因此他们削减生产,工人被解雇,失业增加,工厂被闲置,生产的物品与服务减少,真实GDP和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下降
大多数经济学家使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分析短期波动
33.1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
经济中的波动通常被称为经济周期,这个术语有时也会引起误解,但经济波动根本不会按有规律的周期进行波动,实际上,经济波动根本没有规律,而且几乎不可能较为准确地预测
事实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对于监测短期波动而言,观察经济活动的哪个指标实际上无关紧要。大多数衡量某种收入、支出或生产波动的宏观经济变量几乎是同时变动的,如个人收入、公司利润、消费者支出、投资支出、工业生产、零售额、住房销售额、汽车销售额等也都减少。衰退是经济的总体现象,反映在宏观经济数据的许多来源上。 在经济周期中投资支出的变动最大,尽管平均而言投资只占GDP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在衰退期间GDP减少的三分之二左右是由投资减少导致的。换句话说,当经济状况恶化时,大部分下降应归因于由于新工厂,住房和存货支出的减少。
事实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经济中物品与服务产量的变动与经济中劳动力利用率的变动是密切相关的。当真实GDP减少时,失业率上升。
33.2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33.2.1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解释长期中什么因素决定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都是基于两种相关的思想: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古典二分法
真实变量(衡量数量或相对价格的变量)
名义变量(按货币衡量的变量)
货币中性(货币是一层纱)
可以不引入名义变量(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而直接考察真实变量(真实GDP、真实利率和失业)的决定因素
在古典世界中货币无关紧要
变动是名义的,而人们真正关心的事情是他们是否有工作,他们能买到多少物品与服务等等(完全没改变)
33.2.2 短期波动的现实性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理论描述了长期世界,但并没有描述短期世界
我们的新模型将注意力集中在真实变量与名义变量如何相互影响上
33.2.3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曲线
同“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模型的区别

33.3 总需求曲线
33.3.1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Y=C+I+G+NX(假设政府支出是由政策固定的)
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更富有,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者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服务需求量更大。相反,物价水平上升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变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
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家庭为了购买它们想要的物品与服务需要持有的货币就越少,因此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家庭会通过把一些钱借出去来试图减少货币持有量,所以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就会增多,利率会下降。 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励更多的用于投资品的支出,从而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相反,物价水平上升提高了利率,抑制了投资支出,并降低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
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了,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相反,当美国物价水平上升并引起美国利率上升时,美元的真实价值就会上升,而且这种价值减少了美国净出口以及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33.3.2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消费变动引起的移动
人们关注退休后生活而减少现期消费,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股市高涨使人们更富有,消费支出增加
政府减税鼓励支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投资变动引起的移动
企业决定投资新电脑系统
企业对未来经济状况持悲观态度
投资税收优惠增加企业在利率既定时需求的投资品数量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借款成本减少刺激投资支出
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移动
国会决定减少新武器系统的购买
州政府开始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
净出口变动引起的移动
欧洲经济衰退从美国购买的物品与服务减少
引起美元升值的投机活动降低了美国的净出口
33.4 总供给曲线
33.4.1 为什么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而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在长期中,经济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服务的总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的图形表示
33.4.2 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自然产出水平(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量):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水平
劳动变动引起的移动
工人数量的变动
自然失业率的变动
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
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增加提高了生产率,从而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
不仅包括机器和工厂这类物质资本,还包括大学生这类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
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摆阔土地、矿藏和天气
技术知识变动引起的移动
任何提高生产技术和效率的方法论
33.4.3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来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
33.4.4 为什么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物价水平的变动在短期中影响产量
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即物价高于预期时,产量高于自然水平,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低于自然水平
黏性工资理论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名义工资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缓慢
 
黏性价格理论
菜单成本:因为调整价格要付出成本导致的缓慢价格调整
当企业根据所预期的未来一年经济状况提前公布价格,但突遇通货紧缩,物价水平下降,使企业原先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抑制其销售,引起企业减少物品与服务量,反之同理。
错觉理论
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自己出售产品的个别市场发生的事情的看法
他们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总是先敏锐地察觉自身产品的价格变动,因此产生误判的错觉,做出调整供给量的反应
产品的供给量=自然产出水平+a(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物价水平)
33.4.5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位置的重要新变量是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
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33.5 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33.5.1 总需求移动的影响

在短期中,总需求移动引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产量的波动
在长期中,总需求移动影响物价总水平,但不影响产量
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经济波动的严重性
33.5.2 总供给移动的影响

总供给移动会引起滞涨——衰退(产量减少)与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的结合
那些能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抵消总供给的不理移动

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34.1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对美国经济来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最重要原因是利率效应
34.1.1 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
当名义利率上升或下降时,人们预期赚到的真实利率也上升或下降,即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同方向变动
货币供给
美联储通过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卖债券来改变经济中的货币量
改变它贷给银行多少钱
降低贴现率鼓励银行进行更多的借款,或提高贴现率来抑制借款
改变法定准备金和改变支付给银行持有的准备金利率来改变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流动性
任何一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该资产可以转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难易程度
货币是可以得到的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货币可以用于购买物品与服务
流动性偏好强调利率
利率是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利率上升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因此货币需求量就减少了
利率下降减少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并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货币市场的均衡
当利率高于均衡水平
人们想持有的货币量小于美联储供给的货币量
超额货币的持有者将通过购买有息债券或将货币存入有利息的银行账户来抛出这些货币
这时债券发行者和银行更愿意支付低利率,他们对超额货币供给的反应就是降低它们所支付的利率
随着利率的下降,人们变得更愿意持有货币,直至利率将至均衡利率
当利率低于均衡水平
人们想持有的货币量大于美联储所供给的货币量
人们试图通过减少他们持有的债券和其他有利息的资产来增加货币持有量
随着人们减少自己持有的债券量,债券发行者发现,为了吸引购买者他们不得不提供较高的利率
利率就会上升并趋向于均衡水平
34.1.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货币市场与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1)较高的物价水平增加了货币需求/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货币需求
(2)较高的货币需求引起了较高的利率/较低的货币需求引起利率下降
(3)较高的利率减少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利率下降增加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34.1.3 货币供给的变动
货币注入

34.1.4 美联储政策中利率目标的作用
近年来联邦储备一直通过联邦基金利率来运用政策
在联邦市场委员会的会议上,这个目标没六周被重新评价一次
美联储把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目标的决策的理由
1.难以非常准确地衡量货币供给
2.货币需求一直在波动
既可以根据货币供给,也可以根据利率来描述货币政策
在报纸上看到“美联储已经把联邦基金利率从6%降为5%”时,你就应该知道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是由于美联储的债券交易商正在做使这种情况发生的事情
34.2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政府决策者对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的确定
34.2.1 政府购买的变动
直接:政府改变其物品与服务的购买
间接:改变货币供给或税收水平来影响企业或家庭的支出决策
34.2.2 乘数效应
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
定义: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是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
较高需求引起较高收入时,存在一种正的反馈,这种正的反馈又引起了更高的需求。一旦把所有这些效应加在一起,对物品与服务需求量的总影响就远远大于最初来自更多政府支出的刺激。 
投资加速数:来自投资需求的正的反馈
34.2.3 支出乘数的公式
边际消费倾向: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用于储蓄的比例
推导过程

边际消费倾向(MPC)越大,消费对收入变动的反应越大,意味着乘数越大
34.2.4 乘数效应的其他应用
乘数效应的逻辑并不限于政府购买的变动,它适用于改变GDP任何一个组成部分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支出的任何一个事件
经济衰退同理:经济衰退使其对美国净出口的需求减少了100亿美元
这种对美国物品与服务支出的坚守降低了美国的国民收入,这又减少了美国消费者的支出,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3/4,乘数是4,那么净出口减少100亿美元就意味着总需求减少了400亿美元
乘数效应说明了经济可以把支出变动的影响扩大多少
34.2.5 挤出效应
与乘数效应发生相反方向作用的效应
定义:当扩张性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财政扩张引起收入增加提高了货币的需求
当政府增加200亿美元的购买时,物品与服务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大于或小于200亿美元,这取决于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大小
34.2.6 税收变动
税收变动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税收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变动的幅度也要受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影响
家庭对税收变动是持久变动还是暂时变动的感觉也是决定税收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幅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34.3 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
34.3.1 支持积极稳定政策论
34.3.2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时滞
34.3.3 自动稳定器
定义: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自动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
常见的自动稳定器机制
税制——税收取决于收入,收入低自动划入低税率
政府支出——失业保险制度,在总需求不足以维持充分就业时刺激总需求
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35.1 菲利普斯曲线
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权衡取舍的曲线

35.1.1 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
1958年,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英国杂志《经济学》上发表
说明了低失业的年份往往有高通货膨胀,而高失业的年份往往有低通货膨胀
给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有各种可能的经济结果的菜单
通过改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决策者可以选择这条曲线上的任意一点
35.1.2 总需求、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
35.2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
35.2.1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当局只能用这种控制来钉住名义变量,而不能以期用同样的控制去钉住真实变量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本质上是古典货币中性思想的一种表述
35.2.2 “自然”的含义
并不是说它是“适当”的,而是因为它不受货币政策的影响
35.2.3 使理论与证据一致
预期通货膨胀衡量人们预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幅度
由于预期的物价水平影响名义工资,所以预期的通货膨胀是决定短期总供给曲线位置的一个因素
长期中失业将回到自然失业率
35.2.4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

