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马原
考研马原部分笔记整理,全程跟着徐涛课程整理。
编辑于2021-01-07 20:56:23马原理
总论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构成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大唯物主义、两大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典唯物主义) 、现代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它包含机械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不可知论( 二元论)
辩证法和行而上学
唯物论: 物质观
物质范畴:物质概念
物质与运动
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关系
两种错误观点:脱离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 脱离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与静止
静止概念
关系
相互区别
相互联系
两种错误观点: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导致行而上学; 夸大运动否定静止导致诡辩论
物质运动与时空
时空概念;物质运动与时空关系
时空特点: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有限性、无限性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生活的本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
意识
概念;来源;本质
形成的影响因素
意识作用:能动作用
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
普遍联系
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含义
方法论意义
永恒发展
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新、旧事物的关系
过程的观点
方法论意义
五对范畴
原因与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内容与形式
现象与本质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回答了事物联系的内容和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
矛盾分析法( 方法论总结)
质量互变规律 回答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状态
概念:质、量、度、关节点/ 临界点、质变
关系: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方法论
理论上的方法论:激变论、庸俗进化论
实践中的方法论:适度原则;改革、发展和稳定;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否定之否定规律 回答了事物发展的最终方向和归宿
辩证否定观:肯定因素、否定因素;基本内容
否定之否定规律
方法论
理论上方法论:循环论、直线论
实践中方法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
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 ( 实践派生出认识)
实践的本质和特征
错误实践观:中国古代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正确实践观: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 主体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基本结构
实践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 实践主体能力有自然能力、精神能力( 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
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
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
实践形式
三种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虚拟实践( 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具相对独立性)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来源和本质 ( 来源于实践)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感觉到物
唯物主义反应论:从物到感觉思想
旧唯物:机械反映论
辩证唯物:能动反映论
认识本质
认识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应
认识的反映特性和创造特性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 错误观点有:旧唯物主义直观反应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能动反应论两个优点
认识的过程和规律
过程( 两次飞跃)
从实践到认识 (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概念
关系;实现飞跃基本条件
从认识到实践 ( 理性认识到实践)
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能动飞跃, 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实现飞跃条件
认识过程中影响因素
理性因素:概念;作用
非理性因素( 感性因素) :概念;作用
两大规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的结果和检验标准
真理及其特点
真理观:错误的( 马赫主义、实用主义) ;正确的
特点:客观性( 一元性) ;绝对性;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对辩证统一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方法论:只看到绝对真理( 教条主义) 只看到相对真理( 怀疑主义、诡辩论)
真理和谬误
相互区别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正确性:唯一标准;不可推翻;即使当前不能,最终仍能裁决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P 3 2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价值概念
价值基本特性:客观性;主体性;多维性;社会历史性
价值评价是一种客观的认识性活动,而不是主观随意的 不能反人类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自由与必然
概念
自由是有条件的:认识条件;实践条件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对立( 唯心史观两缺陷)
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二者概念及构成
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者关系概念及构成
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人类社会发展第一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二者概念及构成
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第二规律: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概念及特点
社会形态更替特点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唯心( 英雄史观) ;唯物( 人民)
现实的人概念及人本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政经
简单商品经济
价值是什么
商品经济产生条件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价值)
二者对立统一关系:二者不可得兼,二者缺一不可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二者对立统一关系
价值如何衡量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
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
价值如何表现
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货币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产生后商品世界分两极
一极是货币
另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
价值有何规律
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发达商品经济 ( 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阶段
经济
剩余价值如何生产
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如何积累
资本积累概念、本质、源泉、后果
资本有机构成;技术构成;价值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历史趋势
剩余价值如何流转
资本循环过程
三阶段:购买;生产;销售
三职能:货币资本职能;生产资本职能;商品资本职能
资本运动的两个前提条件
资本周转
周转概念
周转速度影响因素
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
剩余价值如何分配
资本主义工资
本质( 实际上)
表现
成本价格;利润;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超额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实质、 根源、表现、周期性
政治
资本主义国家职能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法制;国家政权
政治制度进步性和局限性
垄断阶段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资本主义发展两种手段方式
生产集中( 生产资料集中)
资本集中( 钱集中)
垄断概念、形成原因及其本质
垄断与竞争
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竞争及其原因
垄断条件下竞争新特点
金融资本及其形成方式;金融寡头及其控制社会方式
垄断利润
概念、来源及其实现方式( 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计算公式及其两种形式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概念;形成原因; 五种主要形式;对其评价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形成条件;具体表现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经济动因;三种基本形式;后果
垄断资本国际化
垄断组织:早期( 卡特尔) ;当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国际性协调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对垄断资本国际化的评价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全球化表现是什么
是什么带来了全球化
全球化最终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资本主义全球化
概念;主要表现;导致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影响( 消极)
当代资本主义
新变化特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变化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变化
政治制度变化
经济危机呈现新特点
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原因(四点);实质(两点)
2 0 0 8 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 西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民生出现的问题
经济发展“失调”
政治体制“失灵”
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科社
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历史意义;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与不完善发展
共产主义
科学方法论原则
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