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快看过来!这是一张总结毛概知识内容的思维导图、详细的归纳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编辑于2021-06-19 16:39:42社 会 主 义 建 设 道 路 初 步 探 索 的 理 论 成 果
初 步 探 索 的 重 要 理 论 成 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十大关系》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提出
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基本方针
“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措施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工(工业)、农(农业)、商(商业)、学(文化教育)、 兵(军队)、政(政府)、党(党领导一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政体=政治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正确认识和处理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思想提出
党在八大前后,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
特点: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相适应的一面:基本方面
相矛盾的一面:非基本方面
解决途径: 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
把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两类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政治思想】实行“团结—批评—团结”方针,说服教育、讨论
【利益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
【群众和政府】民主集中制原则,克服官僚主义,加强群众思想教育
【科学文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党派】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民族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方针
总方针的具体化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
关于区分两类矛盾 和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文化,巩固新制,建设新国家
意义
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我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总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工业化发展思路:“两条腿走路”
工业:重+轻,中央+地方,沿海+内地
企业:大型+中小型
同时并举
如何走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
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四个现代化
战略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战略步骤:“两步走”
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关键)
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党中央,“向科学进军”口号
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全日制
半日制
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周恩来: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朱德: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经济:国家+集体(主体),个体(补充)
工商业经营方面
生产:计划(主体),自由(补充)
生产计划方面
市场:国家(主体),自由(补充)
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方面
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毛泽东: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
刘少奇: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主张
陈云,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的思想
毛泽东,“两参一改三结合”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意义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
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初 步 探 索 的 意 义 和 经 验 教 训
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政治意义)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经济意义)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文化意义)
经验教训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习近平强调:“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并准备了条件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 四、五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性质,上层建筑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问题,是解放生产力还是束缚生产力的问题
《论十大关系》
内容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主要)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论述如何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
六、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党与非党的关系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是非关系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述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如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