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米创业思考
小米创业思考,是雷军对小米模式的思考和介绍,也是小米模式产生和演变的发展史。里面有雷军的经典观点,“专注、极致、口碑、快”,有技术为本、和用户交朋友、爆品模式、生态链模式等小米成功的模型和方法论。小米注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为未来,为用户,为行业,小米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编辑于2023-10-18 11:41:47从零散到系统:如何整合笔记提升复习效率?今天给大家带来笔记篇相关的技巧及方法论,包括九宫格写作法、计划笔记、会议笔记、零基础写作技能等6个作品,希望能帮助到你!
企业管理的创新、实效和领导力等关键要素非常重要,分享一份企业管理实用指南,内容包括团队管理的用人策略、麦肯锡项目管理、领导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11个作品,请根据您的需求和目标受众进行适当调整和定制。。
大数据驱动下的市场营销变革,你准备好了吗?分享一套市场营销知识合集,希望能帮助到你~
作者曾经打破了麦肯锡最短的晋升纪录,成为项目经理,而他事无巨细的做笔记习惯揭 开了极速晋升背后的工作原则。这47个小原则分为4个方面: 1.塑造自我:学习更多自我成长的有效方法 2.与他人一同成长:增强沟通、社交和理解能力,从而影响你的团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3.精通流程管理:使用在特定场景最适合你的工具来提高效率和绩效 4.往前多做一步:进一步专注和聚焦,调整生活状态并为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无论你是刚从第一级台阶开始爬升职场阶梯,还是已经在领导岗位上努力行进,本书都将给你下一步进阶所需的攻略并帮助你一路登顶。
任何一个健康人的体内都存在一股意识潜流,产生批评、怀疑和恐惧的情绪。这属于思维的正常功能,让人可以预判、解决问题,并预防可能的危险。完全消除负面情绪是不现实的。高效领导者关注自己的感受,但不会深陷其中。他们知道如何释放内心的空间,并在现实中依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
从学习观念改变中了解什么是学习,通过思维导图更直观了解如何有效预习?与如何高效复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按图中的要点去实践,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帮助你更加专注和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从零散到系统:如何整合笔记提升复习效率?今天给大家带来笔记篇相关的技巧及方法论,包括九宫格写作法、计划笔记、会议笔记、零基础写作技能等6个作品,希望能帮助到你!
企业管理的创新、实效和领导力等关键要素非常重要,分享一份企业管理实用指南,内容包括团队管理的用人策略、麦肯锡项目管理、领导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11个作品,请根据您的需求和目标受众进行适当调整和定制。。
大数据驱动下的市场营销变革,你准备好了吗?分享一套市场营销知识合集,希望能帮助到你~
作者曾经打破了麦肯锡最短的晋升纪录,成为项目经理,而他事无巨细的做笔记习惯揭 开了极速晋升背后的工作原则。这47个小原则分为4个方面: 1.塑造自我:学习更多自我成长的有效方法 2.与他人一同成长:增强沟通、社交和理解能力,从而影响你的团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3.精通流程管理:使用在特定场景最适合你的工具来提高效率和绩效 4.往前多做一步:进一步专注和聚焦,调整生活状态并为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无论你是刚从第一级台阶开始爬升职场阶梯,还是已经在领导岗位上努力行进,本书都将给你下一步进阶所需的攻略并帮助你一路登顶。
任何一个健康人的体内都存在一股意识潜流,产生批评、怀疑和恐惧的情绪。这属于思维的正常功能,让人可以预判、解决问题,并预防可能的危险。完全消除负面情绪是不现实的。高效领导者关注自己的感受,但不会深陷其中。他们知道如何释放内心的空间,并在现实中依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
从学习观念改变中了解什么是学习,通过思维导图更直观了解如何有效预习?与如何高效复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按图中的要点去实践,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帮助你更加专注和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14
智能制造
明确核心优势
制造
制造既是质量的保障,又是效率提升的关键战场
如何继续帮助制造业在生产端提升效率?
智能制造,是小米面向未来的答案
代工
对小米的众多误解中,流传最广的是小米没有自己的工厂
生产都是依靠代工,所以没技术
这种误解产生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对代工模式缺乏了解
其实这是一种很先进的生产方式
智能手机属于先进制造业,苹果采用的就是代工模式
电动平衡车的鼻祖是赛格威
当时赛格威担心技术泄露,想自己设立工厂自己生产
赛格威认为将核心代码给别人会承受很大的风险
乔布斯对此并不认同,但他也没能说服赛格威
核心 能力
多年以后,小米生态链企业九号机器人收购了赛格威
并且小米电动平衡车成为全球市占率的第一名
赛格威没能走到最后固然有很多原因
但我觉得最根本的是赛格威没有认清自己的核心能力
消费品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为用户打造好的产品
公司的护城河不是对制造的直接垂直整合
而是建立良好的用户生态
制造是手段,不是目的
明确各自的核心优势,然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给予大规模验证的机会
国产
“国产替代”热潮兴起,需要产品制造商积极牵头推动
对上游供应链企业而言
最需要的是具备规模的验证机会和稳定充足的订单保障
中国有很多优秀、努力的供应链企业
早年在国际品牌主导消费电子市场时
