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框架
考研政治所有内容标题背诵大纲,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编辑于2024-06-27 23:37:49考研政治框架
毛中特
数字
毛泽东理论
3(221)
3(223)
3(222)
2(32)
中特理论体系
3(221)
3
3
***新时代中特社会主义
3(333)
3(433)
5(53422)
坚持深化着力推动
坚持健全,巩固和发展
坚持建设践行坚定
4(1434)
3(332)
3(232)
2(35)
理论
毛泽东思想
零、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5个形成过程)(24514)
时代背景(世界)
实践基础(成功实践)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时间,会议,文件,三个活的灵魂,根本…(是群自,是有三个帽子)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重要意义(三个方面)(化南神)
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会议,作用,评价内容。)(212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1、形成理论依据
(1)时代特征
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革命性质
(2)实践基础(一个不行,要找一个,根据经验制作)
2、总路线
形成过程和内容(1939#1948)
(1)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2个影响)
封建主义(定义,2个影响)
官僚资本主义(定义,1个影响)
不同时期的不同革命对象
(2)革命动力
无产阶级(两个最)
农民阶级(定位和意义)
城市小资产阶级(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动力之一)(两个性质)
(3)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3个帽子)
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3个无产阶级共有的,3个中国特色的)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斗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
3、总纲领
形成(1940#1945)
(1)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政治,国体政体)
(2)经济纲领(主要内容,应有之义,特色)
(3)文化纲领
4、革命道路
(1)革命道理的提出
初步形成(3本书)
最终确立(一个会一本书)
(2)革命道路形成的必要性
必要性(两方面)
可能性(5个可能)
(3)革命道路的内容和意义
怎么样走(三者)
5、基本经验(战争的)
(1)统一战线
必要性(两方面)
可能性(因为什么能发展)
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非工农联盟)
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实践经验(四个方面)(联盟,阶级,方针,原则)
(2)武装斗争
建设人民军队的经验(三个经验,331)
(3)党的建设
三大建设
经验(四个方面)
二、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1、从新民主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经济(5种经济成分,3种性质)
政治(阶级成分,道路,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领导地位,比重,趋势。)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理论依据(一化三改)
2、道路和经验
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四个措施,积极性,意愿,阶级政策(富农),步骤)
手工业(三个步骤)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法:和平赎买
什么是和平赎买
必要性(5方面)
可能性(3方面)
过渡形式:低级到高级
国家资本主义
步骤(3个步骤)
改造
历史经验(3个)(并举的方式改造)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确立和理论依据(标志)
确立制度的重要意义(3个方面5个意义)
三、社会主义建设(1956-1966)
1、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三段话)(思想,建设道路,基本方针)(三个调动)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思想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中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
(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两个主要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两类矛盾的定义,转化和主导地位的矛盾)
(4)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的基本方法
(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总方针和6个针对问题的小方针)
(6)区分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的目的和意义(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中国化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三段,两个文章,三个方面)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六个要求2反,5补充,6发展)
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初步探索的意义(三个意义)(制度,中特,科社)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六个方面(一国情,两生产,两政治,一开放)
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形成条件
时代主题
历史依据
现实依据(实践基础)
形成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5)
十一届六中全会(4)
十二大(1)
十三大(4)
十四大(2)
南方谈话(一个帽子)
十五大(2)
2、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基本问题
(1)首要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
(2)社会主义本质(时间,地点,概括,两个方面)
(3)两条根本原则(制度和目标)
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理论的灵魂精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处于什么阶段
这个阶段是什么意思
这个阶段有两层论断
(3)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内容)
内涵(四个部分,2221)
要求,如何坚持(主要内容的部分)
路线的意义和重要性(两条线)
充实和完善(十七大,十九大)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生产力是…
(5)“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
翻一番
翻两番
翻一番
(6)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个不是一个是;实质的目的)
直接动力
判断标准(社会,国家,人民)
必要性(基本国策)
要求
开放范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学习内容(资本的现代文明成果)
原则(独立自主)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计划和市场的理论)
确立了改革目标
要点
不是标志
好的就结合
可以和制度结合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9)“一国两制”
主要内容
核心和前提
两制
制度
自治
不承诺放弃武力
靠台湾人民
提出的来源,运用的方法,问题的性质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3、历史地位(3方面)
继承
开篇
科学指南
三个代表
形成
国际
党的
中特伟大实践
历史地位(两个方面)
中特理论的接续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建,推中特事业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
