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闻采访原理
包括新闻采访的定义、基本形式、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等。
初中语文教资面试各个文体试讲理论。教资结构化的内容及模式,包括教育教学、综合分析两个部分。多媒体创设情境(音乐、视频、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追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总结—引出新课。
教资结构化的内容及模式,包括教育教学、综合分析两个部分。多媒体创设情境(音乐、视频、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追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总结—引出新课。
采访的策划和准备是采访进行的必由之路,记者对采访活动和报道文体的策划和设计,偏重于记者对具体材料和布置上的准备工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乌合之众》
马克思主义原理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第一讲 新闻采访的原理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
(一)什么是新闻采访(三种类型)
“调查研究”说
“信息活动”说
是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吗,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材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的活动
“互动行为”说
(二)新闻采访的定义三要素
定义: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目的:为了向大众传播
内容: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材料
二、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
(一)访问
最基本
1. 定义
新闻记者通过向新闻事实的知情人以询问的方式来收集材料的活动
2. 类型
a. 一对一
最惯常
b. 一对多
座谈会
c. 多对一
记者招待会
3. 步骤
a. 明确采访目的
b. 进行访问预约
c. 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
d. 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提出一般性问题
e. 提出敏感问题
f. 结束访问,与采访对象告别
4. 基本形式
公开式访问
隐蔽式访问
(二)现场观察
重要采访形式
新闻记者依靠感官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访”
2. 基本要求
记者必须现场采访
依靠自己的眼睛和其他器官收集材料
(三)体验
用时长,一般用于人物报道
定义
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的采访活动
(四)阅读文献
必要
1. 类别
a. 受访单位制作的宣传文稿、公关稿、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可靠性报告等
b. 与采访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资料,包括专业介绍,行业背景及其相关材料
c. 某些相关报道的材料
d. 目标新闻人物的背景介绍
对于这些文献的阅览、研究、整理、分析是新闻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2. 如何阅读文献
熟悉知识、了解术语、构件体系
整理分析、抓住关键、设计方案
根据材料设计问题
在材料中找新线索
六、采访的八个步骤
(一)获得新闻线索
(二)确定选题
(三)策划与准备
(四)联系采访
(五)建立融洽的采访气氛
(六)提问
(七)现场观察
(八)结束采访
五、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
(一)基本任务
依据报道思想,迅速采集到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二)采访任务中的五个要素
1. 拿到事实
2. 拿到真实的事实
3. 拿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4. 拿到典型的事实
5. 迅速得获取事实
*真实性检验的两层含义
1. 与事实相关的知情者对报道的真实性的检验
2. 社会实践对新闻报道的检验
四、新闻采访的基本特征
(一)追踪新近发生的事实
采访室长瞄准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当前存在的现象
记者时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新变化、动向、新事件、新事物、新问题
(二)时刻处于时效压力之下
注意“快”、“真”“深”统一
拼抢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特征和要求
(三)要求贴近事实现场
1. 跑现场
贴近一线:真实性、生动性、现场感
“四化”: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硬为软
2. 访问知情人
3. 及时完整记录
间接引语,意思不错
直接引语,一字不差
记录原话,不记大概
如何记录
(四)使用社会交往的方式
出得庙堂,入得草房
上不畏达观,下不嫌布衣
*与采访对象交往难的原因
1. 繁杂性
2. 双向性
投桃报李
3. 对等性
见秀才说书,见屠夫说猪
三、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
(一)是新闻作品的产生依据
从客观事实到新闻作品,在新闻产生的过程中,采访成为从事实到报道的唯一桥梁
(二)是新闻写(制)作的基础
采访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后续新闻生产环节的质量和新闻作品的质量
(三)是防止新闻报道失实的第一防线
一线的采访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
对采访材料的具体要求:真实性、深刻性、生动性、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