得不到认可与信任,无法挤入供应商名单
得不到大规模验证的机会
而现在,小米这样的国产品牌基于技术的判断
愿意给予它们信任和验证的机会与环境
产业
反复强调“投资不控股,帮忙不添乱”的原则
我们只要求少数股份,并积极帮助企业获得第三方订单
“产业投资”四个字重点在于“产业”,而不在“投资”
只有上游供应商足够强大,才有中国制造业强大的未来
通过投资,小米赢得信任,能够有力推动行业的快速进步
同时也赢得更强有力的技术与供应资源
做制造的制造,制造先进设备
问题
要实现推动智能制造起步
进而推动整个中国制造业打开“效率天花板”
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先进装备价格过高,生产制造商一次性购置成本过高
二是非标准自动化导致产线切换灵活性过低
大量专有化、特化的设备使用效率不高
三是装备制造商体量小、能力偏弱
缺乏足够的订单支撑与验证环境,成长缓慢
制造业在转型智能制造时碰到的问题
正是小米的优势,也是小米应该承担的责任
解决
三个待解难题,我们决定从第三个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开始
先进装备制造商及上游的核心器件商是智能制造的源头
只有他们加速,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智能制造的效率提升
第一,投资专门做机械臂本体的生态链企业
专注把机械臂本体做好,做到质量最佳、价格最优
第二,投资附属器件的生态链企业,比如相机光源
同样专注于把产品做到极致,然后把资源整合到机械臂
第三,小米负责最核心的软件技术
自研机械臂的核心控制器、视觉算法等等
然后将技术输出给生态链公司
策略
智能工厂的三项要素:平台化、模组化和小型化
“三自”原则:自诊断、自校准和自适应
自主研发先进的产线体系和智能工厂运营系统
在自建的实验工厂中验证,然后向生产制造全行业输出
为中国制造业在生产端提供更高效的完整解决方案
做“制造的制造”,就是制造先进设备
设计智能制造系统和工厂方案
是对小米“互联网+制造”策略的深化
13
生态链模式
小米为什么做生态链
合作
找寻认同小米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志同道合的伙伴
用不控股的投资方式快速孵化、扶持出色创新的创业团队
在产品定义、设计、研发、供应链资源
和推广、销售方面给予生态链企业全方位支持
通过大量优秀的爆品,改变了众多行业的面貌
也丰富和补充了小米的生态链产品线
鼓励生态链兄弟企业在与小米合作的同时尝试独立发展
梦想
做生态链和创办小米一样,都源于改变中国制造的梦想
很多制造业同行来拜访学习,我们对小米模式知无不言
因为创办小米的初衷之一,就是想提升中国制造的效率
如果谁愿意用小米模式来做,我们愿意提供帮助
快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快
如果由小米按照极致要求做好每一件产品
将会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
但如果是小米赋能其他公司
每一家公司都用“专注”和“极致”来对待每一个产品
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去完成业务布局
引流、树品牌、顺便赚点钱
1+4+X
小米明确了1+4+X的智能互联业务策略
主做1个核心产品:智能手机(含平板和可穿戴设备)
4个关键产品智能电视、路由器、智能音箱、笔记本电脑
其他智能设备X都交给小米生态链企业和其他合作伙伴
频度
做电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叫作消费频度
手机是消费者的刚需,但消费频度并不高
小米做电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一定的产品组合
可以让消费者每个月、每个星期都愿意光顾一次
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手机之外再打造100个爆品
最开始我希望是一年52周,每周能有两个爆品
今天有一群消费者喜欢这个产品
明天又有另一群消费者喜欢另一个产品
这样我们就能牢牢地抓住用户的消费频度
流量
小米生态链肩负了完善小米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就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然后转换成电商流量
流量,是所有电商生意的本质
也是所有新零售生意的本质
由此,也引出第二个目标:提高小米的品牌影响力
把高性价比、高品质、高颜值的特点传达给用户
当不知道选择什么品牌时,就去买小米的
小米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生态链产品功不可没
生态链爆品是如何练成的
移动 电源
小米移动电源:目标最优解
当用户完成购买或没有抢购成功,还会在网站停留
我们有可能利用手机带来的巨大流量,售卖其他商品
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手机周边,比如耳机
投资万魔声学做了小米活塞耳机,这是第一款生态链产品
接着,想到了另一款与手机息息相关的产品——移动电源
要集中精力和资源,奔向唯一正确的最优解
采用更高的标准,同时把价格做到69元
紫米创始人张峰走了30个城市寻找型材厂
开了近200套模具,这样足足熬了三个月才解决问题
经过这样一番极致的折腾,移动电源的成本已经到了77元
除非海量出货,让后续成本降下来,否则注定要亏损
发布产品的第一年,小米移动电源出货量突破1000万只
也是小米生态链第一款千万量级的爆品
手环
小米手环:创造行业大理想
导致智能手环长期徘徊在小众市场的几个原因相互关联
功能多导致价格高、体验差
价格高抬高了使用门槛,也抬高了用户预期
用户使用后发现待机时间短、体验差,无法形成口碑
市场无法打开,成本无法降低,价格很难降下来
我们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义
在价格、功能、体验等各个环节上快速出击
仅用一年时间就把智能手环做成了大众产品
并且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
产品 定义
空气净化器:把净化功能做好,只做空气净化器该做的事
插线板:高品质,三个USB充电器,体积小,外观好看
12
从电商走向新零售
没有选择的重大选择
规模
小米渠道模型的基础是爆品
实际上,我们几乎没有选择
如果小米是在做一些非标准化的品类
