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作品简介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经典常谈
作品简介
语言特色
他在书中多用亲切的口吻“讲古”,比如将古籍中关于“仓颉造字”的简单记载改写成生动有趣的传说,引人入胜。《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谈临终时对儿子司马迁的殷切嘱托,经过他的翻译,语言明白晓畅、打动人心。
经史子集
走进名著之经典常谈
作者简介
作者信息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作品
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三·一八惨案后,他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
内容概括
《经典常谈》是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学者朱自清所著的传统经典普及读物,共十三篇,内容涵盖了古代典籍的几大主要门类。最后阐述诸子百家和集部的辞赋、诗和文。朱自清博采众长,去伪存真,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讲述典籍的著者、主要内容、版本源流以及研究成果等,一步步引领读者深入典籍的宏伟殿堂,感受经典的价值和魅力。
主题思想
实用性:书中提供了阅读经典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包括诵读、背诵、摘录、注释、比较、赏析等方法,指导读者如何有效学习和消化经典。
教育意义:朱自清先生将经典视为教育的基础,认为它们对于培养人的品德、智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价值:书中强调了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认为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国精神的支柱和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