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计算机三级嵌入式
全国计算机三级嵌入式考试复习笔记,有助于知识点整体的掌握、记忆,一共有五章,建议既要记忆知识点也要会推导计算指令等内容。
编辑于2021-01-07 16:57:40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第一章:嵌入式系统概论
1.1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
嵌入式系统
概念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由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组成。执行装置也称为被控对象,它可以接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执行所规定的操作或任务。
特点
1、专用性 2、隐蔽性 3、资源受限性 4、高可靠性 5、实时性 6、软件固化
应用领域
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医疗器械、消费电子、家用电器、计算机外围设备、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
嵌入式系统组成及分类
逻辑组成
硬件
处理器
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缓存存储器(Cache)等部件组成,结构相当复杂。
存储器
存储器的任务是存储程序和数据。按照存取特性,存储器分为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大类。
I/O设备与I/O接口
I/O设备按其服务对象可分为两大类: (1)用于人机交互的设备 (2)用于机机交互的设备 I/O接口用于连接(包括电器连接与物理连接)和控制I/O设备的工作。它有多种类型:从数据传输速率来看,有低速和高速之分;从数据传输方式来看,有串行和并行之分;从是否需要物理连接来看,有有线和无线之分;从是否能连接多个设备来看,有总线式(可串接多个设备)和独占式(只能连接一个设备)之分。 常用I/O口有: 通用串行总线式接口 异步串行接口 视频信号接口 工业总线接口 无线接口
数据总线
Data Bus,简称总线:数据线和控制电路组成
软件
安卓Android为例
嵌入式处理芯片
硬件核心是CPU,有四个特点: 1、支持实时处理; 2、低功耗; 3、结构可扩展; 4、集成了测试电路。 嵌入式处理芯片有4种产品类型: 1、微处理器 2、数字信号处理器 3、微控制器(单片机) 4、片上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与发展
分类
用途
分为军用、工业用、民用。
实时性
分为非实时系统、软实时系统、硬实时系统。
产品形态
分为系统级产品、板级产品和片级产品。
系统复杂程度
分为低端系统、中端系统和高端系统。
发展
1/4/8/16/32/64位
应用系统举例
数码相机
Soc芯片
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实现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超小型化及微型化的技术,它以半导体集成电路为核心。
通用Soc和专用Soc
通用的SoC芯片指半导体企业通过自主开发处理器内核或购买其他企业的处理器内核的IP授权,按照目标应用领域功能要求所开发的SoC芯片系列。 专用的SoC芯片是嵌入式系统开发商依据待开发产品的特殊要求,向半导体企业定制的SoC芯片。
Soc芯片开发流程
1、总体设计 2、逻辑设计 3、综合与仿真 4、芯片制造
IP核及其复用
1.2嵌入式系统与数字媒体
数字文本(Text)
字符集及编码
1、西文字符的编码 目前计算机中使用得最广泛的西文字符集及其编码是ASCII字符集和 ASCII码,及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 2、汉字的编码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汉字编码国家标准有GB2312和GB18030。 3、UCS/Unicode编码 最 常 用 的 有 两 种:UTF-8和UTF-16。
文本类型
1、简单文本 2、丰富格式文本 3、超文本
文本制作和展现
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获取及主要参数
图像获取过程的核心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它的处理步骤大体分为4 步: 1、扫描 2、分色 3、取样 4、量化 数字图像的主要参数及其含义如下: 1、图像大小 2、位平面数目 3、像素深度 4、颜色模型
常用格式及应用
一幅图像的数据量可按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以字节为单位): 图像数据量=图像水平分辨率*图像垂直分辨率*像素深度/8
数字音频及视频
