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物志》八观第九
这是一篇关于《人物志》八观第九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3-12-25 13:34:59《人物志》八观第九
一、八观(观察人才的八种方法):
1、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2、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3、观其至质以知其名
4、观其所由以辩依似
5、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6、观其情机以辩恕惑
7、观其所短以知其长
8、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二、具体方法的解释:
1、观察其在救恤别人时所表现的另一面,以此了解其品质的复杂。
2、观察其对外界变化的感应,来明白平常处世的态度。
3、观察其素质及外在表现,以此来知道其将获得的社会名声。
4、观察其行为表现的缘起,以此来辨别两种近似行为的区别。
5、观察其对爱和敬的态度,以此了解其与别人情感交流方面是通畅还是阻塞。
6、观察其情感变化的缘起,以此知道其对别人宽宥和疑惑的原因。
7、观察其短处,以此知道其长处。
8、观察其聪明程度,以此知道其将能成就的事业。
三、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人的本质分善与不善,善多于不善会出现不善要取代善的邪恶情况,形成似是而非现象。仁爱出于慈善,但有慈善而不仁爱的现象。
仁爱必定包含救助他人的因素,但有仁爱而不救助别人的现象。
厉害中必定包含了刚强的成分,但有厉害却不刚强的人。
想把自己东西分给他人却又吝啬这就是慈善而不仁爱。
见到别人危急则生恻隐之心,想要去救援却又害怕自己遭难,这就是有仁爱之心却无救援之行。
处在虚而不实的道义中则面带严厉,看到关系到个人的私利实则心理懦弱,这就是厉害而不刚强。
慈善而不仁爱,是由于吝啬的本质压倒了慈善。
仁爱而不救助别人,是由于恐惧的本质压倒了仁爱。
厉害而不刚强,是由于欲望战胜了刚强。慈善不能战胜吝啬,不一定能行仁爱。
仁爱不能战胜惧怕组祸患,不一定能救助别人。
厉害不能战胜私欲,不一定表现出刚强。
人的不仁的本质占据了上风,技巧和能力就是有害的东西。
贪婪之性占了上风,那么刚强勇猛就成为致祸的阶梯。
四、观其感应以审常度:
观察说话的意图以及回答是否得当。 意图代表美与丑,回答是否得当代表智力上是否有能力。
显著明白:论说清楚所提倡的正确。
心理明白:不善于言辞和回应
通达事理:言辞上心里头都明白
言语和意图都不清楚:随意变动观点没有正确的理论。
圣贤:事物还没有形成就先认识到。
睿智:追求思索深奥玄妙的道理。
英明:认识事物的能力超过别人。
机智:心里明白但常表现出不足。
精妙:极细小的事物也能看到。
疏朗:对美好奇妙的事物昭然明了,
蕴含富实:越检测越觉得对方知识渊博。
虚伪:假借他人观点来炫耀自己。
不足:自己展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有余:不自夸自己的能力。
失常的表现和举动都有其内在的缘故。
忧患:疲乏且慌张。
疾病:面色杂乱且带有污垢。
喜悦:神色欢娱而快乐。
怨恨:表情严厉而怒显。
嫉妒疑惑:唐突冒昧变化无常。
嘴上说快乐而神色与其所说不一致时,其中必有相违背的地方。
言论违背真实情感而神色可信时,言辞表达不够敏捷。
还没有说话怒色已经表现说明愤怒之情难以抑制。
将要说话而怒气伴随而出说明被迫去做不以为然的事。
五、观其至质以知其名:
偏才的秉性:本质和气质在两种以上,则相互影响使其凸显,美好的声誉就产生了。
