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阶段历史-夏商周
高中学生党快看过来!这张思维导图对夏商周的内容知识进行了一个整理,适用于初高中阶段的学习使用,赶紧学习起来吧!
编辑于2021-07-28 11:32:18夏商周
1. 主题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与科技文化发展
农业
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集体劳作(千耦其耘,十千为耘)虽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但有利于提高功效,古代田庄经济也采用集体劳动的方式
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的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土地制度:井田制度:土地国有制
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国王所有;土地层层分封,不允买卖转让,受封者还需缴纳贡税;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与庶民集体耕种,集体耕种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形式;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的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内容:井田中央一区为公田,由贵族占有,四周土地为私田(使用权),是分授给村社成员的份田,收获归己,公田由成员集体耕种,收获归贵族。
含义:实质上是国王代表的奴隶主贵族的土地私有制
瓦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式微,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
瓦解过程:各诸侯国为了刺激生产积极性,增加剥削了,先后进行税制改革打破了井田制中公田与私田的界限,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1.春秋前期,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
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按田亩实数收税
历史事件
早期农业生产状态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生产工具:1.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青铜农具,农业生产中少量使用。2.石器和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生产力提高.3.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4.农作物丰富,西周时期有粟稻黍稷麦桑麻
官营手工业
指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使用的生活用品。
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和协作,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技艺的提高
不足: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使用,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进行经济剥削,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重要成就
冶金业:1.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西周末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时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等
制瓷业:商朝已经烧出原始瓷器
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1.商朝已有织机2.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商朝人已善于经商闻名,在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
科技文化
夏朝的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距今约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篆刻在甲骨,陶器,青铜器上,后又使用竹子,木筒,缣帛做书写材料)
1、原始时期的绘画艺术,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鹳鱼石斧图》是杰出代表作品。除彩陶画,还有壁画,岩画,地画,主题多种多样。2.夏商周时期的绘画作品主要以人物肖像画为主,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舞蹈:1.夏商宫廷舞产生2.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
诗经的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风的内容丰富,真实而深刻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首
西周
周朝简述:周族起初生活在今陕西关中地区,于商朝后期兴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伐纣,建立周国,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如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西周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西周封邦建国
西周三百年历史,最重要者为封建政体之创兴。 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 实际需要逐步逼桚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於政治组织富於一种伟大气魄之表见。——钱穆《国史大纲》 (周朝封邦建国原因是其当时的政治形势所要求的) “武王灭纣以后,并不能将殷人势力彻底铲除,因此仍封纣子禄父【即武庚】于殷”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度(即封邦建国)
原因:无法对统治下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历史事件:1.武王灭纣以后,并不能将殷人势力彻底铲除,因此仍封纣子禄父【即武庚】于殷 2.鲁、燕、齐诸国,始封皆在成周之南 3.周公亲自东征,杀管叔。定乱,乃重定封国。
实行分封制度的目的:对西周境内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以此来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抑或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分封制的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分封的对象
同姓亲族(占主体):主要封国有鲁燕卫晋吴
异姓诸侯(姻亲,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主要封国有期宋许陈楚
分封的情况:同性亲族的封地获封于富庶之地抑或战略要地,分封时不仅土地,多有大量的物资与人口;异性诸侯国的情况则不尽相同,周人还把殷商遗民强制迁徙于姬姓封国内,以利监管便于管理。
诸侯的权力与义务
义务:1.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重要官职任免需承报周王批准。2.派兵戌守王畿或随王出征,承担各种军事义务。3.定期朝觐和缴纳各种赋税(赋税包括当地特产,人口与俘虏等),还需经常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权力:1.在自己的封地里进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等
分封制所产生的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制度的作用: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区域,促进对边远地区的管控。3.国家政权机构趋于严密,维持了西周政权的长期稳定。3.有利于促进各地文化的整合与交流,有利于后世形成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
分封制度的弊端:诸侯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有诸侯国势力日渐强大以后威胁西周王权的隐患。
宗法制度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同构),是”家“与”国“的统一。: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内容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
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和权力身份,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为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
大小宗体系(大宗,小宗体系):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诸侯相对于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相对于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 小宗要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 大小宗关系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规定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通过血缘的亲疏确定权力的大小
影响
积极
