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制度学习笔记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六节教育制度讲述了教育制度的概念、发展、影响因素、我国当代的学制、义务教育制度等。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目的的思维导图,包括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作用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思维导图,包括人的发展概念、人的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制度,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以及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的颁布
非制度化教育-理念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构建学习型社会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终身学习)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学校建立的依据)
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学制(双轨制)
最早在欧洲形成
一轨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自上而下,结构是大学-中学
一轨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自下而上,结构是小学-职业学校
互不相通 互不衔接 最初甚至不相对应
单轨学制(单轨制)
最早在美国形成
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教学系统中学习,小学-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分支型学制(分支制、中间型学制)
最早在苏联建立
介于单轨与双轨之间的学制
基础教育阶段是共同的,后分流,一部分继续接受普通教育,一部分接收职业教育后就业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始于清末
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
第一个正式颁布的现代学制,没有实行,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1903年以日本为蓝本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男女不得同校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
倡导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课程,充实自然课程,改学堂为学校
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
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我国当前的学制
层次结构上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类别结构上-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特殊教育
形态上-我国实行的是分支制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学制的改革与发展)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义务教育制度
概念-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特点-强制性(本质特点,又叫强迫性或义务性)、免费性、普及性、公共性(国民性)、基础性
资本主义社会率先开创了义务教育制度。德国(当时的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通过的,标志着我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