二至:指本质和气质。
美好的名声:品质正直气质清正。
建功立业的名声:气质清正能力强劲。
贤能的名声:智力强劲精通事理。
担当责任的名声:智慧、忠恕、刚强、恭敬。
学习就是一种打磨,上述美好的品德再加上学习,文化素养熠熠生辉。
六、观其所由以辩依似:
辨别方法:
1、刚直而能温和,是有道德的人。
2、率直而好指责别人,行为属于偏。
3、好指责别人本性却不直率,行为属于依。
4、用道义节制自己行为是通晓事理。
5、虽通晓事理但时过境迁是偏。
6、放荡而不节制为依。
偏和依:表现相同而实质相反,也就是似是而非。
似非而是的种种表现:
掌握实权表面奸诈实际是有功之臣。
有大智慧的人表面看愚钝而内心清楚。
广施仁爱表面看起来虚浮而实际上厚重。
直言相劝的人表面好像是指责实际上使忠诚。
审查类似的事而明辨是非,透过表面人情明了内在实质。
仅仅听信言论相信事物的表面现象可能会失去真实的东西。
违背清理方向把握错了,可能会失去贤能的人。
对于贤能与否的考察,最根本在于看与之近似的情况。
观其所依,而似类之质可知。
似是而非的种种表现:
1、轻易承诺好像刚直勇决而实质上缺少诚信。
2、常轻视别人好像很有能力但却一事无成。
3、进去急切好像是很精明能干,但放弃也快。
4、大声斥责别人好像要明辨事理实际上使事务更加烦乱。
5、假意施与好像是在施惠于人实际上并无结果。
6、表面顺从好像很忠诚但在下面却相反。
七、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为人之道的顶点不能超过爱与敬。
爱不可少于敬:
爱少于敬,廉洁有气节的人会归附,而大众则不会与他一起。
爱多于敬,廉洁有气节的人可能不喜欢,但接受爱的人会甘心为施爱者去死。
如果把敬作为为人之道的标准,人之间就会严肃拘谨互相敬而远之,相处势必难以持久。
如果把爱作为为人之道的标准,人之间情亲意厚,相互深深感染。
观察一个人的爱敬的诚意,为人处事通达与闭塞的道理就知道了。
八:观其情机以辩恕惑:
1、情感或情绪的六种表现(归根到底都是居人之上):
抒发内心要表达的就欣喜。
没有发挥其能力和特长就怨恨。
用自我夸耀的方法超越别人的就会被厌恶。
用谦虚自损的方法处人之下别人就会喜悦。
触犯别人的短处别人就会忌恨。
自夸己能犯人所短就会收到妒害。
2、杼其所欲则喜:
勇猛之士喜欢勇力立功的环境
有德之士喜欢政治修明的环境
才能之士喜欢整治混乱的事情
谋略之士喜欢谋划计策
能言善辩之士喜欢被垂讯
贪婪之人喜欢积聚钱财
受宠幸的人喜欢当权者有过失
3、君子接人待物虽受到冒犯而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就不会不敬而下之,就会避免别人的妒害。
4、观察人感情变化的原因,就可以知道对方的心态是善美还是卑劣。
5、宁静淡泊的人以正道驾驭他们,以贪者之忧为教训,以幸者之悲为警戒。
九、观其所短以知其长:
偏才之人的性情都有其短处,智不能周全。
正直的过失:揭露别人短处,伤于义;用其直率宽容其攻讦。
刚强的过失:对人严厉,伤于理;用其刚强宽容其严厉。
温和的过失:在于软弱,达不到道义;用其平和宽容其软弱。
独特节操的过失:在于拘泥,拘泥愚憨不达事理;用其节操宽容其拘泥。
有短处的未必能变成长处,有长处的必定有短处作为特征。观察其特征的短处,就能够知道其才能的长处。
十、观其聪则以知所达:
观察其聪明程度,知道其能够达到什么样的人才标准。
人才标准
仁:道德的根基,德的载体。
义:道德的调节器,使德恰到好处。
礼:使道德更美丽的饰纹。
信:是道德所持守和坚持的东西。
智:道德中其主导作用的部分。
智从明中产生,明统帅义则战无不胜,明统帅理则无所不通。
力量相等而相互争斗,智慧的人为胜者。
道德水平相等,通达的人为圣人。
圣人:极端明智的人。居上位而不亢奋,居下位而不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