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生化 脂质代谢
临床医学考研--生化--脂质代谢,脂类作用构成生物膜、保持体温、参与维生素吸收、参与信息传递(甘油二酯为第二信使)、供能。
编辑于2023-10-06 18:24:04 四川省脂质代谢
血浆脂蛋白
脂类作用
构成生物膜、保持体温、参与维生素吸收、参与信息传递(甘油二酯为第二信使)、供能
脂蛋白
=脂类 + 载脂蛋白
脂质(类)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 = 脂肪 = 三酯酰甘油
甘油 + 3*脂肪酸(FA)
R1、R2、R3:脂肪酸
类脂
固醇及其酯
胆固醇酯
胆固醇 + 脂肪酸(FA)
磷脂
甘油磷脂
糖脂
载脂蛋白(apo)
作为转运脂类的载体(例外:游离脂肪酸由白蛋白转运)
作为脂类交换的连接蛋白
作为脂类受体的识别标志
apoA I:识别HDL受体
apoB100、apoE:识别LDL受体
作为脂类代谢酶的调节剂
apoA I:激活LCAT—促进胆固醇在血浆酯化
apoC II:激活脂蛋白脂肪酶(LPL)
* 蛋白质含量与密度成正比(密度高--直径小)由低 → 高
CM(特征载脂蛋白apoB 48)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 & 胆固醇→全身组织
记忆:乳腺外科只(酯)顾(固)捞
*CM ↑ → 高脂血症
在小肠黏膜C合成
肝脏LPL中降解
VLDL
*血浆VLDL → IDL → LDL
肝脏 &小肠粘膜C合成
被脂蛋白脂肪酶(LPL)降解(降解运载的甘油三酯)—同乳糜微粒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全身组织
记忆:基底(VD)内部油水充足
*VLDL ↑ → 高脂血症
*当VLDL形成障碍:肝合成的甘油三酯无法转运出肝,继续留在肝细胞浆中→脂肪肝
LDL(载脂蛋白apoB 100)
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全身组织
记忆:刘(L)大娘内心很单纯(醇)
*LDL↑ → 高脂血症(最重要)
*动脉粥样硬化、熬夜、精神紧张→血管内皮受损→LDL↑
*由VLDL在血浆中转变而来
清除 45% / d
2/3 :LDL受体途径(多种细胞,肝为主)
1/3 :清道夫受体途径(巨噬C & 血管内皮C)
*被氧化修饰(ox-LDL),通过肝脏降解
HDL
逆向转运(肝外→肝内)胆固醇
肝内:胆汁酸代谢--将胆固醇排出体外
*HDL ↓ → 高脂血症
肝脏 & 小肠 & 血浆合成
可被肝细胞清除
脂肪含量与密度成反比:HDL < LDL < VLDL < CM
*胆固醇含量:CM < VLDL < HDL < LDL
甘油三酯(脂肪)代谢
脂肪分解
step1:脂肪动员(胞质)
脂肪→
甘油→
分解供能
1*甘油→ 16.5 / 18.5 个ATP
异生成糖
步骤、耗能最少(2*甘油耗2*ATP)
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三磷酸甘油醛→进入糖酵解
合成脂肪
*脂肪、骨骼肌细胞:甘油激酶活性很低—合成脂肪的甘油只能来自糖酵解的3-磷酸甘油
* 肝细胞(甘油激酶活性最高)合成脂肪的甘油既可来自糖酵解,又可来自脂肪动员
3*脂肪酸
绝大多数脂肪酸无法糖异生,因为乙酰CoA →丙酮酸无法发生
*不饱和脂肪酸
人体能合成:软油酸、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需食物摄入(主要是植物油))
亚油酸、a-亚麻酸
记忆:油麻花
花生四烯酸
记忆:白血病花钱(前)
→前列腺素(PG)
*促进RBC生成;促进肾素分泌;PGI2抑制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
COX-1 → PG
保护胃黏膜
*NSAIDs抑制COX-1 → 前列腺素↓ → 胃溃疡
→血栓素(TXA2):促进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
COX-2 → PG
介导发热、头痛
*阿司匹林抑制COX-2;COX1:解热镇痛抗炎、抗板(治冠心病)
→白三烯(LT)
支气管哮喘的慢性炎症:T细胞→ IL → B细胞 → IgE → 肥大、嗜碱性粒细胞 → 组胺、慢反应物质(LT混合物)
白三烯调节剂:扎鲁斯特
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酯酶(HSL)
促进
禁食、饥饿、交感兴奋
脂解激素—儿茶酚胺(E、NE)、胰高血糖素
抑制
抗脂解激素—胰岛素、PGE2
ATGL
step2:脂肪酸氧化(线粒体)
部位:除脑外大部分脏器,肝、心肌、骨骼肌最强
*正常进食
肝只会氧化少量葡萄糖(葡糖激酶Km高),肝主要通过氧化脂肪酸获得能量
其他器官主要通过氧化葡萄糖获得能量
肝将多余的葡萄糖变为糖原、脂肪储存起来
step1: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同脂肪酸合成!)
