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观
教资综合素质中第一章第一节教育观笔记,包括教育观的定义、特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二章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观
第一节 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广义:指系统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狭义:指教育只是青少年和儿童的事,只与教育机构相关。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是包括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一生;参与者不只是学校,而且还包括社会各个方面。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二)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三、教学和课
(一)什么是教学
可以看做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和工作制度:教学包括学与教
(二)什么是课
课是教的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一段时间
教师和学生
师生相互作用
由三部分组成
1、内容输入
2、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3、经验输出
(三)有效教学目标
1、清楚而明确的组织教材
2、清楚地阐述学习目标
3、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
4、学生从事创造性的活动
5、师生均有方向感
6、有令人愉悦的气氛
7、有对工作的严肃认证感
8、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9、个别学生感到照顾
第二节学生和老师
学生按其组成方式及性质分为
1、正式的学生群体:只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如:学生会、学习小组、团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
优秀的班集体的组成过程
组建阶段
形核阶段
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
2、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的规定建立,也没有经人同意,是学生自愿组合的学生群体。
(一)形成的主要因素
空间因素
类似性因素
需求的互补性
仪表
(二)类型
正面性非正式型组织
消极性非正式型组织
中间型非正式型组织
破坏性非正式型组织
(三)特点
群体内不一致性
情感依赖型
三、怎样看待非正式型组织
第一、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是学生群体的素质
第二、清新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领袖任务的工作,以限制起消极作用,争取转化为积极作用
第三、对于“破坏性”的非正式学生群体要坚决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带要讲究方法
教师如何利用班集体提高教学效路的方法
第一、利用教师对班级的期望,使学生加强自己对班级的期望
第二、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第三、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和爱护,促使学生之间友爱与团结
第四、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期望效应,发展与修正学生之间的共同行为标准
第五、利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
第六、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
二、教师心理(扮演角色)
(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学生的反映:(教师期望效应)支老师相信学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期望,这可以一到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助于学生学习进步。
(五)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快乐成长
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有一定的反思能力
5、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六)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
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专业能力)
2、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
(1)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
(2)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
(3)要有耐心和信心
(4)乐观、活泼的性格
(5)公正无私
子主题
(七)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技能
1.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
2.理解学生
3.与学生有效交际
4.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