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0华南师范715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思路
2020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全题型导图解析,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帮助考研的小伙伴快速掌握文学史的考点知识,助力您通关考研,快来码住,上岸妥妥的!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全题型导图解析,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快来码住,上岸妥妥的!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全题型导图解析,含有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快来码住,上岸妥妥的!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全题型导图解析,含有简答题、论述题、诗文赏析、现当代阅读等知识点。快来码住,上岸妥妥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2020华南师范715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思路
填空题
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
《庄子》
“七体”的开山之作
《枚乘》
被誉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
《登池上楼》
“池边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李白生年
公元701年
“诚斋体”指
杨万里的创作
孔尚任籍贯
山东曲阜人
《花间集》共10卷,收录了晚唐到五代的18位词人
500首词
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作者
纪君祥
明代最杰出的神魔小说
《西游记》
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
中国“三大显学”
甲骨学
王国维
郭沫若
敦煌学
红学
蔡元培
胡适
巴金“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围城》
作者
钱钟书
借鉴
《儒林外史》
内容
反映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
立志要做“地摊文学家”的现代小说家
赵树理
简答题
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
主导风格
沉郁顿挫
沉郁
感情悲慨壮大深厚
深挚
沉雄
郁结
抑塞
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指内容和情感
顿挫
声调的抑扬起伏
感情表达的波澜起伏,富有层次和节奏
侧重表现形式
“沉郁”和“顿挫”联系
唯感情聚集得沉郁,非顿挫不足以尽之
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
形成原因
动乱的时代
个人的坎坷遭遇
长期的生活磨难
举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情基调
悲慨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鲁迅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一书兼二体
简单记事的短篇
精心结撰、记叙详尽而委曲的长篇
增强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
更加重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
许多篇章带有诗化倾向
叙事中运用了诗句、诗意
小说的人物、情节多是意象化
含蓄朦胧
不易捉摸
保持文言体式的基本规范
叙述语言平易简洁
人物语言灵活多样
闻一多诗的”三美“理论理解
格律是诗的必要
提出建立“新格律诗”
音乐美
和谐、悦耳的节奏
继承中国古典诗词“顿”
借鉴西方十四行诗“音步”
最满意的试验《死水》
每行诗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声律整齐而不呆板
绘画美
词藻力求美丽、富有色彩
《死水》中 大量运用”翡翠、罗绮、云霞、绿酒、白沫“等极具色彩冲击力的词
建筑美
节与节之间要匀齐美观,行与行之间要均齐工整
《死水》中每节四行,每行九个字
曹禺《雷雨》戏剧结构艺术
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使用”三一律“结构形式写成的多幕剧
以周朴园为中心
将过往历史压缩在现实情境中
将外部社会矛盾压缩在周公馆内部矛盾中
将侍萍一家的矛盾压缩在周朴园一家的矛盾之中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性格因素
社会环境
人性特点
着眼”现在“回顾”过去“
30 年前的矛盾,一天的冲突
揭示封建资本家庭罪恶的历史根源
揭露中国旧家庭和旧社会的弊害深广
论述题
《史记》的体例、特色和价值
体例
纪传体
十二本纪
十表
八书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特色
编排人物传记
合传
分传
叙事追根溯源
驾驭材料的超强能力(条理清晰)
头绪众多的历史时间
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
价值
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世作家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写作手法具有深远实用的借鉴意义
曲折的情节
栩栩如生的人物
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等
“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意义
文学观念
批判”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陈独秀批判旧文学不反映人生、社会,不能”抒情写世“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提倡为人生的以真为主
文学内容
体现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
陈独秀1917年《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反封建
语言和形式
用白话文写作
吸收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
世界意义
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走向自由开放
是世界文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赏析题
赏析贺铸的《青玉案》
词牌名由来
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创作时间
词人晚年退隐苏州所作
赏析诗歌
上片:深情目送美人离去的惆怅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美人走路的姿态轻盈
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去“点明怀念之人永远来不了
”锦瑟年华谁与度?“深情喟叹
传达孤寂、苦闷的心境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想象美人去处的场景
“只有春知处”
“知”将春拟人化
生动含蓄揭露寂寞、思恋之情
下片:写美人去后的无限愁情
“碧云冉冉”伫立良久,直至暮色降临
“试问闲愁都几许?”
“闲”,漫无目的、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问三叠答,将抽象变形象
既是博喻,亦是因景见情
总结
表达沉沦下僚、怀才不遇
全诗虚写相思,实写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结合小说选段分析审美意蕴
选段来自鲁迅《狂人日记》
内涵
表面是荒诞不经的狂人神经质的精神幻想
实际是敢于向传统挑战的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
“彻底反封建的第一声春雷”
意义
思想是启蒙的
与绝望抗争是鲁迅源于启蒙而高于启蒙的精神特征
结论是悲剧的
个人越是清醒,他的行动和语言越是受到限制,越是无法施加影响改变庸众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弟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 可仍然是吃人的弟弟! …………………………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 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