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上中国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课文内外的内容,内容有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净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984年-1985年、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1900年-1901年
编辑于2023-10-14 15:07:10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课文内外的内容,内容有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净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984年-1985年、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1900年-1901年
八上中国历史,详细的讲述了第一单元的各类知识,内容有鸦片战争1840-184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太平天国运动,免费克隆,知识共享!
七下中国历史第三单元(14-21课),具体课程如下: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 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十六课·明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十七课·明朝的灭亡 第十八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十九课·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十课·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二十一课·清朝前期的文化艺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课文内外的内容,内容有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净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984年-1985年、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1900年-1901年
八上中国历史,详细的讲述了第一单元的各类知识,内容有鸦片战争1840-184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太平天国运动,免费克隆,知识共享!
七下中国历史第三单元(14-21课),具体课程如下: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 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十六课·明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十七课·明朝的灭亡 第十八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十九课·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十课·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二十一课·清朝前期的文化艺术
八上中国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洋务运动兴起
背景: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均败,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代表人物: 中央:恭亲王;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目的: 抵抗外来侵略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
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口号
自强、求富
内容
症状一:军事弱(武器落)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兵器 传统武器--近代武器
制造方式 手工制造--机器制造
建立新式海陆军
北洋水师军舰 南洋水师军舰 福建水师军舰
症状二:财政穷(国库空)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1872年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民用企业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 1876年 李鸿章 开平煤矿 1893年 张之洞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症状三:人才少(人才缺)
发展近代教育
洋务运动前 洋务运动后
学习内容 四书五经
近代科学
学习目的 做官
实用技术人才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姓名 籍贯 年龄 职业 蔡绍基 广东香山 14 北洋大学校长 詹天佑 广东南海 12 铁路工程师 容尚谦 广东香山 10 海军舰长 梁敦彦 广东顺德 15 清朝外务尚书 唐国安 广东香山 14 清华学校校长 吴仰曾 广东四会 11 矿业工程师
边疆危机
西北塞防危机
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阿古柏占据新疆部分地区
左宗棠收复新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背景 过程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兵侵略台湾,遭到抵抗,大败而归; 19世纪70年代,日本借口“琉球事件”入侵台湾;
中法战争——西南边疆危机 1883—1885年
战况
马尾海战:1884年夏 清政府对法宣战;福 建水师全军覆没。 刘铭传抗法:1884年 法进攻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击退法军。 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大捷,法国内阁倒台。
结果
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东南海防危机
美国\日本侵略台湾 日本侵占琉球 改为冲绳县
结果
1874年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条约》 赔偿日本白银55万两 日军撤离台湾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强化管辖。
评价
管理落后 官僚腐败 外国势力 排挤打压 只学技术 不学制度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推动了中国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社会性质变化)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科技)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开始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促进西方文化的传播。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
本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984年-1985年
起因
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经过
阶段 战场 主要战役 战况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阶段1 朝鲜半岛黄海海域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战火至华 左宝贵 阶段1 朝鲜半岛黄海海域 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阶段2 辽东地区山东半岛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阶段2 辽东地区山东半岛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部分官兵贪生怕死、临阵逃脱 李鸿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
失败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腐败落后
影响
马关条约
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失去更多领土 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加重人民负担
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 加剧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 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6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失败)
时间、地点1895年春、北京 内容:拒和、迁都、变法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影响: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领域 内容 影响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经济 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 有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改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促进了思想解放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增加军事实力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历时103天,称为“百日维新”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不可行
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影响: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0年-1901年
义和团运动
地点:山东、直隶一带 原因:自然灾害频发;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斗争方式:毁教堂、拆铁道、断电线...... 清政府态度:“剿灭”到“招抚”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反抗侵略爱国精神 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盲目排外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侵华
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原因: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
烧、杀、抢、掠
《辛丑条约》
经济:赔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 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军事: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外交: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禁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 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乐清市城东第二中学2022级五班刘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