35.2.5 自然率假说的自然试验
自然率假说:认为武略通货膨胀如何,失业最终都要回到正常率或自然率的观点
20世纪60年代的菲利普斯曲线确实显示通胀同失业率呈负相关
20世纪70年代初菲利普斯曲线破灭,说明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的长期菲利普斯观点的合理性
35.3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事件
如果人们认为由供给冲击引起的通货膨胀上升只是暂时的背离,那么预期的通货膨胀将不会变动,菲利普斯曲线也将很快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如果人们认为这种冲击会引起一个高通货膨胀的新时代,那么预期的通货膨胀将上升,菲利普斯曲线也将处于其新的、不太合意的位置
20世纪70年代的供给冲击
35.4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反通货膨胀是降低通货膨胀率,不应该把它混同于通货紧缩,即物价水平的下降
反通货膨胀是让汽车慢下来,而通货紧缩是让汽车向相反方向行驶
35.4.1 牺牲率
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
短期与长期中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根据损失的产量和高失业来看,降低通货膨胀代价高昂
35.4.2 理性预期与无代价的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理性预期:当人们预测未来时,可以充分运用他们所拥有的全部信息,包括有关政府政策的信息的理论
预期通货膨胀是解释为什么短期中存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而长期中不存在的一个重要变量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要小得多,或许根本没有代价
35.4.3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
35.4.4 格林斯潘时代
35.4.5 金融危机使美国符合菲利普斯曲线
35.5 结论
第1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31.1 物品与资本的国际流动
导入
封闭经济:不与其他经济相互交易的经济
开放经济:与世界上其他经济自由交易的经济
31.1.1 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
基本概念
出口: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与服务
进口: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和服务
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贸易余额
贸易盈余:出口大于进口的部分
贸易赤字:进口大于出口的部分
贸易平衡:出口等于进口的状况
影响物品流动的因素
消费者对国内与国外物品的嗜好
国内与国外物品的价格
人们可以用国内通货购买国外通货的汇率
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收入
从一国向另一国运送物品的成本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
31.1.2 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
资本净流出: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
影响资本净流出的重要因素
国外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国内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持有国外资产可以觉察到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影响国外对国内资产所有权的政府政策
31.1.3 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相等
例子:美国码农小哥卖软件给日本大叔
美国资本净流出(购买日本股票或债券)=美国净出口(出售软件)
美国进口增加(购买游戏机)=美国出口增加(出售软件)
对美国资本净流出没有影响
到当地一家银行把日元兑换为美元
银行购买日本资产(美国净资本流出)
购买日本的物品(美国的进口)
把日元卖给另一个想进行这种交易的美国人
31.1.4 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
储蓄的一单位货币可以用于为国内资本积累筹资,也可以用于为国外资本的购买筹资
31.1.5 总结
31.2 国际交易的价格:真实汇率与名义汇率
31.2.1 名义汇率
定义:名义汇率是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升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增加
贬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减少
坚挺:某一种通货的名义汇率近期升值
疲软:某一种通货的名义汇率近期贬值
31.2.2 真实汇率
定义: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与服务交换另一国的物品与服务的比率
计算公式:
例:
通过消费物价指数计算真实汇率:
31.3 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
定义:一种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的汇率理论
购买力平价描述了长期中决定汇率的因素
31.3.1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逻辑
一价定律:一种物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未被利用的可以获取利润的机会
套利:利用不同市场上同一种东西的价格差的过程
西雅图咖啡豆的售价低于达拉斯,一个人就可以在西雅图,比如说以每磅4美元价格购买咖啡,然后在达拉斯以每磅5美元的价格出售,这样他就从这种价格差中获得每磅1美元的利润。当人们利用这种套利机会时,他们就增加了西雅图的咖啡需求并增加了达拉斯的咖啡供给,从而西雅图的咖啡价格将上升(由于需求增加),而达拉斯的咖啡价格将下降(由于供给增加)。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最终两个市场上的价格相同时为止。
一单位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相同的真实价值
31.3.2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含义
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取决于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
P是美国一篮子物品的价格(用美元衡量)
在国内1美元的购买力是1/P
P*是日本一篮子物品的价格(用日元衡量)
e是名义汇率(1美元可以购买的日元数量)
1美元可以交换e单位外国通货,其购买力相应地就为e/P*
购买力平价等式:1/P=e/P*
变形:1=eP/P*——如果1美元的购买力在国内和国外总是相同的,那么,真实汇率就不会改变
等式左边是个常量,等式右边表示真实汇率
名义汇率与物价水平
名义汇率:e=P*/P——名义汇率取决于两国的物价水平之比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必然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
当中央银行印发了大量货币时,无论根据它能买到的物品与服务,还是根据它能买到的其他通货,这种货币的价值都减少了
31.3.3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
在实践中并不能总是成立
原因①:许多物品是不容易进行贸易的
巴黎理发比纽约贵,国际旅游者可以避免在巴黎理发,一些理发师也可以从纽约移居到巴黎,但这种套利是有限的,无法消除价格差的
原因②:即使是可贸易物品,当它们在不同国家生产时,也并不总能完全替代
例如,一些消费者偏爱德国汽车,而另一些则偏爱美国汽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汽车的嗜好也在变化,尽管两个市场上存在价格差,可是并不存在有利可图的套利机会,因为消费者并不认为这两种汽车是相同的
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预设
这个模型把经济的GDP作为既定的
我们假设,用真实GDP衡量的一个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产量是由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可获得的把这些投入变为产出的生产技术决定的。
这个模型把经济中的物价水平作为既定的
我们假设物价水平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达到平衡
32.1 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32.1.1 可贷资金市场
对可贷资金市场的阐述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国民储蓄(S),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I)和资本净流出(NCO)
可贷资金应该解释为国内产生的可用于资本积累的资源流量
S= I + NCO
NCO>0,资本净流出,对海外资产的净购买,增加了对国内产生的可贷资金的需求
NCO < 0,资本净流入,来自国外的资本资源,减少了对国内产生的可贷资金的需求
真实利率的影响
影响储蓄:较高的真实利率鼓励人们更多地储蓄,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量
影响投资:较高的真实利率也增加了为资本项目筹资而借款的成本,减少了可贷资金的需求量
影响资本净流出:一国真实利率上升抑制了本国人购买外国资产,且鼓励了外国人购买本国资产,降低资本净流出
32.1.2 外汇市场
NCO=NX(资本净流出=净出口)
国外资本资产的购买与出售之间的不平衡(NCO)=物品与服务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不平衡(NX)
NX>0,出超,赚得外汇增加,购买外国资产,资本流向国外,NCO>0
NX<0,入超,支出多于所得,出售国外资产,资本流回国内,NCO<0
资本净流出代表为购买国外资产而供给的本币量
当一个美国共同基金想购买日本政府债券
净出口代表为了购买本国物品与服务的净出口而需要的本币量
当一家日本航空公司想购买波音公司制造的飞机
真实汇率使外汇市场供求平衡
真实汇率是国内物品与国外物品的相对价格
当美国真实汇率上升时,美国物品相对于国外物品变贵了,这使美国物品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变小了
美国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即净出口减少
真实汇率上升减少了外汇市场上美元的需求量
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较高的真实汇率使美国的物品更加昂贵,并减少了为购买这些物品而需求的美元量
为什么资本净流出并不取决于真实汇率?
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为资本净流出而供给的美元量并不取决于真实汇率(而取决于真实利率),资本流出是热钱逐利,是看能不能赚到钱,参考利率而不是消费时参考的汇率
一个美国的投资者最终想把外国资产,以及从这种资产中赚到的任何利润转变回美元
例如,美元的高价值使美国人购买日本公司的股票便宜了,但当股票分红时,这些红利使日元,当把这些日元兑换为美元时,美元的高价值意味着红利购买的美元少了。因此,汇率变动既影响购买外国资产的成本,又影响拥有这些资产的收益,且这两种影响
在均衡的真实汇率下,由美国物品与服务净出口所引起的外国人对美元的需求正好与由美国资本净流出所引起的来自美国人的美元供给相平衡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汇率模型的一种特例
32.2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
32.2.1 资本净流出: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
两个关键恒等式
S=I+NCO
在可贷资金市场上,供给来自国民储蓄(S),需求来自国内投资(I)和资本净流出(NCO)
真实利率使其供求平衡
NCO=NX
在外汇市场上,供给来自资本净流出(NCO),需求来自净出口(NX)
真实汇率使其供求平衡
资本净流出是联系这两个市场的变量
在可贷资金市场上,资本净流出是需求的一部分。那些想购买国外资产的人必须通过在可贷资金市场上获得资源为这种购买筹资。在外汇市场上,资本净流出是供给的来源。那些想购买另一个国家资产的人必须供给美元,以便用美元兑换那个国家的通货。
资本净流出取决于真实利率
由于较高的国内真实利率使国内资产更有吸引力,这就减少了资本净流出。
32.2.2 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32.3 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
32.3.1 政府预算赤字
在一个开放经济中,政府预算赤字提高了真实利率,挤出了国内投资,引起美元升值,并使贸易余额向赤字方向变动
32.3.2 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是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政府政策
常见的贸易政策
关税:对进口物品征税
进口配额: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数量的限制
进口配额对开放经济的影响
 
32.3.3 政治不稳定与资本外逃
墨西哥的资本外逃提高了墨西哥的真实利率,并降低了外汇市场上墨西哥比索的价值

其他:强势美元?
 
