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语文学考(文言虚词归纳)
高中语文学业考试(专题三 文言虚词归纳),虚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常常可以起到连接、转折、修饰、限定等作用,对于理解文言文的语义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于2023-12-26 15:41:04专题三: 文言虚词归纳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设”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词。可不译
表示因果关系
表示目的关系
同“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同“如”:好像,如何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何
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何:通“呵”,喝问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乎
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乃
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定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用作定语,译为“你”,不能做宾语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3.还可用作连词用,译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乃尔:这样
其
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做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 2.第三人称代词,做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它”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或“你的”“你”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可译为“这”“这个”“这些”“这里”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何其:译为“多么”
且
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3.让步关系,尚且,还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用作副词 1.将,将要 2.暂且,姑且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且如:就像
若
动词,像,好像
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做定语时译为“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3.至,至于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若何:怎么样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所
名词,处所,地方
助词 1.动词前,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为...所”,表示被动 “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谓”:所说的 “所在”:1)到处;2)所在之处,处所
为
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2.以为,认为 3.判断词,是
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4.对,向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焉
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代词 1.相当于“之” 2.哪里,怎么
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2.做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3.做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也
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5.用在句末,表示祈始语气
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之谓也”“其...之谓也”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也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以
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2.表示凭借。凭、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把 4.表示时间、处所。于、在、从 5.表示原因。因为,由于 6.表示依据。按照,依照,根据。
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助词 1.做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2.做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动词 1.以为,认为 2.用,任用
名词:缘由,原因 通假:1.通“已”,已经;2.通“已”,止。 以为: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有以,无以:“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因
介词 1.依照,根据 2.依靠,凭借 3.趁着,趁此 4.通过,经由 5.因为,由于
副词 1.于是,就;因而 2.原因,缘由,机缘
动词 1.根据 2.沿袭,继续
于
介词 1.在,从,到 2.“在...方面”“从...中” 3.由于 4.向,对,对于 5.被 6.与,跟,同 7.比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于是”相同
见...于,表示被动
与
介词 1.介词。和,跟,同 2.给,替 3.比,和...比较
连词,和,跟,同
动词 1.给予,授予 2.结交,亲附 3.对付 4.参加,参与 5.赞许,同意
通假。通“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孰与 孰若
则
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2.准则,法则
动词,效法。
通假。通“辄”,总是,常常。
则是:只当是 则则:赞叹的声音
者
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译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译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之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这,此
助词
1.相当于“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无实在意义
动词,到...去(胡;奚;有;卒)
常见文言虚词30个
代词
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 指示代词:之、其、或、然 疑问代词:安、焉、何
副词
范围副词:则、犹 时间副词:既、已、且 语气副词:其、何、遂
介词
于、以、为、因、乎
连词
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
助词
结构助词:之、者、所、然 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
特殊现象
兼词:诸、焉、盍、叵 虚词连用:两个连用“也哉”、三个连用“也乎哉” 复音虚词:于是、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