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农业昆虫学第一章: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
一共四节: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理、害虫及其类别和虫害形成的条件、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了农业昆虫学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农业害虫防治5大方法: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物机械防治。
总结了植物学的主要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第一章 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
第一节 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一、系统、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
除了对检疫害虫、卫生害虫及其他特殊领域的害虫采用消灭为目的的策略外,农林害虫综合治理的目的就是将害虫种群可持续地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以实现最佳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农业害虫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动受周围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环境的相互作用。
田生物群落生态和农业害虫种群生态,了解农田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其自然控制机制是进行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的生态学基础。
二、害虫种群的增长规律
某一特定时期的昆虫种群数量是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环境条件不发生剧烈地变化,昆虫的虫口密度一般不会急剧升、降或灭绝,而是以平衡密度为中心来回波动,这一过程称为自然控制。
三 害虫的生态对策
昆虫及其它生物种群在这些生境中,经自然选择,获得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而向着不同方向进化。
昆虫分为:k类害虫、r类害虫和中间型害虫
第二节 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害虫对作物的经济危害包括直接的、间接的、当时的、后继的等多种。
第三节 害虫及其类别和虫害形成的条件
什么是害虫:所谓害虫是与人类争夺某些资源,降低人类对资源的利用率、质量或价值,影响了人类的经济利益的昆虫。 有害和有益是相对而言。
经济阈值:即防治指标,指为防止害虫种群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而采取防治措施时的虫口密度。
害虫的类别:
(1)非害虫:
(2)偶发性害虫
(3)主要害虫
(4)关键性害虫
虫害形成的条件:
虫源
环境条件
寄生植物
第四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
一、农业昆虫的调查
(一) 调查内容
1.昆虫相调查
种群分布调查
3.种群动态调查
4.防治效果调查
5.受害程度调查
(二) 昆虫田间分布型和调查方法
1.昆虫田间分布型
(1) 随机分布型
(2)核心分布型
(3) 嵌纹分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