米尔顿.弗里德曼
曼昆宏观经济学
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经济学分为两个分支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3.1 经济的收入与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计算某一经济的GDP的两个方法
经济的总支出
经济的总收入
23.2 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23.2.1 “……市场价值”: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23.2.2 “……所有……”
包括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
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不包括在家庭内生产和消费(并未进入市场)
23.2.3 “……最终……”
为了避免将生产价值计算两次
23.2.4 “……物品与服务……”
花钱去听同一个乐队的音乐会,票价也是GDP的一部分
23.2.5 “……生产的……”
指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二手车的价值不包括在GDP中
23.2.6 “……一个国家内……”
GDP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
23.2.7 “在某一既定时期……”
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通常为一年或一个季度)
通常习惯按“年增长率”来计算GDP,所公布的季度GDP的数字是那个季度的收入与支出量乘以4,采用这种习惯做法是为了更易于比较季度与年度的GDP数字
季度性调整:由于在一年中某个时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多于其他时期,所以政府统计学家会调整季度数据,以避开季度周期性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23.3 GDP的组成部分
GDP=C+I+G+NX
23.3.1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3.3.2 投资
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指购买未来用于生产其他物品的物品(例如资本设备、建筑物和存货)
23.3.3 政府购买
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物品与服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政府向老年人支付社会保障补助或者向刚刚被解雇的工人支付失业保险补助(它们并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
23.3.4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23.4 真实GDP与名义GDP
通过用固定在过去水平上的价格来评价现期生产,真实GDP说明了一段时期内经济的整体物品与服务生产的变动
23.4.1 一个数字例子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23.4.2 GDP平减指数
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反映了价格的变动,而不是产量的变动
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方法:(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GDP平减指数的得名是因为它可以用来从名义GDP中剔除通货膨胀
23.5 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吗
GDP未能统计人们对于闲暇的福利
GDP未能统计未进入市场流通的物品与服务
GDP没有统计环境质量
GDP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上升的情况
通货膨胀率:从上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24.1 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24.1.1 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
1.固定篮子:确定哪些物价对普通消费者是最重要的
2.找出价格:找出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种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3.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用价格数据计算不同时期一揽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
4.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5.计算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
生产物价指数(PPI):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24.1.2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问题
消费物价指数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①替代偏向
下佛欸这倾向于用那些变得不太昂贵的物品来替代
如果计算消费物价指数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就忽略了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从而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②新物品的引进
当引入新物品时,可选择范围的扩大使每一美元更值钱
消费物价指数是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不能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美元价值的增加
一个完美的生活费用指数应该能够反映出新物品引进所带来的生活费用的减少
③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如果一种物品的质量逐年上升,一美元的价值就上升了
如果一种物品的质量逐年变差,那么即使该物品的价格保持不变,一美元的价值也下降了
24.1.3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差别
①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②消费者物价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一篮子物品的构成只是偶尔改变;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物品与服务的组合自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
这两个通货膨胀衡量指标一般是同时变动的
24.2 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
24.2.1 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24.2.2 指数化
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企业和工会之间的许多长期合同有工资根据消费物价指数部分或全部指数化的条款(生活费用津贴,COLA)
24.2.3 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为了了解一个人能从储蓄账户上赚到多少,我们需要考虑利率和价格变动
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第9篇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第25章 生产与增长
25.1 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在最近的历史上,一些东亚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经历了每年约7%的经济增长
过去20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约每年12%左右
人均真实GDP数据表明各国生活水平差别很大
25.2 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
25.2.1 为什么生产率如此重要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数量
《鲁宾逊漂流记》建立的简单模型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赚到的总收入和经济中用于物品与服务产品的总支出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25.2.2 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技术知识(法):社会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人力资本(侣):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物质资本(财):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
自然资源(地):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资本的重要特征
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
资本是生产过程的投入,也是过去生产过程的产出
资本是用于生产各种物品与服务,包括更多资本的生产要素
可以把学生看作“工人”,他们的重要工作就是生产将用于未来生产的人力资本
技术知识是指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人力资本是指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
知识是社会教科书的质量,而人力资本是人们用于阅读这本教科书的时间量
25.3 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25.3.1 储蓄和投资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资源是稀缺的,把更多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就要求把较少的资源用于现期消费的物品与服务
社会如果更多地投资与资本,它就必然少消费并把更多的现期收入储蓄起来
由资本积累所引起的增长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它要求社会牺牲现期物品与服务的消费,一遍未来享有更多的消费
25.3.2 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
用于生产消费品的资源少了,而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品,资本存量增加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
由于收益递减,储蓄率的增加所引起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高储蓄率引起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
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
25.3.3 来自国外的投资
由外国实体拥有并经营的资本投资称为“国外直接投资”
用外国货币筹资,但由国内居民经营的投资称为“国外有价证券投资”
25.3.4 教育
人力资本带来正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25.3.5 健康与营养
健康和财富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双向的
25.3.6 产权和政治稳定
产权指人们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力的能力
如果一家铁矿公司预计铁矿会被偷走,它就不会努力开采铁矿
如果到印度开办公司的企业最终都要被收缴,那么大家就不会到印度开公司
企业为了经营而贿赂有权的政府官员,这种腐败阻碍了市场的协调能力,抑制了国内储蓄和来自国外的投资
25.3.7 自由贸易
穷国实行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外向型政策会使其状况变好
当不能利用贸易的好处时,休斯顿就要生产它消费的所有物品,还要生产它所需的所有资本品,而不是进口其他城市最先进的设备,休斯顿的生活水平马上就会下降并恶化
25.3.8 研究与开发
政府政策鼓励研究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专利制度
25.3.9 人口增长
马尔萨斯:不断增长的人口将始终制约着社会养活自己的能力
马尔萨斯忽略了技术进步
25.4 结论:长期增长的重要性: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26.1 美国经济中的金融机构
在最广义的层次上,金融体系使经济中的稀缺资源从储蓄者(支持小于收入的人)流动到贷款者(支出大于收入的人)手中
26.1.1 金融市场
定义:储蓄者可以借以最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债券市场
债券
债券(bond)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即借据
债券规定了贷款偿还的时间,称为到期日
债券规定了贷款到期之前定期张志富的利息的比率
债券到期后由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本金和利息
购买者可以持有债券至到期日,也可以在到期日之前将债券卖给其他人
债券的特点
债券的期限
短则几个月,长则30年甚至为永久债券(只支付利息不偿还本金)
长期债券的风险比短期债券大
如果债券持有人在到期日之前需要钱,他只能把债券卖给其他人,也许还要低价出售
债券的信用风险
拖欠:借款人不能支付某些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这种不能支付称为拖欠
当债券购买者觉察到拖欠的可能性很高时,他们就需要高利率去补偿这种风险
财务状况不稳定的公司通过发行垃圾债券来筹集资金
如标准普尔公司的机构可以评定不同债券的信用风险
税收待遇
大多数债券的利息是应纳税收入
当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时,这种债券的所有者不用为利息收入支付联邦所得税(利率一般很低,所以不收税)
股票市场
