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十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赶快收藏这里有一张总结了,毛概、习新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维导图,详细了归纳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构式构图,方便大家记忆。
编辑于2021-06-19 16:48:4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跨过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
内涵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
“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更重要、更难做到
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
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
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
措施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
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
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
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
坚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重点解决好深度贫困问题
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
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实施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重大成效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到了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最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
原因:全面深化改革
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改变格式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改革要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
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
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行者、领导者
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
要坚持
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
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进行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 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
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规定了根本方向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规定了实现路径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两者相辅相成
国家治理体系: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
制度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 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
国家治理能力: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
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同起来
必须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合起来
把两者当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通过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
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程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
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的理论指导和重要思想保证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论和实践论的方法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也是推动改革的重要方法
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
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
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 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
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胆子要大
步子要稳
就是方向要准,行驶要稳,尤其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全 面 依 法 治 国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发展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
党的十五大
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99年3月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党的十六大
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起来
2010年
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党的十七大
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
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布局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2012年12月4日
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我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
习近平明确提出“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提出推进法制中国建设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
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
提出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
措施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把依法治国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
规范社会行为
调节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
的作用
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
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一方面,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同时,充分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即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
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
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措施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首先,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维护宪法尊严,权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其次,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
做到
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违法必追究
再次,要进一步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最后,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全 面 从 严 治 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是基础
“严”是关键
“治”是要害
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
“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集中体现了
党的性质、宗旨、纲领
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价值取向、政治定力、使命担当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并强调
凸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措施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
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
党的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纪律建设
最终必须落实到政治建设上
抓好政治建设,对党的其他建设可以取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解决党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首要任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有力抓手: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科学理论引导、用科学理论武装
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
习近平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也是保持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民主集中制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
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
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
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法院队伍建设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
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党内制度建设
要把握正确方向,以党章为根本依据
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