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第二节加强建设教育强国
习思想第七章第二节加强建设教育强国导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编辑于2023-10-14 10:37:29第七章第二节加强建设教育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很重要
依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在国家发展中始终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教育发展水平都是衡量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如何做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
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更好推动实现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和、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以教育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牢牢掌握教育工作领导权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
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
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确保教育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
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立足中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走出一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落实立徳树人根本任务
依据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问题
要求
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具有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
要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不断增长知识见识、练就过硬本领、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勇于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打牢基础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着力解决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全社会都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材的责任,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格局
着力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我国已迈向新征程,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教育的历史责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依据
人民满意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制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个人享有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要求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使每个人的成长成才道路更加宽广
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要把基础教育作为基点,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要把高等教育作为龙头,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材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要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和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状况,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
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布局、奋力开拓新局
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不断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时、勤修仁爱之心,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