股票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也代表对企业所获得利润的索取权
出售股票来筹集资金称为权益融资,出售债券等筹集资金称为债务融资
与债券相比,股票既给持有者提供了高风险,又提供了潜在的高收益
股票市场
美国经济中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所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NASDAQ)
股票市场上股票交易的价格是由这些公司股票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股票的价格反映了人们对公司未来盈利性的预期
股票指数是计算出来的一组股票价格的平均数,最著名的股票指数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
对股市观察者而言的关键数字
价格:每股价格
红利:公司把它的一些利润支付给股东
红利收益率:把红利表示为股票价格的百分比
价格-收益比(P/E)
每股收益收益:公司总收益除以流通在外的股票总股数
价格收益比(P/E):公司股票的价格除以过去一年间公司的每股收益
从历史上看,一般价格-收益比在15左右
P/E值高说明相对于公司近期收益,公司股票是昂贵的
既可能表明人们预期未来收益增加
也可能表明股票的价格被高估了
26.1.2 金融中介机构
定义: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银行
银行是市场主体为扩大经营筹资的最主要融资渠道
银行通过吸纳存款和发放贷款二者间的利差来弥补经营成本和获得利润
银行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存款开支票以及使用借记卡使物品与服务的购买变得便利
股票和债券与银行存款一样,是一种可能的对人们过去储蓄积累的财富的价值储藏手段
共同基金
定义:共同基金是一个向公众出售股票,并用收入来购买各种股票、债券,或同时包含股票与债券的选择,即资产组合的机构
共同基金的优点
共同基金使钱并不多的人进行多元化投资
一个只有几百美元的人可以购买共同基金的股份,间接地变为几百家主要公司的部分所有者和债权人
经营共同基金的公司向股份持有者收取年费,通常为资产价值的0.5%~2.0%
共同基金使普通人获得专业资产管理者的服务
专业化管理会提高共同基金存款者从其储蓄中得到的收益
在成千上万资金管理者密切关注每家公司的前景时,一家公司股票的价格通常很好地反映了该公司的真实价值
指数基金:按一个既定的股票指数购买所有股票,它的业绩平均而言比通过专业资金管理者进行积极交易的共同基金还有好一些
26.1.3 总结
在分析金融体系的宏观经济作用时,重要的是记住这些机构的相似性而不是差异性
这些金融机构都服务于一个目标——把储蓄者的资源送到借款者手中
26.2 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
核算:核算是指如何确定并加总各种数字
26.2.1 一些重要的恒等式
Y=C+I+G+NX
Y=C+I+G
Y-C-G=I
S=I
国民储蓄 S=I 投资
S=(Y-T-C)+(T-G)
私人储蓄(Y-T-C):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
公共储蓄(T-G):政府在支付其指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
如果T>G,预算盈余
如果T<G,预算赤字
金融体系一边吸收国民储蓄,并将之用于一国的投资
26.2.2 储蓄与投资的含义
用宏观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投资是指设备或建筑物这类新资本的购买
购买新住房是家庭投资支出,而不是消费支出的一种形式
26.3 可贷资金市场
可贷资金市场:想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想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
建立经济模型的技巧在于简化现实世界,从而解释现实世界
26.3.1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
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
利率是贷款的价格
26.3.2 政策1:储蓄激励
利息征税
26.3.3 政策2:投资激励
投资赋税减免
26.3.4 政策3: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当预算赤字减少了可贷资金供给时,利率上升,这种高利率抑制了许多可贷资金需求者的投资需求
买新房子的家庭减少了,选择建立新工厂的企业也减少了
挤出:由于政府借款而引起的投资减少
当政府通过预算赤字减少了国民储蓄时,利率就会上升且投资减少
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很重要,所以政府预算赤字降低了经济的增长率
26.4 结论
金融市场起着联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作用
运行良好的金融市场不仅对现在这一代人是重要的,而且对将要继承相应利益的子孙后代也是重要的
第27章 金融学的基本工具
导入
金融学工具会有助于你思考一生中将要做出的一些决策
金融学:研究人们如何在某一时期内做出关于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决策的学科
27.1 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
名词概念
现值:用现行利率产生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
子主题
终值:在现行利率既定时,现在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
复利:货币量的累积,比如说银行账户上货币量的累积,即赚得的利息任留在账户上以赚取未来更多的利息
贴现:寻找一定量未来货币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现值的概念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当利率上升时,投资/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减少
公司的决策取决于利率——如利率为5%,那么工厂2亿美元收益的现值是1.23亿美元,公司将选择支付1亿美元的成本。与此相反,如果利率是8%,那么收益的现值仅为0.93亿美元,公司则决定放弃这个项目。
27.2 风险管理
风险无处不在,而对风险的理性反应不是一定要不计成本地去回避它,而是在你做决策时要考虑到风险
27.2.1 风险厌恶
曼昆第七版 P573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失去1000美元损失的效用大于赢得1000美元获得的效用
随着财富的增加,效用函数变得平坦
27.2.2 保险市场
应对风险的一种办法是购买保险
每一份保险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赌博
实际上,保险公司正是依赖这一事实:大多数人并不会按它们的政策提出索赔;否则,它就无法向少数不幸的人支付大量索赔并持续经营下去
保险的作用并不是消除生活中固有的风险,而是更有效地分摊风险
制约保险市场分摊风险能力的两类问题
逆向选择:高风险的人比低风险的人更可能申请保险,因为高风险的人从保险的保护中获益更大
道德风险:人们在购买保险之后,对他们严谨从事以规避风险的激励小了,因为保险公司将会补偿大部分损失
27.2.3 企业持有风险的多元化
安然公司雇员将大约三分之二的退休基金投资于安然股票,现在这些股票一文不值
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标准差衡量变量的变动,即变量的波动可能有多大,有价证券组合收益的标准差越大,组合收益可能越易变化,而且该组合持有者不能得到其预期收益的风险越大
风险构成
企业特有风险:只影响一家公司的风险
市场风险:影响股市上所有公司的风险
多元化只能消除企业特有风险
27.2.4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取舍
当人们增加他们投资于股票的储蓄百分比时,他们增加了预期可以赚到的平均收益,但也增加了面临的风险
27.3 资产评估
深入考虑是什么决定了投资者对每股股价的支付意愿
买入股票时考虑的两件事
所购买企业的股份的价值(不易判断的)
股份出售时的价格(易判断的)
达成股票买卖
价格<价值→股票被低估了
价格>价值→股票被高估了
价格=价值→股票被公正地估价
27.3.1 基本面分析
定义:为决定一家公司的价值而对其会计报表和未来前景进行的研究
股票对股东的价值
红利支付流量
股票最后出售价格的现值
取决于预期未来盈利能力
产品需求
竞争程度
可用资本
工人工会
顾客忠诚度
政府政策、税收
27.3.2 有效市场假说
定义: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因此股票价格总是等于企业价值的最好估算
理论依据
上市公司监视理论:每家上市公司都处于许多资金管理者的跟踪之下
供求均衡决定了市场价格:认为股票被高估的人数与认为股票被低估的人数正好平衡
信息有效:有关资产价值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都以理性方式反映,任何时点上的市场价格是以可获得信息为依据的公司价值的最好估值
股票价格随机游走:股票价格不可能根据可获得的信息来预期,新闻应该是不可预期的,否则它就不是新闻了
股市基金管理人的优异业绩或许是概率使然
让5000个人掷10次硬币,平均而言能有5个人10次都掷出了正面,这5个人可以声称有不同寻常的掷硬币技能,但他们要重复这种业绩就有困难了。同样,研究表明,有优异业绩史的共同基金管理者通常没有在以后时期中保持这种业绩
华尔街最棒最聪明的家伙们犯了这么多错误的事实,恰恰表明战胜市场有多难
27.3.3 市场非理性
资产市场是由投资者的“本能冲动”——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非理性的波动驱动的
只要一种资产的价格上升到高于其基本价值,就可以说市场正经历一场投机泡沫
股票最终的出售价格催生“接盘心理”
股票市场投机泡沫可能性的产生部分是因为股票对于股东的价值不仅取决于红利支付流量,还取决于最终的出售价格。因此,如果一个人预期另一个人明天会支付更高的价格,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会比股票今天的价值高。
藏在价值之外——估算“他人的估算”
当你评价一只股票时,你不仅必须估算企业的价值,还要估算其他人认为企业未来值多少钱
第28章 失业
导入
当一国尽可能使其工人充分就业时,它所达到的GDP水平高于使许多工人赋闲在家时的状况
失业问题通常分为两类
长期失业问题
短期失业问题
自然失业率:经济中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失业量,在长期中不会自行消失
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围绕自然失业率逐年波动,与经济活动的短期上升与下降密切相关
28.1 失业的确认
28.1.1 如何衡量失业
当前人口调查
劳工统计局(BLS)
调查数据
失业类型
平均工作周的长度
失业的持续时间
成年人的分类
就业者
得到报酬的员工
在自己的企业里工作且得到报酬的人
在家族企业里工作但拿不到报酬的人
失业者
能够工作且在之前四周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被解雇正在等待重新被招回工作岗位的人
非劳动力
不属于前两个类别的人,如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和退休人员
统计公式
28.1.2 失业率衡量了我们想要衡量的内容吗?
人们频繁地进入和离开劳动力队伍,对失业率的衡量产生影响
一些人谎称自己是失业者以使自己符合为失业者提供经济帮助的政府计划的资格要求,或进行避税
丧失信心的工人:属于边际状态且现在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与劳动市场相关的工人
边际状态的工人:那些现在既无工作又不找工作的人,但表明他们想工作而且得到过工作,并在最近有时也找过工作
由于经济原因非全职就业者是那些想要并得到全职工作,但不得不按部分时间表工作的人
28.1.3 失业者没有工作的时间有多长
大多数失业是短期的,而在任何一个既定时间段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又是长期的
例:95%的失业在一周内结束,而5%的失业则是在一年中都无法找到工作
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一定要谨慎:成为失业者的大多数人将很快找到工作,而经济中的大部分失业问题是由少数长期没有工作的工人所造成的
28.1.4 为什么总有些人是失业者
失业率从未降至零,相反失业率总是围绕自然失业率波动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存在高于均衡工资的三个可能原因
最低工资法
工会
效率工资
就业岗位数:对工商户的调查,但与家庭户调查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28.2 寻找工作
寻找工作是经济中总存在某些失业的一个原因 寻找工作是使工人与适当工作相匹配的过程 工人的嗜好与技能不同,工作的性质不同,而且寻找工作的人和空缺职位的信息在经济的许多企业和家庭中扩散的很慢
28.2.1 为什么一些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部门转移:各行业或各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
由于工人在新部门找到工作需要时间,因此暂时引起失业
在一个运行良好且动态化的市场经济中,劳动市场的这种变动是正常的,但结果是出现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
28.2.2 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
减少摩擦性失业的方法
互联网使得就业讯息在雇主和雇员之间传播的更便捷
政府就业机构发布信息、实施公共培训计划
反对者认为政府不应该参与寻找工作的活动:这些决策最好由工人和雇主独立地做出
28.2.3 失业保险
定义: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障的政府计划
失业保险仅仅向那些由于以前的雇主不再需要其技能而被解雇的失业者支付补助
可以在26周内得到相当于其以前工资50%的补助
失业保险制度的设计影响了失业者寻找工作的努力程度,降低了失业者寻找工作的努力程度
28.3 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法如何引起失业
当最低工资法迫使工资高于供求平衡的水平时,与均衡水平相比,它就增加了劳动供给量而减少了劳动需求量,因而存在着过剩的劳动。由于愿意工作的工人的数量多于工作岗位的数量,所以一些工人成为失业者
最低工资法影响哪些人?
大多数工人的工资远远高于法定最低工资,因此,最低工资法并不限制调节供求平衡的工资
最低工资法对劳动力中最不熟练工人和经验最少的工人,如青少年,是最重要的
一般性结论:如果工资由于任何一种原因高于均衡水平,就会导致失业(支持价格导致必然的供给过剩)
28.4 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与雇主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
28.4.1 工会经济学
工会是一种卡特尔
与任何卡特尔一样,工会是卖者共同行动以希望发挥其共同市场势力的一个集团
集体谈判:工会和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