那么小而美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但在手机这样高度标准化的电子科技工业领域
小而美早已被证明是个伪命题
没有足够的规模,就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能力
也没有足够的供应链支持
小米只做纯电商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我们不能坐等用户改变购买习惯
要为更广大的用户提供产品,小米需要开辟线下零售渠道
去做之前碰不到的用户增量
线下
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和认可线下渠道的价值
承认线下渠道对用户体验的价值
对品牌宣传的价值、对销售促进的价值等等
如果不承认这些,就是不客观
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一种毫无根据的互联网傲慢
而这些傲慢如果长期存在,必将带来巨大的风险
信心
此外,我们也要对小米的线下渠道适应性有信心
一是当我们的爆款竞争力强大时,对渠道商有不错的溢价
二是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在线下有“点名率”
也就是说,会有用户找上门来指名要买小米手机
从吸引用户角度,他们也愿意做这样不怎么赚钱的生意
(1)线下有我们的用户
(2)我们的用户对在线下购买小米手机有很大需求
(3)渠道商也需要小米
新零售的新在商业效率的提升
渠道
很显然,渠道阵地就在那里
我们不占领,就会被友商占领
而不让零售商赚钱,零售商也不会让你赚钱
不仅如此,有的人还会刻意批评、抹黑你
存在前面提到过的下沉市场线下自然需求,点名率也存在
但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不少渠道商把收来的小米手机刷机后装上来路不明的App
还有很多人干脆卖假货
这只会损害用户的利益,并给小米的声誉带来巨大的伤害
实战
我们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成本尽快开出店来
只有快速上手,才能发现并验证问题
积累线下零售的实战经验
我们还是会坚守一条原则,那就是我们必须真零售
我们希望整条零售业务链条都按照实际的零售逻辑来运行
唯此,才能保证我们的商业模式能长期稳健地运营下去
才能保证我们的合作伙伴和用户都能受益
新零售
小米要做的是先学习,再改变传统零售不合理的环节
用互联网思维再造一个更为高效的零售模型
我们将它命名为“新零售”
所谓的“新”,核心在于商业效率的提升
极致的效率实现极致的用户体验
独家
PPP:Preferred Partners Program 首选合作伙伴计划
就是将城市划分为网格
在每一个网格的手机主要销售街区中
只选择相信小米模式的一家合作伙伴进行独家合作
门头包装、品牌露出、销售策略按照小米的政策来执行
基于小米强有力的用户基础和产品竞争力
独家合作给了这些渠道伙伴持续的强劲客流和出色的回报
数字化
确立了做全品类全店的模型
我们不做层层分销、层层分利的结构
坚定地走“开小米的品牌店”这一条路
在下沉市场也要坚决做到数据闭环
建立不留缺口的全链路数字化体系
体验
14种渠道归并成直营店、授权店、运营商渠道三种体系
确定了省分公司统管境内所有渠道
终于扭转了没有人为省级市场最终结果负责的混乱局面
零售的本质就是用极致的效率实现极致的用户体验
通过全链路数字化来实现线上线下经营的融合
从而实现线下也能像线上一样做到“电商效率”
11
高效率模型
小米模式的主轴是效率
效率
小米模式天生就是为实现“便宜有好货”而奋斗
只要抓住一条主轴,就可以理解透彻
这条主轴就是效率
小米模式的出发点,就是要提高效率
矛盾
“好”与“便宜”的矛盾
“合理的低毛利定价”与“企业盈利”的矛盾
伟大的公司要有伟大的事业,为社会解决某些重大问题
“一分价钱一分货”大体是对的
但它应该反过来,是“一分货一分价钱”
性价比模型不是简单的定价策略,而是一种系统性的能力
公司需要有合理的利润,还需要保持健康的成长
分摊
定价组成
• 制造和服务分摊成本
• 研发分摊成本
• 市场推广及广告分摊成本
• 销售及渠道分摊成本
• 利润
这里说的都是分摊成本,而不是成本的绝对值
不少人混淆了成本和分摊成本的概念,由此产生很多误解
如:小米模式定价这么便宜,肯定是在研发上没投入
事实上,分摊体现的是利用效率
一款手机的研发成本是固定的
但是卖出10万台、100万台和1000万台
研发分摊成本的差距就大多了
小米模式降低的不是研发投入,而是分摊研发成本
爆品
小米模式有办法把分摊成本尽量摊薄吗?
有,就是采用爆品模式
有了爆品的单款、海量、长周期的特性
我们就能把研发、制造、服务成本分摊到很低
隐藏关键要素:流速
流速
资金本身也是有成本的
很多时候相比静态的固定成本
资金成本和与之关联的关键要素——流速
事关企业生死,更为关键
小米模式致力的效率并不是一个静态概念
而是凭借更高频的用户互动、更短链条的产品交付
带来更快的反馈和改善速率,以及更快的资金、库存周转
这使得在任何单位时间,公司能够沉淀、调用的资金更多
参与公司产业链条的合作伙伴获得的收益率也更高
三件事
• 打造爆品,降低全链条的分摊成本
• 用好互联网工具,做高效的新媒体营销、电商和新零售
• 自我控制利润空间:硬件净利润率永不超过5%
看起来是三件事,其实是一件事,本质都是效率
减少中间环节,赚点“小费”
模式
提高效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拧毛巾”
主要是压缩内部费用,这是非常必要的
但压缩空间有限,过度压缩费用未必有利于长期健康发展
比如研发费用对产品力的提升就极有必要
我更倾向并且用得更多的是另一种方式
模式优化,即尽可能压缩商业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
同时少做事,用最聪明的人简化流程
小费
典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是将吸引用户和获得利润分成两步
我们通过高性价比的硬件吸引了用户
然后给用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比如应用分发、游戏、阅读、云服务等等
用户使用互联网服务就相当于给小米支付了一点“小费”
使企业能够保持良好的经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
在我看来,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效率
只要具备了互联网思维,即便是经营传统业务的开市客
本质上也是一家具有“互联网属性”的公司
