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体寄生虫学》第12章 纤毛虫思维导图
你知道吗?结肠小袋纤毛虫是一种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寄生虫!它属于动基裂纲毛口目小袋科,1857年首次被发现,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这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包括包囊和滋养体两阶段。滋养体通过分泌透明质酸酶和机械运动侵犯结肠黏膜,可能导致痢疾型、慢性型或无症型感染,诊断可通过粪便涂片、乙状结肠镜活检或阿米巴培养基培养预防,关键在于加强卫生宣传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治疗。
这是一篇关于《人体寄生虫学》附录四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技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病原学诊断技术,二、免疫学诊断技术,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四、组学技术。
这是一篇关于附录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寄生虫感染的应急处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2. 寄生虫病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中的地位,3. 重要寄生虫病暴发流行的应急处理方案。
这是一篇关于《人体寄生虫学》第19章蛛形纲知识图谱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蛛形纲概述,二、蜱,三、革螨,四、恙螨,五、蠕形螨,六、疥螨,七、粉螨,八、尘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人体寄生虫学》第12章 纤毛虫
一、纤毛虫概述
1.所属类别
隶属纤毛门动基裂纲
2.显著特征
多数在生活史各阶段有纤毛,或存在表膜下纤毛系统;纤毛短而密,可推动虫体运动,兼具摄食功能
3.细胞核
有大核(无丝分裂)和小核(有丝分裂)各一个,偶尔有多个小核
4.其他结构
近前端有胞口,下接胞咽;后端有胞肛
5.生活方式
多数营自生生活,部分在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消化道内共栖
6.与医学相关种类
仅结肠小袋纤毛虫
二、结肠小袋纤毛虫
1.分类地位
属动基裂纲,毛口目,小袋科
2.发现历程
1857年Malmsten首次从痢疾患者粪便中发现,当时定名为结肠草履虫;1862年Stein将其归于小袋属,更名为结肠小袋纤毛虫
3.生活史
滋养体
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或淡灰略带绿色;借助纤毛摆动做快速旋转式运动;通过胞口摄取食物,残渣经胞肛排出;有伸缩泡调节渗透压;苏木素染色后可见肾形大核和圆形小核
包囊
圆形或卵圆形,淡黄或浅绿色,囊壁厚而透明,染色后可见腊肠形大核;随食物或水经口进入宿主体内,在胃肠道脱囊逸出滋养体
4.致病机制
滋养体大量增殖,分泌透明质酸酶并借助机械运动侵犯结肠黏膜甚至黏膜下层,引起溃疡
5.临床表现
无症状型
粪便中有包囊排出
慢性型
周期性腹泻,大便呈粥样或水样,伴有黏液,无脓血
急性型(痢疾型)
突然发病,有腹痛、腹泻和黏液血便,伴有里急后重,可出现脱水、营养不良及消瘦;滋养体偶可侵袭肠外组织
6.实验诊断
粪便直接涂片查滋养体或包囊
反复送检可提高检出率
必要时可采用乙状结肠镜活组织检查或阿米巴培养基培养
7.流行特征
分布
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较多
传染源
猪感染较普遍,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体感染主要通过食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
包囊抵抗力
较强,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存活时间,对化学药物也有一定抵抗力
8.防治原则
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同;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管好人粪、猪粪;治疗可用甲硝唑或小檗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