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洋葱阅读法:一遍记住如何阅读
阅读方法拟人化,讲述了速读、碎片阅读、主题阅读、阅读变现等可行方案。
编辑于2021-01-05 11:00:23西方哲学系统化学习必读,梯利版本。现更新部分,其余部分缓慢更新中。《西方哲学史》上卷内容为古代哲学与天主教哲学两个部分,下卷内容为近代哲学。爱因斯坦如此评价此书:《西方哲学史》是一本珍贵的书;我认为,在我们如此枯燥乏味而又残酷的这一代,能出现这么一个聪明、正直、勇敢而同时又幽默的人,实乃幸运。
大脑训练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研究发现,只要从提升兴趣、立刻行动、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正确决策、挑战自我、情绪管控这七个习惯入手,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脑、激活大脑潜力,让目标实现变得轻而易举!
阅读方法拟人化,讲述了速读、碎片阅读、主题阅读、阅读变现等可行方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西方哲学系统化学习必读,梯利版本。现更新部分,其余部分缓慢更新中。《西方哲学史》上卷内容为古代哲学与天主教哲学两个部分,下卷内容为近代哲学。爱因斯坦如此评价此书:《西方哲学史》是一本珍贵的书;我认为,在我们如此枯燥乏味而又残酷的这一代,能出现这么一个聪明、正直、勇敢而同时又幽默的人,实乃幸运。
大脑训练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研究发现,只要从提升兴趣、立刻行动、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正确决策、挑战自我、情绪管控这七个习惯入手,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脑、激活大脑潜力,让目标实现变得轻而易举!
阅读方法拟人化,讲述了速读、碎片阅读、主题阅读、阅读变现等可行方案。
洋葱阅读法
作者
彭小六
《让未来现在就来》、《颠覆平庸》、《洋葱阅读法》
前言
洋葱阅读的所有方法和工具都是你大脑的磨刀石,会让你的大脑变得“锋利”,但是很抱歉,你不可能拿着磨刀石去切菜。
洋葱阅读需要你有好奇心,也需要你有行动力。
七个拟人化挑战
鹉哥:阅读的本质就是大脑的应用。我们要学习大脑的运转原理,学习如何锻炼自己的大脑,学习在阅读时怎样保持专注力、怎样提高记忆力……
章鱼哥:如何快速地把各种各样的碎片化信息整合起来。
剑士:一天读完一本书、一个小时读完一本书,甚至30分钟读完一本书的秘诀
导航员:学习到如何做阅读卡片和如何写读书笔记。
机械师:主题阅读。当你通过这个关卡之后,你会有两大收获:大幅度提升自己的阅读量;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掘金匠人:从一个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知识点的内容里,把最深层次的“宝藏”挖出来。
黄金海盗团:阅读变现。
带上一个“猪队友”:这个猪队友有时候会胆怯,觉得“我做不到”;有时候会很贪玩;有时候会拖延,他会给你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阻止你的行动和思考!你要时刻小心他给你设置的各种障碍。你要时刻提醒他、帮助他,把他从一个猪队友变成一个好队友。他的名字叫大碗。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这七个关卡其实就是我们阅读的大脑、碎片阅读、快速阅读、阅读卡片和笔记、主题阅读、深度阅读,还有阅读和变现。
该如何更高效地阅读这本书呢?
