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章节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章节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展示了九年级上下册的化学知识体系,以及中考核心技法与应试策略、核心公式速查等内容。
编辑于2025-08-09 03:49:28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二、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三、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四、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五、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六、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七、中考核心技法与应试策略(上册重点),八、核心公式速查表。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章节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展示了九年级上下册的化学知识体系,以及中考核心技法与应试策略、核心公式速查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章节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全三册)的思维导图,将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点有机整合,从八年级上册的声、光、物态变化等基础内容,到八年级下册的力学关键知识,再到九年级全一册的电学、磁学等深入知识,以及中考核心技法与应试策略、核心公式速查等实用板块,都进行了系统的呈现。通过这份思维导图,学生能够直观地把握各章节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学习重点,提升学习效率,为物理学习和中考备考提供有力的支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二、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三、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四、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五、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六、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七、中考核心技法与应试策略(上册重点),八、核心公式速查表。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章节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展示了九年级上下册的化学知识体系,以及中考核心技法与应试策略、核心公式速查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章节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全三册)的思维导图,将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点有机整合,从八年级上册的声、光、物态变化等基础内容,到八年级下册的力学关键知识,再到九年级全一册的电学、磁学等深入知识,以及中考核心技法与应试策略、核心公式速查等实用板块,都进行了系统的呈现。通过这份思维导图,学生能够直观地把握各章节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学习重点,提升学习效率,为物理学习和中考备考提供有力的支持。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章节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一、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核心知识:
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如石蜡熔化、水蒸发);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如燃烧、铁生锈);
性质区分:化学性质需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如可燃性、腐蚀性),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如颜色、密度)。
实验:
观察蜡烛燃烧(火焰分层、产物检验);
吸入与呼出气体对比(CO₂、O₂含量变化)。
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基本操作:
药品取用:固体用镊子/药匙,液体倾倒时标签向手心;
物质加热: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口不对人;
仪器洗涤:内壁附着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科学探究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成分: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₂(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4P + 5O2 点燃 2P2O5 );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水倒吸入集气瓶约占1/5体积;
误差分析:红磷不足、装置漏气会导致结果偏小。
2. 氧气
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支持燃烧(如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用途:
供给呼吸(医疗急救)、支持燃烧(炼钢)。
3. 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加热高锰酸钾:2 K Mn O4 ===== K2 Mn O4 + MnO2 + O2 ↑ ;
分解过氧化氢:2H2O2 MnO2 2 H2O + O2 ↑ 。
装置:
固固加热型**( 高锰酸钾制O₂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
固液不加热型**( 过氧化氢制O₂ ):长颈漏斗下端浸没液面以下。
收集方法:排水法(O₂ 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 分子和原子
分子性质:
体积和质量小;
不断运动(如品红扩散);
分子间有间隔(热胀冷缩)。
原子结构:
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 元素
定义: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符号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3. 离子
形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如Na⁺、Cl⁻)。
符号意义:如“Mg²⁺”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1. 水资源及其利用
分布: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淡水仅占2.53%。
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活性炭)、蒸馏(净化程度最高)。
2. 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
现象:正极产生O₂,负极产生H₂,体积比1:2;
- 结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 2H2O 通电 2H2↑ + O2 ↑ )。
3. 物质组成的表示
化学式意义:
宏观:表示物质及其组成元素;
微观: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及原子构成(如“H₂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
化合价规律: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0;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如 H₂O 中 H 为 +1 价,O 为 -2 价 )。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1.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 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配平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 如 2H2 + O2 点燃 2H 2O );
奇数配偶法**(如 2 C2H2 + 5O2 点燃 4CO2 + 2H2O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 碳单质的多样性
金刚石:硬度大,用于裁玻璃;
石墨:质软、导电,用于铅笔芯、电极;
C₆₀: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应用于材料科学。
2. 碳的氧化物
CO₂:
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灭火),与水反应(使紫色石蕊变红)。
制取:
实验室:大理石与稀盐酸(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工业: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 + CO2↑ )。
CO:
性质: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如还原氧化铜:CO + CuO === Cu + CO2 )。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 燃料的燃烧
燃烧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灭火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大化石燃料:煤(工业粮食)、石油(工业血液)、天然气(主要成分CH₄)。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氢能(最清洁燃料)。
二、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 金属材料
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如铜作导线、铝制易拉罐)。
合金:硬度比纯金属大,熔点比纯金属低(如钢是铁的合金)。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 4Al + 3O2 = 2Al2O3 )。
与酸反应:
活泼金属与稀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如 Zn + H2SO4 = ZnSO4 + H2↑ )。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应用: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可行性。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铁的冶炼:
原理: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金属锈蚀条件**: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防锈措施:涂漆、镀锌)。
第九单元 溶液
1. 溶液的形成
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和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如生理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
2. 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
陡升型( 如KNO₃ ):降温结晶;
缓升型( 如NaCl ):蒸发结晶。
3. 溶液的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
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X 100%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 常见的酸和碱
酸:
盐酸(HCl):挥发性,用于金属除锈;
硫酸(H₂SO₄):吸水性(作干燥剂)、腐蚀性。
碱:
氢氧化钠(NaOH):易潮解,用于制肥皂;
氢氧化钙(Ca(OH)₂):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变红);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₂;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
碱的通性:
与指示剂反应(无色酚酞变红);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
3. 中和反应
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如 HCl + NaOH = NaCl + H2O )。
应用:改良土壤酸性、治疗胃酸过多。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氯化钠(NaCl):调味剂、生理盐水;
碳酸钠(Na₂CO₃):俗称纯碱,用于玻璃、造纸;
碳酸氢钠(NaHCO₃):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2. 盐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反应: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如 Fe + CuSO4 = FeSO4 + Cu );
与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如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与碱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如 Na2CO3 + Ca(OH)₂ = CaCO3↓ + 2NaOH )。
3. 化学肥料
种类:
氮肥(如NH₄HCO₃):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磷肥( 如Ca₃(PO₄)₂):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钾肥( 如KCl ):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鉴别方法: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NH4Cl + Ca(OH)₂ = CaCl2 + 2H2O + NH3↑ )。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
功能: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糖类是主要供能物质(如淀粉、葡萄糖)。
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常量元素:O、C、H、N等(占人体质量0.01%以上);
微量元素:Fe、Zn、I等(缺铁会贫血,缺碘会甲状腺肿大)。
3. 有机合成材料
天然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合成材料:塑料(如聚乙烯)、合成纤维(如涤纶)、合成橡胶。
三、中考核心技法与应试策略
1. 分值分布与题型映射
选择题(30%):
概念辨析(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化学式计算;
填空题(25%):
化学方程式书写、实验现象描述;
实验题(25%):
气体制取与性质探究、物质鉴别;
计算题(20%):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2. 易错点攻坚清单
3. 万能答题模板
实验题:
① 实验目的:明确探究的核心问题(如“探究燃烧条件”);
② 变量控制:指出不变量和变量(如“保持可燃物不变,改变氧气浓度”);
③ 现象结论:描述现象并推导结论(如“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
计算题:
① 设未知数:
明确所求量(如“设生成 CO₂ 的质量为 x”);
② 写方程式: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③ 列比例式:
代入已知量和未知量计算(如 100 / 44 = 10g / x )。
4. 时政热点绑定(2024-2025)
科技:新能源汽车电池→关联“金属材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环保:碳中和政策→关联“CO₂的吸收与利用”“化石燃料替代”;
生活:食品添加剂→关联“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营养物质分类”。
四、核心公式速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