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3章 血管周围疾病病人的护理
外课护理学复习,整理了周围血管损伤、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uerger病、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4-16 09:16:26 湖南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损伤
以四肢血管损伤多见 1.直接损伤:锐器-开发伤;钝器-闭合伤 2.间接损伤:血管持续痉挛、快速活动中血管震荡、血管撕裂伤
病理分型 1.节段或弥漫性血管痉挛-血管防御性反应(与脑出血后继发脑梗相同) 2.继发性血栓-内膜损伤,血小板纤维素沉积 3.侧支循环建立-满足远端血液循环 4.心功能损伤-加重心脏负荷
临表:大出血、肢体肿胀疼痛、远端动脉搏动消失 体征:收缩期杂音+震颤
X线看骨折 B超看血管 血管造影诊断血管损伤
非手术:止血+抗休克和感染 介入:支架植入 手术:清创止血+缝合移植血管等 术后:体位(患肢保暖制动,静脉血管手术应抬高于心脏上20-30cm,帮助做功;动脉血管术应放平患肢或低于) 并发症护理: 1.感染:保持干燥;每2-3d观察;抗生素治疗 2.筋膜间隔综合征:深筋膜切开减压
四肢血管损伤病人术后如出现肢体剧痛、肿胀、颜色苍白、感觉及运动障 碍、不明原因的发热和心率加快,称为筋膜间隔综合征 区别骨筋膜室综合症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
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钙 化、继发血栓形成等,是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慢性缺血性疾病,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男 性,以腹主动脉远端及骼-股-胴等大动脉、中动脉最易受累。
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为主 全身性疾病-动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形成等的慢性缺血性疾病 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硬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动脉壁退化等 中年男性
累及大中动脉 初期-动脉内膜层-斑纹状+块状隆起=动脉粥样斑块。向管腔突出形成狭窄。 斑块溃疡或出血后 可导致远侧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最终使管腔阻塞。 动脉中层的弹力纤维退行性变-管壁变薄,失去弹性,继发动脉瘤。 分为3 型:1主-骼动脉型2主-髂-股动脉型3累及主-骼动脉及其远端动脉的多节段型。部分病例可伴有腹主动脉瘤。
临表:分四期 1期:症状轻微期-无明显表现 2期:间歇性跛行期-特征性表现「2a期绝对跛行距离〉200m;2b期绝对跛行距离《200m」 3期:静息痛期-组织缺血-持续剧烈疼痛-屈膝护足而坐-无法入睡-休息状态疼痛不止;患肢营养性改变-菲薄呈蜡纸样(下地潮红,上抬苍白)静息痛是坏疽的前兆 4期:溃疡和坏死期-脚趾颜色暗红发黑干瘪坏死;干性坏疽变湿性坏疽
Burger试验(肢体抬高试验)、下肢节段性测压、测压运动试验 躁/肱指数ABI0.9~1.3;小于0.9动脉缺血-间歇性跛行;小于0.4严重缺血-静息痛;踝部血压小于30mmhg-静息痛溃疡坏疽
非手术:降血脂+控血压+功能锻炼Buerger运动(脚部溃疡坏死,由动静脉血栓不宜做此运动) 术后:体位(平卧,患肢水平位,卧床2w)+观察体征、意识、尿量+患肢血运+10d前床上运动,后床边运动 并发症: 1.出血:观察+引流管 2.远端血管栓塞、移植血管闭塞:观察血供 3.感染:有无感染征象,有溃疡,标本培养后抗生素 4.吻合口假性动脉瘤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uerger病
又称Buerger病,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 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多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管多见,病变常由肢体远 端向近端呈节段性发展。该病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累及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炎症性、节段性、周期性 中小动静脉,下肢血管多见 由远向近节段性 吸烟-青年男性
临表: 1.局部缺血期-感觉和皮肤色泽改变;ASO 1期+间歇性跛行;反复发作的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2.营养障碍期-疼痛和营养障碍+静息痛;尚未出现肢端溃疡或坏疽 3.组织坏死期-溃疡和坏疽为主+ASO 4期
B超看血管 CTA看动脉病变节段狭窄程度 DSA看有无侧支循环+看血管
非手术:戒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不能用热水袋,加速耗氧坏死)易错+扩血管+高压氧+创面处理 术后:静脉术后患肢抬高30度,制动1w,动脉手术患肢放平,制动2w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指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静脉 内血液倒流,远端静脉淤滞,继而病变静脉壁伸长、迂曲,呈曲张表现的一种状态。多见于从事久站工 作、久坐少动者或体力活动强度高者