对当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世袭制,分封制一起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对后世:有利于形成尊宗祭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有益于社会的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加强。
消极
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度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理性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盛行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作用: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国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自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
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度
内容
”礼“是指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名目繁多,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的工具
”乐“是指音乐,舞蹈等与礼制相匹配的艺术方式和意识规范。
作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发生。
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相互补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基础,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关系的松弛,宗法制及以其为基础建立的分封制必将崩溃。
世卿世禄制度
内容:西周各级贵族不仅世袭所占有的土地和人口,还世袭其职务和待遇
西周的历史事件
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周)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 ——《史记·周本纪》
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动摇了西周的统治
西周时期的经济与夏商时期都属于奴隶制社会,故其经济与科技文化发展一并一起整理
史记载殷帝王有名字世次,无年数,略如夏代。史记殷本纪:自契至汤, 十四世,【国语周语:“玄五勤商,十四世而兴。”荀子成相:“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 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皆与史记合。】汤至纣三十一帝 【除太乙为三十帝。】十七世。【三代世表、古今人物均作十六世。】
17代30位王
中国古代文明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
秦朝
战国
汉朝
三国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商朝
商朝简述:约公元前1600年前,商部族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政治势力与影响范围东到大海,西及拢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众伐纣,牧野之战纣王大败,商朝灭亡。
商朝的政治制度:
内附与外服制度
一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内服: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
外服: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由于附属国是因为商王朝的武力而臣服,因此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各附属国基本各自为政,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甚至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王位世袭制
宗法制: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家长制度,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西周
商朝时期的经济
农业
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
特点
奴隶集体耕作(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国王所有
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土地不可以转让或买卖,受封者还需要缴纳赋税
耕地阡陌纵横,形如井字
含义:这种土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国有制,而是国王代表奴隶主阶级占有土地的土地私有制度
生产情况
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生产工具:1.已出现青铜农具,较少使用。2.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的普遍使用
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据此,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利用率大大提高
农作物种类:根据李民教授《殷商社会生活史》研究应为汉代人的解释。其一说是"黍、稷、麦、稻、菽";二说是"黍、稷、麦、菽、麻"。
农业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走向定居,也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发展
分封制度:商朝时期已经有了分封制度
官营手工业:~指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使用的生活用品。
其利用国家权力,征调能工巧匠,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发达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撑
冶金业:青铜铸造处于繁荣时期,例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制瓷业: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丝织业:商朝已有织机,可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业:商朝时期,已经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夏朝
政治
夏朝政治制度简述:公元前2070年,中古代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其有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其第一任君主及其创立者为鲧禹,其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在夏朝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王,下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夏朝于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灭亡。
名词解释
历史事实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客观进程,它包括了历史上各种人物和各种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相比于历史事件来说,历史事实对于历史的记载更为丰富。
历史事件,只是指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所有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构成了整个历史的大体结构,相比于历史事实来说,它显得更为骨干。
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传递”历史。 这种传递,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也包括历史叙述主体个人意识的传递。
“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历史现象指历史运动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历史本质的外部表现。 历史现象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任何一个历史过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它们的发展变化无一不是通过历史现象表现出来的。 历史现象和历史本质是构成一个历史事物的两个基本的要素。
历史事物的本质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不易改变的阶级性和社会性质,是历史事物本身 固有的根本属性。
根据历史高考考纲精神纂写相关知识点整理
1.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论述
2.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
3.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4.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5.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6.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中心主题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与科技文化发展
农业
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集体劳作(千耦其耘,十千为耘)虽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但有利于提高功效,古代田庄经济也采用集体劳动的方式