分享书本的知识,帮朋友解决问题
收集“54个阅读学习法核心概念词”
按照概念词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我们把它们设计成了一套“游戏化学习思维扑克牌”。持续练习并输出30天,你就会有机会收集到一整套产品扑克牌,完成对阅读能力从茫然到掌握的转变。
作业挑战:画一个海盗的头像
海盗的守则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所以我们只有开始去尝试,才能越来越好。
鹉哥:训练你的海盗大脑
学习和阅读的重要性
学习提升心智
当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时,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够满足更多的期待,包括公司对你的期待、团队对你的期待,以及你对自己的期待。当你的能力逐渐提升,你会发现你未来阅读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学习的四种途径
人、网、事、书
阅读的本质
阅读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第一个是你自己,你的状态、你阅读的目的、你的时间,还有你的精力,这些都是你最需要关注的;
第二个是你要读的对象,可能是纸质书,也可能是电子书,甚至只是一篇文章都没有关系,它们总体而言叫作读物;
第三个是你的输出,在阅读的过程中,输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输出是你把大脑里的记忆发到朋友圈,或者你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所做的笔记、所写的便利贴。
猪队友——不读书的几个理由
没有时间阅读
每天早起一小时,专门分给读书
没有合适的阅读环境
为自己准备一张干净整洁的书桌
书本太厚、字太多
略读,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不知道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书
各种渠道的书单,寻找出现概率最高的那些
不知道读书的用途
终极目标为发现生活的意义,变现知识其中一小部分
读不懂
从简单的部分开始读,入门书
记不住
思维导图,电子书标记笔记,导出后整理归纳
没法集中注意力
没法集中注意力是因为兴趣不强,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大脑的结构与阅读
第一层是原始脑,又称为爬虫脑,是我们在爬行动物的时代发育出来的大脑
乌龟
第二层是我们基于爬虫脑慢慢发育成的哺乳动物脑
老虎
第三层是我们人类经过几万年的时间进化出来的新大脑皮层,也称为皮质脑
爱因斯坦
阅读的目的性
如果想真正地开始读一本书,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阅读动机并发现兴趣点
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阅读的兴趣
你是阅读不愉悦?(减法)
阅读没兴趣?(加法)
尝试在读书时加入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你可以找这本书的音频来听,或者找一些带有插画和图片的版本等,通过这些方式把原来让你觉得很枯燥的东西变得有意思
兴趣金字塔
感官兴趣
学习兴趣
职业兴趣
七个建议
了解大脑的偏好
(1)简洁化
在阅读的时候如果你能配上一些简洁的图,会远远比一大段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2)结构性强,结构越清晰的,大脑就越容易记住。
思维导图就是一种非常清晰的、结构化的表现方式。
(3)图像化
(4)奖励自己
丹尼尔·平克《驱动力》:胡萝卜加大棒这样的外部激励措施已不是激励我们自己和其他人的最好方法。“奖励”不是指肤浅的外在奖励,比如奖金,比如奖励自己大吃一顿。我们要寻找的是一些深层次的内在奖励。
要时刻关注你的大脑。不能让大脑感到害怕和紧张,而是要让大脑觉得是在做某件有意思的事,让大脑觉得非常好玩,增强执行的意愿,并给予大脑奖励的暗示。
控制好你的精力
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精力管理
确定你的角色和情景
你是蜂鸟体质,还是夜莺体质,抑或是蜜蜂体质?你平时有哪些角色?你的时间主要用在哪里?你的阅读时间在什么时候?早起1小时可能吗?
这是鹉哥的第二个建议,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去阅读,不要在筋疲力尽的状态下阅读,后者的效果会非常差。
利用好你的注意力
鸡尾酒会效应
当我们参与某个酒会,或者在酒吧里时,大家都闹哄哄地各自聊天,背景音乐也很嘈杂,这时候我们很难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但如果有人突然喊我们的名字,我们一下子就能反应过来。
大脑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会特别在意。
标记一些关键词,或者一些重要的内容
要带着你的问题和目的去读书,这样一来你就能从一本书中很快地找到需要的内容。
提升你的专注力
借助一些工具
番茄钟
跑步:跑步的时候,也是一种冥想,因为你没法玩手机,没法说话,你只能和自己对话
禅: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阅读也可以说是一种禅的练习
锻炼你的记忆力
只有通过分享、写卡片、写笔记、再读一遍等反复处理信息的方式,才能把这些内容变成长期记忆
提炼重点
加入一些个人的观点
重构一遍内容
面对你的压力
心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定义心流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
阅读三种状态
第一种是焦虑状态,感觉有压力,想快点读完,或者读不懂
第二种是无聊状态,感觉读这本书好无聊、好枯燥,想尽快结束
第三种是心流状态,是在读某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忘记时间的流逝
