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散文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思维导图。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编辑于2020-12-12 19:32:47散文
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
赏析语句(赏析角度)
内容
分析句子含义,指出句子写了什么,交代了什么信息,抒发了什么情感
手法
点出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艺术效果
主旨
指出语句与主旨之间的关联
语音
指出语句在炼字,句式选用上的突出特点
赏析语言风格(鉴赏角度)
风格之美
豪放,直白,华丽,精炼,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手法之美
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
准确
精炼
生动,形象,传神
叠字,叠词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
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
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
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密切,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
灵活使用虚词
增强语气,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化用成语,诗词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口语,方言
通俗易懂,亲切自然,富有地方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句式之美
长短句结合
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有变化
整句散句结合
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散文结构
行文结构
常见结构技巧
三种层次关系
相承
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
通常表现: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相并
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
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相属
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
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由实到虚,层层深入材料
构思篇章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解题思路
明:明文体,总览全貌
确定散文内容,文章类型
审:审段落,明晰文脉
要特别注意关注文章开头,结尾,每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有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全文的作用
理:理层次,概括大意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
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通读全段,找概括词句,分析合成语段
考虑句间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组:用模式,组织答案
答题模板一: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答题模板二:(分条)①…②…③…
线索
类别
明线
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暗线
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为抒发感情找到了一个巧妙切点
种类:空间线,事物线,人物线,游踪线,时间线,感情线,景物线,思绪线
解题思路
明线索
了解文章的题材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一般是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感情为线索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
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线索,或者直接显示线索)
注意文章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应特别注意文中议论,抒情部分
析作用
先指出结构作用
如:贯穿全文,结构清晰,情节集中等
结合前后文具体内容或全文内容加以解析
点出在揭示主题上的作用
如:突出主题,深化主题等
艺术效果上,诸如"使文章浑然一体而又富有变化"等效果
句段
审题
所给语段在文内(或段中)的不同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答题角度
根据题干条件
注意题干的暗示性
答题
掌握答题角度
内容,主题
内容: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作用
主题: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结构,思路
结构:考虑有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
思路: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行文结构
开头段
①点明主题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
中间段
①过渡②照应(呼应)③转折
结尾段
①点明中心②升华主题③呼应开头④收束全文⑤引人深思等
插入段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反复出现的句子
①突出主旨,强化感情②交代线索,前后呼应
读者情感或心理
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感受启发,令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无穷
合理组织答案
分条作答
按照先内容后结果最后读者情感或心理的思路进行作答
理解句意
词语含义
词语的类型
情感词
明确语段或句子的主要内容,分析语段或句子结构,理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明确词语地位
与文章情感(主旨,观点)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词语,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或情感词
本义入手,追溯根源
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近义词的句子,体会其情感
修饰词
内涵释义
运用修饰的关键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手法的文章中)
解题技巧
解释词语本义
指明手法,还原词语语境义,需要联系文本主旨或情感
指代词
内涵释义
有特殊指代(远指,进指,不定指等)的词语
解释技巧
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语境或段落
圈定特殊语境
一般应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
将答案带入原文理解,看是否恰当
特殊词
内涵释义
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类活用等
解题技巧
解释词语本义,根据词语本义,确定词语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联系语境,确定词语的特殊用法或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情感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临时含义,还需考虑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等
通用方法
"三联""两依"理解词语含义
三联
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注意联系语境)
联系文章主题或作者情感态度,揣摩词语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含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两依
依托词语本身
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内部结构
依托手法挖掘
可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句子含义
语句类型
含蓄句
内涵释义
一般运用象征等手法。通常这类语句的理解有三层面(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
解题技巧
联系语境,揣摩句意
运用双关,暗示等方法把含义隐藏在句子中,含蓄表达
理解时要联系语境,考虑其所用手法揣摩句意,注意上下文与之呼应的释义句
揣摩语句感情色彩
需要联系文本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
具体分析含蓄句的外在形式(特别是关键词)
技巧句
内涵释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语,排比等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
抒情手法:直接手法,间接手法
解题技巧
要确定描写或陈述对象
要明确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抒情手法
将语句"还原",就是结合语境探求语句的本义,即还原成没使用手法的,意思明白的语句(使用比喻手法的,透过喻体看到本体)
结构复杂句
内涵释义
语句内涵丰富
解题技巧
需分布逐步阐述
附加成分较长的单句,可摘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
并列关系复句,句意应是两个并列意思的叠加
偏正关系复句,句意应放在主句部分,但"偏"不可忽视
从关键词出发,单据分析,复句找关系,然后再综合表述
注意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揭露句子核心意蕴
文眼句
内涵释义
揭示文章主旨,作者观点或情感的句子
含有启人心智的哲理句
表露态度的观点句
深化主旨的抒情句
解题技巧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主题感情,观点态度
抓住句中显示主题的"关键信息",紧扣主题准确理解句子含义
结构句
内涵释义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段首总起句,段末总结句,段中总结句
解题技巧
从结构入手,找准句子"管辖"范围
总起文章,段落:从领起内容分析概括
小结文章,段落:从上文分析
承上启下过渡句:联系句子前后文意
通用方法
"内外三看"结合法理解句子含义
内三看
看文中关键词,依词释句
看句中表达特点,如有用"还原法"写出本义
看句中结构,判断句意有几层
单句,看主谓宾
复句,找层次,关系
外三看(审视句子外部环境)
看相邻语句,有无邻句互解
看所在段落的段意,整篇文章的主旨,句意要结合主旨,段意分析
看句子位置。(如:起句,结句,转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