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选必1第一章内环境及其内环境稳态
这是一篇关于内环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作用,理化性质,成分,组成及其关系,概念。
编辑于2024-08-12 23:08:23内环境
概念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易错点
1.单细胞生物无内环境;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3.细胞内的物质和细胞膜上的物质也不属于内环境。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生理过程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2.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的结合4.激素调节过程,部分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生理过程
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DNA聚合酶)、消化酶、载体、受体、纤维素、麦芽糖、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等
组成及其关系
成分
成分比较
相同点:血浆、组织液、淋巴都是一种盐溶液,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区别: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血浆的成分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
代谢废物:尿素
气体:氧气、二氧化碳
调节物质:胰岛素、维生素
理化性质
渗透压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物质的量浓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组织水肿的成因:
酸碱度
人体血浆的PH值为7.35-7.45
温度
内环境成分与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
作用
多细胞生物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
基础:机体内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行
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原因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变量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稳态失调的实例
高原反应
中暑
失温
热射病
空调病
尿毒症
糖尿病
发烧
严重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