1、音频/视频信息的数字化 (1)取样 (2)量化 (3)编码 2、数字音频常用文件格式及其应用 数字音频未压缩前,码率的计算公式为: 波形声音的码率=取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单位:b/s) 压缩编码以后的码率则为压缩前的码率除以压缩倍数(压缩比)。 3、数字视频常用文件格式及其应用
1.3数字通讯与计算机网络
数字通讯
模拟/数字通讯
有线/无线通讯
数字通讯传输技术
调制与解调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
时分多路复用TDM
频分多路复用FDM
波分多路复用WDM
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
网络组成
计算机等智能电子设备终端
数据通讯链路
通讯协议
网络软件
网络类型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以太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采用的协议主要是IEEE 802.11(俗称WiFi)。
互联网
IP协议和路由器
互联网及其组成
互联网的接入
1、ADSL接入 2、有线电视网接入 3、光纤接入网 4、无线接入
第二章:嵌入式处理器
2.1处理器概述
嵌入式处理器结构类型
指令集
复杂指令集结构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CISC处理器的特点是指令集中指令数目很多且结构比较复杂,它包含许多很少使用的专用指令,不同指令的长度并不相等。
精简指令集结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RISC处理器的特点是指令数目较少,指令字长统一,格式规整,寻址模式较为单纯,指令操作简单,执行时间短,大多能在1个周期内完成。
存储机制
冯·诺依曼von Neumann
数据和程序代码存放在一起
哈佛结构Harvard
数据和程序代码分开存储
字长
8位、16位、32位、64位
内核系列
51、AVR、PIC、MSP430、MIPS、PowerPC、MC68K、ColdFire、ARM
嵌入式处理器简介
51、AVR、PIC、MPS430、MIPS、PowerPC、MC68K、ColdFire、ARM等内核
ARM处理器概述
ARM处理器特点
主流ARM为32位处理器,与其他处理器相比,主要特点有耗电省、功能强、成本低、32位和16位指令集并存,它具有众多的合作伙伴,使用面非常广泛,是其他处理器所不及的。 ARM具有的技术特征如下: 1、单周期操作 2、只使用加载/存储(Load/Store)指令访问内存 3、指令长度固定 4、三地址指令格式 5、指令流水线技术 6、低功耗设计
ARM处理器架构发展
ARM指令集比较
ARM指令集:全部为32位指令
Thumb指令集:全部为16位指令
Thumb-2指令集:混合指令集,既有16位指令也有32位指令
2.2ARM典型处理器介绍
经典ARM处理器
ARM7、ARM9、ARM11、(ARMv4T、ARMv5TE、ARMv6、架构)
ARM Cortex嵌入式处理器
ARM Corex-M系列Cortex-M0/M0+/M1/M3/M4,成本和功耗敏感低端chulq
ARM Cortex实时嵌入式处理器
ARM Cortex-R系列包括Cortex-R4/R5/R7,中档处理器
ARM Cortex应用处理器
ARM Cortex-A系列包括Cortex-A17/A15/A12/A9/A8/A7/A5,高端处理器
ARM专家处理器
SC100、SC300
2.3ARM处理器体系结构
ARM处理器工作状态和模式
工作状态
ARM状态:ARM处理器复位后总是处于ARM状态
Thumb/Thumb-2状态:(Cortex-M处理器只有Thumb-2状态和调试状态)
调试状态
工作模式CPSR:[M4:M0](Cortex除外)
用户模式User[10000]
快速中断模式FIQ[10001]
外部中断模式IRQ[10010]
管理模式SVC[10011]
中止模式ABT[10111]
系统模式SYS[11111]
未定义指令模式UND[11011]
ARM处理器的寄存器组织
ARM状态下寄存器组织
1、通用寄存器
Thumb状态下寄存器组织
在Thumb状态下R8-R12不可见
带MMU的ARM处理器中的控制寄存器(略过)
ARM处理器的异常
ARM异常种类、异常向量表和优先级
异常中断响应过程
异常处理程序返回
存储器格式和数据类型
存储字格式
大端模式
在大端模式中,32位数据字的高字节存储在低地址中,而数据字的低字节则存放在高地址中。
小端模式
在小端模式下,32位数据字的高字节存放在高地址,而低字节存放在低地址,这与通用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的信息存放格式相同。
数据类型
MMU和MPU
MMU
存储器管理单元(MMU)是许多高性能处理器所必需的重要部件之一。
MPU
存储器保护单元(MPU)是对存储器进行保护的可选组件。
2.4ARM处理器指令集
ARM指令分类和格式
ARM指令分类
ARM微处理器的指令集可以分为分支指令、数据处理指令、程序状态寄存器(CPSR)处理指令、加载/存储指令、协处理器指令和异常产生指令六大类。
ARM指令格式
ARM指令中操作数符号
