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笔记
《枪炮、病菌与钢铁》 读书笔记
一、 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
1. 人类社会的起跑线
公元前11000年,某些大洲上的族群是否已经领先于其他大洲的族群?他们是否已占有明显的优势?
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700万年前)
非洲南方古猿、能人和直立人(250万年前)
智人(50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13万年前)
随后发生跳跃式演化,触发它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的位置在哪里?见《第三种黑猩猩》
2. 历史的自然实验
波利尼西亚群岛能告诉我们什么?不同岛屿上的社会之间,哪些差异是需要解释的?
环境
岛屿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冷的极地气候。
地质类型:珊瑚环礁、石灰岩岛、火山岛、大陆岛。
海洋资源:浅海、暗礁。
面积
地形破碎化程度
隔绝程度
生计
渔获
采集野生植物、贝类、甲壳动物
捕捉陆栖鸟和繁殖季节的海鸟
食物生产
人口密度与政治单元大小的差异对波利尼西亚各地的社会有何影响?
3. 卡哈马卡的冲突
少数人征服多数人
二、 食物生产的兴起与扩散
1. 农民的力量
越多的卡路里能养活越多的人
培育植物对于土地利用率比狩猎-采集要高很多
家畜
肉
奶
肥料
犁地
定居
人口密度增加
专家
2. 历史上的有与无
测量食物的起源和时间,确认该品种是当地驯化还是外来品种。
3. 下田好,还是打猎好?
误区
1||| 食物生产是被发现或发明的
2||| 狩猎-采集生活和生产食物的行当必然泾渭分明
3||| 食物生产者积极管理土地,而狩猎-采集者只是收集土地上的野生动植物
影响因素(觅食)
1||| 卡路里
2||| 口味
3||| 价值观(声望)
由狩猎-采集转变为食物生产的原因
1||| 可获得的野生食物越来越少
2||| 驯化植物的回报越来越多
3||| 生产食物的技术不断改进
4||| 人口密度上升与食物生产兴起的双向关联
5||| 人口密度高,可凭借数量优势驱逐或消灭狩猎-采集者
4. 杏仁的前世今生
挑选植物
1||| 人工挑选
2||| 野生植物的种子传播机制
3||| 发芽的抑制(避免所有种子同时发芽导致灭绝)
4||| 繁殖方式(自体繁殖)
不同作物发展顺序
小麦、大麦和豌豆
果树和坚果树
苹果树、梨树、李树和樱桃树
5. 是苹果的问题,还是印第安人的问题?
加利福利亚、欧洲、澳大利亚温带地区、非洲近赤道地带等土地肥沃、条件优越的地方,为什么没能自行发展出农业?此外,就农业发生地而言,有的一马当先,有的则远远落在后头,为什么发展时间有这么大的差别?
当地人
既有野生植物
肥沃新月地带优势
1||| 气候(地中海气候)
一年生作物
2||| 作物的野生始祖繁盛且多产
3||| 雌雄同株自花传粉的植物比例很高
欧亚大陆西部的地中海气候优势
1||| 面积最大
2||| 气候多变,这种气候差异有益于植物群的演化
3||| 海拔高度和地形多样
4||| 生物环境的多样,除了可驯化为作物的植物资源丰富,还有许多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可供驯化。
5||| 那里的狩猎-采集生活形态竞争力较弱
6. 斑马、不幸福的婚姻与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非洲、美洲、澳大利亚这些彼此差异很大的族群,难道有什么同样的文化因素影响了他们在驯化动物方面的表现,而欧亚大陆的族群就没有这种障碍?
1||| 非欧亚族群很快就接受了在欧亚大陆被驯化的动物
2||| 豢养宠物是人类的天性
3||| 历史久远的14种家畜驯化起来都很快
4||| 其中一些家畜在不同的地方被驯化过多次
5||| 现在进一步驯化东旭的尝试取得了有限的成功
全世界有148种大型陆栖野生食草哺乳动物曾有希望成为家畜,但只有14种通过了考验。为什么其他134种都失败了?高尔顿所谓“注定永远是野生动物”的条件为何?