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的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土地制度:井田制度:土地国有制
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国王所有;土地层层分封,不允买卖转让,受封者还需缴纳贡税;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与庶民集体耕种,集体耕种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形式;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的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内容:井田中央一区为公田,由贵族占有,四周土地为私田(使用权),是分授给村社成员的份田,收获归己,公田由成员集体耕种,收获归贵族。
含义:实质上是国王代表的奴隶主贵族的土地私有制
瓦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式微,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
瓦解过程
子主题
子主题
官营手工业
商业
科技文化
官营手工业:~指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使用的生活用品。
其利用国家权力,征调能工巧匠,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发达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撑
冶金业:青铜铸造处于繁荣时期,例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制瓷业: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丝织业:商朝已有织机,可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业:商朝时期,已经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史记载殷帝王有名字世次,无年数,略如夏代。史记殷本纪:自契至汤, 十四世,【国语周语:“玄五勤商,十四世而兴。”荀子成相:“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 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皆与史记合。】汤至纣三十一帝 【除太乙为三十帝。】十七世。【三代世表、古今人物均作十六世。】
17代30位王
西周
周朝简述:周族起初生活在今陕西关中地区,于商朝后期兴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伐纣,建立周国,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如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西周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西周封邦建国
西周三百年历史,最重要者为封建政体之创兴。 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 实际需要逐步逼桚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於政治组织富於一种伟大气魄之表见。——钱穆《国史大纲》 (周朝封邦建国原因是其当时的政治形势所要求的) “武王灭纣以后,并不能将殷人势力彻底铲除,因此仍封纣子禄父【即武庚】于殷”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度(即封邦建国)
原因:无法对统治下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历史事件:1.武王灭纣以后,并不能将殷人势力彻底铲除,因此仍封纣子禄父【即武庚】于殷 2.鲁、燕、齐诸国,始封皆在成周之南 3.周公亲自东征,杀管叔。定乱,乃重定封国。
实行分封制度的目的:对西周境内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以此来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抑或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分封制的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分封的对象
同姓亲族(占主体):主要封国有鲁燕卫晋吴
异姓诸侯(姻亲,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主要封国有期宋许陈楚
分封的情况:同性亲族的封地获封于富庶之地抑或战略要地,分封时不仅土地,多有大量的物资与人口;异性诸侯国的情况则不尽相同,周人还把殷商遗民强制迁徙于姬姓封国内,以利监管便于管理。
诸侯的权力与义务
义务:1.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重要官职任免需承报周王批准。2.派兵戌守王畿或随王出征,承担各种军事义务。3.定期朝觐和缴纳各种赋税(赋税包括当地特产,人口与俘虏等),还需经常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权力:1.在自己的封地里进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等
分封制所产生的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制度的作用: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区域,促进对边远地区的管控。3.国家政权机构趋于严密,维持了西周政权的长期稳定。3.有利于促进各地文化的整合与交流,有利于后世形成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
分封制度的弊端:诸侯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有诸侯国势力日渐强大以后威胁西周王权的隐患。
宗法制度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
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和权力身份,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为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
大小宗体系(大宗,小宗体系):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诸侯相对于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相对于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 小宗要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 大小宗关系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规定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通过血缘的亲疏确定权力的大小
特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同构),是”家“与”国“的统一。: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影响
积极
对当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世袭制,分封制一起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对后世:有利于形成尊宗祭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有益于社会的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加强。
消极
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度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理性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盛行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作用: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国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自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
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度
内容
”礼“是指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名目繁多,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的工具
”乐“是指音乐,舞蹈等与礼制相匹配的艺术方式和意识规范。
作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发生。
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相互补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基础,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关系的松弛,宗法制及以其为基础建立的分封制必将崩溃。
世卿世禄制度
内容:西周各级贵族不仅世袭所占有的土地和人口,还世袭其职务和待遇
西周的历史事件
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周)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 ——《史记·周本纪》
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动摇了西周的统治
西周时期的经济与夏商时期都属于奴隶制社会,故其经济与科技文化发展一并一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