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10-周公摄政
这集讲述的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在武王病逝后,辅佐周成王的故事。经历被猜疑,内部叛乱,成王迎回周公之后,开启东征以及一系列措施,重点介绍分封制、宗法制、建洛邑、周礼、乐等,具有开创性。 周公被后世奉为天下第一圣人,元圣。
编辑于2023-11-28 11:51:06中国通史10-周公摄政
1、周公重要地位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即周公)辅助未成年周成王。带领整个王朝走出困境,是杰出的政治家。他被尊为元圣,是以德治国思想的首倡者,和中华礼仪闻名的奠基人,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陕西岐山县周公庙,山东曲阜周公庙。
2、周公摄政前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商后,为了稳定局面,封商王纣的儿子武庚留居殷商故地,继续统率商民。他对武庚并不放心,所以又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菜叔、霍叔于其周围,号称三监。
回到镐京的周武王夜不能寐,思考该怎样让商朝的旧族真正臣服,又该怎样统治这一大片尚未真正为自己掌控的广大国土。克商后两年,在镐京病重。
周武王病重期间,周公向先王祭祷。只要周武王病愈,自己情愿代替武王去死。周公将祭祷的策书装在金藤之匮(guì)中。然而没过多久,武王去世了。
周武王去世后,太子诵继位,即周成王。周公以摄政的身份总领全局。其实,周武王临终前希望传位于周公,而不是年幼的太子。然而周公并未接受,而是支持太子诵继位。然而,同为武王弟弟的管叔、菜叔非常生气,他们在武庚的挑拨下,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就连最信任周公的召公也起了疑心。
为了缓和局面,周公主动离开都城。然而管叔、菜叔继续与武庚等商朝遗民势力联合,由传布流言直接转向发动叛乱。
周公作《鸱鸮(chī xiāo)》之诗给周成王,表达担心周王室被毁的急迫心情。召公等人消除了疑虑,力促周公复出。然而,周成王仍对周公深怀戒备。
这年秋天,狂风暴雨,周成王准备举行仪式,占卜吉凶时听说周公为武王祷告的故事。于是开启金藤之匮,取得周公的策书。感化了周成王,彻底消除了怀疑,亲自迎接周公回来。
3、周公摄政后
1)东征平乱
公元前1043年,周公重新摄政后,亲率大军,开始东征,平定了叛乱。武庚、管叔被杀,菜叔被流放。周公还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奄(在今山东曲阜)等五十多个国家,将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
2)分封制
采取分封制,派出代表,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代行周的统治,并移民殷商遗民。
燕国(北京河北一带),是姬姓王室重臣召公长子克的封国,防北方少数民族。 晋国(山西翼城县),是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封国,防北方诸戎,同时保证镐京和洛邑的通路。 卫国(河南淇县),是周公弟弟康叔分封于商都朝歌所在地,统治殷民七族。 齐国(山东淄博),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加强对东夷控制,与鲁国互为支持。 鲁国(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 宋国(河南商丘),是商王纣的庶兄微子的封国,殷商祖居地,缓和商朝遗民对立情绪,有效控制。
《左传》有记载周朝分封的事情。封建的主要目的是来巩固周王朝的屏障,防止周边夷族的侵犯。并且以此基点可以向外扩张,使周王朝的领土不断得到伸展。
周公的分封,是以姬姓的王室裔亲和异姓的姻亲为主。战国后期的大儒荀子称,周公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以鲁、卫、宋、晋、齐、燕等国最为重要。
3)宗法制
宗法制,就是在同一宗族内部,以嫡长子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大宗和小宗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这样层层下推,一再分宗,形成了一系列大宗和小宗。族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由此建立起非常有序稳定的宗法体系,将周王室内部的人心,紧紧凝结在一起。 (例:家谱可追溯宗族起源)
与此同时,周人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的诸侯国通婚。建立起姻亲关系。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周朝通过封建亲戚,家国同构,使整个国家结构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缔造出了一种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分封和宗法制度相辅相成,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国家控制体系。使周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四面八方。
4)建东都洛邑
周人偏处在西,,周公在洛水北岸营建新都洛邑,作为周朝的东都,与西部的镐京相呼应。
周公摄政第五年,洛邑营建成功。将商朝遗民集中这里管理,并迁九鼎,使其正是为天下的政治中心。周公还将其命名为成周,意思是周人的建国大业最终完成。
成周城洛邑是中国第一座国家层面规划建设的都城。众多祭祀建筑成为洛邑最显著的特点。在所有的建筑中,周公最重视的是明堂。洛邑的落成仪式在明堂举行。
在周代,明堂的设置成“亚”字型,当中有五间内室,四周都是厅堂,外面有四方形的垣墙,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大门。这里是发布命令和朝会诸侯的所在。
洛邑建成后,周公大会诸侯,第一次宗祀文王。据说,有1770多个诸侯都恭敬屏息,弦歌奏乐,称美先王。
5)发明周礼
周公创造性的发明了系统而完备的周礼。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周礼,创造了由吉礼、嘉礼、宾礼、军礼与凶礼构成了五礼体系。对于庶人以上的每个社会成员,人生行程的每个节点,都有相应的礼仪,及其明确具体的要求与细节,严格规定了人们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周礼的核心价值是明贵贱,辨等列,即维护等级制度,保障统治秩序稳定和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周礼的基本框架是一整套,亲其所亲,尊其所尊,严格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深远,成为历朝历代沿袭的主要方式。周公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将贵族分成不同的等级,实行等级爵位制。周礼的诞生是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使整个社会从尊神尚鬼,迷信巫术,走向礼治、德治。
6)乐
与礼相伴的是乐。礼讲稳定,乐讲和谐,两者相辅相成。周公制礼作乐,旨在使中国社会不仅长期稳定,而且充满和谐之美。华夏文明由此进入以礼乐文明为代表符号的时代。
汉朝的《尚书大传》中称周公摄政的七年里,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由此周王朝已稳如磐石。当周王朝进入正轨后,周公还政于周成王。
还政三年后,周公重病而亡。周成王将周公和祖父周文王、父亲周武王葬在一起。周成王特别允许周公的长子伯禽,在其封地鲁国用天子礼乐来祭奠周公。鲁国一直是礼仪最为昌明的所在。周公去世数百年后,孔子诞生。面对春秋之世,礼崩乐坏。孔子积极主张克己复礼。他所遵从的礼正是周礼。
4、评价
周公被后世奉为天下第一圣人,元圣。他所首倡的明德、慎罚、保民的德治思想和创造的礼乐文明潜移默化的渗入到每个中国人的意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