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静脉内血液倒流 远端静脉淤积-静脉壁伸长、迂曲的曲张状态 久站久坐、重体力活者 主要病因: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及浅静脉压升高,不是瓣膜关闭不全(易错)
临表:下肢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 体征:后期下肢静脉曲张成团;营养不良时色素沉着,溃疡,湿疹 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溃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测定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 深静脉通畅试验:测定深静脉回流是否通畅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发现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瓣膜 下肢静脉造影:金标准
非手术: 1.弹力绷带原理是促血液回流不是减腹压(易错)2.注射硬化剂3.药物(黄酮类缓解肢体酸胀、水肿) 并发症处理: 血栓性静脉炎-抗生素局部热敷+抗凝6周以上 湿疹和溃疡:抬高患肢+创面湿敷 曲张破裂出血:抬高患肢+加压包扎止血,缝扎止血,可手术 手术治疗: 适用于深静脉通畅者;下肢静脉曲张剥脱术后24~48 小时,鼓励病人下地行走,以促进静脉回流,而不是绝对卧床1周(易错)
深静脉血栓
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固、阻塞管腔,从 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常见的血栓类疾病
深静脉内血液不正常凝固-静脉回流受阻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可致肺栓塞-深静脉功能不全 初期-栓与壁仅轻微粘连,易脱落-肺栓塞 炎症反应后-粘连紧密 阻塞远端静脉-毛细血管淤血,渗透压高,肢端肿胀 阻塞深静脉-回流受阻,交通支开放,血栓向远端走 管腔收纤维组织收缩作用及瓣膜本身破坏-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临表: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肿痛 上下肢静脉血栓:上腔-面颈肿胀,胸背静脉扩张 下腔-心功能不全,肾静脉回流障碍,肾功能不全,尿少,水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分3型 1.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周围型)- Humans征(+)
若在膝关节伸直位,将足急剧背屈,使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伸长,可以激发 血栓所引起炎症性疼痛,而出现腓肠肌部疼痛,称为Homans征阳性 区别Hoffmann征:弹中指试验-神经系统-脊髓脊椎病早期(+)(记忆:脊髓中弹)
静脉造影:最准确,有效判断有无血栓 放射性核素检查:判断有无血栓 血液检查:D-二聚体浓度上升-易血栓
非手术:周围型及超过3d的中央型和混合型 急性期绝对卧床1-2w后可活动;抬高患肢 药物:利尿、溶栓(直接用在患肢)、抗凝 并发症护理: 出血:最严重-观察、抗凝与溶栓药对抗使用+ 不能随意调用量,需要请示医师调整用量(易错) 肺栓塞:观察先兆表现,平卧,吸氧,抗休克,抗凝+必要时手术 术后护理:观察+体位(抬高患肢于心脏上20-30cm,膝关节微屈,适当足背曲伸运动,逐渐增加活动,促下肢深静脉通畅和侧支循环建立)
区别三个Buerger 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病人平卧下肢抬高45度上肢则伸直高举过头部持续60秒,正常者趾指皮肤保持淡红色或稍发白,若出现麻木疼痛皮肤呈苍白或蜡黄色提示存在肢体动脉供血不足,待病人坐起将下肢自然下垂于床缘以下上肢自然下垂,正常人皮肤色泽可在十秒内恢复正常,若超过45秒且皮肤仍不能复原,则进一步提示患肢存在动脉供血障碍。 Buerger运动:平卧抬高患肢45度以上,维持二到三分钟,然后坐起来自然下垂双脚,二到五分钟,并做足背的伸屈以及旋转运动,然后将患肢放平休息五分钟,以上动作练习五次为一组,每日可进行数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病
1.平卧位-大腿抬高根部扎止血带-可阻塞浅静脉不可阻塞深静脉 2.站立后-放松止血带-观察血流方向 !正常浅血液会向上走 「静脉⬇️-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瓣膜ok」 「未松解-迅速充盈-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未松解-充盈-松解-更充盈-交通支大隐静脉瓣膜均功能不全」
1.平卧位-腿抬高大腿上扎止血带 2.从下往上缠止血带-上端止血带向下缠 3.下端止血带向下松 4.观察中间空隙区域-有无静脉曲张 !期间深静脉血液被压回浅静脉 「空白间隙-无曲张-交通ok」 「空白间隙-有曲张-交通瓣膜功能有问题」
1.手术前必做 2.站立扎止血带-血管充盈 3.做几次下蹲 !帮浅静脉血液泵回深静脉 「曲张静脉减弱-深静脉ok」 「曲张静脉加重-深静脉不通畅」
浅静脉:大隐静脉(小腿内侧)直接汇入股静脉 小隐静脉(小腿外侧)先汇入膕静脉再入股静脉 深静脉:胫前、胫后汇入膕静脉再入股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