1、“#”——立即数符号 2、“0x”——十六进制符号 3、“!”——更新基址寄存器符号 4、“^”——复制SPSR到CPSR符号 5、“-”——指示寄存器列表范围符号
移位操作符
移位操作包括如下6种类型:LSL(逻辑左移)、ASL(算数左移)、LSR(逻辑右移)、ASR(算数右移)、ROR(循环右移)以及RRX(带扩展的循环右移)。
ARM指令寻址方式
立即寻址
立即寻址也称立即数寻址,这是一种特殊的寻址方式,操作数本身就在指令中给出,只要取出指令也就取到了操作数。这个操作数被称为立即数。
寄存器寻址
寄存器寻址就是利用寄存器中的数值作为操作数,这种寻址方式是各类微处理器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执行效率较高的寻址方式。
寄存器间接寻址
寄存器间接寻址就是以寄存器中的值作为操作数地址,而操作数本身存放在存储器中。用于间接寻址的寄存器必须用[]括起来。
基址加变址寻址
基址加变址寻址就是将寄存器(该寄存器一般称作基址寄存器)的内容与指令中给出的地址偏移量相加,从而得到一个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变址寻址方式常用于访问某基地址附近的地址单元。
相对寻址
与基址变址寻址方式相类似,相对寻址以程序计数器PC的当前值为基地址,指令中的地址标号作为偏移量,将两者相加之后得到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堆栈寻址
堆栈是一种数据结构,按先进后出(FILO)的方式工作,使用一个称作堆栈指针的专用寄存器指示当前的操作位置,堆栈指针总是指向栈顶。
块拷贝寻址
块拷贝寻址又称多寄存器寻址,采用多寄存器寻址方式,一条指令可以完成多个寄存器值的传送。这种寻址方式可以用一条指令完成传送最多16个通用寄存器的值。
ARM指令集
1、数据处理类指令 2、程序状态寄存器指令 3、分支指令 4、加载/存储指令 5、协处理器指令 6、异常中断指令
Thumb指令集
ARM处理器伪指令
ARM处理器支持的伪指令有ADR、LDR和NOP。
2.5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ARM汇编器支持的伪指令
在ARM汇编程序中,有一些特殊指令助记符。这些助记符与指令系统的助记符不同,没有对应的操作码,通常称这些特殊指令助记符为伪指令,它们所完成的操作称为伪操作。
ARM汇编语言语句格式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举例
C语言汇编语言混合编程
第五章:嵌入式系统开发
5.1开发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
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
系统设计
构建设计
系统集成和测试
开发平台和工具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特点
宿主机-目标机的开发架构
与底层硬件控制程序的关系密切
软硬件资源受限
需要固化程序
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
集成开发环境(IDE)
典型开发平台
嵌入式系统的调试
在线仿真器(ICE)
片上调试技术(OCD)-JTAG
驻留监控软件调试
早期嵌入式系统的调试方法是使用驻留监控软件(Resident Monitors),这是一段固化在目标机ROM中的程序,它在目标机中运行。
指令集模拟器(ARMulator和SkyEye)
指令集模拟器(Instruction Set Simulator,ISS)是在宿主机上模拟应用程序在目标机上运行行为的一个软件工具。
5.2系统开发工具软件
ADS1.2工具软件
RVDS
RVDS(RealView Development Suite)是ARM公司推出的基于ARM系列CPU进行开发的工具套件,是目前被认为最好的ARM开发工具。
GNU
GCC概述
GCC是一种针对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应用程序的编译工具,它能将C语言、C++语言、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以及库文件编译连接成执行文件。
GCC命令和参数
GDB
GDB是GNU开发工具套件中的程序调试工具,它可以提供单步执行和断点执行功能,并观察程序执行时变量值的变化。
GNU的使用
5.3系统开发示例
数字式电子钟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
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应用设计
第四章:嵌入式系统软件
4.1嵌入式软件的组成
嵌入式软件的特点
软硬件一体化,软件固化存储
代码效率高、实时性要求高
软件可裁剪
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容错设计)
软件开发难度大(软硬件、开发环境、调试技巧掌握)
面向客户、面向应用
软件产业高度分散(嵌入式针对性很强)
生命周期长(更新替换同产品同步进行)
嵌入式软件的结构
轮询结构(没有中断)
带中断的轮询结构
监控式操作系统(μC/OS(内核+任务调度+任务通讯+中断管理))+应用软件