1||| 饮食习性
食物链之间的生物量转化效率很低,喂养一头1000磅的牛,需要1万磅的玉米。
2||| 生长速度
3||| 人工环境中繁殖的困难
有些动物不喜欢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性行为
4||| 性情凶残
5||| 容易恐慌的性情
6||| 社群结构
7. 大陆轴线——历史的伏笔
东西轴线气候相近,作物传播速度快;南北轴线气候差距大,作物传播速度慢,或难以传播。
三、 从食物到枪炮、病菌与钢铁
1. 牲畜的致命礼物
人和动物接触(性交、饮食、触摸等)导致动物身上的病菌传到人体。
传染病的特征
1||| 传播速度惊人
2||| 以“急症”的面貌出现,很快就可致人死地,但大难不死,则没多久就可康复。
3||| 痊愈的幸运者能产生抗体,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复发,也许终其一生不会再受到感染。
4||| 这些疾病往往只在人类社群中发展,致病的微生物无法在土壤或其他动物身上存活。
病菌从感染动物演化到人类社群的四阶段
1||| 直接传染
2||| 源于动物的病原体已可在人类社群之间传播,成为流行病。
3||| 以动物为宿主,后转入人体的病原体,并未绝迹。
4||| 在人类社群生根,成为人类专属传染病。
2. 蓝本和借来的字母
为什么肥沃新月地带的文字传到了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半岛,而墨西哥的文字却没有传到安第斯山脉?此外,文字系统的传播方式,是一地照搬另一地的文字,还是受到其他地区文字的启发,自己发明了文字?有了适合一种语言的文字系统,如何发明出适合另一种语言的文字系统?
传播方式
蓝本复制
理念传播
3. 发明为需求之母
世界史的基本模式,会不会因某些天才没有在某时某地出生而发生有意义的变化?
1||| 技术的发展是累积式的,而不是英雄凭空创造。
2||| 技术发明了之后,才产生用途的问题,而不是现有需求,再有发明。
究竟哪些条件或特质能让新发明受到社会的欢迎呢?
1||| 比起既有的技术,新技术有较高的经济利益。
2||| 社会价值与声望
3||| 与既得利益的兼容程度
4||| 新技术的优势是否容易看到
4. 从人人平等到盗贼统治
各种制度是同时出现的,还是有先后之别?
比较组织程度不同的现代社会
研究考古证据与史料,观察过去的社会。
观察一个社会中的制度如何变迁
如果统治者既想要锦衣玉食,又希望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他们该怎么做呢?
1||| 解除平民的武装,武装掌权者。
2||| 多分点贡品给平民
3||| 使用垄断的武力来保障人民的幸福,包括维持公共秩序并制止暴力。
4||| 利用意识形态或宗教给人民洗脑
以国家或宗教的名义发动战争的狂热者之所以是特别危险的对手,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愿意赴死,而是因为他们愿意用一小部分自己人的牺牲来换取与自己信仰不同的敌人的灭亡。
食物从三个方面塑造了复杂社会的特征
1||| 食物生产可以季节性地为复杂社会提供劳力
2||| 食物生产带来的盈余食物使经济专业化和社会分层成为可能
3||| 食物生产使人们可以过上定居的生活
四、 环游世界
1. 亚力的族人
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澳大利亚,而不是澳大利亚征服了欧洲呢?
新几内亚土著受到的限制
新几内亚高地上发展出来食物生产农业,却没有生产出多少蛋白质。
高地上耕地面积有限
人口稀少
2. 中国——东亚之光
3. 开往波利尼西亚的快船
4. 两个半球的碰撞
为什么所有重要的历史里程碑在美洲都树立得比较晚呢?
起步迟
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有限
传播屏障
美洲人口稠密的地区较少
欧洲人侵入美洲时的优势
人类早就在欧亚大陆上生活
欧亚大陆的食物生产效率高,原因在于可驯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动物资源比较丰富。
欧亚大陆内部的地理、生态屏障没有那么难以逾越,不至于妨碍大陆内部的交流。
5. 非洲是怎么变成黑人的非洲的?
原本有多种人,但是随着与欧亚大陆接触程度的不同,发展不同,经过各种手段(战争等)成为现在的样子。
6. 日本人是什么人?
绳文人和弥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