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半小时宇宙大爆炸》总结
这是一个关于《半小时宇宙大爆炸》总结的思维导图,这本书通过手绘漫画的形式,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解读了宇宙的起源、发展和一些重要的科学概念,如大爆炸、奇点、黑洞、引力波、暗物质等。
编辑于2025-03-30 12:10:38这是一个关于《摘要及学习指南之拯救记忆》总结的思维导图,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建议和具体方法,帮助读者从饮食、锻炼、脑力训练等多个方面改善大脑健康。
这是一个关于《30分钟读懂燃脂供能:全新健康理念,饿死癌细胞、让大脑更聪明、提升精力》总结(2)的思维导图,核心内容通过优化脂肪代谢来提升健康水平,并探讨了脂肪代谢与癌症预防、大脑功能以及精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关于《30分钟读懂燃脂供能:全新健康理念,饿死癌细胞、让大脑更聪明、提升精力》总结的思维导图,核心内容通过优化脂肪代谢来提升健康水平,并探讨了脂肪代谢与癌症预防、大脑功能以及精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摘要及学习指南之拯救记忆》总结的思维导图,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建议和具体方法,帮助读者从饮食、锻炼、脑力训练等多个方面改善大脑健康。
这是一个关于《30分钟读懂燃脂供能:全新健康理念,饿死癌细胞、让大脑更聪明、提升精力》总结(2)的思维导图,核心内容通过优化脂肪代谢来提升健康水平,并探讨了脂肪代谢与癌症预防、大脑功能以及精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关于《30分钟读懂燃脂供能:全新健康理念,饿死癌细胞、让大脑更聪明、提升精力》总结的思维导图,核心内容通过优化脂肪代谢来提升健康水平,并探讨了脂肪代谢与癌症预防、大脑功能以及精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半小时宇宙大爆炸》总结
一、宇宙
1、时间(宙)
⑴.日:地球绕自身自转一周约23小时56分4秒
⑵.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29.53天
⑶.年(恒星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65日6小时9分10秒(365.5日)
2、空间(宇)
物质→地球(行星)→太阳(恒星)→银河系(星系)→本星系群(星系群/团)→室女座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可观测宇宙→宇宙
3、粒子抱团
⑴.物质(约10的-1次方米)
原子(约10的-10次方米)
A.电子(<10的-22次方米)
B.原子核(约10的-14次方米)
a.质子(约10的-15次方米)
3个夸克(<10的-19次方米)
胶子
b.中子
3个夸克
胶子
⑵.基本粒子
①.费米子
A.夸克(较重)
B.轻子(较轻)
②.玻色子(传递相互作用:4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
A.标准玻色子(胶子)
B.希格斯玻色子(赋予质量)
二、宇宙的来源
1、宇宙138亿年4个阶段
原子的诞生(38万年)
恒星的演化(3亿年)
星系的演化(138亿年的现在)
2、宇宙的未来
氢核=1个质子 的原子核
氘核=1个质子+1个中子 的原子核
氦核=2个质子+2个中子 的原子核
氦丰度:氢核和氦核的质量比:3︰1
3、原子诞生的全过程
0秒奇点大爆炸:密度贼大、温度贼高、体积贼小
约10-32秒:宇宙能量→夸克/胶子/希格斯玻子
约10-6秒:夸克+胶子→质子/中子/介子
约10-3秒:高能光子对撞→电子:电子(正物质粒子)/正电子(反物质粒子)
约1秒~3分钟:质子+中子+介子→原子核
约38万年:电子+原子核=原子,第一束光传播
三、恒星的诞生
1、恒星的诞生
⑴.基本粒子因冷而抱团,原子核因热而抱团
⑵.万有引力定律:物体质量越大,引力越大;物体间距越近,引力越大
⑶.等离子态:原子内的原子核和电子分开
⑷.每4个氢核抱团成为1个氦核
①.核聚变:几个轻原子核→1个重原子核
②.恒星青壮年期的特点:源源不断的氢原子核,抱团成为氦原子核
2、恒星的演化
⑴.恒星中心主要物质
氢恒星:恒星中心主要是氢
氦恒星:恒星中心主要是氦
碳恒星:恒星中心主要是碳
铁恒星:恒星中心主要是铁
⑵.恒星引力挤压,恒星中心温度升高到1亿摄氏度,氦核抱团聚变成铍核/碳核
3、恒星的晚年
⑴.太阳的质量不够大,引力不够强,不能发生碳核聚变反应,只能发生氦核聚变反应
⑵.白矮星(体积小,密度大):太阳大气层会散掉,中心留下一个内核
⑶.铁的原子核最牢固,要继续抱团恒星需要巨大的能量和质量
⑷.超新星爆炸
①.引力作用,大质量恒星中心的电子被压进铁原子核内
②.铁原子核里本来是质子和中子,压进去的电子和质子抱团结合,也变成了中子
③.外围物质向中心坠落太快,碰到中子核心后会反弹,引起超新星爆炸
4、恒星的一生
⑴.小质量恒星(核聚变停留在铁元素前)→中间留下一个核→白矮星
⑵.大质量恒星(核聚变停留在铁元素)→超新星爆炸造元素→中间留下一个核→中子星或黑洞
5、恒星的演化
⑴.约38万~2亿岁,星云抱团聚集,诞生原恒星
⑵.恒星诞生后,继续塌缩,点燃中心核反应
⑶.约2亿~3亿岁,恒星核聚变,原子核抱团,产生多种元素
⑷.约3亿岁,大质量恒星,超新星爆炸,产生更多元素,留下中子星和黑洞
四、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博弈
1、暗物质
⑴.占宇宙26.8%
⑵.吸引力(引力):收缩
⑶.暗物质多:减速膨胀期(低于宇宙膨胀初速度);开始收缩(超过宇宙膨胀初速度)
2、暗能量
⑴.占宇宙68.3%
⑵.排斥力:膨胀
⑶.暗能量多:加速膨胀期
3、物质占宇宙4.9%
4、宇宙的终局
⑴.最早,暗物质
⑵.现在,暗能量多
⑶.未来
①.暗物质多→大挤压→宇宙空间无限小→奇点
②.暗能量多→原子结构的大撕裂/物质组成的孤岛→宇宙空间无限大
五、宇宙是大爆炸产生的
1、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
2、爱因斯坦整出了广义相对论
3、乔治·勒梅特提出了大爆炸宇宙论的原型
原始原子假说:宇宙是由一个原始原子或者宇宙蛋爆炸产生的,爆炸后,宇宙就开始不停膨胀
4、哈勃观测到宇宙红移现象,证明了宇宙在膨胀