进入心流状态去阅读,并保持下去,这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如果面对的压力太大可以试着把难度降低,从一些入门级的书开始
《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
如果觉得入门级的书很无聊,就可以加大一些难度
了解自身的节奏,把控自身的能力,体会自身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
强迫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养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提示
行动
奖励
章鱼哥:碎片化阅读
碎片时代的阅读
用跨界的知识解决问题
低水平勤奋陷阱
不是说什么都学,而是有目的性地学习更多
我们之所以常常觉得报了很多课程学习起来很累,却很少会花心思认真坚持,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只知道把输入端变得越来越多,却忘记了如何去消化,而只有把这些内容真正消化掉,才会变成输出。
核心是概念,所以只需要学习一些概念,然后将它们进行组合就可以了
李笑来
他谈到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每天会列出六七十个概念,然后尝试在一年的时间里把这些概念讲清楚,在写这些概念的同时自然也会有一些新的概念冒出来。所以他在一年里只要面对这些概念并找到诠释的方法,基本上他的文章或专栏就有了雏形
如果一个人是操作系统的话,那除了我们学习的方法论,我们的核心其实还是概念以及概念的关系。比如,你怎样理解金钱、阅读、学习、自由、爱情、努力,这些概念看上去很抽象,但正因为抽象,所以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不一样,当我们去行动的时候就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
第二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
第三是看他有没有系统的方法论
第四是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工具
尝试着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创建一个收集箱
小马宋
《从锅炉工到创意总监》
他收集了十年来两万个顶尖的创意作品,然后分门别类地整理成了十个PPT,反复看了很多遍。然后又收集了世界上最经典的文案,把它们全部抄写一遍,其中的大部分文案都能达到背诵或者复述的程度。而在他做广告的六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保持至少要阅读十个广告案例的状态。
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两个途径
课程
演讲的六个方面
气氛的营造
站姿走姿
手势
声音
面部表情
控场的技巧
图书
《艺术的故事》
时间及区域
艺术家的地位
艺术家的目标
艺术的内容
艺术的形式
艺术家的意图
方法
提炼
链接
融合
阅读时间
察觉到自己有零碎的时间
明白这些零碎的时间可以做什么
明确你的学习来源
从兴趣出发
问题
长时间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区别是什么?
碎片化阅读更多的是关注我们如何在零碎的时间里阅读一些碎片化的资料,比如读一篇杂志文章、一篇公众号文章、一张图片、一本书中的某一章节或者一个片段等等,不需要有太强的逻辑要求
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时候,常常感觉记不住内容,有什么提升的好办法吗?
反复练习。所以当你知道了某个概念之后,多次运用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不要光去死记硬背,要反复使用,反复分享验证才可以
碎片化阅读时可能会有一些好的灵感,记录灵感有几种方式?
印象笔记、讯飞语记、便利贴
有道笔记2g空间,会员50g;印象笔记60m,会员每月20g,免费版用有道,开会员用印象
剑士: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的步骤
因概少切复
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
提问,读书前要明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以及读这本书之前我们有没有了解过同类书,如果没有该怎么办?
预习,从目录和序言中,让作者这个导游告诉我们这本书是怎么写的,我们应该怎么读
扫读,快速翻阅,标记重点关键片段
重点去找和自己的问题有关联的部分,用九宫格来提取概念
复习
RIA便签读书法,来自“拆书帮”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例:时间管理的关键词
价值观
时间黑洞
碎片时间(暗时间)
时间感知度
拖延(拖拉一点也无妨)
效率(并行和串联)
吃青蛙(最重要的3~5件事)
清单
重要紧急四象限
精力管理
未来导向和现在导向(延迟满足和即时反馈)
习惯养成
GTD
睡眠
早起
晨间笔记|反思日志
坚持(坚毅)
意志力|自控力
番茄钟(专注其实很简单)
轻断食
极简
断舍离
平衡
计划
执行
任务分解
驱动力
时间成本
阅读笔记的相关概念
做笔记不单是为了记住,更多的是为了理解和应用
阅读的进化
现在,光知道得多、记住得多其实好像并没有太多的作用,我们需要更多地理解、更快地掌握一个知识点、更快地应对。
阅读的三大能力
学会独立思考
拥有好奇心
拥有检索能力
知识晶体
古典《超级个体》
一些结构性的东西,它不是一些碎片,而是一个框架、一个思维模型,这些思维模型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程度,决定了在你的脑子里到底能不能把碎片知识利用起来
“5W1H框架”:原因(Why)、事件(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人员(Who)、方法(How)
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收集
