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汉语绪论
现代汉语绪论笔记整理,下图一共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绪论
现代汉语概说
什么是现代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功能上: ①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②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事物的类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表明。 ③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凭借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特征:剪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有的语言的口语已消失了,但它的书面语仍保存下来)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特征: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现代汉语有发达的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文学语言的内涵与功能比文学作品的语言要广泛丰富得多。
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以书面语的产生与演进为先决条件。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达力。文学语言不局限于书面语,也有口语形式。
作为标准语,文学语言正是以其典范性特征区别于一般的书面语与口语,对于现代汉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起着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现代汉语包括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
定义: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典范的普通话。
汉族早就存在着民族共同语。 春秋时代:雅言 汉代:通语 明代:官话 辛亥革命后:国语 新中国成立:普通话
言文脱节——口语书面语发展不协调 方言——区域之间口语发展不协调 唐宋以前为文言文,唐宋时期出现白话文
唐代——变文(韵文和散文结合的说唱艺术形式) 宋代——语录(语录体: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的文体《论语》) 宋、元——话本(民间说书艺人讲故事时使用的底本) 宋、金、元——诸官调和元曲 明、清——小说
五四运动以后: ①白话文运动——针对书面语。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语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 ②国语运动——针对口语。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现代汉语方言
方言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 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言的差别最小。
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官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3%。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华北——东北,分布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西北,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包括新疆的汉族。
西南,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地区(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部等。
江淮,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也有人认为上海话应作为吴方言的代表。使用人口第二多7.2%。杭州曾作南宋都城,杭州城区的吴语就带着浓厚的“官话”色彩。
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的大部分地区。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
闽方言
闽东: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东部闽江下游
闽南: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闽南二十四县、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及浙江南部。
闽北
闽中
莆仙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
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东东部、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普通话和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都随着华侨船埠海外。
现代汉语特点
现代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
语音方面: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①没有复辅音( ng、zh、ch、sh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不是复辅音) ②元音占优势(可以没有辅音,不能没有元音) ③音节整齐简洁 ④有声调
词汇方面: ①单音节语素(音义结合体)多,双音节词占优势,三音节词很少 ②构词广泛运动词根复合法(使用词根语素构成的合成词最多) ③同音语素多(这个特点使汉字能够长期适应于汉语)
语法方面: 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 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 ③词类(“名词、动词…”)和句法(“主、谓、宾…”)成分关系复杂 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文字方面:表意文字
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世界上有五千多种语言)
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都吸收过大量的汉语词;韩国现在仍可见汉字,新加坡甚至通用简化汉字。
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国家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1月1日施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
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推广普通话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要消灭汉语方言,而是为了消除交际障碍。
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