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耳部P132
颞骨分为五个部分。以骨性外耳道为参照点,鳞部位于外耳道上方,乳突部位于外耳道后方,鼓部和茎突部位于外耳道下方,岩部位于外耳道内侧。
鼻腔是顶窄底宽的不规则腔,通常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鼻前庭位于鼻腔前下,鼻尖和鼻翼的内面。固有鼻腔具有内、外、顶、底壁及不完整的后壁。内壁即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腭骨和四边形软骨构成;鼻腔外侧壁由多骨构成,表面极不平整。外侧壁上有3个或4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鼻甲,从下往上递次缩小1/3。底壁即口腔的顶,前2/3由上颌骨腭突,后1/3由腭骨水平板构成。
眼眶由额骨、筛骨、泪骨、蝶骨、颧骨、颚骨和上颌骨构成,与鼻窦、颅前窝和颅后窝毗邻。眼眶呈四棱椎形,眶前缘朝向前外,眶尖指向后内方。眼框内有眼球及眼外肌、视神经等附属结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耳部P132
正常影像学表现
正常X线表现
岩骨侧位 可显示外耳道、乳突窦、窦入口和周围结构
岩骨轴位 可显示上鼓室、乳突窦入口及乳突窦
岩骨斜位 观察内耳道、内耳迷路、岩尖等部位,常用于人工耳蜗术后观察位置
岩骨额枕位 观察岩尖、内耳道及内耳
乳突小房分为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
正常CT表现
骨性外耳道 鼓膜。鼓室盾板--上鼓室胆脂瘤首先破坏之处
鼓室 具有六个壁的立方形腔隙
听小骨:锤骨、跕骨、镫骨
乳突窦入口及乳突窦
面神经管
前庭 骨壁上有前庭窗和半规管的开口
半规管 有5个开口与前庭相连
耳蜗 正常有2.5-2.75周
耳蜗水管 开口于岩骨内后缘
内耳道 前后径及垂直径4-6mm
颈动脉管、颈静脉孔及颈静脉窝
正常MRI表现
鼓室骨壁、听小骨及其中气体、内耳骨迷路 --无信号
异常影像学表现
异常X线表现
乳突气房异常
中耳鼓室异常 上鼓室增大与乳突窦区相连,周围环以硬化带提示胆脂瘤
对称性与位置异常 先天性外耳闭锁时,显示患侧颞骨、面骨发育较小
咽鼓管透明度异常
岩骨、内耳结构异常 内耳结构局限性密度增高常提示耳硬化症
异常CT表现
颞骨结构与形态异常 考虑是否有外耳与中耳的先天性畸形
颞骨骨质异常
乳突窦与乳突气房异常 急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
骨质连续性异常
异常MRI表现
信号异常
结构异常 内耳畸形可在内耳水成像中显示
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 硬膜外脓肿、乙状窦栓塞性静脉炎
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HRCT是耳部最理想的检查方法,横断面与冠状面结合 能提供丰富的信号。
MRI对局限在内耳道的微小听神经瘤有重要诊断价值。薄层重T2WI序列
耳部肿瘤
面神经瘤
临床与病理
多发生于乳突段。神经鞘瘤。临床症状:渐进性面瘫或面肌痉挛
影像学表现
CT 面神经走行区占位,局部面神经管管腔扩大、骨质破坏
MRI 增强检查肿瘤明显强化,可显示肿瘤全貌
诊断与鉴别诊断
首发面瘫症状+面神经管区占位
听神经瘤、鼓室球瘤、乳突区的骨源性良性肿瘤
颈静脉球瘤
起源于颈静脉球部血管外膜及迷走神经耳支的副神经节。副神经节瘤(起源于副神经节化学感受器)。
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50-60岁。
生长缓慢,呈侵袭性。肿瘤为富血供性,供血动脉来源于咽升动脉、耳后动脉。
CT 颈静脉孔区或鼓室内肿块,边界不规则,颈静脉孔区骨质破坏、扩大,增强肿瘤明显强化。
MRI 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其内可见点状或线状血管流空信号影,称胡椒盐征。
鉴别诊断
颈静脉孔区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及桥小脑角区脑膜瘤、胆脂瘤、颈静脉窝高位
中耳癌
一般有长期慢性炎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CT和MRI 中期鼓室内软组织肿块,强化明显,听骨不规则破坏,鼓室壁吸收破坏。
CT横断面及冠状面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慢性肉芽肿型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外耳道癌
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
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细菌由咽鼓管侵入鼓室
X线 病侧鼓室和乳突窦区密度增高,气体消失。需注意有无颅内并发症,
CT 乳突气房密度增高,气房间隔骨质吸收,密度减低。
MRI 中耳腔积液,气液平面。乳突气房信号增高。
临床可诊断,影像学检查是为了了解骨质破坏及颅内并发症。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中耳黏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分为三型:单纯型、肉芽肿型、胆脂瘤型
X线 单纯型:乳突气房透光度降低,气房间隔骨质增厚,结构模糊。可有骨质增生和吸收,无骨质破坏。 肉芽肿型:听小骨破坏。
CT 单纯型::听小骨骨质吸收、破坏,鼓室黏膜增厚,乳突窦或较大气房黏膜增厚,气房间隔无骨质破坏。肉芽肿型:听骨破坏,肉芽组织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因肉芽组织富于血管可有强化。
MRI 炎性肉芽组织增强有强化
HRCT首选检查方法
肉芽肿型需要与胆脂瘤(胆脂瘤骨质破坏较重,有上鼓室、乳突窦入口及乳突窦慢性扩大)、中耳癌(中年以上患者好发,骨边缘呈虫蚀样,同侧有面瘫)鉴别
胆脂瘤
中耳乳突腔内的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团块。
鼓膜呈边缘性穿孔。上鼓室是最常见发病部位。
X线 与胆脂瘤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CT 上鼓室、乳突窦入口及乳突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并骨质破坏。乳突窦入口、鼓室腔扩大,边缘光滑并有骨质增生硬化。
MRI 胆脂瘤本身不强化,周围的肉芽组织可强化。
胆固醇性肉芽肿:T1WI和T2WI均可出现高信号,增强无强化
炎性肉芽肿:增强有强化
中耳癌:其骨质破坏以中耳腔为中心向周围发展,骨质破坏呈虫蚀样且强化明显
真性胆脂瘤:多发生在乳突窦区以外的部位,有时似乳突部孤立的大气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