嵌入式操作系统(Android)+应用软件
硬件抽象层HAL与板级支持包BSP
概念
HAL是在操作系统层与硬件之间设置的独立的接口软件层,是所有直接依赖于硬件的软件,包括引导程序、硬件配置程序和硬件访问代码等。 BSP的特点是硬件和操作系统都关系紧密,既有硬件相关性,又有操作系统相关性。
实例
开发和移植
最小系统调试
外围设备驱动程序调试
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
概念和功能
引导加载程序(引导程序)bootloader是底层软件的一部分。嵌入式系统上电复位后首先运行引导加载程序,它负责系统的上电自检、硬件初始化、建立存储空间映射、配置系统参数、建立上层软件的运行环境,并加载和启动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加载方式
ROM中直接运行操作系统
RAM中运行操作系统
外部存储器加载操作系统
通讯接口加载操作系统
引导加载程序的执行过程
U-Boot
最强、最具弹性、应用最广、更新最快的开源BootLoader
设备驱动程序
4.2嵌入式操作系统
实时系统与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系统
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是必须在有限和确定的时间内对外部事件作出响应的信息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能够满足实时系统需求的操作系统就是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性指标
评价实时系统的实时性最重要的指标是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即系统从事件请求开始到任务完成的时间间隔。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特点
相对于通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而言,嵌入式操作系统除具备任务调度、同步机制、内存管理、中断处理、文件处理等基本功能外,在下列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 1、代码固化存储,时空效率高。 2、可裁剪性。 3、实时性。 4、强稳定性,弱交互性。 5、硬件适应性。
分类
1、按实时性分类 硬实时操作系统 软实时操作系统或非实时操作系统 2、按开发方式分类 专门为嵌入式环境开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从通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移植而来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3、按商业模式分类 免费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商业嵌入式操作系统
内核结构
单内核(宏内核)
微内核
常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VxWorks
QNX
Nucleus PLUS
嵌入式Windows操作系统家族
嵌入式操作系统EOS
Windows Embedded Compact(WEC)
Windows Embedded系列
设备平台(device platform)
RTEMS
TinyOS
eCOS
FreeRTOS
Linux内核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结构与组成
实时化技术
系统的构建
基于通用Linux内核构建嵌入式Linux
基于嵌入式Linux发行版构建嵌入式Linux
Android操作系统
系统特点
系统组成与结构
Android系统采用堆层式软件架构,分为四层,从底层到高层分别是Linux内核(Linux Kernel)、系统运行库(Runtime Libraries)、应用程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和应用程序(Applications)。其中,系统运行库层由Android运行环境(Android Runtime)和组件库(Libraries)两部分组成。
应用开发
配置开发环境
创建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
运行应用程序
iOS操作系统
概述
组成与结构
核心操作系统层
核心服务层
媒体层
触控界面层
应用开发
Xcode
4.3μC/OS嵌入式操作系统
μC/OS操作系统概述
历史和发展
μC/OS是由美国Micriμm公司及其创始人拉伯罗斯(Jean J.Labrosse)开发的可移植、可固化、可裁剪的公开源码抢占式多任务RTOS内核,适用于多种微处理器。μC/OS的本义是微控制器操作系统(Micro Controller Operation System),也曾使用MicroC/OS的名称。
特点