脂酰CoA合成酶
ATP、辅酶A(HSCoA)、Mg2+参与
step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关键酶:肉碱脂酰转移酶1(反应慢,所以称为限速酶)
促进
肉碱
*健身房
肉碱—促脂酰CoA进入线粒体β-氧化—减肥
肌酸—可与ATP反应→磷酸肌酸(把能量储存在骨骼肌)
饥饿、高脂低糖膳食、糖尿病→~酶活性↑
抑制: 饱食→丙二酸单酰CoA →~酶活性↓
step3(核心):脂酰CoAβ-氧化
脱氢(FAD)——脂酰CoA脱氢酶
加水——烯酰CoA水化酶
再脱氢(NADH )——L-β-羟脂酰CoA脱氢酶
硫解——β-酮硫解酶
偶数
乙酰CoA →TCA循环 + 生物氧化
*乙酰CoA
→ 酮体(脂肪酸β-氧化独有)(糖尿病)
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促进糖异生
奇数
乙酰CoA →TCA循环 + 生物氧化
丙酰CoA →琥珀酰CoA →糖异生 / TCA + 生物氧化
eg.软脂酸16C(2n)
①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可认为是2个ATP)
②β-氧化
产物(1轮)
1*FADH2、1*NADH + H+
1*乙酰CoA + 1*少两个C的酯酰CoA
7轮(n-1)循环产物
7*FADH2、7*NADH + H+
8*乙酰CoA
第7轮生成的是2*乙酰CoA,而不再是“少两个C原子的脂酰CoA + 乙酰CoA”
*能量计算
(n-1)FADH2、(n-1)NADH + H+、n 乙酰CoA
1.5*(n-1)+ 2.5*(n-1)+ 10n-2 = (14n-6)ATP
*n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生成能量:(7n-6)ATP
脂肪合成
甘油+脂肪酸
甘油来源
葡萄糖分解( → 磷酸二羟丙酮 → 3-磷酸甘油(甘油活化形式))
游离甘油(主要)
pro step1:合成脂肪酸需先合成软脂酸
部位:胞质--肝(最主要)、肾、脑
原料
ATP
乙酰CoA
来源于葡萄糖分解,而绝不是脂肪酸的氧化!