罢工: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罢工减少了生产、销售和利润
参加工会的工人赚得的收入比不属于工会的类似工人高出10%~20%
工会将工资提高到平均水平之上带来的影响
增加了劳动供给量,减少了劳动需求量,从而引起了失业,那些在较高工资时仍然就业的工人的状况变好了,而那些以前有工作而现在失业的工人的状况变坏了
28.4.2 工会对经济是好是坏
反对者
工会把工资提高到竞争市场应有的水平之上时,工会就减少了劳动需求量,使一些工人失业,并降低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工资
一些工人的获益是以另一些工人的损失为代价的
支持者
工会可以保护工人免受企业所有者的摆布(尤其是一方独大的企业)
帮助企业有效地对工人的福利做出反应,如工作时间、加班、休假、病假、医疗津贴、晋升等等
28.5 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28.5.1 工人健康
工资高的工人可以更健康、有更高生产率
对工人健康的关注并不适用于美国这类富裕国家的企业
这些国家大多数工人的均衡工资都远远超出保证其充足饮食所需要的水平
28.5.2 工人流动率
工人会因许多原因而离职,如接受其他企业的工作、移居到本国其他地方、离开劳动队伍等
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越高,通常选择离职的工人就越少
企业雇用并培训新工人是有成本的,即使经过培训,新雇用的工人的生产率也不如有经验的工人高
所有为了减少流动而支付给工人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是有利的
28.5.3 工人素质
企业由于无法准确衡量应聘者的素质因而导致招聘的员工具有随机性
当一个企业支付了高工资时,就吸引了更好的工人来申请这份工作
28.5.4 工人努力程度
企业要监测工人的努力程度,并抓住并解雇逃避责任的工人的难度很大、成本高昂且又不完全有效
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使工人更渴望保持他们的工作,从而给予工人付出最大努力的激励
如果工资处在均衡的水平上,工人就没有什么理由去努力工作,因为即使他们被解雇也能很快找到一份支付同样薪水的工作
案例:亨利.福特及其极为慷慨的每天5美元工资
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29章 货币制度
29.1 货币的含义
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服务的一组资产
29.1.1 货币的职能
交换媒介:买者在购买物品与服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
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流动性: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29.1.2 货币的种类
商品货币
定义: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内在价值:即使不作为货币,东西本身也有价值
金本位:一个经济体用黄金(或者用可以随时兑换为黄金的纸币)作为货币
例子
黄金,可以用于工业和制造首饰
香烟,二战中的战俘营和苏联刚刚解体的莫斯科
法定货币
定义: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在很大程度上,接受法定货币对预期和社会习惯的依赖与对政府法令的依赖同样重要
20世纪80年代,苏联政府并未废除作为官方通货的卢布,但莫斯科人民在物品与服务交换中更愿意接受香烟(或者甚至是美元),因为他们确信未来其他人将接受这些替代货币
29.1.3 美国经济中的货币
货币存量
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M1: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13810)、通货(11000)
M2: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几种次重要的项目(79320)
29.2 联邦储备体系
中央银行:为了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
29.2.1 美联储的结构
理事会
7名由总统任命并得到参议院确认的理事
理事任期14年
长期任职使他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够独立于短期的政治压力
最重要的是主席
美国第二有影响的人物
主席任命美联储官员
主持理事会会议
在国会各种委员会前为美联储的政策作证
总统有权任命任期4年的主席
联邦储备体系
在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储备理事会
位于全国一些主要城市的12个地区联邦储备银行
地区银行的总裁由每个银行的理事会选择,理事会成员一般来自当地银行和企业界
货币供给: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决策者对货币供给的安排
29.2.2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
组成
美联储的7位理事
12个地区银行总裁中的5位
决策方式
所有12个地区银行总裁都参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每次会议
但只有5个有投票权,由12个地区银行总裁轮流享有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总是拥有投票权
纽约是美国经济的传统金融中心,并且美联储的所有政府债券的买卖都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交易柜台进行
决策权
有权增加或减少经济中美元的数量
方式—公开市场操作: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美联储的主要工作
增加货币供给:直升机撒钱——创造美元并用它们在全国债券市场上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
减少货币供给:吸尘器吸钱——在全国债券市场上把它的资产组合中的政府债券卖给公众
29.3 银行与货币供给
29.3.1 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的简单情况
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持有
T型账户&资产负债表
如果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持有所有存款,银行就不影响货币供给
29.3.2 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
部分准备金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
准备金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
法定准备金:美联储规定的银行必须持有的准备金量的最低水平
超额准备金:银行可以持有高于法定最低量的准备金
货币创造:当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时,银行创造了货币
当一个银行创造了货币资产时,它也创造了相应的借款人的负债
29.3.3 货币乘数
将货币创造的过程不断循环下去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
准备金率越高,每个存款银行贷出的款越少,货币乘数越小
29.3.4 银行资本、杠杆以及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
银行资本:银行的所有者投入机构的资源
杠杆: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
杠杆率: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
运用杠杆时带来的正负效果是同时的,当资不抵债时银行就会破产
资本需求量:政府管制确定的最低银行资本量
29.4 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
29.4.1 美联储如何影响准备金量
公开市场操作
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29.4.2 美联储如何影响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
很少使用
会干扰银行经营
近年来不太有效,因为银行会有超额准备金
支付准备金利息
准备金利率
准备金率和货币乘数呈相反变动
29.4.3 控制货币供给中的问题
1.美联储不能控制家庭选择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的货币量
2.美联储不能控制银行选择的贷款量,银行可以自行决定法定准备金之外的超额准备金量
案例:美联储工具箱上的伯南克
29.4.4 联邦基金利率
定义:银行向另一家银行隔夜贷款时的利率,贷款是暂时的通常只有一夜
联邦基金利率与贴现率有什么不同?
对象不同
一般是哪一种方法便宜用哪一种
贴现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总是密切相关的
联邦基金利率只对银行至关重要吗?
金融体系各个部分高度相关
当联邦基金利率上升或下降时,其他利率往往同方向变动
美联储与联邦基金利率
尽管实际的联邦基金利率是由银行间贷款市场上的供求决定的
但美联储可以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这个市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的下降意味着货币供给的扩张,而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的上升意味着货币供给的紧锁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30.1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导入
通货紧缩:较长一段时间内物价普遍下降
超速通货膨胀:极高的通货膨胀率,每月通货膨胀在50%以上,即物价水平在一年之内要上升100倍以上
货币数量论
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
18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提出
近年来被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主张
30.1.1 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某一时期内冰淇淋蛋卷的价格从5美分涨到1美元
货币价值观
钱包中的每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服务量变少了
P: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商品价格观
把物价水平看作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组成物价指数的许多单个商品的价格上涨了
1/P:用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服务量,即用物品与服务衡量的货币价值
30.1.2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货币供给:联邦储备与银行体系共同决定货币的供给
货币需求
信用卡的依赖程度、获得通货的便利性、债券的利率高低
最重要:经济中的平均物价水平
货币均衡: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会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30.1.3 货币注入的影响
货币供给增加的变化
30.1.4 调整过程简述
货币注入→创造超额货币供给→增加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需要在支付中支付更多的货币
30.1.5 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古典二分法
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真实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相对价格:一种东西与另一种东西相比的价格,且不再用货币衡量,而是用实物单位衡量
货币中性
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Eg:政府把1码的长度从36英寸减少为18英寸,将会发生类似的变动:由于新的衡量单位,所有可衡量的距离(名义变量)都翻了一番,但实际距离(真实变量)仍然相同
短期内的货币变动对真实变量有影响,货币中性在短期内或许并不适用
30.1.6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方程式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
数量方程式:
P表示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Y表示产量(真实GDP),M表示货币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数量论的本质
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
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及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
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30.1.7 通货膨胀税
为什么通胀国选择超发货币?——这些国家的政府把货币创造作为支付其支出的一种方法
通货膨胀税
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得到收入
隐蔽性:没有一个人从政府哪里收到这种税的税单
通货膨胀税就像是一种向每个持有货币的人征收的税
30.1.8 费雪效应
名义利率:央行或其他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后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费雪效应
定义:当美联储提高货币增长率时,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
理解
费雪效应只在长期分析中正确,在短期中是不成立的,因为通货膨胀不可预期的
费雪效应表明名义利率是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行调整的
30.2 通货膨胀的成本
30.2.1 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的谬误
通货膨胀本身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由于大多数人通过出卖他们的服务而赚到收入,所以收入的膨胀与物价的膨胀是同步的
真实收入是由真实变量决定的

