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批判性思维
你是否正在被浅薄的语言同化?为什么读惯了碎片文章,就很难静下心看长篇大论的书籍了?你是否逐渐被流行语绑架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建立一套自己的语言系统,塑造批判性思维,你从论题、谬误逐一击破对方的语言和规则,不再成为语言的奴隶。
这是一篇关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简要版的思维导图,框架清晰,内容丰富,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哦~
21年8月内部会员课,专门给小白补课。有了这套框架,营销基础学习基本补齐了。门徒老渣的会员课要5000块,这么一小节笔记收100块都不为过。
价值98元的社群营销变现,门徒老渣的七分课,教你如何最大化社群价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
类型
描述性论题:有关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应该是怎样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有关世界应该是怎样的问题
社会论争通常都是规定性问题
作者提出什么论题
结论是一个个观点,需要其他观点支撑
纯观点:没有任何证据支撑的断言
结论
如何找到作者的结论
自问论题是什么,带着问题找答案
寻找指示词
因此、表明、由此得知、问题的实质是……
结论一般在特定的位置出现,例如开头和结尾
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证据、例句、数据、背景资料、定义
检查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理由+结论=论证
寻找理由
应该把作者支撑其结论的每一个观点都当成理由
理由有提示词
由于、因为这些事实、有以下材料支撑……
尝试建立自己的逻辑方式,将理由和结论分开、变得一目了然
子主题
语焉不详的关键词
检查论题有没有关键词
理由和结论中找关键词
一个词或短语越抽象,人们越容易做多重解读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如果持有和作者不同的立场,怎样用不同的方式定义某些词或短语
小心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会让你思维短路
轮到自己写作时,要时刻留意有没有包含歧义的词语
寻找假设
特征
隐藏或没有明说
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特征
对判定结论有较大影响
可能有一定欺骗性
方法
先检查理由,再检查结论,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
想当然的看法,通常选择一种价值观排斥另一种价值观
可以看作是“价值倾向”或者“价值取向”
找出价值观假设的其他线索
调查作者的背景
问自己“为什么作者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重要”
寻找类似的社会论争,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使用反串的方法,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会关心哪些问题,看看哪些价值观与这一相反立场显得非常重要
寻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描述性假设
给出的理由没有明确的证据,而其有没有道理主要取决于作者想当然的那些想法有没有可能被接受
在推理过程中寻找谬误
常见的谬误
人身攻击谬误
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反驳其直接提供的理由
滑坡谬误
指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指假设因为尝试某种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偷换概念谬误
当一个关键词或短语在文章中不止一次出现,很容易被作者偷换概念导致意思改变
诉诸公众谬误
当心那些普遍看法或流行观点的推理论证
可疑权威谬误
一个立场并不会因为一个权威的纷纷支持就光荣正确,除非我们知道这个权威对该论题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诉诸感情谬误
通过激发人们的情绪反应来同意其谬误
常见形式是恶语中伤,人身攻击
两难选择谬误
陈述仅仅两种选择来过度简化一个论题
不是……就是
唯一的选择就是……
两种选择分别是……
因为甲不起作用,那只有乙能……
稻草人谬误
如果有人攻击立场的几个方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出所有立场的事实,稻草人不是真人很容易被击倒,犯了这种谬误的立场也很容易被击倒
乱扣帽子谬误
当有人宣称他们发现了导致某个行为的原因,而实际上只是贴标签
光环效应谬误
利用概括性的、正面积极的词汇(例如褒扬美德)去分散听众或读者的注意力
转移话题谬误
把一个不相干的话题插进来,导致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移走
循环论证谬误
用同一个结论(只是表述不同)来假装回答问题
一厢情愿谬误
混淆“是什么”和“该是什么”
错误类比谬误
哄骗读者相信的类比符合读者对另一个推理谬误的定义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持论者不能考虑到各种原因的复杂性
推理结构
找出结论和理由
记住结论并思考可能与其有关的理由,将你的理由与作者的理由相比较
如果结论支撑某个行为,那就判断理由是否表明了某个特殊/具体的优点或不足,如果没有就要当心
问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立,一个人要相信什么才能从逻辑上支撑这个结论,他还得相信什么才能让理由成立?”从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设
问一下自己:“这些假设有没有道理?”如果是明显错误的假设,那你就找出了推理中的一个谬误,这个推理也就可以放到一边不管了
扩展关于错误的知识
戴墨的《抨击错误推理》
证据的效力
对于事实断言常问自己问题
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需要看到证据
证据的效力如何?
主要证据类型
直觉
依赖直觉的断言有没有其他证据来证实
个人经历
容易犯下以偏概全谬误
典型案例
当事人证词
用处并不大
权威或专家意见
个人观察
常常被证明不可信赖的证据
研究报告
由于其可验证性、可控性和精确性,是获得证据的较好来源
需要注意的点
研究报告质量有高有低
研究成果常常相互矛盾
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结论,充其量只能支撑结论
研究人员在做研究 时难免掺杂主观因素
研究的“事实”会随着时间流逝发生改变
对经济效益、社会地位、人身安全和其他因素的需求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
研究的人为因素越多,就越难将研究结论推广到外部世界
样本能代表整体吗?可能会被过度概括
随机性越大越好
覆盖率必须足够大
样本必须包含足够多的多样性
调查和问卷的回答真实吗?
措辞偏见
问题的遣词用字
语境偏见
前后的问题方式会影响民众作答
问卷太长会影响作答
类比
框架类比
用于重新建构讨论的框架
需要仔细评价,避免被误导
评价类比
需要关注
两个作比较的事物相同和相异的方式
相似点和不同点之间的关联
相关的相同点比相关的不同点占比越高,类比的效力也越高
有没有替代原因
定义
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说明为什么特定结果的产生
指示词
导致了……
影响了……
与……有关
阻止了……
增加了……的可能
决定了……
因果关系推理谬误
因果混淆谬误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
事后归因谬误
在这之后,所以是因为这个
基本归因谬误
高估了个人行为的重要性,低估了环境因素的作用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尽量找出如何获得数据的相关信息,越多越好
数据使用者拿一件事的结论来证明另一件事时要特别当心
从数据中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如果与作者的不一致,很有可能哪里出错了
判断有什么信息缺失了
要对描述的平均值的类型注意
是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
判定最小数值和最大数值的差距(即全距)以及每个数值出现的频率(数值分布)非常重要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不完整的推理出现的理由
时空对论证产生限制
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限制,论证必须尽快完成
持论者的知识不全面
论证常常是为了欺骗
持论者常常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识别省略信息的线索
常见的反驳论证
遗漏掉的定义
遗漏的价值观偏向或视角
论证中所指的“事实”来源哪里
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细节
还有没有收集或组织其他证据的技巧和方法
遗漏掉的不完整的数据、图表、表格和数据
省略的结果(正面反面,短期长期,其他领域,提倡反对)
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预测的失效,或预测的失误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多种可能性
寻找多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