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特色小镇开发运营指南》笔记
为特色小镇开发运营者梳理市场逻辑,希望能给各位提供一些灵感。
编辑于2020-12-29 14:38:04《特色小镇开发运营指南》
特色小(城)镇
发展引擎
经济增长引擎
工业产业增长的推动
开发投资
居民消费
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个突破口
大城市及城市群摊大饼扩张走到尽头,周边特色小镇、卫星城发展空间很大。
中小城镇、乡村是我国城镇化及经济发展的低洼地
两种发展形态
浙江特色小镇评定指标体系
功能“聚而活”
社区功能:服务配套/智慧化建设/人口规模 旅游功能:景区创建/小镇客厅 文化功能:文化挖掘
形态“小而美”
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美化洁化 形象魅力:核心区形象/建筑风貌/VI体系
体制“新而活”
政府引导:小镇规划建设目标完成率/改革创新举措 企业主体:非政府投资主导/企业为龙头 市场运作:投资建设多元化/公共服务市场化
共性指标
产业“特而强”
专业专精发展 高端要素聚集 投入产出效益
特色指标
未来发展预判
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顶层概念
三大核心问题解读
有机生态体系
产业生态(核心)
1、政府支持 2、龙头企业带动 3、创业创新环境营造
自然生态(基础支撑)
1、考虑三生的平衡点,考虑环境承载力,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规划顺应地势地貌,融入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 3、城镇风貌营造与当地生态协调。
文化生态(灵魂)
1、文化定位 2、文化保护与传承 3、文化活化:体验化、产品化→①文化解构并运用到家居、景观、建筑等;②创意手段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场景化、情景化、游乐化、参与化)③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传承人与工匠并展示。 4、文化更新
生活生态(精神内涵)
1、硬件:满足交通、就业、生活等基本需求。 2、软件:生活服务与生活方式的打造。
公共生态(支撑)
1、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源 2、与群体特征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能力; 3、打造15~20分钟的完整社区生活圈:满足交通、公共空间、艺术空间等公共设施与空间。
产业发展
七大产业聚集模式及路径
1、资源开发聚集型
【基于资源形成开发利用集群】 特点:依托自然资源,铜鼓哦特说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利用,但过度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单一,缺少持续发展力 路径:在满足绿色、可持续发展前提下,通过“生态+”、“文化+”实现外延式跨界融合发展。
2、产业链聚集型
基于核心生产,整合上下游产业发展
3、园区整合聚集型
基于综合开发和集群型发展条件,强化运营服务和生活服务
4、市场主导聚集型
基于市场商贸聚集效应,强化互联网服务和产品价值提升
5、依托物流聚集型
基于交通优势和仓储运输设施,依托互联网向智慧物流升级
6、消费导入型
基于三产的消费聚集实现“带二产、促一产”的发展效应
7、高端服务聚集型
基于科研、教育、金融,通过孵化驱动企业聚集
业态创新的路径
1、技术推动下的创新:①知识、科技为核心的突破创新;②互联网技术的运营创新。
2、产业泛融合下的创新:基于一二产的发展,通过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形成新的业态。(袜艺小镇)
3、市场新需求拉动下的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业态和新服务业态,满足个性化、细分化需求(巧克力小镇)
4、商业模式带动的创新
空间规划
规划体系
一大顶层设计
目的:解决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问题,解决发展什么产业、实现什么目标、如何实现目标、需要什么产品与资源支撑、谁来开发、谁来运营、如何获得资金、如何收益等问题,弄清楚“产业、钱、人”三大核心要点。
路径:全案策划(开发策划/产品策划/运营策划/融资策划)
四大“多规合一”理念下的规划
编制的规划: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需要对接的政府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一大城市风貌和景观设计
塑造“一镇一风格”,包括整体空间风貌、建筑风貌、景观风貌、重要场所风貌
四个专题研究
①产业研究;②文化研究;③体制机制研究;④智慧城镇研究
影响因素及形态分类
影响空间布局的因素
现状布局、自然环境、土地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产业因素、政策因素和社会职能因素
空间形态分类
块状形态、带状形态、组团状形态
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配置理念:区别化、共享化、智慧化、特色化、人性化、生态化、实用化
市政工程系统构建:海绵小镇、智慧小镇、道路交通、慢行系统、绿地系统
公共设施项目配置
1、行政管理:党政/团体机构、法庭、专项管理机构、居委会
2、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专科院校
3、文体科技:文化站、青少年及老年之家、体育场馆、科技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影剧院、游乐健身场、广播电视台
4、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站、防疫站、卫生监督站、医院、卫生院、保健站、休疗养院、专科诊所
5、商业金融:超市、百货、建材、日杂店、药店、书店、文化用品店、酒店、饭店、茶馆、理发店、照相馆、银行、信用社
6、集贸市场:百货市场、瓜果蔬菜批发市场、粮油市场、水产市场、家居建材市场、生资市场
开发运营
综合开发与运营体系
六大开发流程
选址→规划编制→土地获取→开发建设→对外招商→孵化运营
“3335”的运营结构
三大运营原则:降低成本、营造开放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级运营机构:政府、管委会、平台公司
三大运营内容:
产业运营:贴身管理服务、产业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商务服务
旅游运营:旅游营销、品牌培育、景区管理、信息服务、安全管理、数据统计
生活服务运营:一般性生活服务、高端定制服务、其他服务
五大运营收益:产业运营服务收益、配套经营收益、政府补贴、奖补及差补、产业投资
选址评价体系
1、经济基础及未来发展空间
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地区经济规模、地区GDP、地区产业结构
可建设条件:地质情况、地形地貌
发展空间:发展备用地(备用地是否充足)
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空间主要发展方向(是否位于城镇的主要发展方向)
2、基础区位与交通条件
区位条件:经济区位(市场潜力)、地理区位、旅游区位(竞合关系)
交通条件:机场、高铁、高速、长途汽车站等距离
3、资源条件
文化与自然资源条件:历史文化独特性(能级)、地区民俗及特产资源(能级)、自然资源独特性(独特程度)、山河湖海丰富度
周边旅游与产业资源:A级景区、游客情况、相关产业资源情况
生态环境:生活、生态环境质量
4、产业发展条件
特色产业资源情况:发展情况、产业链完善度、产业独特性、研发能力、产业文化情况、产业关联度
产业发展条件(人力资源条件):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人才聚集度、劳动力资源情况
5、政策及上位规划
政策条件: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引导激励政策、特色小镇支持政策、特色小镇创建政策
当地规划情况: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6、周边影响因素
与现状建成区的空间关系:城镇距离、各功能空间布局、现状基础设施分布、拆迁与改造量、不利因素、服务设施分布
周边影响:环境影响、噪音影响、气味影响等
特色小镇类型
智能智造小镇
制造到智造的重要升级载体
科创小镇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旅游小镇
构建多元化外来消费聚集
康养小镇
营造未来健康生活方式
生态小镇
开启生态文明下的中国梦
为特色小镇开发运营者梳理市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