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效休息法》(上)读书笔记
你将了解大脑的运作原理和疲惫的原因,消除大脑疲劳的七种休息法,精神医生推荐的五日简单休息法。
编辑于2020-12-27 13:41:51《高效休息法》上
冥想与正念的科学依据
为什么发呆也会累
为什么即使睡眠充足,也常常感觉身体疲惫不堪?因为累的不是身体 是大脑
DMN就是个大脑能量中的浪费家
DMN(预设网络模式)由大脑的内次前额叶皮质,后扣带皮层,楔前叶,顶叶顶下叶等构成大脑网络。
它会在大脑未执行有意识活动时,自动进行基本操作,换言之,就是大脑的“低空速转”状态,让大脑成为一种总是动个不停的器官。
DMN的能量消耗惊人,占大脑整体能量消耗的60%`80%.。如果想让大脑休息 就必须避免过度事情DMN。掌握正念冥想,就能够抑制DMN的关键部位,避免杂念对大脑能量的消耗。
塑造不会累的大脑
经验的冥想者,其后扣皮带曾和上前扣皮带曾,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联结会更加紧密。
谷歌公司将正念定义为:不做任何评价和判断,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经验上。不仅可以改变大脑的“运作状态”,还能够进一步预防疲劳。
研究中,甚至能够抑制压力激素---皮质醇的生成。我们很有可能借助正念,创造出一个具有高度抗压性大脑。
通过冥想,我们便能够控制DMN的活动。借此,就可以锻炼出不会心神不行的内心,和不易疲劳的大脑了。
练习“什么都不做”----正念呼吸法
大脑的所有疲劳都来自于过去和未来:对过去的事心有不甘,对未来的事情充满不安。一旦成谜过去和未来当作理所当然,就会忘记如何将移师集中于当下。
正念呼吸法的时间步骤
采取基本姿势
坐在椅子上,稍微挺直背部,离开椅背
腹部放松,手放在大腿上,双腿不交叉
闭上眼睛。如果采用争着眼睛的方式,则望向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
用意识关注身体的感觉
感受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比如脚底与地板,屁股和椅子,手和大腿等等
感受身体被地球重力吸引
注意呼吸
注意与呼吸有关的一切体验。注意通过鼻孔的空气,每一次呼吸时胸部与腹部的起伏,呼气与吸气之间的停顿,空气温度的差异等等
不必深呼吸,也不用可以控制呼吸,感觉像是等待”呼吸的自然到来“
也可以为呼吸贴上 1 2 3 的数字标签,这样效果更明显
抵抗杂念
注意,呼吸是意识的锚。一旦发现自己浮现杂念,就将呼吸作为锚,将注意力重新拉回来。
即使产生杂念也不必苛刻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养成习惯
练习正念呼吸法不拘时间长短,5到10分钟即可,重要的是每天同意时间同一地点的持续实践
提升专注力,摆脱心事重重的状态--动态冥想
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被一些下意识活动占据了。当我们下意识做眼前的事情时,意识总是呆在与当下五官的地方
比如 吃饭,走路,洗漱等,仿佛就像是飞机的自动驾驶状态,我们本人的意识已经不在 ,吃饭。走路。洗漱上面 ,已经不知道飘到哪里了
现代人已经越来越多习惯自动驾驶的状态,我们甚至开始羡慕那些多线程工作的人,感觉很厉害。很少有人会专心之志的做一件事,大部分人都是一边做眼前的事一边惦记或想着别的事情,如果持续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日常行为上,就能够让意识回到当下,脱离自动驾驶状态。
动态冥想的实践步骤
步行冥想
步行速度任意,刚开始的时候慢一些
有意识地留意手脚肌肉和关节地变化,感受与地面地接触
给自己地动作分类(贴标签),比如手在摆动时,留意 左/右 上/下等动作,帮助进一步注意力集中。
以站立姿势进行动态冥想