闭环
用户其实是将“铁人三项”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核心
只有围绕用户形成商业闭环,“铁人三项”才能健康运转
我们可以把“小米模式”高度简化为
打造爆品实现各类固定成本的分摊降低
使用新媒体和新零售渠道降低推广、销售成本
围绕用户布局公司产品/服务,促成用户高频互动和使用
形成能够互相引流/转化用户、交叉补贴的商业闭环
10
爆品模式
爆品的产生和如何打造爆品
爆品
一切以产品为出发点,打造爆品模式
“爆”是“品”的结果,爆品是打造出来的
产生条件
• 高效的工业化大生产
• 迎合大众消费能力的定价
• 产品体验导向的创新
它是社会消费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爆品模式追求的一定不是某一款产品的阶段性热卖
而是企业的永续发展
产品力超群,具有一流口碑,最终实现海量长销的产品
四个特征:单款、精品、海量、长周期
打造
做好四个方面
• 找准用户需求
• 超预期的产品
• 惊喜的定价
• 效率制胜
任何产品都要满足用户需求,爆品对此的要求更高
需要能直击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一般称之为痛点
任何一款汽车都可以满足用户出行的需求
但大规模快速供给和极具亲和力的定价,当时只有福特车
爆品源于大众需求,必须要找到用户普遍的痛点
给予超预期的满足,再用极致性价比击穿行业惯性
这样的产品才能形成巨大的势能,成为爆品
全面优秀,外加一方面杰出
超预期
只是价格便宜和只是好用都不是超预期
唯有聚焦核心需求、性能出众、设计出挑、质量过硬
也就是“全面优秀,外加至少一方面杰出”
才有机会做到超预期,从而形成口碑
这种体验可以来自全新的创新品类
也可以来自远超所有同行的综合表现
杠杆
爆品有一种神奇的杠杆效应
能够帮助一家创业公司高效撬动供应链、团队能力
市场、用户资源,快速积累势能,实现快速成长
小米能在巨头林立的消费电子领域从零开始快速成长
并在很多领域快速建立优势
就是得益于坚持爆品模式
持续打造爆品
普惠
伟大的企业都是把好东西越做越便宜
商业发展的方向就是普惠
让更多人享受到一致的高品质生活体验
提升人类的整体幸福感
薄利多销依然可以积累可观的利润
爆品模式的核心是提升效率
在真材实料、精工制造的同时紧贴成本定价
还能拥有利润空间,这是企业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
打造爆品的四项关键能力
能力
洞察未来:产品要有“明天属性”
洞察用户:精准取舍功能
创新实现:重组技术和供应链
精准触达:直达目标用户
明天
给用户提供代表先进趋势的、令他们向往的全新体验
而且这种体验是用户一旦用过就不想放手的
比如用户一旦用了智能手机,就再也不想用非智能手机了
所有能带给用户美好生活的产品,都具有爆品的潜质
因为人人都向往,所以这些爆品拥有强大的自传播力
爆品是自带流量的,原因就在于明天属性,让人心生向往
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
哪些功能要保留,哪些功能要舍弃
取决于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创新
爆款要做到超预期,还需要大量独特的创新
而这些创新需要通过对技术和供应链资源的重组来实现
小米台灯借鉴改良了笔记本电脑的转轴工艺
带来了更优雅、舒适的阻尼感和提升数倍的开合寿命
一定要进入“小白模式”,不要一下就进入“专家模式”
要能够代入普通用户视野
从最广大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用户的真实需求设计方向
不要囿于行业中已有的路径,回到实现需求的原点
还原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和产品最底层的结构
9
和用户交朋友
诚实经营,不坑用户
朋友
能不能做一家公司,诚实经营,不坑用户
和每一个用户都成为朋友,真正让用户信赖
我明明白白告诉你,我每个产品就赚那么一点点钱
相当于赚个“小费”,你相信我肯定不会坑你
东西都是真材实料、踏踏实实用心做的
你能不能做我的朋友?别坑我就行
小米要做的是把用户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帮助朋友解决问题
米粉
小米虽然有“米粉”,但小米的商业属性并不是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更强调特化的崇拜与对粉丝的引领
而“和用户交朋友”则截然不同
它的核心是尊重用户,听取用户的意见并付诸行动
诚意
性价比是最大的诚意
大多数人谈钱的时候诚意不足
都想着占别人便宜,当然伤感情
占便宜这种事必然基于信息不对称
而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信息不对称都不可能长久
在跟我谈的时候,他得意扬扬
说他有把稻草卖成金条的能力
他还没说完,我就知道,小米不需要这样的人
他所说的也不是我们商业发展应该追求的方向
什么叫真材实料?什么叫和用户做朋友?
如果有一天你得知你的朋友用黄金价把稻草卖给了你
他是你的朋友吗?他绝对不是你的朋友
我不要把稻草卖成金条的营销大师
我要的是像农民一样每天下地干活
然后用辛勤和汗水挣一个合理利润的人
这样的人才会持续,这样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朋友
性价比是比较优势
精选
帮用户做精选和克制贪婪
克制卖所有商品的冲动,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品类只提供两到三个选择时,必然要选择最优秀的产品
克制贪婪,任何商品只赚取微利
性价比模型风险很高,但是一旦成功,威力极其强大
因为性价比会赢得用户信任
占据用户心智,让用户闭着眼睛买
比较
性价比不是低价,是比较优势
坚持性价比同样可以做高价、做高端
Redmi 98英寸智能电视刚上市时定价是19999元
从价格上来说已经非常昂贵,但是这依然是极致的性价比
因为当时同样尺寸的巨屏电视均价在15万元左右
性价比不是讨论绝对价格,更不是低价
性价比讲究的是比较优势
就是同等价格性能最好,同等性能价格最低
极致的性价比就不再是竞争手段
而是商业修养、严格的自我要求
以此表达对用户的诚意
性价比不是经营问题,而是信仰问题
是对用户长久的承诺,也是对用户最大的诚意
你若敢造,我就必买
体验
用户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读懂了用户要什么
产品体验会明显上一个台阶
很多人问过我同一个问题:谁在帮你运营你的微博?
