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建设
第十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的思维导图,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编辑于2023-10-13 17:45:30第十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一节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一 、生态兴则文明兴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来源于自然,依赖于自然,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与发展。
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的兴衰演替。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天人合一" 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和独特标识,代表着我们祖先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
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理解)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 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还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
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三、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 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 把“污染防治”纳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写入党章,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更加有力。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 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第二节 建设美丽中国(主要任务)
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措施)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必须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健全绿色发展的保障体系。
统筹各领域资源,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二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 用途管控,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
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及功能分区,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三、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原因: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 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措施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
第三节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一、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倡导的必要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各国人 民的共同心愿和共同责任。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二、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必要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要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携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为了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坚持科学治理。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 行动。
坚持多边主义。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必须摒弃“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甩锅推责”,打造多元共治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存在差异。
三、 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积极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积极打造绿色“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中国致力于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主题
1. 如何理解“生态兴则文明兴”?
2. 怎样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3. 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主题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
2. 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任务
3. 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