μC/OS-Ⅱ是专门为嵌入式应用设计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具有执行效率高、占用空间小、实时性能优良和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组成和源代码结构
μC/OS-Ⅱ任务及管理
任务构成
μC/OS-Ⅱ的任务由三部分构成:程序代码、任务堆栈和任务控制块。
任务的状态
休眠态 就绪态 运行态 等待态 被中断态
任务调度
中断处理
μC/OS-Ⅱ系统任务
任务管理
任务创建
任务删除
任务挂起和恢复
时钟节拍和时间管理
任务间通讯和同步
μC/OS-Ⅱ应用程序设计
μC/OS初始化和main()函数结构
在基于μC/OS-Ⅱ的多任务系统中,引导加载程序执行完毕则调用主函数main()。主函数main()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硬件初始化,调用OSInit()初始化μC/OS-Ⅱ内核,创建任务,创建任务间通信或同步的内核对象,应用程序相关的初始化操作,调用OSStrat()启动多任务调度等。
用户任务的三种结构
1、单次执行的任务 2、周期执行的任务 3、事件触发执行的任务
应用程序设计实例
μC/OS-Ⅲ操作系统的改进和提高
μC/OS-Ⅲ增加的主要特性包括: 1、时间片轮转调度 2、内核对象的数量无限制 3、任务消息和任务信号 4、任务级的时钟节拍处理 5、可针对处理器体系结构进行优化 6、时间戳 7、增强的内置性能测试功能
第三章:嵌入式系统硬件组成
3.1硬件组成概述
最小硬件系统
电源电路
交流变直流模块(AC-DC)
直流到直流模块(DC-DC)
低压差稳压器LDO(Low Dropout Regulator)
时钟电路
几乎所有的嵌入式处理器本质上均为同步时序电路,需要时钟信号才能按照节拍正常工作。
复位电路
嵌入式处理器都有一个系统复位引脚为nRESET或RESER,n表示低电平复位,不带n的表示高电平复位。一般情况下,nRESET必须至少保持若干个处理器时钟周期的低电平,系统才能可靠复位,并且考虑可以人工干预复位。
JTAG测试接口
ARM内核典型嵌入式应用系统硬件组成
典型的嵌入式系统硬件由嵌入式最小硬件系统、前向通道、后向通道、人机交互通道以及相互互联通信通道等组成。
3.2嵌入式处理芯片
AMBA总线体系结构及标准
ARM内核嵌入式芯片的硬件组成
存储器与控制器
中断控制器
中断控制器负责对其他硬件组件的中断请求进行管理和控制,一般采用向量中断(VIC)或嵌套向量中断(NVIC)方式管理中断。
DMA控制器
ARM处理芯片内部的DMA控制器(直接存储器访问控制器)是一种硬件组件,使用它可将数据块从外设传输至内存、从内存传输至外设或从内存传输至内存。
电源管理与时钟管理器
ARM处理芯片内部的电源管理主要有正常工作模式、慢时钟模式、空闲模式、掉电模式、休眠模式、深度休眠模式等以控制不同组件的功耗。 时钟信号是ARM芯片定时的关键,时钟控制器负责对时钟的分配,产生不同频率的定时时钟供片内各组件作为同步时钟使用。
GPIO端口
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即通用输入\输出端口,作为通用的输入或输出端口使用。
定时计数组件
ARM处理芯片内部有多个定时计数组件,主要包括看门狗定时器(WDT),Timer通用定时器、RTC、脉冲宽度调制器(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
模拟通道组件
ARM处理芯片内部的模拟组件包括ADC和DAC,有的还带有比较器等。这对于混合系统(既有数字信号又有模拟信号的系统)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互联通信组件
ARM处理芯片内部有多个可互联通信的组件,主要包括UART、I2C、SPI、CAN、USB、Ethernet等。
常用ARM嵌入式处理芯片
NXP的ARM芯片
TI的ARM芯片
Samsung的ARM芯片
基于ARM920T内核的S3C4xx系列
Atmel的ARM芯片
ST的ARM芯片
Freescale的ARM芯片
Nuvoton的ARM芯片
Intel的ARM芯片
其他ARM芯片厂家
嵌入式处理芯片的选型
性价比原则
在满足性能要求(包括可靠性)的前提下,越便宜越好。
参数选择原则
包括内核类型、处理速度、片上Flash ROM及SRAM容量、片上集成GPIO、内置外设接口、通信接口、工作温度、封装形式、操作系统支持、开发工具支持、调试接口、行业用途、类别(军品、工业级、商业级)、功耗特性、电源管理功能、价格、可靠性、抗干扰能力等。
3.3嵌入式系统存储器
层次结构
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
RAM
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嵌入式内嵌的数据存储器)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外部扩展的存储器)
ROM
MROM:掩膜型只读存储器
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PROM:紫外线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2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Flash:闪速存储器