我的答案是,我自己,我所有的微博都是我自己发的
的确,有的企业家朋友也有自己的新媒体账号
但背后往往是公关团队在代劳
我始终觉得,如果不亲手发微博
很难真正达到倾听用户声音、跟用户交朋友的目的
肯定
真心实意地对待用户,用户一定感受得到
在我们心目中,米粉不只是小米产品的使用者那么简单
他们是与小米共同成长的伙伴
分享共同的理想,认同相同的信念
“闭着眼睛买”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对小米而言,是能够赢得更多用户、更多订单
对用户而言,显著降低选择成本,获得超出预期的好产品
小米造车,米粉的一句话:你若敢造,我就必买
8
技术为本
技术是关键成长的核心推力
技术
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第一属性
小米的第一关键词——“技术”
早年提出“铁人三项”,即“硬件、软件、互联网”并举
又更新为2.0版本,即“硬件、互联网、新零售”
研发、产品定义、生产、用户沟通、零售交付
发展
技术是根本驱动力
什么是科技公司?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
以技术进步为根本驱动
以技术支撑产品和交付
安身立命之本和长期发展之源,必须是技术
深入地理解、掌握技术
不仅是当下出色性能、优秀体验的核心基础
更是持续优化性能与体验、交付杰出产品及服务
以及持续洞见未来技术、产业发展方向
并保持领先的关键保障
分类
把技术创新分成三类
集成式技术创新
自主技术创新
面向未来的颠覆式技术创新
集成式:把各个已有技术单项有机地组合起来、融会贯通
集成一种新产品或新的工艺生产方式
自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
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
颠覆式技术创新需要前两者的高水平实现
和底层核心技术的强大自研能力
门槛高,未来价值更大
吃透、主导关键技术环节
主导
吃透、主导关键技术环节
技术实现至关重要
而技术实现背后的理解和把握,则更加重要
是“科技公司”与“交付科技产品的公司”最本质的不同
技术实现,不是合作伙伴那里有什么就拿什么
给什么就用什么,缝补拼贴将就着用
而是真正有思考、有积累
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怎么实现要的结果
并且通过自己的能力要么独立实现
要么主导牵引合作伙伴一起去实现
并能提供独特的、性能体验的最优解
把控
如果小米要建立自己的技术能力
并不断拿出颠覆性创新成果
就必须实现对关键技术环节的掌握和主导
是否大量自产零组件并非关键
自身技术构建的体系性、对关键技术环节的把控力是关键
关键技术要么有领先同业的自研能力
要么和合作伙伴有超越同业的深度合作
并有足够的把控力和牵引力
本质上都是吃透关键技术领域
对技术方向、设计方案
关键技术细节、制造方案有足够的主导性
关键赛道的重点突破
赛道
技术版图辽阔,就更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在关键赛道持续投入,集中攻关
形成足够的持续压强,就有机会实现快速突破成长
志存高远,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不忘仰望星空
关于研发,很多人认为团队越大越好
目标越高越好,投入越多越好,进展越快越好
但实际执行中并不一定如此,这里有三个关键因素要考量
• 技术发展和研发积累的客观规律
• 与公司当下战略推进步调和资源合理分配的匹配程度
• 长期演进的整体技术体系构建需求
研发
研发工作的不同层次
面向当前产品的研发:以按时高质量交付为目标
面向1~3年后产品的预研
以先进性为目标,打造下一代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面向3~5年及以后的预研
以极度创新性甚至颠覆性自研为目标
为集团建立未来竞争优势
7
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
公司在业务发展和面对用户反馈时
洞察、反应、决策、改善的速率问题
这是一家公司的底层核心素养和能力
有了这些“快的素养”和“快的能力”
库存周转、资金回笼等“快的结果”自然纷至沓来
强调
快是成长效率
要靠超高的机动性,抢先赢得战机
“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企业/业务本身的成长效率
以及用户价值的提升预期和速率
对企业而言
快是更低的机会成本、更快的改善成长速度
对用户而言
快关联着迁移成本与持续获利预期
在互联网领域中,由于产品多是免费的
用户的迁移成本很低,对快的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适应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一家更快的公司通常都有更高的效率
也必然拥有更强的洞察力、更好的行业适应性
更坚韧的生命力和更持续的创新能力
关于快的四种能力
能力
快的四种能力:洞察快、响应快、决策快、改善快
需要有内测版、开发版、稳定版的产品线区分设置
需要建设一个聚集发烧友的社区
通过四格反馈报告、用户意见投票等运营产品提供支持
需要有一群视团队为朋友
真心参加共创设计开发的发烧友群体的支持
再加上一支充满激情、自驱力极强、技术能力出众的团队
响应快
100分钟必有回应
做产品要洞察快、决策快
而面对用户的反馈时,我们要做到响应快和改善快
小米的客服有一个“100分钟必有回应”的原则
指的是从用户发布微博到接入系统客服回复第一句
要在100分钟内达成,这个速度在手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异常问题1小时解决机制
所有出现的产品、销售等突发异常问题
跨部门的1小时回复解决率要在80%以上
有时候局部的慢才是全局的快
品质
快是一项准则,而不是目的
在具体执行时,我们要防止本末倒置
要以“口碑”为先,以核心目标为先
而不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局部的快
以极致产品和过硬口碑为导向
前面的“100分钟必有回应”原则,其实,小米早年更快
看起来标准“放松”了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
小米的业务范围比早期广阔了很多
我们团队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沟通服务
更细致完善地帮用户解决问题
同时也避免微博首次响应过快
吸引过多用户在微博反馈导致渠道形成拥挤
反而降低响应之后沟通和解答服务的效率与品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慢一点
把微博、电话、官方在线、社区等服务的品质做得更好
时期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绝不能为了追求快而疏忽重要的战略思考
当公司处于创业初期时,每一个举动都可以很快
但是随着业务的成长和拓展,可供选择的岔口就多了
绝不能因为一味图快而含糊、轻率地跨过重要战略决策点
很多当下看似都对的选择
日后却可能引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长远
磨刀不误砍柴工,快与耐心并不冲突
在重大节点方面,还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
宁可慢一些,想明白了再做决策
在战术执行上快的同时,战略上要走得更稳
战略积累快不得,战术演进慢不得
为了更底层的坚定原则和更长远的发展
有时候,有局部的、阶段性的慢,才有全局的快
6
口碑
什么是口碑
口碑
好产品不一定能带来口碑
便宜的产品不一定能带来口碑
又好又便宜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带来口碑
只有超过预期的产品才能带来口碑
品牌
产生:和用户交朋友,倾听用户意见,深刻了解用户需求
口碑既是品牌策略,也是增长策略
产品/服务有口碑,就能自传播、自转化
产品、服务和沟通等与用户所有触点的表现总和
口碑的阈值是不断提升的
是用户价值长期稳定提升的倒逼机制
感知
销量第二,口碑第一
口碑总是领先销量或利润一步
是与产品和业务形成正循环的要件
口碑本身就是最有效的私域流量和转化资源
不管什么原因导致产品虽有口碑,但销量不算大
在短期内也是没关系的
口碑就是业务的有生力量和群众基础
只要有生力量不灭,群众基础不毁
下一款产品操盘得当,依然能够获得成功
口碑第一,就是用户感知第一
印象是无数事实累积验证得出来的
用户对产品的印象一定大过开发者讲的事实
口碑的来源和特点
超预期
超预期才有口碑
海底捞通常都开在很一般的地方,当我们走进去的时候
它的服务超越了我们所有的期望值,我们就会觉得好
当我们去五星级餐厅的时候,我们的期望值很高
超越的难度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每一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服务时
都有一个相对于社会产品/服务价值平均表现的心理预估
有高端的、中端的,也有入门级的
带来满足感的是这项服务超过了用户预期
无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服务
都要致力于超过可比档位的行业或社会普遍预期值
口碑的来源,是始终保持对同业的显著比较优势
阈值
口碑的阈值是不断提升的
产品走向高端之后,用户的预期发生了变化
原本用户不以为然的细节,如今就要被“吹毛求疵”了
习惯性地按照以往的操作方式,先发布功能
在手机上市后再通过OTA升级的形式
把这项功能交付给用户
先发布后升级交付并持续优化
这是互联网开发的常见模式
但对非发烧友的商务用户而言,这就有些无法接受了
发布会上承诺会有的功能,居然还要等?
