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九上政治终极知识合集
在这里 提供免费的内容供大家分享使用 不定期更,因为不一定会使用导图来学习 有兴趣的话可以免费载取,也可提意见੭ ᐕ)੭*⁾⁾(侵雷删)
编辑于2025-09-13 22:55:27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经济基础)
1.踏上强国之路
坚持改革开放
为什么?(重要性)
强国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怎么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征程
从1978年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4年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走向共同富裕
全面深化改革
为什么?(原因+重要性)
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改革开放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怎么做?
正确认识改革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共享发展成果
新时代内涵(是什么?):通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原因(为什么?)
文明程度不仅看经济发展,还要看成果是否惠及全民,其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即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福祉
做法(怎么做?)
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
谋民生利,解民生忧,补短板,促进公正,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
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次分配协调机制:市场初次分配+政府再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慈善第三次分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改变生活
创新与生活
正确认识创新
创新无处不在
知识创新提供新思想和方法
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新的作用
个人角度
创新带来惊喜,使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激扬生命活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国家、民族、社会角度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创新永无止境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为什么?: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成就+现状(怎么样?)
我国尖端技术和创新基础坚实,部分重要领域领先世界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水平不高,对经济支撑不足,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做法(怎么做)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内涵和要求
创新不限年龄、学历、职业,人人皆可实现自我价值;创业无分男女、城乡、行业,人人皆可为国家人民做贡献
创新精神的表现
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保护知识产权
原因(为什么?)→创新时代的要求
怎么做?
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受侵犯时善用法律维权
教育对创新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制度保障)
3.追求民主价值
生活在新兴民主国家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本质特征
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各环节
形式
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络站等机制创新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选举民主
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协商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协商、求同存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民主、民主政治建设基础
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
民主选举
注意事项:1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2.公民应积极理性参与选举
民主决策
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民主监督
意义(为什么?)
助力国家机关及人员改进工作、提升效率;防止官僚主义、滥用权力和腐败现象
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意义(为什么?)
塑造现代公民的需要
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保障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
公民做法(怎么做?)
自觉遵守宪法
不断积累民主知识
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4.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治基础
法治的重要性
国家
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个人
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社会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法治的要求
实行良法之治
实行善治
凝聚法治共识
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核心→规范政府行政权
公民
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全面依法治国
地位及总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
要求(怎么做?)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厉行法治
社会
全体成员必需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公民
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正确权利观念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法治能力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法律与道德、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价值导向)
5.守望精神家园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
产生、特点、组成部分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独特的语言、丰富的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多彩的文化艺术
重要性
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传统美德
地位——中华文化的精髓
特点和内容
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文化基因和世代民族智慧
蕴含丰富道德资源,体现中华民族志向、品格与理想,助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凝聚价值追求
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强大精神动力
内涵及品格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品格特点
与时俱进: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表现、随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发展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国家危难之际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
关键时刻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日常学习工作中能勤勉敬业,追求卓越
从我做起,从现在小事做起,弘扬民族精神,逐梦创造精彩人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价值取向)
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
重要性
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与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6.建设美丽家园
正视发展挑战
人口问题
现状: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应对方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目的: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作用:有效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
现状
总体上资源紧缺
资源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影响及对策
必然导致资源枯竭和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需探索符合国情的资源利用保护开发新路
环境问题
现状
环境恶化
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危害
破坏生态平衡
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
应对措施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
走绿色生态文明道路(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
理论依据
生命共同体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
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必要性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做法(怎么做?)
国家战略层面
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两山理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命共同体
最严法治
设定并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3060目标)
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可持续发展)
核心→落实两山理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社会行动层面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倡导全民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光盘节约
垃圾分类
低碳出行
……
全民参与,从点滴做起
支持与参与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落实生命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奋斗目标)
7.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
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伟大的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等特殊知识点相互关联
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党和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分裂(怎么做?)
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
“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解决台湾问题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做法(怎么做?)
增进两岸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坚决反制外部势力干涉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
8.中国人 中国梦
我们的梦想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战略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阶段
共圆中国梦
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
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延伸→贡献全球生态治理
参与全球环境议程 (如《生物多样性公约》)
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技术援助
自信的中国人→表现
对国家有认同
对文化有底气
对发展有信心