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编辑于2023-10-12 16:20:50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
1. 含义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2. 产生条件
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
继承前人和他人的成果
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
既有逻辑思维活动,也有非逻辑思维活动(想象)
既要运用常规思维,也要运用非常规思维(逆向思维)
3. 特征
特征
1||| 思路具有多向性。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 步骤具有跨越性。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3||| 结果具有独特性。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出乎意料地得到解决。
“新”的表现
1||| 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
2||| 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
3||| 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联想思维
1. 含义
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2. 依据
事物之间的相似、接近或对比的关系,将看上去毫无关系的认识进行可能的联结。
3. 特征
(1) 跨越的联结性
内容
联想思维的“联”就是把对性质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认识联结起来,建立新的关联,产生新的观念。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
4.“联结”方式:迁移
(1) 含义
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 迁移方法
1||| 正迁移
发挥促进作用
eg: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审题的影响
2||| 负迁移
发挥阻碍作用
eg:幼儿园孩子学习写数字6和9
3||| 同化性迁移
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
eg: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 顺应性迁移
形成一种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
eg:如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球”,现在要学习乒乓球,把它纳入“球”的原有结构中,既扩充了球的概念,又获得了球这一新概念的意义。
(3) 意义
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
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eg :由荷叶荷花联想到凤凰传奇、伞、凉亭等
(2) 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内容
思维在联想之时之所以会发生跨越性的联结,将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荒唐”地联系起来,是思维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
方式
构想、想象、幻想
4.“畅想”方式:想象
含义
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类型
1|||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标的想象
eg:看到白云联想到。。
2||| 有意想象——按照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方式
1||| 形象化的想象
含义: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去思考
eg:猜谜语
意义: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
2||| “假如”式想象
含义: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前景
eg:假设没有钱世界会怎样
意义: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丰富人们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
意义
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
4. 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
发散思维
1. 含义
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2. 特点
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
①思维过程的流畅性
②思路的变通性(或灵活性)
③思维结果的独创性。
3. 方法
1||| 检核表法
含义
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表现
他用、借用、改变、扩大、缩小、代替、调整、颠倒、组合等
2||| 信息交合法
含义
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作用
可以将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一网打尽”,供人们筛选
3||| 列举法
将研究对象的特点、缺点、希望点一一罗列,以便提出改进意见
4||| 头脑风暴法
地位
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特点
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在会议进入自由畅想阶段,不宜过早地评判他人的设想,以利于其他设想能够顺利地产生。
原则
“延迟评判”“以量求质”
4. 优点: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5. 缺点:但仅仅依靠几种思维发散技法,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需要形成合力)
二者关系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
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与创新思维关系: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 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
聚合思维
1.含义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特点
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①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
②聚合思维的思路具有归一性。
③聚合思维的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3.方法
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4.功能
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而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
eg:公安人员在破案时,从各种现象、各类可疑人员中发现作案事实和作案人员
逆向思维
1. 含义
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
2. 方法
1|||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上下、左右;人际管理中的换位思考
2|||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动与静、冷与热
3|||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4|||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到因
3. 正逆互补
1|||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遵循客观规律。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2||| 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只有掌握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3|||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好,取决于具体情况
4||| 要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超前思维
1. 含义
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2. 表现
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称为“先知先觉”
3. 超前思维是具有超前意识的思维
基本品质: 善于反思、勇于质疑
4. 特征
1||| 具有探索性(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否定观)
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2||| 具有预测性
思维具有能动性,利用思维的创造性,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性
3||| 具有不确定性
超前思维指向未来,但未来并不是现实的单向直线的延伸, 而是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
5. 方法
①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
②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
人们难以由其过去和现在状况必然地推知其未来,所以需要运用想象等思维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不足。
③注重调查研究
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研究是对调查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6. 意义
(1) 思维领域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
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2) 现实意义
个人: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
企业: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
社会: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
国家: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