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对比分析
针对对比分析产生的背景,内容,步骤,意义,局限等方面进行整理,通过一些举例加强对比分析的理解。
针对偏误分析的产生背景,理论提出,以及主要内容,步骤,意义及局限等方面进行整理,其中还包括一些事例,便于理解偏误分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产生的背景
对比分析思想的提出
时间
1945年
人物
Charles Fries
标志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内容
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找出预测和预防学习者错误的方法
最有效的教材——母语和目的语的描写与对比
对比分析假说最初表述
1957年
Robert Lado
《Languistics Cross Culture》
母语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对比
预测和描写困难
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
对比分析的主要内容
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
母语负迁移
母语语言形式,意义,文化的迁移
母语干扰=错误原因
差异=困难
对比分析的分析方法
对比
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系统,文化……
分析
对比分析的核心思路
理论假设:语言迁移
对比母语系统和目的语系统差异
预测/解释错误
对比分析的两种观点
强势说
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
母语干扰是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甚至唯一原因
学习者难点=(语言,文化……)的差异
弱势说
对比的功能不在于预测,因为错误在所难免
对比的功能在于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强势说<弱势说
对比分析的步骤和难度等级
步骤
描写
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系统进行细致描写
选择
综合错误找出造成学习者学习困难的语言项目
比较
对选择好的语言项目进行细致分析和对比,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预测
在对比的基础上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的方面进行预测
难度等级
两种语言中语音成分相同
母语中两项在目的语中合为一项
母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目的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形式
母语中的某种语言项目在目的语中具有相对应的项目,但在形式和分布上均存在差异
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母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形式
母语中的一个语言项目在目的语中分成两个以上的语言项目
对比分析的局限
实证研究+教学实践
基本假设
强势说核心思路
比较→预测
对对比分析的重新评价
对比分析的意义
对比分析仍然是观察和分析学习者语言系统的良好起点
对比分析的争论焦点
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母语迁移
关于母语迁移的新共识(Corder1978)
语言迁移并非简单行为过程,而是带有人主动参与的心理过程。
语言偏误由多种原因引起,母语干扰只是其中原因之一。
语言迁移并非或有或无,否定母语迁移不符合实际。
语言迁移在两种语言比较相近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知识不够的时候,会利用第一语言的知识了解第二语言,以达到交际目的。
母语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
对比分析和对比的方法
对比分析理论
理论体系
对比分析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