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底层逻辑-第1章
这是一篇关于第1章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3.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2.人性、道德和法律,1.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编辑于2024-08-22 15:04:02第1章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1.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①法学家的对错观
②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③商人的对错观
小提示 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 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 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2.人性、道德和法律
人性只涉及两点:生存和繁衍。这两点无善无恶
经过多年的进化,人类的社会属性部分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范。这套规范,就叫作“道德”。
每个时代的人都会给道德中的社会规范“画一条最低的线”——底线,这条底线就是法律。
小提示 人性,来自“自私”的基因。 道德,是为了群体的繁荣,最后促进个体的生存、繁衍,大家共同达成的“社会契约”。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
3.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博弈的智慧:天黑路滑,社会复杂。江湖险恶,人心叵测。我们需要博弈,更需要博弈的智慧。也许最明智的处世之术就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世浮沉。
定力,是人生的智慧——最终的胜利,常常是时间的胜利,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选择一个,放弃其他。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但放弃有时比选择更重要。我们应勇敢选择,然后享受好处,承担坏处。
小提示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来自哪里?来自是否拥有智慧,以及拥有什么层次的智慧。 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层智慧,定力是第二层智慧,选择是第一层智慧。如何博弈,如何保持定力,如何做出选择,都决定着人生的走向——选择做某件事情,凭借长期主义形成自己的定力,和这个世界重复博弈。 希望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都能全身而退,实现多方共赢;能拒绝诱惑,保持定力;能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能拥有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
学李白,也要学杜甫(即要兼听)
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验证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一个经济学观点,不仅要看你是否认同能证明它的例子,更要看你是否理解能推翻它的例子。
每个理论都有前提:记住每个理论的前提,是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素养。
小提示 如何学好经济学?一是学李白,也要学杜甫;二是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三是记住每个理论都有前提。只有这样,你学的才不是“黑板上的经济学”,才是既能抽象于真实世界,也能还原于真实世界的“有用的经济学”。 经济学家的工作,比数学家的复杂太多。只有这样学习经济学,你才不辜负他们卓越的努力。 其实,何止是经济学。所有不是基于公理体系的学科,都是一样的。 所以,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我希望你能先记住三句名人名言。 第一句是菲兹杰拉德说的:“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这样,你才会懂得,学李白,也要学杜甫。 第二句是罗曼·罗兰说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这样,你才有勇气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然后继续用这个模型。 第三句是查理·芒格说的:“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这样,你才能时刻提醒自己,每个理论都有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