根据“口碑第一”原则,用户不接受的,显然就是错了
更常见也更严重的是消费需求升级
行业整体变动带来的口碑阈值跳升
验证口碑的原因和原则
基本盘
口碑验证的三条原则
注重口碑的多路交叉验证
区分对口碑的关注点
直面真实的口碑
固然可以认为,这些最活跃的核心用户代表了
企业基本盘用户群体中的一些突出的声音
但具体到某个事项,这些口碑反馈未必能代表基本盘用户
因为在如今的公开社交媒体中
大众用户往往已经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还有最危险的现象,就是不正当竞争中的“水军行为”
验证
多路交叉验证就是为了打破“信息茧房”
排除各类主动或被动产生的干扰因素
尽可能多地捕捉口碑变化的真实细节
对核心用户群,关注“意见点”
要关注他们对具体产品、具体细节的评价与反馈
但也正是由于钻研较深、相对专业
导致对产品的整体评价往往未必能代表大多数用户的看法
态度真诚,改进迅速,也是一种口碑
5
极致
极致,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极致
极致就是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做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
1.心智上的无限投入,不遗余力争取最好
2.无限追求最优解,认知触达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本质
不妥协
为了获得最出色的结果
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发现、总结
先有一颗不妥协的心
在保障性能、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
尽量把充电器做小、做轻、做好看
这就是我们推出的GaN(氮化镓)充电器
细节
哪怕只好1%,也愿意多投入100%
对专注的核心目标不惜心力、不惜代价地投入
是实现极致突破的关键
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非常好
只有对细节的敏锐感知和对完美状态的孜孜以求
才能实现真正的极致,创造出超凡的作品
无限追求最优解
耐性
极致是可打磨、可训练的
要有一颗始终不满足于现状、不安于平庸的心
以及在枯燥痛苦的持续改善中始终追求完美的耐性
最优解
无限追求最优解
什么才是极致的产品
一是产品要惊艳,设计要惊艳,成本也要惊艳
二是超出了用户预期,真的能让用户尖叫
要满足这两点,就要追求每个产业发展阶段的产品最优解
最优解就是当下的最大化用户价值,也是绝对的竞争优势
解决明确问题的产品,容易跟用户说清楚,推广相对简单
最优解本身往往并不在于性能指标
而是源自基于用户需求的更简化或者更集成的实现方法
而更集成的方案,是把复杂多样的需求先行解构
再重新结构化,用完备可扩展的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时代性
再不起眼的产品都有最优解
就有巨大的机会和空间
要追求和实现极致,就要持续追求最优解
没有永恒的最优解
替代一匹快马的,未必是一匹更快的马,可能是蒸汽机车
所有的最优解都有极强的时代性
前人的优势再完美,也总有机会弯道超车
如何保持持续追求最优解的能力,是“极致”的本质理解
本质是投资未来
认知
极致的最高境界就是认知领先于全行业
率先洞察、抵达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本质
毕竟,人无法做出超过自己认知的产品
只有认知领先,才能保障长期产出极致产品的能力和环境
方向
极致不是自嗨和自我感动
极致是一枚尖锐的钉子
我们铆足了劲儿敲钉子时,要小心钉错了地方
乔布斯所说的橱柜的背后用料扎实、做工精美
前提是这个橱柜整体设计非常出色且质量过关
我们不要在自嗨上浪费宝贵的成本
应该用到真正对用户有用的地方
追求极致切忌“盲目自我感动”
需要基于对行业、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
以“专注”的方向为指导,时时校验,防止跑错方向
•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能成为产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能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未来
追求极致的本质是投资未来
看到未来的新可能,再以超越常人的投入把它实现
这一切产生最大价值的时候,不是获得成功的今天
而是拥有更多可能的明天
今天对极致的追求,其实是在投资明天的竞争力
一家有强大生命力、创新活力、荣誉感
自尊心且有追求的企业,不会只盯着眼前一时的利益
而是能接受更长远的“延迟满足感”
这样才会有对极致的追求
4
专注
为什么要专注
专注
将有限的资源投入足够聚焦的业务线中
才可能形成最大化的竞争力,拿出足够好的产品与服务
核心命题
清晰的使命、愿景
深刻的洞察力,了解用户需求,找到机会
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及与之匹配的能力
克制贪婪,少就是多
边界
一家公司怎么可能没有边界?