站立,双脚打开至与肩膀等宽,深处双臂,在身体两侧缓缓抬高
将注意力集中在腕部肌肉地变化,仔细感受血液地下流和重力
慢慢将手臂太高后,再慢慢放下手臂至原位,反复该动作几次
以坐姿进行动态冥想
坐在椅子上,从后向前慢慢转动肩膀
用心感受肌肉和关节地变化
转动一次后,反方向再次转动肩膀,以同样地方式集中注意力
日常活动中地动态冥想
由意识地关注日常活动地动作,例如穿衣服,刷牙等
开车时:关注臀部坐在椅子上地感觉,手握方向盘地触感,控制方向盘以及刹车时肌肉地变化(注意安全驾驶)
吃饭时:关注食物地色泽,气味,口感,食物再口腔内地触感,以及唾液地变化
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感--压力呼吸法
如果人类脑部地前额叶相当于理性,那么杏仁核就相当于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侵扰,而运作地情感和本能。
当恐惧或外来危险导致压力刺激过强时,杏仁核就会过度活动。此时如果前额叶不加以抑制,便会影响交感神经,从而产生一些胜利性症状,比如心悸和呼吸过度。
压力呼吸化法地实践步骤
注意压力来临时自己地变化
采取正念冥想地基本姿势(参看正念呼吸法地第一步)
将造成压力地原因总结成“一句话”,比如书中的小川夏帆所想地是“研究毫无进展,所以内心焦虑”
在心中默念这句话,同时感受身体和内心有何反应
将意识集中在呼吸上
给呼吸贴上1,2,3.......的标签(贴标签法可反复使用)
感受紧绷的身体慢慢舒缓,逐渐放松
将意识扩散至全身
将注意力扩散至全身,设想全身都在“呼吸”
吸入空气时,设想对压力有所反应的身体部位在”吸气“,随着呼吸起伏,有意识地保持该部位地放松
继续将注意力扩散至周围地空间
排除带来疲劳地杂念----猴子思维,消除法
我们的脑中每天都被塞满了各种想法,进行冥想时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然而回过神来,难免会回落到之前低迷的状态和情绪中。这种翻来覆去想事情的状态被称为”猴子思维“,就好像有一群猴子在你的脑海中吵吵闹闹一样。这种杂念一旦占据大脑,会导致大脑极易疲劳。
摆脱猴子思维。可以提高专注力和判断力,抑制某些想法的反复出现,并改善睡眠质量。
猴子思维消除法
首先想象自己站在车站的月台上,此时一列坐满了名为”想法的猴子列车进站。它会稍作停留,但是过一会儿就开走了。像这样的列车接二连三的驶过,但你的位置不变,仍然站在月台上。
该方法的核心是:不要把思考中的自己和思考的事情混为一谈,对想法采取旁观者的状态
当你发现来来回回都是同样型号的列车时,便能够给这些列车贴上不同的标签分类。用以下五种方式来解决
扔掉“胡思乱想”
对自己说“我受够了!“然后将这些想法抛出脑外
找到列外
一直出现同样的想法,是不是因为自设障碍?这个一直纠结的想法是否有反例?
站在先贤的角度看待问题
自己尊敬的人或历史上的伟人会怎么处理?它们会不会把”杂念“和”心怀杂念“的自己等同视之。
不要判断好坏
正念的基础时接受原本的当下,你是否用了不属于”当下“的其他标准来评判事物?
探索原因
找出该想法为何会不断浮现的原因,从自己的深层需求,出发,开始重新思考。
冷却愤怒时的头脑---RAIN法
愤怒其实时大脑会为了保护自己而开启的一种紧急模式,而杏仁核就是这方面的罪魁祸首。一旦它收到来自外部的过度刺激,便会分泌抑制大脑思考活动的肾上腺素,让人失去理智,这种情况被称为”杏仁核扶持“
RAIN法的实践步骤
越是重视目标的人,越要对愤怒保持警惕,愤怒的情绪常常来自过于勉强自己。
Recognize(认知)
啊 ,我生气了。”认识到自己正在生气,但不要把愤怒和愤怒的自己画上等号
Accept (接受)
接受自己怒愤的事实。毕竟,我们是普通人
对自己生气的事实不加以评判,容许其存在
investigate(调查)
观察以下自己愤怒时身体有何变化
心率变化如何
身体的哪个部位感到紧绷
Non-identification(保持距离)
不要过分纠结自己的愤怒情绪,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