你需要去关注书中让我们恍然大悟、颠覆认知,甚至反常识的内容。收集这些内容的最好方式是当书中出现一些很重要的图片时,可以尝试做成读书卡片,或者拍下来存在云笔记中收集起来。
康奈尔笔记
印象笔记
全能扫描王
有道云笔记
花瓣
鲜活证据
鲜活证据就是一些违反我们常识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一些高阶的模型,超过了我们当前的认知,也会特别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些高阶的模型往往会带来高层次的鲜活证据,来扩展你的认知边界。就好像用一个很小的实验,就可以向古人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明重力的存在是一样的。
品牌三角形
生涯四度
第四季《奇葩说》中,罗振宇最后做总结陈词的时候,提到了一个概念——裂痕。成长的裂痕到底是什么,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一旦知道一个新概念,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这个新概念去重新理解世界。
整理
读书卡片
制作读书PPT
建立个人“图书馆”
建立个人图书馆的真正目的在于快速记录和检索,让我们之前收集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晰。建立了体系化的目录结构之后,我们能很快找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李敖也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我不用记,我只要能找得到就行了。”
视觉化的方式来处理
同步处理
顺序处理
输出
如果每天能搞清楚一个概念,通过一年的积累,我们可以把关注的某个领域所有遇到的问题、不清楚的内容全部解释清楚,我们的专业度也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应用
《学习的本质》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理解某个知识,必须经历一些知识创作和传播的情景,否则很难理解该内容
thinking map的八种图形来
高手和新手之间的差别,不是在功夫上,而是在执行上
机械师: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围绕着某个主题,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多本书的方法
三种主题阅读的方式
“碎弹”就是碎片化的主题阅读
先把跟某个热门话题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全部读一遍,用印象笔记把需要的文章收集起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成体系化、清单化,便于我们在短时间之内搞清楚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碎片化主题阅读的方式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某个主题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然后进行集中式的阅读。
“爆破弹”就是书籍式主题阅读
建立感性的认知、泛泛的了解。
当我们想阅读一个新领域的内容之前,可以先花两个小时做泛阅读。
了解某个主题“是什么”。建立了认知框架后,很容易知道内容大概分为几个部分。
那么有哪些渠道可以让我们建立初级印象、打好基础呢?
搜狗——搜索公众号文章
知乎
建立书单
①通过豆瓣读书阅读一些书评
②百度
③还有很多大神拥有自己的平台,如门户网站、公众号和微博等。
④书的内部链接。
预习:扫读
淘汰一大部分图书
确定框架
建立框架是确定对于某个主题有哪些最想了解的问题
在确定主题的时候,不要选得太宽泛
比如心理学的主题有很多,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决策心理学
我们不能笼统地把心理学列为研究主题,而是要明确地选择一个细分类别
主题越具体,越容易建立框架。
商业模式画布把我们是谁、有什么能力、可以做什么、可以给谁提供服务、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通过什么渠道提供服务、如何跟客户沟通、从哪里可以得到帮助、你需要付出什么这九个问题罗列出来,也就把职业规划、竞争力规划等内容全部搞清楚了。
“慕课(MOOC)”中国上密歇根大学教授关于思维模型的慕课课程。
有非常复杂的模型,格调很高,对做决策和思维有不小的帮助
如果想要挑战自己或者做深度学习,这个课程非常适合大家。
有没有一个万能的,什么主题都适用的简单框架呢?
2W1H——“黄金圈法则”,即“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这三个问题
它可以精简地来解释任何一个主题。
寻找答案
“核弹”则是海陆空、全方位的主题阅读
《全新思维》6种能力
意义感,也就是说要保持探索人类终级幸福的愿望,要一直寻找自己的意义,找到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娱乐感,要拥有快乐的竞争力,要主动寻找快乐,就像洋葱阅读一样,不能老是讲干货,也要有好玩儿和有趣的东西
共情力,要与别人产生共鸣,不能老是自顾自地叙述,要跟大家互动,要了解大家的感受
故事力,也就是要做生活的策划者,要设计你自己的人生,要游戏化自己的人生,不能循规蹈矩
设计感,要做生活的策划师,要设计生活、设计旅行、设计一切
交响力,也就是要发现系统和整合之美,要有系统思考的能力
小说课
许荣哲《教你如何讲故事》
火星爷爷《向“没有”借东西》
故事要疯传成交,就用这五招!
掘金师:深度阅读
什么是深度阅读
阅读的幸福不是读了很多书,也不是读书速度有多快,而是把原来不懂的东西搞懂,原本纠结和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就是阅读的幸福。要获得这种幸福,就必须去理解所读的内容。
为什么要深度阅读
升级我们的视角
哪些内容值得深度阅读
专业的内容
自己需要的内容
需要了解底层规律的内容
核心的知识
延伸性强的内容
感兴趣的内容
读一遍之后不明白的内容……
“咦?”“哈!”“嗯!”