30.2.2 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发生时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通过更频繁地去银行,你可以把更多财富放在有利息的储蓄账户上,而少放一些在通货膨胀会侵蚀货币价值的钱包中
30.2.3 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30.2.4 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
若不存在通货膨胀,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将保持不变
若存在通货膨胀,商品之间存在相对价格将发生扭曲,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比较价格与质量)
30.2.5 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
税收对资本收益的的处理
假设1980年你用一些储蓄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买进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并在2010年以5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该股票。根据税法规定,当计算应纳税收入时,你必须把赚到的40美元资本收益包括在你的收入中,但是,假设从1980年到2010年物价总水平翻了一番。在这种情况下,1980年你投资的10美元就相当于(按购买力计算)2010年的20美元。当你以50美元出售股票时,你的真实收益(购买力的增加)仅为30美元。但是税法并不考虑通货膨胀,而是对你40美元的收益征税
资本收益:以高于购买价格出售一种资产所得到的利润
税法不考虑通货膨胀,而是直接对增长的价值征税
通货膨胀往往增加了储蓄所赚到的收入的税收负担
税收对利息收入的处理
30.2.6 混乱与不方便
货币是我们用以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联邦储备需要确保常用衡量单位的可靠性
要判断通货膨胀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的成本是困难的
会计师也会错误地衡量企业的收入,更使投资者无法区分成功与不成功的企业,影响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30.2.7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未预期到的物价变动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进行财富再分配
当平均通货膨胀率很高时,通货膨胀就特别多变而且不确定
30.2.8 通货膨胀不好,但通货紧缩可能更坏
弗里德曼规则:最优的货币政策是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供给紧缩比率,而这个比率要足以使名义利息率降至为零
通货紧缩很少保持稳定和可预期,而他更经常会突然而至
通货紧缩会由于广泛的宏观经济困难而经常出现,代表更深层经济问题的症状
第1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31.1 物品与资本的国际流动
导入
封闭经济:不与其他经济相互交易的经济
开放经济:与世界上其他经济自由交易的经济
31.1.1 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
基本概念
出口: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与服务
进口: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和服务
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贸易余额
贸易盈余:出口大于进口的部分
贸易赤字:进口大于出口的部分
贸易平衡:出口等于进口的状况
影响物品流动的因素
消费者对国内与国外物品的嗜好
国内与国外物品的价格
人们可以用国内通货购买国外通货的汇率
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收入
从一国向另一国运送物品的成本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
31.1.2 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
资本净流出: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
影响资本净流出的重要因素
国外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国内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持有国外资产可以觉察到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影响国外对国内资产所有权的政府政策
31.1.3 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相等
例子:美国码农小哥卖软件给日本大叔
美国资本净流出(购买日本股票或债券)=美国净出口(出售软件)
美国进口增加(购买游戏机)=美国出口增加(出售软件)
对美国资本净流出没有影响
到当地一家银行把日元兑换为美元
银行购买日本资产(美国净资本流出)
购买日本的物品(美国的进口)
把日元卖给另一个想进行这种交易的美国人
31.1.4 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
储蓄的一单位货币可以用于为国内资本积累筹资,也可以用于为国外资本的购买筹资
31.1.5 总结
31.2 国际交易的价格:真实汇率与名义汇率
31.2.1 名义汇率
定义:名义汇率是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升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增加
贬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减少
坚挺:某一种通货的名义汇率近期升值
疲软:某一种通货的名义汇率近期贬值
31.2.2 真实汇率
定义: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与服务交换另一国的物品与服务的比率
计算公式:
例:
通过消费物价指数计算真实汇率:
31.3 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
定义:一种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的汇率理论
购买力平价描述了长期中决定汇率的因素
31.3.1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逻辑
一价定律:一种物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未被利用的可以获取利润的机会
套利:利用不同市场上同一种东西的价格差的过程
西雅图咖啡豆的售价低于达拉斯,一个人就可以在西雅图,比如说以每磅4美元价格购买咖啡,然后在达拉斯以每磅5美元的价格出售,这样他就从这种价格差中获得每磅1美元的利润。当人们利用这种套利机会时,他们就增加了西雅图的咖啡需求并增加了达拉斯的咖啡供给,从而西雅图的咖啡价格将上升(由于需求增加),而达拉斯的咖啡价格将下降(由于供给增加)。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最终两个市场上的价格相同时为止。
一单位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相同的真实价值
31.3.2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含义
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取决于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
P是美国一篮子物品的价格(用美元衡量)
在国内1美元的购买力是1/P
P*是日本一篮子物品的价格(用日元衡量)
e是名义汇率(1美元可以购买的日元数量)
1美元可以交换e单位外国通货,其购买力相应地就为e/P*
购买力平价等式:1/P=e/P*
变形:1=eP/P*——如果1美元的购买力在国内和国外总是相同的,那么,真实汇率就不会改变
等式左边是个常量,等式右边表示真实汇率
名义汇率与物价水平
名义汇率:e=P*/P——名义汇率取决于两国的物价水平之比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必然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
当中央银行印发了大量货币时,无论根据它能买到的物品与服务,还是根据它能买到的其他通货,这种货币的价值都减少了
31.3.3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
在实践中并不能总是成立
原因①:许多物品是不容易进行贸易的
巴黎理发比纽约贵,国际旅游者可以避免在巴黎理发,一些理发师也可以从纽约移居到巴黎,但这种套利是有限的,无法消除价格差的
原因②:即使是可贸易物品,当它们在不同国家生产时,也并不总能完全替代
例如,一些消费者偏爱德国汽车,而另一些则偏爱美国汽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汽车的嗜好也在变化,尽管两个市场上存在价格差,可是并不存在有利可图的套利机会,因为消费者并不认为这两种汽车是相同的
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预设
这个模型把经济的GDP作为既定的
我们假设,用真实GDP衡量的一个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产量是由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可获得的把这些投入变为产出的生产技术决定的。
这个模型把经济中的物价水平作为既定的
我们假设物价水平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达到平衡
32.1 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32.1.1 可贷资金市场
对可贷资金市场的阐述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国民储蓄(S),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I)和资本净流出(NCO)
可贷资金应该解释为国内产生的可用于资本积累的资源流量
S= I + NCO
NCO>0,资本净流出,对海外资产的净购买,增加了对国内产生的可贷资金的需求
NCO < 0,资本净流入,来自国外的资本资源,减少了对国内产生的可贷资金的需求
真实利率的影响
影响储蓄:较高的真实利率鼓励人们更多地储蓄,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量
影响投资:较高的真实利率也增加了为资本项目筹资而借款的成本,减少了可贷资金的需求量
影响资本净流出:一国真实利率上升抑制了本国人购买外国资产,且鼓励了外国人购买本国资产,降低资本净流出
32.1.2 外汇市场
NCO=NX(资本净流出=净出口)
国外资本资产的购买与出售之间的不平衡(NCO)=物品与服务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不平衡(NX)
NX>0,出超,赚得外汇增加,购买外国资产,资本流向国外,NCO>0
NX<0,入超,支出多于所得,出售国外资产,资本流回国内,NCO<0
资本净流出代表为购买国外资产而供给的本币量
当一个美国共同基金想购买日本政府债券
净出口代表为了购买本国物品与服务的净出口而需要的本币量
当一家日本航空公司想购买波音公司制造的飞机
真实汇率使外汇市场供求平衡
真实汇率是国内物品与国外物品的相对价格
当美国真实汇率上升时,美国物品相对于国外物品变贵了,这使美国物品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变小了
美国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即净出口减少
真实汇率上升减少了外汇市场上美元的需求量
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较高的真实汇率使美国的物品更加昂贵,并减少了为购买这些物品而需求的美元量
为什么资本净流出并不取决于真实汇率?
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为资本净流出而供给的美元量并不取决于真实汇率(而取决于真实利率),资本流出是热钱逐利,是看能不能赚到钱,参考利率而不是消费时参考的汇率
一个美国的投资者最终想把外国资产,以及从这种资产中赚到的任何利润转变回美元
例如,美元的高价值使美国人购买日本公司的股票便宜了,但当股票分红时,这些红利使日元,当把这些日元兑换为美元时,美元的高价值意味着红利购买的美元少了。因此,汇率变动既影响购买外国资产的成本,又影响拥有这些资产的收益,且这两种影响
在均衡的真实汇率下,由美国物品与服务净出口所引起的外国人对美元的需求正好与由美国资本净流出所引起的来自美国人的美元供给相平衡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汇率模型的一种特例
32.2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
32.2.1 资本净流出: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
两个关键恒等式
S=I+NCO
在可贷资金市场上,供给来自国民储蓄(S),需求来自国内投资(I)和资本净流出(NCO)
真实利率使其供求平衡
NCO=NX
在外汇市场上,供给来自资本净流出(NCO),需求来自净出口(NX)
真实汇率使其供求平衡
资本净流出是联系这两个市场的变量
在可贷资金市场上,资本净流出是需求的一部分。那些想购买国外资产的人必须通过在可贷资金市场上获得资源为这种购买筹资。在外汇市场上,资本净流出是供给的来源。那些想购买另一个国家资产的人必须供给美元,以便用美元兑换那个国家的通货。
资本净流出取决于真实利率
由于较高的国内真实利率使国内资产更有吸引力,这就减少了资本净流出。
32.2.2 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32.3 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
32.3.1 政府预算赤字
在一个开放经济中,政府预算赤字提高了真实利率,挤出了国内投资,引起美元升值,并使贸易余额向赤字方向变动
32.3.2 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是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政府政策
常见的贸易政策
关税:对进口物品征税
进口配额: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数量的限制
进口配额对开放经济的影响
 