形成
现实依据
实践基础
时代背景
历史地位
中特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全建康,推进社会现代的根本指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形成,内容,地位)
二、坚持和发展总任务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总任务)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本质和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梦的伟大意义
奋力实现中国梦(做到三个中国,实现…梦想)
2、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3、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导向
立足新发展阶段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
历史依据(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现实依据(雄厚物质基础)
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
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绿色(永续发展)
开放(国家繁荣发展)
共享(中特本质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
为什么要构建(国际大循环,两个战略抉择)
怎么样构建(一关键二最本质特征三释放内需潜力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三者关系
历史方位,指导原则,路径选择。现实依据,行动指南,战略选择。
三、五位一体
1、经济建设
坚持习经济思想
主要内容(理论结晶,最新成果,新境界,科学指南)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
根本(人民)
结构性(矛盾的两个方面)
重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低到高)
改革措施(动能转换,改革,人才,市场,市场供求结构)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过程(市场地位提升了)
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市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政府(8个方面,政府给市场最有力支撑和查漏补缺)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经济制度
内容
所有制层面
分配层面
发展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怎么对非公,4个民营经济的作用)
乡村振兴
必要性(主要矛盾最为突出,阶段特征很大程度表现)
意义
目标要求(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制度保障)
2、政治建设
坚持中特民主政治道路
人民当家做主是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核心)
坚持中特政治发展道路(两个要求,必须坚持,一个要做的,一个不要做的)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什么好(4个方面,国情,人类政治制度史,政治发展史,重要制度保障)
举措(人民…国家权利…人大。还要发挥人大在法治中的作用)
基本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社会主义民族协商。3句话)
民族区域制度(核心和两个基本原则)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个基层自治组织)
发挥社会主义民族协商作用
内涵(重大问题和实际问题,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重要性(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举措(推进,统筹推进。)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重要制度载体)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构成(长期过程中的人员和统一战线是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
重要工作(四个方面,政协,民族,宗教,大团结大联合)
3、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根和魂,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
4、社会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创新体制,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治安防控体制,心理服务体制,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5、生态文明建设(七个方面,人与自然,绿水青山,生态文明理念,民生福祉,系统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
四、四个全面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全面深化改革
(1)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全面改革的必要性(三个方面,世界,中国,党和人民)
坚持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五个三个方面,社会制度,党,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总目标
根本方向
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及其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运用制度)
二者关系(集中体现,相辅相成)
(3)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一个重要方法(内在要求),四个具体措施(上下联动,步伐,三个重要支点及其关系,与法治关联)
(4)推动全面开放(根本出路)
3、全面依法治国
4、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建总要求(原则,方针,主线,着力点,目标)
把党政治建设放首位
原因(三个原因,马克思政党,党建,成功经验)
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五个建设+反腐)
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1、总体国家安全观(宗旨,根本,基础,保障)
2、加快国防建设
习强军思想
科学内涵(十个科学内涵强军使命,强军目标,强军之魂,强军路径)
强军目标(三个要求,灵魂,核心,保证)
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3、一国两制
必须坚持“一国”“两制”(必须坚持,三个不允许破坏的(国家主权,挑战权威,渗透破坏))
祖国统一(5个原则,政治选择和九二共识。最佳方式,台独和干涉内政)
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坚持***外交思想
根本遵循(4个遵循,新外交继承和发展,最新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新型国际关系)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外交政策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涵(4个内涵,国家主权,人民根本利益,各国和世界的事情,和平解决)
坚定不移的奉行外交政策依据(两个依据,性质和国际地位出发。自信和自觉(传统文化,发展目标,发展大势))
中走和平外交的意义(三个方面,对谁都好,相互促进,抓住机遇)
新型国际关系
科学内涵
内涵(三个“新”)
三个“新”核心(维护联合国宪章,维护安理会责任)
基本主张(四项内容,出发点和外交工作布局,全球治理体制,法律工作)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体思想
核心
一带一路
核心内涵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共同体内容
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实现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是…
中特社会最本质特征
中特最本质特征:党的领导(3个原因,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中特制度最大优势:党的领导
原因(创建者,根本保障,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