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教育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
这是一篇关于学前教育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二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
编辑于2024-09-05 22:07:51学前教育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
库森
生平简介
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19世纪比较教育借鉴时期的代表人物。
对普鲁士与法国教育的比较研究
初等教育的比较研究
1831年赴德国考察其教育状况,递交考察报告《关于德意志各邦,特别是普鲁士公共教育状况的报告》,其中详细描述和分析了普鲁士的初等教育,为法国1833年制定的《基佐法》提供了许多借鉴的观点
中等教育的比较研究
1831年-1834,库森先后发表了三篇有关普鲁士中等教育的论文,在全面评述普鲁士的中等教育的情况下,将其与法国的中等教育相比较
比较教育的主要思想
j借鉴经验的前提:一是确定法国人已清楚地认识特定需求;而是要描述国外满足类似需要已证明是成功的东西
资料收集的程序:外国学校制度的组织,包括结构、法律和课程;并置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结论,并提出本国改进的建议,即“借鉴”
比较研究的标准:在进行两国比较时,研究者应当选择一种比较对象之外的参照物,作为衡量比较对象孰优孰劣的标准
萨德勒
生平简介
英国教育家,是比较教育全新时代的开创者,他结束了以移植和借鉴为特征的比较教育奠基时代
比较教育思想
比较教育目的论
通过调查研究国外的教育状况,从别国的经验中寻求改善本国教育实践的措施或策略
比较教育方法论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方法论结束了以借鉴和移植为特征的比较教育的点击时代,为以历史发为主要特点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基础,推动比较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强调学校和社会之间存在着能动的关系,研究者应当将学校置于整个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来研究,关注那些与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全面性
康德尔
生平简介
康德尔是原曼彻斯特大学美国研究教授、研究所所长,他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比较教育理论,提出了系统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权威性的比较教育学家之一
比较教育思想
比较教育目的论
"报道——描述“的目的,即提供实时,发展教育思想
“历史——功能”的目的,即了解教育问题在特定民族背景下的原因
“借鉴——改善”的目的,即借鉴别国的经验,以改善本国乃至世界的教育
比较教育方法论
民族主义(nationalism)
不管是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都应该不厌其烦地宣扬国际主义精神,以化解民主义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伤害
民族性(nationalcharacter)
民族性是教育制度的基础
因素和力量(factors and force)
比较教育研究者应该努力阐明影响课程内容、英才教育等这些教育问题背后的政治理论、社会哲学、地理位置和气候以及国家的各种传统等社会文化因素和力量
汉斯
生平简介
出生于俄国,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是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重要代表人物
历史——因素分析法
历史法
比较教育的目的“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研究(形成教育制度)的因素,比较各国解决由这些因素产生的问题的方法”
因素分析法
自然因素:种族因素、语言因素、地理因素、经济因素
宗教因素:汉斯以欧洲三种宗教——基督教、东正教、新教为例来阐释宗教对教育的影响
世俗因素: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
历史法和因素分析法的关系
l历史法代表了考察教育问题的一种纵向的、动态的维度;因素分析法则代表了一种对问题进行横向解析的维度。这两种方法是一种纵横交错、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卫 菲利普斯
生平简介
在国际与比较教育领域,目前开展国际教育政策转移研究的领军人物
比较教育思想
教育转移的谱系
第1类 被强加的(imposed):
指强大的极权主义、独裁统治的政府强制另一个国家采取某种教育政策。
第2类 外在约束下的要求(requiredunderconstraint):
指占领国强制被占领国接受外国的教育理念和政策。
第3类 外在约束下的协议(negotiated under constrint ):
指根据某此双边或多边协议,- 一个国家同意在一一定条件 下参照另一国家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来改变本国的教育体制。
第4类 主动借鉴 (borrowed purposefully):
指一个国家 带着明确的目标,主动引进其他国家的教育政策或实践。即一个国家通过主动学习外国经验来改革本国教育。
第5类 广泛影响下的引进(introduced through influence):
指吸纳某些广泛传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育借鉴的四步模型
教育借鉴的案例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大卫 菲利普斯认为教育借鉴的四步模型有助于比较教育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教育借鉴这个复杂的过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所产生的复杂而重要的跨国影响,但同时他也提出这个模型需要用不同国家的实践来检验。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这个理论框架
第二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
功能主义理论
概述
功能主义的发展以生物科学的的有机系统模型为依据,它是根据在特定社会文化系统中所发挥的功能,对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结构功能主义与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中的结构功能观
非常重视研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互动关系
非常重视研究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及其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非常重视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比较教育方法论中的结构功能主义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
z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共同的研究方法
事实与价值应当分离,即遵循科学研究“价值中立”的原则
拒斥历史解释,对社会控制和预测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政治、价值伦理等问题的关注
对结构功能主义影响的评述
贡献
结构功能主义持有一种教育正向功能观,这不仅可以鼓舞人们的教育热情,而且也促进人们更加卓有成效地利用教育来推进社会发展
结构功能主义带来了比较教育方法论的转变,他们在强调将教育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进行考察的同时,也强调结构——功能的因果分析
局限
w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
结构功能主义的应用,实质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的权益;结构功能主义使比较教育的研究集中关注学校教育的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结果,而排除学校教育的认知结果或教育过程
冲突理论
概述
冲突理论是存在于现当代西方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学科中的一股以社会冲突现象为研究对象的重要的社会思潮,是关于如何应对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的社会学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主要分析“是什么驱使社会前进”,以及冲突对社会的功能
冲突理论与比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