32.3.3 政治不稳定与资本外逃
墨西哥的资本外逃提高了墨西哥的真实利率,并降低了外汇市场上墨西哥比索的价值

其他:强势美元?
 
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经济不振
衰退:真实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萧条:严重的衰退
企业无法把他们提供的所有物品与服务都卖出去,因此他们削减生产,工人被解雇,失业增加,工厂被闲置,生产的物品与服务减少,真实GDP和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下降
大多数经济学家使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分析短期波动
33.1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
经济中的波动通常被称为经济周期,这个术语有时也会引起误解,但经济波动根本不会按有规律的周期进行波动,实际上,经济波动根本没有规律,而且几乎不可能较为准确地预测
事实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对于监测短期波动而言,观察经济活动的哪个指标实际上无关紧要。大多数衡量某种收入、支出或生产波动的宏观经济变量几乎是同时变动的,如个人收入、公司利润、消费者支出、投资支出、工业生产、零售额、住房销售额、汽车销售额等也都减少。衰退是经济的总体现象,反映在宏观经济数据的许多来源上。 在经济周期中投资支出的变动最大,尽管平均而言投资只占GDP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在衰退期间GDP减少的三分之二左右是由投资减少导致的。换句话说,当经济状况恶化时,大部分下降应归因于由于新工厂,住房和存货支出的减少。
事实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经济中物品与服务产量的变动与经济中劳动力利用率的变动是密切相关的。当真实GDP减少时,失业率上升。
33.2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33.2.1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解释长期中什么因素决定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都是基于两种相关的思想: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古典二分法
真实变量(衡量数量或相对价格的变量)
名义变量(按货币衡量的变量)
货币中性(货币是一层纱)
可以不引入名义变量(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而直接考察真实变量(真实GDP、真实利率和失业)的决定因素
在古典世界中货币无关紧要
变动是名义的,而人们真正关心的事情是他们是否有工作,他们能买到多少物品与服务等等(完全没改变)
33.2.2 短期波动的现实性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理论描述了长期世界,但并没有描述短期世界
我们的新模型将注意力集中在真实变量与名义变量如何相互影响上
33.2.3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曲线
同“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模型的区别

33.3 总需求曲线
33.3.1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Y=C+I+G+NX(假设政府支出是由政策固定的)
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更富有,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者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服务需求量更大。相反,物价水平上升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变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
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家庭为了购买它们想要的物品与服务需要持有的货币就越少,因此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家庭会通过把一些钱借出去来试图减少货币持有量,所以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就会增多,利率会下降。 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励更多的用于投资品的支出,从而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相反,物价水平上升提高了利率,抑制了投资支出,并降低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
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了,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相反,当美国物价水平上升并引起美国利率上升时,美元的真实价值就会上升,而且这种价值减少了美国净出口以及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33.3.2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消费变动引起的移动
人们关注退休后生活而减少现期消费,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股市高涨使人们更富有,消费支出增加
政府减税鼓励支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投资变动引起的移动
企业决定投资新电脑系统
企业对未来经济状况持悲观态度
投资税收优惠增加企业在利率既定时需求的投资品数量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借款成本减少刺激投资支出
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移动
国会决定减少新武器系统的购买
州政府开始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
净出口变动引起的移动
欧洲经济衰退从美国购买的物品与服务减少
引起美元升值的投机活动降低了美国的净出口
33.4 总供给曲线
33.4.1 为什么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而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在长期中,经济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服务的总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的图形表示
33.4.2 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自然产出水平(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量):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水平
劳动变动引起的移动
工人数量的变动
自然失业率的变动
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
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增加提高了生产率,从而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
不仅包括机器和工厂这类物质资本,还包括大学生这类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
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摆阔土地、矿藏和天气
技术知识变动引起的移动
任何提高生产技术和效率的方法论
33.4.3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来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
33.4.4 为什么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物价水平的变动在短期中影响产量
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即物价高于预期时,产量高于自然水平,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低于自然水平
黏性工资理论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名义工资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缓慢
 
黏性价格理论
菜单成本:因为调整价格要付出成本导致的缓慢价格调整
当企业根据所预期的未来一年经济状况提前公布价格,但突遇通货紧缩,物价水平下降,使企业原先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抑制其销售,引起企业减少物品与服务量,反之同理。
错觉理论
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自己出售产品的个别市场发生的事情的看法
他们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总是先敏锐地察觉自身产品的价格变动,因此产生误判的错觉,做出调整供给量的反应
产品的供给量=自然产出水平+a(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物价水平)
33.4.5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位置的重要新变量是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
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33.5 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33.5.1 总需求移动的影响

在短期中,总需求移动引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产量的波动
在长期中,总需求移动影响物价总水平,但不影响产量
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经济波动的严重性
33.5.2 总供给移动的影响

总供给移动会引起滞涨——衰退(产量减少)与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的结合
那些能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抵消总供给的不理移动

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34.1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对美国经济来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最重要原因是利率效应
34.1.1 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
当名义利率上升或下降时,人们预期赚到的真实利率也上升或下降,即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同方向变动
货币供给
美联储通过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卖债券来改变经济中的货币量
改变它贷给银行多少钱
降低贴现率鼓励银行进行更多的借款,或提高贴现率来抑制借款
改变法定准备金和改变支付给银行持有的准备金利率来改变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流动性
任何一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该资产可以转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难易程度
货币是可以得到的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货币可以用于购买物品与服务
流动性偏好强调利率
利率是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利率上升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因此货币需求量就减少了
利率下降减少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并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货币市场的均衡
当利率高于均衡水平
人们想持有的货币量小于美联储供给的货币量
超额货币的持有者将通过购买有息债券或将货币存入有利息的银行账户来抛出这些货币
这时债券发行者和银行更愿意支付低利率,他们对超额货币供给的反应就是降低它们所支付的利率
随着利率的下降,人们变得更愿意持有货币,直至利率将至均衡利率
当利率低于均衡水平
人们想持有的货币量大于美联储所供给的货币量
人们试图通过减少他们持有的债券和其他有利息的资产来增加货币持有量
随着人们减少自己持有的债券量,债券发行者发现,为了吸引购买者他们不得不提供较高的利率
利率就会上升并趋向于均衡水平
34.1.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货币市场与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1)较高的物价水平增加了货币需求/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货币需求
(2)较高的货币需求引起了较高的利率/较低的货币需求引起利率下降
(3)较高的利率减少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利率下降增加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34.1.3 货币供给的变动
货币注入

34.1.4 美联储政策中利率目标的作用
近年来联邦储备一直通过联邦基金利率来运用政策
在联邦市场委员会的会议上,这个目标没六周被重新评价一次
美联储把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目标的决策的理由
1.难以非常准确地衡量货币供给
2.货币需求一直在波动
既可以根据货币供给,也可以根据利率来描述货币政策
在报纸上看到“美联储已经把联邦基金利率从6%降为5%”时,你就应该知道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是由于美联储的债券交易商正在做使这种情况发生的事情
34.2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政府决策者对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的确定
34.2.1 政府购买的变动
直接:政府改变其物品与服务的购买
间接:改变货币供给或税收水平来影响企业或家庭的支出决策
34.2.2 乘数效应
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
定义: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是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
较高需求引起较高收入时,存在一种正的反馈,这种正的反馈又引起了更高的需求。一旦把所有这些效应加在一起,对物品与服务需求量的总影响就远远大于最初来自更多政府支出的刺激。 
投资加速数:来自投资需求的正的反馈
34.2.3 支出乘数的公式
边际消费倾向: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用于储蓄的比例
推导过程

