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考专科《毛概》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形成条件
形成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核心问题)
形成的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形成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形成过程
起点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逐步展开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
轮廓的形成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走向成熟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深化改革、加速发展。
②党的十四大,指出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③党的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基本问题
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南方谈话中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精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概念
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意义
①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
④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邓小平理论的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的性质
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
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变革
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4)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坚持“两手抓”有着丰富的内涵
①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②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③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④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邓小平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意义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①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②两制并存;③高度自治
“一国两制”的提出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
②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③我们的愿望是要尽一切力量去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放弃使用武力,这有利于促进和平解决。
“一国两制”的实践
①香港问题,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的问题。
②澳门问题,属于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一国两制”的意义
①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
②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
③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有着创造性发展。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建设的内容
①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②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③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④要坚持党的宗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