NAND Flash ROM:以页(行)为单位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使用
NOR Flash ROM:以字节为单位随机存取
新型存储器
FRAM: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
MRAM: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性能指标
容量
存储器容量是指每一个存储芯片或模块能够存储的二进制位数。 内存容量=单元总数*数据位数/单元
存取时间
存取时间是指从CPU给出有效的存储器地址开始到存储器读出数据(或者是把数据写入存储器)所需要的时间。
带宽
存储器的带宽指每秒可传输(读出/写入)的最大数据总量,通常以B/s,KB/s,MB/s和GB/s表示。
片内存储器
片内Cache:容量几KB、几百KB或几MB,有一级Cache、二级Cache
片内Flash ROM:程序存储器
片内SRAM:数据存储器(系统复位要对SRAM初始化)
片内E2PROM:做长期保存重要的数据
片内FRAM:具有ROM和RAM的优点,因此既可以做ROM也可做RAM
片外存储器
片外程序存储器
NOR Flash
NAND Flash
片外数据存储器:SDRAM\DDR/DDR2/DDR3/DDR4
外部辅助存储设备
SM卡:被SD卡和MMC卡取代
CF卡:采用NAND Flash ROM作为存储器
MMC卡:应用于数码影像、音乐、手机、PAD等
SD卡:miniSD卡和microSD卡(TF卡)
记忆棒
XD卡
U盘:全称为USB闪存盘,USB flash disk
微硬盘
3.4I/O接口和I/O设备
通用I/O接口GPIO
所以嵌入式处理器内部均集成了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接口提供的输入具备缓存功能,而输出均具有锁存功能。 GPIO一般具有三态,即0态、1态和高阻状态。
集成电路互联总线接口I2C
集成电路互连(Inter IC,I2C)总线用于连接嵌入式处理器及其外围器件,它是广泛采用的一种串行半双工传输的总线标准,可以方便地用来将微控制器和外围器件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系统。
串行外设接口SPI
串行外设(SPI)接口是一种同步串行外设接口,允许嵌入式处理器与各种外围设备以串行方式进行通信、数据交换。 基于SPI接口的外围设备主要包括Flash ROM、RAM、A/D转换器、网络控制器、MCU等。
串行异步通讯接口UART
串行异步通信接口通用异步收发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常用于全双工串行异步通信。 UART由发送器、接收器、控制单元、波特率发生器等组成。
通用串行总线USB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USB)是一种外部总线接口标准,用于规范系统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信,是嵌入式应用领域最常用的总线接口之一。USB总线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
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是一种数字化音频/视频接口,适合影像传输,可同时传送音频和视频信号而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为10.2Gb/s。
常用简单输入设备
键盘
触摸屏
常用简单输出设备
LED二极管和数码管
LCD显示设备
3.5典型处理器芯片[S3C2410/S3C2440]
芯片内部结构
存储器控制组件
S3C2410存储器控制组件包括存储器控制器、总线控制器、外部主控器、NAND Flash控制器等。
时钟和电源管理组件
电源管理模块具有正常模式(NORMAL MODE)、慢速模式(SLOW MODE)、休眠模式(IDLE MODE)和掉电模式(POWER_OFF MODE)共四种模式。
中断控制器及中断控制
脉宽调整定时计算器PWM Timer
实时时钟RTC
实时时钟(Real-Time Clock,RTC)组件是一种能提供日历/时钟等功能的内置硬件。
通用I/O接口GPIO
串行异步通讯接口UART
嵌入式系统使用串行异步通信接口(UART)进行通信时要求通信双方波特率和传输格式必须一致。
I2C总线接口
S3C2410内部有一个I2C总线接口,具有主发送模式、主接收模式、从发送模式和从接收模式4种模式。
看门狗定时器WDT
嵌入式系统要求高可靠运行,因此引入了看门狗定时器(WDT),一旦由于某种原因程序跑飞而死机,由于看门狗定时器的作用,将强行使系统重新复位。
模数转换器ADC
嵌入式系统应用中经常遇到对模拟信号(如温度、压力、流量等)的采集,可利用S3C2410的内置ADC来完成模拟信号的采集。
3.6嵌入式系统外部通讯接口
基于UART的RS-232/RS-485
CAN总线接口
以太网通讯接口
常用无线通讯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