边际消费倾向(MPC)越大,消费对收入变动的反应越大,意味着乘数越大
34.2.4 乘数效应的其他应用
乘数效应的逻辑并不限于政府购买的变动,它适用于改变GDP任何一个组成部分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支出的任何一个事件
经济衰退同理:经济衰退使其对美国净出口的需求减少了100亿美元
这种对美国物品与服务支出的坚守降低了美国的国民收入,这又减少了美国消费者的支出,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3/4,乘数是4,那么净出口减少100亿美元就意味着总需求减少了400亿美元
乘数效应说明了经济可以把支出变动的影响扩大多少
34.2.5 挤出效应
与乘数效应发生相反方向作用的效应
定义:当扩张性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财政扩张引起收入增加提高了货币的需求
当政府增加200亿美元的购买时,物品与服务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大于或小于200亿美元,这取决于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大小
34.2.6 税收变动
税收变动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税收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变动的幅度也要受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影响
家庭对税收变动是持久变动还是暂时变动的感觉也是决定税收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幅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34.3 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
34.3.1 支持积极稳定政策论
34.3.2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时滞
34.3.3 自动稳定器
定义: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自动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
常见的自动稳定器机制
税制——税收取决于收入,收入低自动划入低税率
政府支出——失业保险制度,在总需求不足以维持充分就业时刺激总需求
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35.1 菲利普斯曲线
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权衡取舍的曲线

35.1.1 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
1958年,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英国杂志《经济学》上发表
说明了低失业的年份往往有高通货膨胀,而高失业的年份往往有低通货膨胀
给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有各种可能的经济结果的菜单
通过改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决策者可以选择这条曲线上的任意一点
35.1.2 总需求、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
35.2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
35.2.1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当局只能用这种控制来钉住名义变量,而不能以期用同样的控制去钉住真实变量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本质上是古典货币中性思想的一种表述
35.2.2 “自然”的含义
并不是说它是“适当”的,而是因为它不受货币政策的影响
35.2.3 使理论与证据一致
预期通货膨胀衡量人们预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幅度
由于预期的物价水平影响名义工资,所以预期的通货膨胀是决定短期总供给曲线位置的一个因素
长期中失业将回到自然失业率
35.2.4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

35.2.5 自然率假说的自然试验
自然率假说:认为武略通货膨胀如何,失业最终都要回到正常率或自然率的观点
20世纪60年代的菲利普斯曲线确实显示通胀同失业率呈负相关
20世纪70年代初菲利普斯曲线破灭,说明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的长期菲利普斯观点的合理性
35.3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事件
如果人们认为由供给冲击引起的通货膨胀上升只是暂时的背离,那么预期的通货膨胀将不会变动,菲利普斯曲线也将很快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如果人们认为这种冲击会引起一个高通货膨胀的新时代,那么预期的通货膨胀将上升,菲利普斯曲线也将处于其新的、不太合意的位置
20世纪70年代的供给冲击
35.4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反通货膨胀是降低通货膨胀率,不应该把它混同于通货紧缩,即物价水平的下降
反通货膨胀是让汽车慢下来,而通货紧缩是让汽车向相反方向行驶
35.4.1 牺牲率
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
短期与长期中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根据损失的产量和高失业来看,降低通货膨胀代价高昂
35.4.2 理性预期与无代价的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理性预期:当人们预测未来时,可以充分运用他们所拥有的全部信息,包括有关政府政策的信息的理论
预期通货膨胀是解释为什么短期中存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而长期中不存在的一个重要变量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要小得多,或许根本没有代价
35.4.3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
35.4.4 格林斯潘时代
35.4.5 金融危机使美国符合菲利普斯曲线
35.5 结论
第13篇 最后的思考
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36.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
正方: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如果放任不管,经济就倾向于发生波动
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表明了决策者可以如何减轻经济波动的严重程度
通过“逆经济变动的风向行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稳定总需求,从而稳定生产和就业
反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发生作用有严重的“时滞”
经济预测是极不准确的,引起经济波动的冲击在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
一切往往使试图稳定经济的决策者正好起了反作用
教给医生的第一条规则是“不要伤害病人”,人体有自我恢复能力
36.2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
正方: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凯恩斯时期衰退的基本问题是总需求不足
终结衰退的关键是,把总需求恢复到与经济中劳动力充分就业一致的水平
货币政策能够降低衰退时期企业应对总需求不足时投资的成本
财政政策中减税能够间接刺激民间消费,政府的直接购买行为也能够直接刺激总需求和间接通过乘数效应刺激民间消费
当货币政策工具失去其效用时,财政政策特别有用
增加政府购买时一种比减税更有效的工具,因为在经济发生衰退时,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主要的三类支出
①“现建现用”项目的支出
维修高速公路和桥梁这类公共工程项目,这类工程可以马上开工,让失业者回来开工
②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援助
主要是保证衰退期间税收收入坚守不影响教师、警察和其他公务人员
③通过失业保障制度增加对失业者的补助
失业者往往经济上存在困难,所以他们通常都会把额外的收入用于支出而不是储蓄
反方: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
用税收政策来刺激衰退的经济又长期传统
减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都有重要的影响
投资税收优惠
消费端税收优惠
在衰退期间增加政府支出存在各种问题
高政府支出必然伴随着政府为这种支出融资而必需的政府借债,很可能引起未来的高税收,进而削减消费者今天的开支,企业也会减少今天的投资
政府能否明智且迅速地花钱也非常不清楚
减税的优点是分散了支出决策,而不是依靠集中的、极不完善的政治过程
家庭、企业、政府三者之间倘若能够合理配置其因减税额外获得的资金,能够更高效地运用市场的力量开支他们认为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产品,避免依靠集中的、极不完善的政治过程。
36.3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选择
正方: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
货币政策相机选择存在的问题
对于能力不足及滥用权力没有限制
中央银行领导人有时会被诱惑用货币政策来影响总统竞选的结果
反映在大选日程的经济波动,经济学家称这种波动为“政治性经济周期”
相机选择的货币政策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会高于合意的水平
决策者的声明和实际行动之间的不一致性成为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
由于决策者经常是前后不一致的,所以当决策者宣称颁布某项政策后,信号接受者往往给予不同的预期,使得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使得短期内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为不利
解决货币政策相机选择的方法是让中央银行服从于政策规则(法律)
反方:货币政策不应该按规则制定
相机选择的优点:灵活性
政策规则的设计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以外情况
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可以预见的
相机选择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假想的
政治性经济周期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并不明显
前后不一致性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也很不明显
中央银行领导人可以通过实现自己的诺言而在长期中赢得信任
任何一种规则替代相机选择的努力都必然面临详细说明准确规则的艰难任务
通货膨胀目标化
36.4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正方: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六种通货膨胀成本
当通货膨胀加快时民众对国家的不满意程度升高
一旦反通货膨胀引起的衰退结束,零通货膨胀的好处就会持续到未
零是唯一的美联储可以宣布已实现物价稳定并完全消除了通货膨胀成本的通货膨胀率值
反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零通货膨胀所获得的好处并不大,然而实现零通货膨胀的成本是很大的
减少1%的通货膨胀要求放弃一年产量的5%左右
减少通货膨胀的大部分成本要由那些承受能力最差的人来承担
当各个经济降低其通货膨胀率时,它们机会总要经历一个高失业和低产量的时期
36.5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正方: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
政府债务最直接的影响是把负担加在了子孙后代纳税人身上
预算赤字代表“负”的公共储蓄,因而它降低了国民储蓄
当政府增加其债务时,子孙后代就会出生在一个低收入和高税收的经济中
战时高税率对现在这一代纳税人也是不公正的,因为他们已经不得不为进行战争而做出了牺牲
经济衰退时减少税收而导致的赤字增加也是正常的
反方:政府不应该平衡其预算
政府债务问题往往被夸大了,对年青一代的税收负担平均到每个人一生的收入约占2%
不能孤立的看待问题,假设政府通过削减公共投资支出来减少教育投入,会使年青一代状况变好吗?
有远见卓识的父母可以通过储蓄并留下较多遗产就可以抵消政府债务的不利影响
正如银行评价一个贷款申请人时可以比较这个人的债务与收入一样来评价国民收入和政府负债
36.6 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正方: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一国的储蓄率是其长期经济繁荣的关键决定因素
美国的税制通过对储蓄的收益征收重税而抑制了储蓄
税法通过某些形式的资本收入的双重征税进一步抑制了储蓄
对国民储蓄的关注是由于想保证子孙后代的经济繁荣,遗产税的高征收不利于时间代际上的储蓄
福利和医疗补助、奖学金也往往是根据学生及其父母所拥有的财富而定,减少了对家庭储蓄的激励
反方: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提高对储蓄的激励增加了那些承受能力最弱的人的税收负担
米尔顿.弗里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