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衣食住行分析与整理
在我们的想象当中,古人穿的衣裳都像古装剧当中男主角穿的那样,都是衣冠楚楚,看上去很华丽。即便是路人甲衣服也是大袍襦裙,放在现在感觉也不赖啊!其实,在古代平民老百姓所穿的服饰,并没有贵族所穿的衣服那么华丽。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服饰和款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周工作总结与下周工作计划
内衣测评
端午节
怎么美白?
财富规划思维导图
家庭战略转移思考
篮球大纲
预警类型
《断舍离》读书笔记
2019年年中总结(闵利利)
古代衣食住行分析与整理
衣
头衣
冠
贵族男子所戴帽子
古人蓄长发,用发笈绾住发髻后再用冠束住
早时冠仅有冠梁,冠梁不很宽,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冠梁像
一条弧形的带子,从前到后覆在头发上
冠圈两旁有缨,这是两根小丝带,可以在下颌打结
秦汉后冠梁加宽,和冠圈连成覆杯的样子
冠又是冕与弁的总称
冕
黑色,最尊贯的礼冠
最初天子,诸侯,大夫,祭祀时均戴冕,后来只有皇帝可以戴冕
冕上面是一幅长方形的板,叫綖,下面戴在头上
綖的前沿挂着一串串的小圆玉,叫做旒;天子十二旒,诸侯以下旒数各有等差
弁
爵弁
没有旒的冕
皮弁
尖顶,类似后世的瓜皮帽
巾
直至汉代,头巾仍用于庶人与隐士
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
帻
包发的巾,庶人的帻是黑色或青色
秦称人民为黔首(黑色),汉称仆隶为苍头(青色)
帻压发定冠,后来贵族也戴帻,帻上再加冠
帽
帽为没有冠冕以前的头衣
魏晋时期帽仍为便帽
后来帽成为正式的头衣
衣指上衣
衣襟向右掩(右衽),用绦系结,
然后在腰间束带
丝织大带
束衣,叫做绅,绅又特指束余下垂的部分
皮制革带
用来悬佩玉饰等物
左衽为收敛死者时所用
裳
裳指下衣
绔,又写作挎,类似于现代套裤,套在内部,用于御寒
裈:指有裆的裤子,类似于现代的短裤衩,穿起来便于劳动操作
幅:用一块布斜裹在小腿上,相当于后世的裹腿
裘:古人穿裘,毛是向外的,接见宾客时需加一件罩衣,叫褐衣
袄:是长袍,里面铺的是乱麻
衮:天子和最高级的官员的礼服,衮上绣有蜷曲形的龙
足衣
屦:上古的鞋,有麻屦,葛屦等,夏天穿葛屦,冬天穿皮屦
舄:单底叫屦,复底叫舄
蹝:躧,又叫屩,指草鞋
屐:木头鞋,底下是厚板,而且前后有尺
鞮:皮靴
韈:皮袜子,后来写成袜,意指其材质改变
配饰
礼服有两套相同的佩玉,腰的左右各配一套
每套佩玉都用丝绳系连着
上端是一块弧形的玉,叫珩(衡)
珩的两端各悬着一枚半圆形的玉,叫璜
中旬缀有两片玉,叫琚和瑀
两璜之间悬着的一枚玉,叫冲牙
食
五谷
稷:小米,又叫谷子
黍:黍子,黄米
麦:分大麦小麦
菽:上古时称菽,汉以后称豆
麻:指大麻子
肉食
牛肉:较珍贵,只有统治阶级吃得起
羊肉:较普遍的肉食
狗肉:唐人以后狗肉基本不再食用
家禽:上古家禽有鸡鸭鹅,鹅又叫做雁,鸭战国时代叫做鹜,又叫舒凫
干肉:叫脯,或脩
肉酱:叫醢,有醓醢即肉酱,鱼醢,蜃醢即蛤蜊酱
羹
第一种:不加五味,不和菜蔬的纯肉汁,饮用
第二种:肉羹,肉加五味煮烂
五味:醯、醢、盐、梅和一种菜(葵,葱,韭等)
糖
饴:麦芽糖,上古人们所持的糖
餳:饴加上糯米粉,可以熬成
砂糖。即甘蔗塘,也叫石鼠,是外国进贡的东西
唐代从印度传来制糖术可以制造松散的红糖
后来通过黄泥浆脱色法制造出了白砂糖以及冰糖
酒
古代的酒一般都是以黍为糜,加上曲糵(酒母)制成
烧酒是之后兴起的
茶
唐代饮茶,是将茶饼切碎碾成粉末,过滤后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状
同时要加入,盐,葱,姜,桔皮,薄荷等
唐代茶道在元代彻底被湮灭
茶叶泡水的习惯兴起于元代
乳制品
古代汉族不吃乳类的饮料和食品
饮食乳类的习惯是从少数民族传来的,唐代已逐渐习惯
醍醐是上等的乳酪,牛乳成酪,酪成生酥,生酥成熟酥,熟酥成醍醐
住
建筑技术
殷代一般住房是在地面上挖一个地穴,穴周加培低墙,然后立柱盖顶,出入口有斜坡或土势
周初发明瓦,但大部分依然为茅革屋
最晚战国时期已发明砖,但用于砌墙较晚
春秋战国时阴已经开始使用版筑技术筑墙
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斗拱
汉代已经出现楼房
基本法式
上古时代,宫指一般房屋住宅,秦汉后仅为王者所居称宫
宫指整所房子,外面有围墙包着,室指其中的一个居住单位
古代宫室一般向南,一般包括堂,室,房
宫室前部分称为堂,通常为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不住人
堂的后面是室,住人
室的东西两侧是东房与西房
整栋房子建筑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因此堂前有阶
室户偏东,户西相应的位置有一个窗口,叫牖。室还有一个朝北的窗口,叫向
古人席地而坐,堂上的坐位以室的户牖之间朝南的方向为尊,室内的坐位则以朝东的方向为尊
堂东西有墙叫序,序外东西各有一个小夹室,叫东夹、西夹,这就是阁
东夹、西夹前面的空间叫东堂、西堂,这就是厢
行
车马
马车古名小车,供贵族出行与作战
牛车古名大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
舆
即车厢,是乘人的部分,前面及左右均有木板为屏蔽,乘车人从后面上车
古人乘车是站在舆里,称立乘
舆两旁的木板可以倚靠身体,称为輢
舆前部的横木可以凭倚扶手,称为式(轼)
车轮
车轮的边框称为辋
车轮中心有孔的圆木称为毂
辐是一根一根的木条,一端接辋,一端接毂,三十辐为一毂
车轴
车轴是一根横梁,上面驾着车舆,两端套上车轮
轴的两端露在毂外,上面插着一个三四寸长的销子,叫做辖
露在毂外的车轴末端,称为軎,又叫轨
轫
轫是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
辕
辕是驾车用的车杠,后端与车轴相连
夹在牲畜两旁的两根直木叫辕,适用于大车
驾在当中的单根曲木叫辀,适用于小车
车辕前端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横木叫做轭
轭用于大车,衡用于小车
车辕前端插上销子与轭相连,叫做輗
輗用于大车,軏用于小车
乘坐位置
古人乘车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称为骖乘,又叫车右
兵车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
一般兵车则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持弓,右边甲士持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