没有边界的组织必将走向盲目和混乱
有所为,有所不为
使命、愿景,是一家企业最本源、最核心的行动指南
是观念层面的专注,是专注领域的大边界线
使命,是企业/机构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是企业/机构努力为社会、大众提供的价值
而愿景,则是基于这样的使命,企业最终希望成为的样子
2014年,使命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愿景则是“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单点突破,逐步放大
愿景
随着公司的成长和思考的深入
使命和愿景还可能需要再修正和完善
2018年,对使命进行了一次修订完善
更新为“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愿景为“坚持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单点
资源总是有限的,切口越小,压强越大,突破越有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收敛,专注于必要的“最小切口”
不要试图用一款产品解决太多问题
单点突破,逐步放大
一个明确且迫切需要的产品,更容易找到明确的用户群
用户需求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决定了产品的未来市场前景
解决的问题少,开发速度快,容易控制研发成本和风险
解决明确问题的产品,容易跟用户说清楚,推广相对简单
少即是多
少
用尽量少的产品满足用户最关注的需求
是一种超凡的能力
少就是多,背后是极为精准的行业发展与用户需求洞察
极清晰的产品/战略思路,和基于强大产品力的超凡自信
业务扩张与保持专注矛盾吗?
并不一定矛盾,关键看四个判断标准
1.是否符合公司的使命、愿景和战略
2.能否与公司核心业务形成显著的强协同并形成闭环
3.能否为用户提供一致性的价值与体验
4.公司的资源是否支持
聚焦
小米一开始只做手机,后来做的领域越来越多
以至有一种声音说小米不再专注了,做成“杂货铺”了
从根本上看,小米始终坚定地坚持着专注目标
小米的主业一直足够聚焦
更多的品类是帮助、支持生态链兄弟公司来做
每一项新业务的拓展都以之前业务坚实的发展模型为基础
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能集中精力
专注地开拓一项业务
一元
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核心方向、核心目标一定是一元的
不存在二元甚至多元的可能
无论是创业阶段的“单点切入”还是业务扩张
都是围绕一元核心展开增长飞轮的不同阶段而已
容易实现的增长未必是高质量的增长
可能是资源的不合理消耗
对于每一项业务,我们要反复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的业务增长为公司核心战略贡献了什么样的价值?
2.是否带动了公司核心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连带增长?
3.我的业务消耗了公司哪些资源?
分解的颗粒度合适,就能极大减小跑偏的风险
也是对专注能力和方法的一次又一次训练
灰度
反对一切教条主义,专注边缘要有灰度
专注是目标一致,而不是教条地钉死有限目标
在核心方向一致的情况下,要留有适当的灰度和空间
释放创新潜能,在业务边缘始终留有创新的空间和活力
3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创世记
互联网
小米创业的起点,本质上是用互联网模式做智能手机
小米方法论就是互联网思维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延展
互联网的出现,首先是基于信息的连接
没有连接,就没有协作及其带来的效率提升
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分配
跨时间、跨地域、跨平台、跨终端的资源
高效、合理、共享分配
从一开始,现代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就显现无疑
发展
那时候我们甚至还没有人能说清楚
互联网的生意到底要怎么做,能怎么赚钱
但无论如何,全世界都开始因互联网而陷入狂热
不知道怎么赚钱没关系,先从基础建设开始做
相信日后赚钱的事会水到渠成
所以,率先出现的是雅虎这样的一站式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游戏等,都基于信息的通信、传播和娱乐消费
是一种流通、消费全程在线上完成的商业形式
而电子商务则开启了互联网真正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进程
互联网的长考
转变
软件本身是一种工具,而工具并不是服务
同样是提交代码,通用软件和互联网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
一位程序员从软件公司跳槽到互联网公司,顿时身价百倍
金山又经历了一波惨痛的人才流失
金山做的一切价值斐然
但一定是哪里我们没有意识到
缺少了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某种潜在的巨大价值空间
琢磨
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未来每个公司都会变成互联网公司
未来所有公司都会是电子商务公司
互联网首先是工具,未来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公司
只有改变观念,才能跟上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思维
服务
开放和合作是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关键
互联网公司最厉害的是靠机器赚钱
一旦完成产品研发,用户量达到一定的规模
只要开着服务器就可以赚钱了
当然运维人员要全天候确保运营质量
口碑营销和网盟是互联网公司营销的核心
与拥有用户的其他互联网公司结盟推广是有效的推广模式
互联网公司靠提供服务来挣钱
而软件公司靠卖产品挣钱
这种模式决定了软件公司的业务不容易持续稳定增长
一定要从卖产品模式转向卖服务的模式
快
互联网的关键就是快
互联网产品的模式就是研发人员和用户一起开发产品
有阶段性成果就先推出去
听用户反馈,按用户意见去修改
赋能
技术基础建设的互联网:互联网操作系统、通信技术等
应用的互联网:即时通信、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等
价值取向的互联网:高效、透明、普惠的文化和沟通方法
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价值取向
更是社会意识的形成机制和社会生产的组织机制
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广泛推动人与机构彼此赋能
从而推动信息传递、沟通,以及生产和消费的效率提升
互联网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它可以赋能产业
赋能组织,赋能我们每一个人
当一个人连接上网络,他可以随意采摘全世界的信息
也可以向全世界贡献他的能力,而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淬炼
这些赋能是低成本的
互联网是先予后取、厚予薄取,是一种“小费模式”
就是“用了觉得好,心甘情愿付点钱”
我期待,小米能够尽快达成理想的、骄傲的综合服务能力
那时小米才会开启会员费这项业务
全天候:传统的业务是5×8,而互联网必须是7×24
必须确保任何时候业务都能正常运行
反应速度要比传统业务快10倍,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互联、全天候、快速”是基于狭义互联网的表征
更加深入地进行淬炼,第二版:专注、极致、口碑、快
2
风口上的猪
风口上的猪
风口
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很多人用这句话来描述小米的崛起,或者奚落小米的低谷
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来
对雷军、对小米和对创业群体最大的误会
这句话,似乎只强调风口,只是在鼓励投机心理
事实其实完全相反
“风口上的猪”这句话的主语是猪
本意是说在进入新领域、寻找新机会时
放低姿态,虚心学习,既要埋头苦干
也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
姿态
“这个猪,指的是我们自己”
我都把自己比喻成猪了,姿态低到底了
谁还能击败一个躺在地板上的人呢?