机体糖不足时才进行脂肪酸的氧化,而糖充足→脂肪酸合成
某些氨基酸
NADPH+H+
来源
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径(主要)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次要)--图中红圈
产生NADPH+H+补充合成脂肪酸
乙酰CoA通过此循环出线粒体
过程
①ATP + HCO3- + 乙酰CoA→丙二酸单酰CoA + ADP + Pi
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
辅基--生物素(多种羧化酶的辅基--丙酮酸羧化酶、乙酰CoA羧化酶)
别构调节
抑制:脂酰CoA
激活
柠檬酸、异柠檬酸、乙酰CoA
—能量代表,三羧酸循环旺盛→推动脂肪合成
丙二酰CoA(产物却激活—正反馈)
化学修饰
抑制:胰高血糖素→AMPK →~酶磷酸化,失活
激活
胰岛素→~酶去磷酸化→复活
胰岛素是调节脂肪酸合成的主要激素
高糖膳食→~酶活性⬆️
②软脂酸合成
反复加氢️→脱水️→再加氢️→缩合—7次(β-氧化倒过来)
循环一次延长2个C
③软脂酸延长
*脂酰基的载体
酰基载体蛋白(ACP)(VitB5)
胞质
合成脂肪酸
辅酶A(HSCoA)(VitB5)
内质网 / 线粒体
*合成后延长碳链(eg.16C软脂酸延长→18C硬脂酸)
step1: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同脂肪酸的分解!)
step2:两条途径
① 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
消化吸收(CM)的甘油一酯 + 脂肪酸→甘油三酯
② 甘油二酯途径:肝C(合成,不能储存) & 脂肪C(储存)
3-磷酸甘油 + 3*脂酰CoA→甘油三酯(先合成1,2-甘油二酯)
磷脂代谢
磷脂分类
甘油磷脂(含甘油)
甘油磷脂
甘油
+ 2*脂肪酸
+ Pi—X
X=H、丝氨酸、胆碱、乙醇胺、磷脂酰甘油、肌醇、水、甘油
X= H:磷脂酸
X= 丝氨酸
磷脂酰丝氨酸
X= 胆碱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蛋(胆)=卵
*含胆碱的磷脂(卵磷脂、神经鞘磷脂)合成需甲基化(SAM循环)
*合成需要SAM提供甲基(记忆:一荤一素,一鸡一蛋)
肉碱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 SAM)
肌酸(甘氨酸 + 精氨酸 + SAM)
胆碱
*参与真核mRNA5端帽子(m7GTP)
*不参与dUMP → dTMP(N5N10–CH2–FH4)
X= 乙醇胺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记忆:“乙脑”
X= 磷脂酰甘油
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X= 肌醇
磷脂酰肌醇
合成
3-磷酸甘油→磷脂酸→
①甘油二酯途径
部位:肝滑面内质网
→甘油二酯
+CDP-乙醇胺→脑磷脂(PE)
*CDP-~~:活性形式
+CDP-胆碱→卵磷脂(PC)
真核细胞含量最丰富的磷脂
10%~15%: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甲基使PE甲基化→PC
85%~90%:甘油二酯途径
+脂肪酸(酯酰CoA)→甘油三酯,∴合成甘油三酯的中间产物包括磷脂酸
②CDP-甘油二酯途径
→(+CTP)→CDP-甘油二酯
+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肌醇→磷脂酰肌醇
分解
甘油磷脂=甘油 + 2*脂肪酸 + 1*磷酸基团 + X(含氮化合物)
磷脂酶(PL)
PLA1
部位:1位酯键
切掉 1*脂肪酸;剩下溶血磷脂2
PLB2
部位:溶血磷脂2位酯键
切掉最后一个脂肪酸
PLA2
部位:2位酯键
切掉 1*脂肪酸,剩下溶血磷脂1
PLB1
部位:溶血磷脂1位酯键
切掉最后一个脂肪酸
PLC
部位:3位磷酸酯键
切掉磷酸+含氮化合物,剩下甘油二酯(甘油+2*脂肪酸)
*eg.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PLC)→
1,4,5-三磷酸肌醇(IP3)
甘油二酯(DAG)
第二信使
PLD
部位:磷酸 &含氮化合物间酯键
切掉含氮化合物,剩下磷脂酸(磷酸甘油(甘油二酯+磷酸)
鞘磷脂(含鞘氨醇)
神经鞘磷脂
人体含量最多的鞘磷脂
鞘氨醇 + 软脂酰CoA +CDP-胆碱
鞘氨醇
部位:内质网(脑)
原料:软脂酰CoA + 丝氨酸 + 胆碱 + 磷酸吡哆醛 + NADPH+H+ + F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