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1-10章,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重要的学习材料,公务员国考及省考及考研政治都用得上。
编辑于2021-11-03 13:36:02《学习纲要》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写入党章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载入宪法
***总书记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八个明确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事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有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个坚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思想的金钥匙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为世界谋大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主要矛盾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
国际地位
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
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但有两个“没有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
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
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九十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
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
是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
是在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不为任何风验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4.坚定“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2.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3.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格不断迈进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
4.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核心问题
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群众
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2.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3.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
4.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伟大斗争: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6.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伟大目标
(1)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区别
西方发达国家是“串联式”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
我国后来居上,是“并联式”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
3.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主义现代化强国
4.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一个基本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2)经济方面五个新机遇
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带来新机遇
深化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
加快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新机遇
7.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
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3.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
必须对党忠诚
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完全一致的
4.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5.全面增强党的领执政本领
增强学习本领
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增强政治领导本领
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增强改革创新本领
增强狠抓落实本领
增强科学发展本领
增强驾驭风险本领
8.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1)两个“最鲜明”
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
(2)两个“划时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2.全而深代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依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3)全面深化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4)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
要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从各个领域推进
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
4.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法论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5.推动全而深化改革落地生根
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领导干部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争当促进派、实干家
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实现精确改革
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6.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开放也是改革
推动全面开放,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首要之义是反对保护主义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核心要义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
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
(2)两个“坚持”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3)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两个“不动摇”
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
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4)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党内监督
人大监督●司法监督
民主监督●审计监督
行政监督●社会监督
监察监督●舆论监督
4.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公正
推进公正司法,四个“决不允许”
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
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
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
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5.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
(1)党和法的关系
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
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
伪命题:“党大还是法大”;真命题:“权大还是法大”
(2)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三个“统一起来”
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统一起来
把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初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
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四个“善于”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10.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1.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
(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2.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1)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2)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认识不断深化
2013年,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判断
2014年,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增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三个“没有改变”
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
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党的十四大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4.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
(1)结构性三大“失衡”
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
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
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
(2)“八字方针”:巩固、增强、提升、畅通
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提升产业链水平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