况且,即便狂风在前,一头猪也不是能轻易飞上天的
初期准备
上天
首先你要知道,台风来不来?
什么时候来?从哪里来?
在风来之前,大多数能上天的猪都是做好了准备的
其次,猪在风口上时
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很快会掉下来
企业最终要依靠的,仍然是完备的综合能力、开拓韧性
以及充满生命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模式
简化
专注做好4个功能
在智能手机刚起步时
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和桌面是人们最常用的功能
只要集中精力,专注把这4个核心功能模块做好做透就行
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这样被我们高度简化了
所以,当遇到复杂问题时
对工程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先找到“第一把扳手”
将复杂工程高度简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逆转保持能力
模式
如果继续定价1499元,我们估计要亏2亿元
互联网的确惯常于烧钱模式
但我认为对小米而言,从一开始就巨亏并不合理
具体到通过增值服务和交叉补贴来常态化地承受亏损
这种战术并非每个行业都能承受
这种不具普适性的做法,其实并不在我想践行的范围之内
1999元的价格仍然只是打平,并不会动摇此前的产品定义
决定
坚持“成本定价”的原则
为了小米的长期健康发展
把价格上调到1999元
表现
第一代小米手机定价1999元
在当时是国产手机不敢想象的旗舰定位和高端价格
但依然供不应求
补课
2015年,未能完成当年的销售目标,进入两年的低谷期
小米还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根基还不牢靠
唯一的办法就是抓紧补课,抓紧自救
补课:交付、创新和质量
而我们也的确不负米粉期待,在最艰难的2016年10月
拿出了第一代全面屏概念手机MIX这样划时代的产品
MIX是一款完全不考虑量产性的探索性产品
立项于小米初期成功的顶峰时期
即便遭遇生死存亡的困境,面临能否量产的巨大不确定性
小米研发团队依然坚持投入,没有半点动摇
强大的工程师文化使得这家公司即便在生死边缘
也没有自乱阵脚或随波逐流
而是有条不紊、始终坚定地坚持探索创新
坚持补课,不断自我迭代、自我完善
信仰
文化基因带来的强大凝聚力
再加上基于对共同的使命、愿景的追求
使得小米上下一心,成为一个坚韧不拔的钢铁军团
而不是雇佣兵或散兵游勇
一支信仰坚定、团结一致
始终以用户信任为第一追求的队伍
才能获得广大用户不离不弃的支持
我想,这就是我们能够实现逆转的根本原因
1
小米
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
梦想
商业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让商业实现最大化的现实意义?
答案是:效率。它能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化的美好幸福感
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
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这就是小米梦想的原点
铁人三项:软件、硬件、互联网
前所未见的产品力和颠覆性的用户体验
要做最好的顶级旗舰手机
小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
我们希望通过小米去验证、推广的模式能适用于所有行业
移动
小米要做的并不是手机,而是个人移动计算中心
只是在这个时代,个人移动计算中心恰好是手机
有了个人移动计算中心,就可以连接起未来的智能生活
电视是手机的屏幕,手机是电视的遥控器
构建手机护城河
市场定位
定价
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如果你们同意,你们拥有的将是一家注定伟大的公司!
这句话打动了大家,小米的投资人最终都同意了
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
如有超出部分,将以合理方式全部返还给用户
但是,小米的营收和利润总额仍然在快速增长
用户利益与企业所得可以毫不对立地和谐共存
在小米的手机平均售价和利润双双提升的同时
我们依然可以恪守贴近成本定价的原则
做出“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定位
定价1999元的小米手机,从一开始就是定位旗舰市场的
2019年,小米和Redmi品牌分拆
从红米升级而来的Redmi成为独立的品牌
接过极致性价比的标签
而小米手机则定位为追求极致技术和体验
铁律
“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技术为本”是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根本和基石
自诞生之日起,小米就极为重视技术研发
人工智能算法、语音交互、IoT模组与平台等领域重大创新
“三大策略”,即重新创业、互联网+制造、行稳致远
战略复盘
生态
面向未来十年的核心战略:“手机×AIoT”
以手机为核心
生态链产品在内的AIoT设备和服务围绕手机构建智能生活
做手机的护城河和价值放大器
“手机”是指手机硬件及相关的软件和互联网体验
“AIoT”:手机之外的智能设备,及各场景下的各类服务
“×”为贯穿各场景的产品和服务的互联互通能力和体验
“×”包括
“人工智能、云、大数据”能力
商业变现能力
新零售渠道和品牌赋能等支撑能力
演变
“手机+AIoT双引擎”
它非常直观地表现出公司的两大价值集群
并体现了两者共同推进公司成长的战略表述
但是,在宣布实施一年半后,我们发现这项战略是错误的
甚至对公司业务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误导
加号的“二元业务核心结构”使得公司的战略执行失焦
手机业务的增长和AIoT的增长似乎成了两件事
迷失手机和AIoT共构“智能生活”体验的核心目标
反思
在团队内部制定目标时,由于急于实现规模增长
做出诸如售价799元的非智能波轮洗衣机等一批传统产品
799元的传统波轮产品好不好?当然好
但是,这样的产品是我们需要的吗?
相比其他同行,这款产品在性能、体验上差不多
只是价格稍微厚道一些,用料品质好一点
但这对为用户提供独特价值、建设科技生态有帮助吗?
甚至,这是不是对公司品牌资产的一种稀释与浪费?
我们对这项战略做了新的修正升级,改为“手机×AIoT”
明确智能手机是核心业务,其他业务需围绕智能手机展开
把加号改成乘号,是首先突出核心业务
强调不再是“简单相加”,而是乘数效应
小米创业思考
内容来源 | 雷军 徐洁云《小米创业思考》 制图软件 | 亿图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