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民法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的知识,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一个方面的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HD】新《公司法》时间效力的思维导图,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新修订的公司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为解决公司法施行后新旧法律的衔接适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本规定,以确保公司法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适用。
民事法律行为有关知识点包括概念、特征、分类、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区别、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区别、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成立与否、若成立具有效力与否等方面,希望梳理的内容可以帮到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民法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民事活动中的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平等主体无强制
同种情况同种对待
最集中体现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
2自愿原则
民事活动中的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完全的自由,按自己的意志缔结民事法律关系,为自己设定权利或对别人承担义务,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涉
3公平原则
法律行为内容的确定,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
合同签订时,合同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大体相平
4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活动中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都不得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主体应当真实,全面地为交往对方提供信息
义务人应当尽力,善意地履行义务
权利的行使应当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相协调
5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行为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公序良俗或善良风俗
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民事行为权利之行使不得超过正当的限度,一旦超过必要限度,就构成权利滥用,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或其他法律后果
7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民事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概念:体现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根本要求,贯穿民事立法与守法与司法于始终,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是民法精神实质之所在
立法准则,行为准则,审判准则,克服成文法局限性和弥补成文法漏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