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指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社会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和社会群体水平上对人际关系进行探讨。在个体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内容有:个体社会化过程,交往,言语发展,伙伴,家庭和居住环境及学校对个人的影响等。在社会群体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内容有:群体交往结构、群体规范,态度、种族偏见攻击行为、风俗习惯和文化等。
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动物(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其中儿童(含青少年)心理学又是发展心理学的主干内容,发展心理学的狭义概念就是指儿童心理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社会影响
说服
概述
persuasion任何试图形成、加强或改变他人的态度或反应
组成部分
传达者
信息内容
沟通渠道
听众
说服模型
霍夫兰说服模型
注意
理解
接受
中心和外周路径模型
当人们有动机、有能力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时候,他们更多的采用中心路径,也就是关注论据
当人们不花太多的时间去推敲信息的内容,那么更多的就是使用外周路径,更多的关注外部线索
西尔斯说服模型
外部刺激
说服对象
说服过程
结果
态度改变
对抗说服
影响因素
说服者:专家资格、可信度、受欢迎程度(外表、可爱、相似性)
说服信息:与原有态度的差距、说服信息唤醒的恐惧感、信息呈现方式
被说服者
人格特性:可说服性、智力、自尊、被说服者的心情
卷入程度
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情况。过多的预先说服会使被说服者产生免疫
个体差异
情境
预先警告
分散注意
从众
conformity个人在社会团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表现形式
顺从(权宜从众)
接纳
经典研究
谢利夫,自主运动,不确定条件,团体规范对每个人的行为与信念起着制约作用
阿希,线段判断实验,至少有33%的被试从众
规范性想要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信息性:个体希望从他人或团体那获得精确信息
情境因素
群体一致性(当群体中意见不完全一致时,从众的数量会明显下降
群体规模(阿希,超过3-4人,则人数增加不应导致从众行为的增加)
群体凝聚力
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
个人因素
自我。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不太会从众,公众自我意识强的人从众可能性更大
个体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
个人的控制愿望。先确定自己的愿望,如若和大众一直就从众
个体的社会地位、预先承诺、性别
服从
obedience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的某种行为的倾向
情况
在一定的有组织的团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
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
原因
合法权力:社会赋予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
责任转移
归因:没有他人在场,更容易将行为责任归因于自己
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
受害者的情感距离
权威的接近性
权威的机构性
群体影响的释放效应:如果有人先做出反抗,之后的人会跟随
命令者的权威性
他人的支持
行为后果的反馈
执行者的个性与道德发展水平
顺从
compliance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的要求做出的倾向
心理规律
巴斯和顾德对引起顺从的环境与策略进行了探讨,指出增加他人顺从的技巧与我们对他人的了解程度、自己的社会地位、请求的性质等有关
有助于建立使人们感到愉快的顺从气氛
积极的情绪
强调顺从行为的互惠性
合理原因
技巧
登门槛技巧
门前技巧:拒绝大要求,提出小要求
低球技巧/滚雪球/虚报低价:接受小要求马上提出更大的要求
折扣技巧
引起注意技巧:人们有时会在没有对要求进行思考之前拒绝了该要求,干扰人们的“拒绝剧本”
过度理由效应: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社会助长
social facilitation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电子监控存在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状态
社会促进:简单的
社会抑制:困难的
唤醒水平增强
评价恐惧理论
分心冲突理论:关注自己的事,关注关注我们的人
仅仅是他人在场本身就会导致人们提高警惕和警觉
社会惰化
social loafing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的偏少
责任分散
社会助长中,个体时他人影响的唯一目标。社会惰化发生在团体成员完成团体外他人指定的作业,每个个体仅仅是外人影响的目标之一
克服
群体成员之间有着亲密的交往,有着较高的相互认同
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
注重群体整体效益,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
强调协作精神的群体
个体对群体充分信任
去个体化
deindividuation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果,个体越来越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而是集中注意力于团体情境中
“社会传染”
团体规模
匿名性
自我意识降低
群体极化
group polarization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
社会比较理论(社会规范性影响)
说服性辩论(信息性影响)
群体思维
group think/小集团意识,一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寻求一致,以至于对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价受到压制
群体思维往往导致错误的决策结果
条件
决策团体是高凝聚力的团体
团体与外界的影响隔离
团体的领导是指导式的
没有一个有效的程序保证团体对所有选择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考虑
外界压力太大,要找出一个比领导者所偏好的选择更好的解决方式的机会很小
合作、竞争与冲突
合作
cooperation不同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动或意向
多伊奇,意义
相互帮助
相互鼓励
相互支持
社会作用
促进人们良好交往和友好共处的有效工具
个人和组织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竞争
competition不同的个体为同一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目的
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表现
互相对立、不友好、不支持
在竞争条件下,人们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增长
竞争是人们的一种原发动力,是人们自身意义寻求和支撑的一种方式
合作与竞争
人际交往作用。社会交换理论
沟通
个体特点
奖惩结构
囚徒困境
搭便车效应free-rider effect不付成本而坐享所在群体之利
冲突
conflict个体或群体感受到另一方采取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并进行反击的现象
特征
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方,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
冲突双方必须有直接交锋
冲突各方所追求的目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激烈得多,往往突破了规则甚至法律的限制,带有明显的破坏性
社会不平等
威胁
知觉偏差
社会功能
结构功能主义采取否定态度
冲突理论强调冲突的正功能,可以防止社会分裂和社会僵化
平息冲突
接触
和解
文化及其影响
culture
影响
自我概念
社会关系
小孩教育
人际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