“咦?”指的是某个知识好像有点难,不太明白
“哈!”的意思是让我们茅塞顿开、质量非常高的内容
“嗯!”指的是某个有道理的内容,值得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一下
深度阅读的三个步骤
“练兵场”
“练”指的是寻找联系
当看到某句话或者某个概念的时候,要下意识地尝试分析该内容是否能够通过其他的现象解释。
“李叫兽”:人的爬虫脑控制着欲望,这部分大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寻找关联是看到重要概念时让你觉得很重要,要立刻联想到哪些现象能够被该理论解释,同时至少要找出五个可解释的例子,才能加深对该理论的印象
“兵”指的是发现冰山
很多概念背后,都有庞大的知识体系支撑
如果想了解背后的体系,就要学会追根溯源
微信公众号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刻意练习》
第一手的知识往往是体系化的学术知识,通过实验科学论证过
《微习惯》
《习惯的力量》
“场”指的是多场景练习应用
锚定效应
深度阅读的前提是至少对某个知识有足够的了解
赵周老师《这样读书就够了》给出了我们如何去思考一个观点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前因后果
(前车之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
(相生相因):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怎么验证或者排除这些假设?
(以观后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是我期待的吗?
(自食其果):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发生什么?
适用边界
(适得其反):有没有人不同意我对原因的假设?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
(使用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成本收益、态度能力)?这件事情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解决吗?
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楚河汉界):无论是不同的观点还是类似的问题,他们和我的思路的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我们要尝试用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片段来把图书内容整理出来
“十面埋伏”指的是遇到一些特别难啃的大部头书,由于它们的内容太过晦涩,无法执行“练兵场”的步骤,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到“十面埋伏”——找帮手。比如,某个概念很复杂,可以去知乎提问、去果壳提问、去百度搜索相关内容、找一些公众号文章答疑解惑等,寻找一些通俗版的解答。
“围点打援”指的是某个概念很复杂,如果某本书很晦涩难懂就暂且放下,先读一些外围的、简单的书。
一本书里真正有价值的概念并不多,即便是一本非常复杂的书,只要搞定里面关键的概念,那么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也就被“消灭”掉了
《元认知》
深度阅读的误区
理解为要从头读到尾把一本书读完。
经典的书都应该进行深度阅读或者精读
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经典,而是在于书里提供的观点能不能让大脑感到兴奋,能否让我们提出很多问题,能否让我们产生关联
黄金海盗团:变现
如何把一本书变成一节课
用户思维:用户的痛苦和你的价值
在商业领域有一个价值主张的概念,它包含了3个S
Jobs,指的是用户平常做的工作、日常活动有哪些
Pains,指的是用户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觉到有哪些阻碍
Gains,就是用户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升
阅读高手的进阶之路
读书进度甘特图
《重新定义团队》《重新定义公司》《重新定义管理》
知道作为团队领导者要关注的是团队成员的成长,而不是只给他们打分和奖励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个人品牌战略
稻草战略
不管多大的目标,只要你试着去拆解,都会变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小目标
你分享给别人的知识可能早就被分享过了,这个时候你讲的东西越靠近源头就越能吸引人,也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一旦你掌握的信息多于别人,就意味着别人愿意为我们的知识埋单。
稻草战略是以小搏大,一点一点去换
冠军战略
清晰地告诉别人“我是某个领域的第一”越容易被人记住
冠军战略是尽可能在一个细分领域突围成为第一人
抽签盒战略、尝试战略
很多读者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有什么天赋,这时就要多尝试,要多读一些杂书或者是之前不可能接触的书
“顾爷”出了《小顾聊绘画》《小顾聊神话》等
简单化,大大提升了艺术的普及程度
抽签盒战略是不要怕失败,多做尝试,找寻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自己的天赋所在
模仿——应用,看看别人是如何成功的
《模仿的技术》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模仿的方式,除了我们可以看到的比如说产品、服务,还有背后的策划、运营、团队等。还有一本书叫作《打造用户最喜欢的产品》,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产品的思维,这些对于学习过洋葱阅读法的读者来说都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总结
首先,我们知道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依靠互联网的工具和平台,基于自己的专业,给别人提供产品和服务。
其次,如何把一本书变成一节课,我们要学会综合应用我们学过的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将一些工具类和方法类的书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变成可以教给更多人的微课。
再次,我们讲到了阅读的高手进阶之路,我们讲了如何将阅读这件事情持续下去,变成我们的动力和能力。
最后,我们讲到了三种个人品牌战略:稻草战略、冠军战略和抽签盒战略。没有人会告诉你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只有自己去读天下书,走万里路,你才有机会知道答案。
制订你的100天阅读计划(确定主题和书单)告诉黄金海盗团你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