⑴.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不同的单色光波长不一样:从紫色到红色,波长越来越长
⑵.红移:星系远离我们,接收到的光,波长越来越长
⑶.蓝移:星系靠近我们,接收到的光,波长越来越短
⑷.银河系外的星系大都在发生红移。且距离我们越远,红移就越明显
⑸.星系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快:星系离我们越远,宇宙膨胀的程度越剧烈,红移现象越明显
5、宇宙大爆炸模型
⑴.预言1:奇点:宇宙起源于奇点的爆炸。奇点的温度和密度无限大
⑵.预言2:氦丰度:大爆炸产生的氢元素和氦元素质量之比是3︰1
⑶.预言3: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大爆炸的余热至今还存在
6、绝对零度:* 0开尔文(K)=-273.15摄氏度(℃)
六、恒星不会永恒
1、恒星的壮年
⑴.恒星靠核聚变反应发光发热
⑵.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力是向外膨胀,引力是向内收缩
⑶.碳氮氧循环/恒星的燃烧机制:碳/氮/氧辅助催化,4个氢原子核→1个氦原子核
⑷.质子-质子链反应:不靠辅助摧化,4个氢原子→1个氦核
2、恒星的晚年
只要恒星质量足够大,核聚变反应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铁元素
3、恒星的归宿
⑴.恒星→白矮星
电子简并压:外围电子排队形成无形力
⑵.白矮星→中子星
核聚变反应停止→没有能抵抗引力的力→内核向中心挤压
中子简并压:中子排队形成的无形力
恒星内核质量>太阳质量的1.44倍(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的质量上限后),内核产生的引力大到电子间的排斥力抵抗不了(电子简并压无法对抗引力,电子和原子核内的质子报团形成中子),白矮星继续坍缩成中子星
脉冲星(一种中子星):快速自转,向外发出脉冲信号,密度比白矮星大
⑶.中子星→黑洞
恒星内核质量>约太阳质量的3倍(奥本海默极限/中子星的质量上限),中子简并压撑不住,中子星坍缩成黑洞
史瓦西半径:当天体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光就跑不掉了。每个大小不同的天体都有自己的史瓦西半径
4、恒星的归宿总结
⑴.小质量恒星
白矮星:靠电子简并压抵抗引力
⑵.大质量恒星
中子星:靠中子简并压抵抗引力
黑洞:能吸收所有光
七、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1、恒星绕转速度越快,需要的引力就越大
2、暗物质才是宇宙的主角,总质量大概是普通物质的6倍
八、人类在宇宙中的探测器
1、哈勃空间望远镜
国别:美国
科学目标:探测宇宙诞生早期的“原始星系”,研究宇宙膨胀
位于地球大气层之上,是一台光学望远镜
2、旅行者一号航天器
国别:美国
科学目标:探索外太阳系的所有大行星,包括太阳系的边界
拍摄了木星和土星的照片
3、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
国别:美国
科学目标:探测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
第一颗用来探索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卫星,发布了第一张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
4、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
国别:美国
科学目标: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起伏
拍摄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像更清晰,数据也更丰富
5、普朗克卫星(PLANCK)
国别:欧盟国家
科学目标:观测高精度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6、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国别:美国
科学目标:直接探测引力波
由两个长达4千米的臂组成的激光干涉仪,探测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质子直径万分之一的空间变化
7、西藏阿里地区原初引力波观测基地
国别:中国
科学目标: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探测原初引力波
8、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国别:中国
科学目标:观测中性氢谱线及其他厘米波段谱线,搜索暗弱脉冲星等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反射面积相当于约30个足球场,探测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灵敏度优势可保持10~20年
9、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
国别:国际合作
科学目标:主要用于探测星系和行星演化
ALMA是由66台大型射电望远镜组成的阵列,观测分辨率可达哈勃空间望远镜的10倍。参与了人类对黑洞第一张照片的拍摄
10、“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国别:中国
科学目标:通过精确测量宇宙射线中正负电子比例,找出可能的暗物质粒子信号
绘制高能宇宙射线能谱
11、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
国别:中国
科学目标:探测原子核与暗物质粒子碰撞产生的信号
目前世界上岩石覆盖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可以更好地屏蔽各种宇宙射线的干扰,为探测暗物质提供一个极为“干净”的实验环境
九、引力波
1、广义相对论:质量扭曲时空
2、引力波的传播:两个黑洞散发的“杀气”扭曲了时空,并且一波一波散开
3、相对论:光速绝对,时间和空间相对
十、霍金的成就
1、宇宙就是从奇点开始的
2、霍金辐射
⑴.黑洞中有粒子跑出来
⑵.黑洞和真空关于能量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