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贸易保护的依据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在大国情形下,实施贸易保护可以获得超过自由贸易的利益。关税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
编辑于2025-04-01 22:42:28贸易保护的依据
贸易条件改善论/最佳关税论
核心思想:在大国情形下,实施贸易保可获得超过自由贸易的利益。
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
一般而言,如果征税国的供给弹性很小或进口国对该厂商产品的需求有弹性,则出口方要承担更多的关税;反之。
最佳关税
内容:指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最佳关税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
最佳关税不会是禁止性关税,也不会是零关税;最佳关税应该在两者之间。
最佳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
前提:出口商在进口国市场上具有垄断力量;进口需求弹性比较大(即进口国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关税战
最佳关税论以他国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容易遭受到损害一方的报复。
幼稚产业论
核心思想:如果贸易保护的长期利益可以弥补短期损失,则进行保护是有利可图的(观点最早持有者:汉密尔顿、李斯特拉)。
含义: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
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
巴斯塔布尔标准:比穆勒要求更高,要求幼稚产业在保护一段时间后独立,且必须能够补偿保护期间的损失。
坎普标准:在前两个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那么,该产业的发展就会给其他某些产业或者社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在此情况下,即使该产业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及保护成本大于该产业预期利润的贴现值,但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则仍有保护的必要。
保护方式:关税与生产补贴
显然,直接的保护方式应该是引入生产补贴,采用关税等贸易壁垒的方式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关税的保护代价高于生产补贴。
战略性贸易政策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
强调的主张政策
一是出口补贴政策 (由布兰德和斯潘瑟提出)
出口补贴的福利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本国厂商的利润,二是增加了政府支出。如果本厂商利润的增加超出政府补贴的话,那么本国福利将会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本国实行贸易保护要优于自由贸易。
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政策 (由克鲁格曼提出)
如果关税导致的本国厂商利润增加,部分与关税之和大于保护成本,那么保护国的福利会改善
意义
阐明了寡头垄断条件下,政府干预刺激本国出口的基本动力,为各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提出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分离的问题,指出政府政策可以创造竞争优势。
有效性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过补贴额或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行为是厂商的竞争行为类型而定。
三,最为重要的一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
四,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从实际情况看,贸易政策经济学确实能解释许多原来所不能解释的现象。
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贸易保护程度相对较高。
用于一些历史的原因,这些行业往往能成功地促使政府采取较高程度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